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秋良 | 民間送子觀音信仰的形成及其習俗
在早期翻譯出的關於觀音的佛經《妙華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就有稱念觀音名號能「求男得智慧之男,求女得瑞相之女」的說法: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1] 觀音在其救苦救難的大慈悲下,對於生育竟然是如此的有求必應,於是,她迅速地與中土文化一拍即合,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
恭迎四月十八日註生娘娘(俗稱送子觀音)誕辰 轉發功德無量!
而「送子觀音」的形象,卻是中國佛教所創造的。《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是民間「送子觀音」的由來。「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只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得子。
-
恭迎六月十九日註生娘娘(俗稱送子觀音)誕辰 轉發功德無量!
而「送子觀音」的形象,卻是中國佛教所創造的。《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是民間「送子觀音」的由來。「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只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得子。
-
十二老母對經
二 老 母 對 經王母娘娘坐天庭,十二老母來對經各人來說個人心,各人要對各人經王母端碗笑盈盈,眾位老母來對經這個茶碗勝來蘭,誰人用它把茶餐誰人用它來喝酒,誰人陪他坐桌邊大仙奶奶喜盈盈,我與王母對真經這個茶碗勝來鮮,外邊白來裡邊蘭碗內盛的真茶水,玉皇老爺把茶喝你也用它喝過酒
-
送子觀音是這樣來的嗎?得問吳承恩順便感謝孫悟空
在中國的民間神話傳說中,南海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化身萬千,無所不能呀。以至於觀音菩薩的形象有很多種,在《西遊記》中就有一個魚籃觀音,而民間流傳最廣的是「送子觀音」。試問「送子觀音」的形象是怎麼來的?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有太多版本,今天書生用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西遊記》給大家解惑。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尤其是觀世音菩薩,因其慈母般端莊、慈祥的形象,以及眾多開示觀音法門的經籍,使得觀音成為受世人頂禮膜拜最多的菩薩之一。《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禮拜、稱念諸佛菩薩名號,為將來種下善因好緣,又能乘彼願力,成就稀有功德。拜觀音菩薩時,若能牢記下面兩個字,如法修行,福報無量。其一,悲。
-
談明代「秘密宗教」中「觀音老母」及蓮池大師譴責的「五部六冊」
就精確的文字而言,「無生老母」一詞,雖然沒有出現在這些著作中,但啟發所有秘密宗教的中心思想已經出現—「真空」是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祖」是「母」,家鄉與老母,是我們最真實的目的地與本性。羅清稱這個宗教為「無為」,根據他的解釋,因為人無須做特殊的事情,就能得到解救。讀經、禪修、念佛或舉行宗教儀式,都是有為的行為,羅清認為這些都是愚蠢且誤導的。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兩個字,福報自然來!
記得年少時在家,每逢新春佳節,家中老人祈福必拜觀音菩薩。從佛理來講,拜觀世音菩薩時,心中默念「慈悲」二字,處世以慈悲為本,以方便為門,利樂眾生,福報自來。何為慈悲呢?《大智度論》中有言:「慈者,濟喜;悲者,拔苦。」意思是說,「慈」即愛念,以無緣慈,給予眾生愛樂歡喜;「悲」即愍傷,以同體悲,拔除眾生苦厄困頓。
-
驪山老母壽辰要來了!白素貞、樊梨花、穆桂英等眾女神曾拜她門下……
是不是驪山老母遂高大上起來?其實她也有另一面。還記得西遊記中,她自扮寡婦媽媽,將觀音、文殊、普賢幾位菩薩化作三個美貌小姑娘,調戲唐僧,把豬八戒迷得七葷八素時的橋段嗎?《西遊記》中老母曾邀請觀音,文殊,普賢三仙變化母女,以堅定豬八戒取經之心。《紅樓夢》中歷盡感情磨難,最終回歸仙界的賈寶玉,也是老母補天之「無材石」轉化。
-
南山祈福,拜海上最大的觀音——我在海南畫了一個圈兒(3)
從大門進來直至走到普濟橋上,所看到的觀音都是持篋的這一尊,但其實,這座巨大的海上觀音是由三面三尊手拿著不同法器的觀世音菩薩組成的,也代表了三種寓意。和所有的寺院一樣,圓通寶殿裡是不許拍佛像的。拜了金色男相的觀音和眾多觀音的化身像,我們乘電梯後再爬上一小段臺階,到達蓮花寶座頂,觀音聖像的腳下。
-
拜觀音菩薩時,心裡默念這三句話,菩薩自然保佑
每當人們遇到倒黴的事情或不順時,都會去寺廟拜一拜觀音菩薩,經常拜菩薩的人,還是覺得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拜了觀音菩薩後,還是諸事不順,有些時候想起來,還不如不拜。其實,我們在拜菩薩時,千萬不要開口就求菩薩保佑自己升官發財,也不要盲目去求平安、求財富、求健康等等。
-
農曆六月十三,恭賀驪山老母聖誕!
古書中還記載說:驪山老母在遠古洪荒時代還曾教人婚姻,製作笙簧。小說《封神演義》則說:殷紂無道,老母興周伐紂。《西遊記》中老母曾邀請觀音、文殊、普賢三仙變化母女,以堅定豬八戒取經之心,連《紅樓夢》中歷盡感情磨難,最終回歸仙界的賈寶玉,也是老母補天之石轉化。
-
媽祖周歲顯聖,拜菩薩,吟佛經!林父驚,姊妹慚~
正當眾人詫異之時,媽祖竟抱著木帆船,對著宗主位上供奉的觀音神像,有模有樣地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詞。在場的眾人大驚,交頭接耳稱讚道:「此女將來必是有菩薩保佑的!」媽祖之父林願聽之,不以為然。林家裡的姊妹們不解,攔住剛出佛堂的她逗樂——「阿默,為什麼老是跟著母親念佛經,難道你知道佛經裡說的是什麼嗎?」媽祖點頭點,臉不改色從容地念道:「佛是慈悲,心系福德。至心尊重,恭敬供養,罪惡業障及諸病苦,悉皆消滅!」姊妹們相互之間目目相覷,滿臉羞愧,無法對答。由於媽祖天資聰穎,四五歲就能獨立生活、識字,六歲林願便讓她讀了私塾。
-
道教百科之驪山老母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杭州有藥店之王主管許宣(或名許仙)在西湖與美麗女子白娘子及其使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邂逅相遇 ,同舟避雨,遂結為夫妻。在歷代傳說裡,梨山老母都是以慈祥的老奶面目出現。相傳驪山老母曾在此山鍊石補天,並於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老母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 (今陝西藍田縣境內),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此殿坐北面南,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及配房,後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
-
靈山老母的故事,青島人必看
男使回話說:「我家公子姓金是即墨金家灣村,昨天晚上觀音菩薩託夢給我家公子,請太上老君前來為媒,叫公子終身非李小姐不娶。太上老君今天早晨已經見了小姐一面兒。」當天,淑娘就來到金家灣和金公子拜堂成了親。到了農曆的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淑娘成親的第四天,公子和淑娘一塊回四日,到了娘家,淑娘自然是忙碌不閒。
-
送子彌勒——那個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
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不僅是幸福生活的偶像,同時還是多子多福的象徵,被人們賦予「送子彌勒」稱號。這肚大腰圓的「送子彌勒」,居然與送子觀音一樣,享受人間不息的香火。彌勒為梵文,讀作「阿逸多」,意為「無能勝」,佛教菩薩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據《彌勒經》載,公元前6世紀,彌勒出生在印度波羅國大婆羅門,與釋迦牟尼是同時代人。相傳,彌勒修行早於釋迦牟尼,但他用功不到位,求法不快。
-
佛教:德王觀音,以梵王身得度者,護佑眾生青雲直上,仕途無量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所代表的意義,前面十像列舉部分提供大眾了解,具滿懷慈悲,行於娑婆世界,濟度苦惱眾生,善行圓滿的「觀世音菩薩」。〝德王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一尊,化身相〞既是〝梵王身〞,亦有化身相為〝長者身〞之說法!佛經有載:「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
《法華經》、《華嚴經》及淨土經典中的觀音代表什麼?
敦煌壁畫·觀音在佛經中,觀音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超過80部的經典和觀音有關,其中較重要且影響較深遠的有《法華經》、《華嚴經》、《首楞嚴經》和《心經》。這位皇帝信仰佛教,因為受病苦,人家告知他唱誦《法華經》的〈普門品〉,他照做且痊癒了,從那時起,這章節便以《觀世音經》為名而流傳下來。敦煌出土的經文中有關觀音的有1100件,包括860件的《法華經》及128件的《觀音經》,大部分都是在隋或唐時的抄本,可看出那時觀音信徒的增長。此外,在敦煌現存492窟的壁畫中,超過28窟有〈普門品〉的壁畫。
-
說說黎山老母
說說黎山老母黎山老母,亦作「驪山老母」。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女仙,也是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 《集仙錄》所載:驪山老母天姿綽約,風華絕代。秦始皇遊驪山遇之,驚其豔,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懲,乃罷。自此之後化為老嫗,人遂以老母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