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萬河谷事件後中印能再次握手言和嗎?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加勒萬河谷事件再次讓中印關係跌入谷底,甚至不少專家認為此次事件對雙邊關係的負面影響超過了2017年洞朗危機。不過,事件發生後雙方也一直在通過軍方和外交途徑尋求危機解決方案。中印關係能否再次握手言和,悲觀者和樂觀者似乎有不同的答案。目前來看,中印關係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到一種相對良好的狀態,但如果雙方能夠有一個好的心態,彼此釋放積極信號,並採取行動加強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建設,相信這對重要的鄰居關係依然有機會和解。但除了邊境問題,中印關係還面臨諸多其他挑戰,未來雙邊互動能否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有待觀察。

    自5月份以來,中印邊境地區對峙事件已經持續2個月,由於雙方在加勒萬河谷爆發了嚴重肢體衝突,這也讓此次邊境事件的性質和影響跟以往相比有所不同。事件後印方採取了一系列情緒化的措施,包括禁用中國公司開發的59款應用程式(App)。7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還突訪了附近的一個軍事基地,這些行動更加激化了兩國緊張關係。不過,與此同時,雙方也一直在開展軍事和外交渠道對話。7月5日,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進行了電話交流。據悉雙方達成了一些共識,包括雙方強調儘快完成雙方一線部隊脫離接觸進程,等等。

    的確,目前來看,兩國的互動情勢相較複雜,既有諸多的消極面,也有相對積極的一面。所以人們不禁要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預測兩國關係發展走勢的確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考察中印兩國互動關係史,我們會發現近年來中印關係經歷了起起伏伏,不過每次還是走出了危機。雖然這次危機較為嚴重,但如果雙方接下來能夠都以積極心態應對處理,向彼此釋放更多的積極信號,相信中印關係依然有回歸到健康軌道的機會。畢竟目前除了邊境事務之外,兩國還有其他的諸多重要議題需要處理,包括抗擊新冠疫情以及提振各自國內經濟。

   當然,即便中印能夠和平化解此次邊境危機,未來兩國關係也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其一是兩國戰略互信水平低,戰略競爭面增大,戰略誤判的風險依然存在。近年來,印度對於中國戰略懷疑明顯加深。例如,印度正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在南亞以及印度洋地區的存在。同樣,中國戰略界開始警惕印度與美日澳等國的戰略互動以及不斷深化的防務合作。誠然,戰略互疑不僅會干擾兩國的合作議程,而且可能引發兩國戰略誤判,導致悲劇性後果。

    其二是兩國間安全困境程度加深,軍事上相互防範的趨勢繼續發展。安全困境是多年來一直困擾著中印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事實上,近年來兩國邊境危機事件並非完全是安全困境造成,但安全困境無疑是促發因素之一。印度對來自中國威脅的敏感性異常強烈,儘管中國的諸多舉措並非針對印度。在印度看來,「中國威脅」不僅來自陸上邊境,也來自海洋;不僅來自傳統安全領域,也來自非傳統安全領域,諸如水資源安全等。同樣,隨著印度加速海軍現代化以及印度與美日等國防務合作增多,中國對來自印度的威脅感知逐漸增強,尤其是海上方向。目前兩國安全領域合作十分有限,兩國軍事上相互防範的趨勢繼續發展,軍備競賽呈現加劇之勢。

    其三是中印經濟貿易摩擦增多,兩大經濟體的競爭性正被誇大。近年來中印兩國貿易總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兩國間經濟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印度也一直抱怨其對華貿易逆差。而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近年來雙方對中印經濟關係性質及發展趨勢的判斷和認知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兩國國內專家似乎更強調中印兩大經濟體的競爭性。誠然,適當的健康競爭對兩國關係未必是壞事,反而可能會誘發更有意義的合作。但過分強調競爭性可能產生相反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印度對中企的一系列抵制措施也不僅會對雙邊經濟關係將造成較大的負面衝擊,還可能導致民意上的「敵意螺旋」上升。

    可以預見,加勒萬河谷事件後中印和解之路會較為艱難,兩國不僅要解決當前邊境危機,還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應對兩國互動關係中存在的諸多來自其他領域的挑戰和問題。雙方有必要確保好的心態,既不要過於樂觀,也不應太過悲觀。(作者是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成都世通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加勒萬河谷事件:中印關係的大轉折?
    加勒萬河谷事件對中印雙邊關係的負面影響還很難全面評估,但中印關係的確又一次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甚至不少專家認為事件已經讓這對雙邊關係發生根本性改變,可能再也回不到過去。中印關係能否回到過去並不重要,當務之急是雙方要避免此次邊境事件的負面影響無限擴大,進而陷入「敵意螺旋」上升,導致悲劇性後果。
  • 外交部:中印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溝通,同意儘快使局勢降溫
    來源:央視網6月1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就中印邊界西段局勢交換了意見。請問中方有何評論?中印邊境緊張局勢是否會繼續升級?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針對近期中印邊界西段的事件,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已經詳細闡明中方的嚴正立場。中方已多次聲明事件發生的起因是印方一線部隊公然打破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在加勒萬河谷現地局勢已經趨緩的情況下,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激烈的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 外交部:中印邊境衝突的來龍去脈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6月1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有記者問:你能否詳細介紹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中方對解決此次事件持何立場?趙立堅: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
  • 事關中印邊境,11月26日,國防部釋放重大信號,印度該仔細聽聽
    今年6月加勒萬河谷事件發生後,中印邊境局勢陡然升溫。為緩和矛盾,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展開了多輪談判。在中印兩軍於11月舉行的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上,雙方一致同意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確保雙方一線部隊保持克制,避免誤解誤判。
  • 閱兵儀式開始,中印防長亮相莫斯科紅場,剛好坐下來談一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6月24號報導,在這次勝利日紅場閱兵中,我國的三軍儀仗隊將受邀參與,參與這次活動的我軍人員,平均年齡僅僅只有20歲,這也是我國新一代軍人首次亮相莫斯科,也是時隔5年,中國軍人再次參加勝利日閱兵活動。
  • 外交部談中印邊境衝突來龍去脈 共同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中新社記者: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發生嚴重事態後,印度多地發生針對中國的示威活動,部分組織到中國駐印使領館聚集示威,發起抵制中國商品運動。另有報導稱,印政府計劃對100多種中國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要求印電信運營商停止採購中國設備,建議民眾不要使用同中國有關聯的手機APP。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趙立堅:我想重申的是,加勒萬河谷的嚴重事態,其是非曲直是清楚的,責任完全在印方。
  • 事關中印邊境,印媒透露印度三軍有重要行動,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自去年加勒萬河谷事件發生以來,中印邊境地區局勢持續緊張。儘管中印兩軍11月就邊境問題舉行了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並達成部分共識,但近段時間,印軍又展開了多項軍事行動。據《環球時報》12月16日報導,印度亞洲通訊社(ANI)13日轉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國防軍目前已獲得授權「為15天的激烈戰爭而增加武器和彈藥庫存」,使印度軍隊能在中印和印巴兩條邊境線上做好戰爭準備。《印度斯坦時報》15日也報導稱,印度海、陸、空三軍獲得了緊急財政授權,可以購買他們認為可能用於戰鬥的、價值30億盧比的設備。
  • 靈兒老林已經握手言和,貓神若也能「服軟」,復出還會遠嗎?
    靈兒老林已經握手言和,貓神若也能「服軟」,復出還會遠嗎?事件後期就連KPL官方解說、主持人、評論員等都公開站隊,靈兒甚至在eStar獲勝的賽後採訪中出現了立場偏差,被一眾粉絲指責不專業。不過在國慶節和中秋佳節雙節到來之際,靈兒已經與老林握手言和,具體情況小雨帶大家了解一下。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
    趙立堅在當日例行記者會後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及中方對解決此次事件所持立場。  趙立堅說,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但印方反而變本加厲越線滋事。
  • 中國駐印度大使:中印兩國領導人已決定設立高級別經貿對話機制...
    中印都是文明古國,友好交往有兩千多年歷史,友好合作佔據絕大多數時間。中印兩國當前的第一要務是實現發展振興,在這個大方向上,中印有著長久的共同戰略利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印雙方達成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共識。2018年武漢非正式會晤時,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再次強調,中印要堅持互為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
  • 「它」又欠收拾了,說說鮮為人知的62年中印戰爭
    當然,中國作為軍事強國,世界性大國,印度是沒有能力對中國有什麼大動作,所以幾十年來也就是邊境小摩擦,而且大部分時間也就是對峙一下,但是近期印度又在中印邊境挑釁。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邊防官兵對加勒萬河谷的我軍進行兩次挑釁,引發兩軍激烈的肢體衝突,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事件,這是中印邊境地區45年來第一次出現士兵傷亡事件。而加勒萬河谷乃是戰略要地,進可以居高臨下,直入恆河平原,危及印度首都新德裡。
  • 中印戰爭後印度再次越線,槍擊交涉人員,我軍半小時佔領高地
    事實上,在此之間,印度就屢次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中印雙方曾經展開過多次的交涉,但都沒有取得成果。在1959年的8月,印方軍隊人為的製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使得我國的邊防官兵受傷甚至死亡。至此之後,印度就開始得寸進尺,1962年9月20日,印軍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
  • 張漢暉談中印關係:只有「龍象共舞」才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四國決定將加強聯防聯控合作,實現疫情信息溝通、政策協調和行動配合,就疫情通報、邊境管控、口岸防疫、突發事件處置形成標準操作流程,商討建立人員「快捷通道」和物流「綠色通道」。中方將同三方在檢測、診療、藥物和疫苗方面加強合作,協助三國加強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中國疫苗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並提高疫苗在三國的可及性。
  •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中印45年來首次發生鳴槍事件 印媒揭露...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中印45年來首次發生鳴槍事件 印媒揭露背後發生了什麼】眼下中印邊境局勢受到高度關注。中印邊境發生了45年來首次鳴槍事件。印度媒體Guarding India對於此次事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導,根據該媒體,印度士兵向解放軍進行鳴槍警告,避免6月份加勒萬河谷衝突重演。
  • 中印局勢重磅消息!中印軍隊共發生三起鳴槍事件、辛格今天將就邊界...
    備受關注的中印局勢方面,多家外媒報導稱,自上月底以來中印軍隊已經發生了三起鳴槍事件,其中一起就發生在中印外長會晤之前,今天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將就邊界問題發表聲明,投資者需要予以關注。美國聯邦儲備周三宣布,在未來數年裡,利息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直至美國經濟從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中恢復,以及勞力市場恢復正常。
  • 中印對峙只能有一種結果!印度要明白:自己野心同樣不被美國接受
    雖然中印邊境地區的對峙行動仍然在持續,但是中印在西部邊境地區的對峙出現了明顯的緩和跡象。除了拉達克地區的談判之外,雙方的高層談判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印度方面表示,將舉行新一輪的軍長級別的談判以落實中印兩軍的撤軍進程。
  • 中印空喀山口事件:對印自衛反擊戰前最大的一次武裝衝突
    20世紀50年代,擴張主義思想在印度國內盛行,印軍不斷在中印邊界地區製造事端以達到其對中國的領土要求,當時中國政府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態度很強硬,那就是寸土不讓,中印邊界衝突也愈演愈烈,終於在1959年10月21日,中印雙方在空喀山口地區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流血衝突,又稱空喀山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