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一個「壞媽媽」,你越「壞」,孩子越優秀
天下父母都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夙願養育孩子。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沉醉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但是憂愁隨之而來,應該怎樣養育這個孩子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問題。
為了讓孩子能夠茁壯成長,成年之後能夠「頗有建樹」,父母們使出渾身解數,因各自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同,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大相庭徑。不過無論孩子的性格是活潑,還是安靜,和家長的一言一行有著莫大的關係。
相信大家看了不少關於家中長輩對孩子溺愛的消息和內容,實際上,在溺愛孩子的這一群體中,孩子爺爺奶奶佔據的比例遠遠低於父母溺愛孩子的比例。
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溺愛就是最不可取的一種。常見的溺愛孩子的行為有:
一味包庇孩子犯錯
縱容孩子無理的小打小鬧,包庇孩子的錯誤……一次又一次的嬌慣,終究會讓孩子成長為不知善惡、不懂感恩、沒有教養的人。
父母的放縱,讓他不懂得去體諒別人,情緒化,想打人就打人,甚至一味地朝家裡伸手要錢,成為「啃老」的吸血鬼……
不捨得讓孩子吃苦
家長一點兒不捨得孩子吃苦是在扼殺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生存適應能力。
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
凡事都滿足孩子
如今家庭條件越來越好,父母樂意滿足孩子各種要求,覺得不能虧著孩子,孩子開心當父母的也看著高興。
甚至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工作比較忙,不能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便把滿足孩子要求當成一種對孩子的補償,無論孩子提什麼要求都一一滿足。
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是經不住挫折考驗的,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要學會理智滿足、適當拒絕,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溺愛是完全不達標的養育方式。這些溺愛的行為雖然會讓孩子覺得我媽媽很好,我媽媽很愛我,卻是最沒有底線的愛。
真正的愛是獨立而尊重,信任而放手。當我們執意想要養育出一個好孩子,實行愛的教育,這個「愛」,就容易走偏。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壞」,你越「壞」,孩子就會越優秀。
要正確認識包庇孩子的弊端,對孩子的行為有要求、有約束、有規則,帶著愛孩子的心去教育、去引導;適當讓孩子「吃苦受罪」才是我們最父母的責任與教誨;避免孩子提要求,我們就要滿足的行為,凡事被滿足的孩子,長此以往就會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稍有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埋怨父母沒有事事滿足自己。
在溺愛孩子的行為中,還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捨不得放手,一手包辦孩子的所有事,穿衣吃飯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在我們成人的思維中,有一種叫做「主觀意願」的心理,這種心理在孩子身上也會有所體現。孩子「主觀意願」的培養,就看父母能否放手,能否讓孩子朝著自身獨立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