佛教傳入中國後,佛和菩薩的形象逐漸為國人所熟悉。人們常見的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西方安樂世界無量壽佛、北方蓮華莊嚴世界微妙聲佛,以及駕獅子持智慧之劍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都是從印度傳來的。而「送子觀音」的形象,卻是中國佛教所創造的。《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是民間「送子觀音」的由來。「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只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得子。
據說,送子觀音原是一名舞藝超群的牧羊女,因她的才華而受人仰慕。有一回,國王設宴款待得勝歸來的勇士,邀請她前來獻舞助興。牧羊女雖已懷有身孕,但王命難違,只得赴約。勉強舞罷一曲,便想告退。偏偏五百勇士飲酒興起,強邀牧羊女共舞。在混亂而激烈的過程中,牧羊女終於失去了她的孩子,悲痛欲絕的牧羊女也因此一病不起。死後的牧羊女,成為了鬼王的妻子。為彌補生前喪子的悲痛,於是生下五百個孩子。縱使如此,也仍不能化解她心中的怨毒。每當夜晚,她便化成猙獰的鬼母,到人間傷害嬰兒,造成人間極大的痛苦和恐慌。
有一天夜晚,鬼母歸來,發現她自己的孩子竟然少了一個。她上天下地,不管怎麼找都找不到。就在她肝膽俱催之時,佛出現了。原來,佛為了度化她,把她的孩子藏了起來。
「你有五百個孩子,失去一個尚且悲痛欲絕;世人只有一兩個孩子,失去了孩子,他們的心情如何?」鬼母豁然開朗,深深體會到往昔的罪孽深重。為了贖罪,便將自己的五百個孩子送給世間求子的夫妻。轉念之間,鬼母化害生為捨生,從此被尊為送子觀音。
洪姐與其友人為天下不孕的家庭們祈福!
送子觀音是民間崇拜的佛教神祗。百姓認為虔誠拜神佛可以實現自己的心願。於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子會拜送子觀音,以求得子嗣。
《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意思是說:如果有女人想生男孩,只要真心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會生下福德智慧的兒子。如果有女人想生女孩,只要真心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會生下端正有相的女兒。
求子的可以如此發願
我自知福德淺薄,業障深重(如有墮胎的人,要先懺悔墮胎罪業,沒有墮胎過的,求不到孩子,都是福報小的原因。)導致求不到孩子,現在聽聞觀音菩薩名號,我一定要好好斷惡修善。從今天開始,我不為自己求福報,享受,只想要一個福德智慧的孩子,我們來養大他,他以後能做個善人好人,利益別人的人。求觀音菩薩滿足我的願望。
1.每天念普門品三部,每天如此。每天堅持吃素,拜觀音菩薩。(如果有誦地藏經的,也可以,地藏經主要用來懺悔罪業,尤其是墮胎罪業,而普門品則是求子的。一起頌不夾雜。但一定要頌普門品為第一。)
2.我願意供養觀音菩薩。
3.我願意一有空,尤其每周日周末就去寺院做義工,掃地板,清理垃圾,掃廁所。
4.我要珍惜福報,不買貴衣服,不買零食,不吃肉類的東西,不吃貴的食品。盡一切能力節約福報,少打的,做公交車等。(這就是行動,要用行動來做。)
5.要求子,要發心,要用行動去做,去努力。你付出多少,菩薩都會知道的。慢慢的,一定會有孩子的。
向觀音求子需要做什麼
求子的,一般都會教授去念普門品,而且感應很多,自古以來,向觀音菩薩求子的人,數不勝數,而且靈感非常。念普門品時,應如是發心: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弟子現在受到求子的困擾,祈求您的加持。法華經說,「若有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弟子現在受到苦惱,祈願觀音大士,千眼照見,千手護持。加持弟子能求得福德智慧之子。
弟子以後將去惡從善,發願每天念普門品(三或五)部功德,持續一兩年,同時布施淨資(多少金額)供養觀音菩薩。以此功德,感恩觀音菩薩,並將此功德回向布施給天下所有求子的眾生,只要他們有祈求觀音菩薩加持求子的,都能滿足願望,求得福德智慧的孩子,將來孝養父母,利益社會。
也祈願觀音菩薩,夢中加持,淨除弟子業障,得到福德智慧的孩子,將來能利益眾生。祈願觀音菩薩慈悲憫我。
上面這個是發願文。要記得,觀音菩薩是千處求,千處應。菩薩能了知眾生的苦,了知我們的苦。所以要感恩。這個發願文後,善男子善女人,應該要戒殺放生,心懷慈悲。每天念普門品和觀音聖號,同時多做善事。
●安徽桐城的陳朝棟,得子艱難。虔誠誦《白衣經》,頻繁夢見大士,不久生兩子。
位於浙江中部的義烏大陳鎮義烏第二高峰——鵝峰山的千年古剎瑞峰寺成為人們心中嚮往的觀音道場。百姓虔誠拜神佛祈求生子
▼泰國 / 馬來西亞 / 日本 / 美國 / 喬治亞
廈門/成都/深圳/北京/濟南/青島 /上海
重慶/南京/杭州/太原/瀘州/茂名 / 龍巖
高州/福州/泉州 /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