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戰爭後印度再次越線,槍擊交涉人員,我軍半小時佔領高地

2020-12-11 騰訊網

對於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想必大家都十分的熟悉,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冷戰下的世界格局開始緊張起來,中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與北方的蘇聯一直保持了十分友好的關係。然而在新的領導人赫魯雪夫上臺之後,蘇聯開始想要在軍事上控制中國,中蘇關係開始交惡。

赫魯雪夫

而與此同時,蘇聯與印度開始交好。事實上,在此之間,印度就屢次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中印雙方曾經展開過多次的交涉,但都沒有取得成果。在1959年的8月,印方軍隊人為的製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使得我國的邊防官兵受傷甚至死亡。至此之後,印度就開始得寸進尺,1962年9月20日,印軍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10月2日,印度領導人尼赫魯更是公開宣稱「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10天之後,他還公開下令,要將中國軍隊徹底的清除掉。

面對印度的一次次的蠻橫行為,中國政府發動了自衛的反擊戰爭,中國軍隊歷時32天,殲滅了印度軍方的4000餘人,繳獲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將入侵者趕出了中國領土。而在戰爭勝利之後,立即撤退,並歸還了繳獲的物資以及俘獲的戰俘。這一次的作戰,使得當時號稱是世界第三強國的印度不敢再叫囂。

然而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從那之後印度方面一直老實到了現在。其實就在中印戰爭爆發的25年之後,也就是在1987年,印度軍隊再次在我國邊境挑起事端,甚至還率先使用武器,造成我軍人員傷亡,而這一次,中國也立即予以了回擊。這一次的中印衝突事件,被稱為是桑多河事件,雖然人們了解的比較少,但卻十分重要,而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中印雙方差點爆發第二次戰爭。那事件的經過又究竟是怎樣的呢?結果又如何?

中印邊境圖

印度位於我國的西南方向,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與我國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而同時也有一部分在新疆地區。中印戰爭之後,我國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在邊境地區駐紮了大量的兵力,防止印度再次挑起事端。在平時,我軍邊防部隊都會在全防區經進行巡查,然而西藏地區位於我國的內陸,冬季氣候十分寒冷,經常出現大雪封山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四到五月份。

在這段時間內,我軍只能對一些重點的關隘和重點目標進行防控巡邏。1987年5月,西藏邊境的冬天剛剛結束,而此時我國與越南之間的戰爭還在持續著。在這個非常時期,邊防部隊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立即組建巡邏分隊對邊境進行巡視,防止印軍利用季節蠶食我國的領土。

這隻巡邏分隊,由一個步兵連加強一個偵察班(騎兵)、82迫擊炮排(3門火炮)、一個82無坐力炮排(4門炮)、一個重機槍排(3挺重機槍)組成。很顯然,這支分隊時刻做好著應對一切意外情況的準備。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意外真的發生了。

這天暮色漸濃,巡邏隊來到了桑多河谷地段,當時的隊長,山南軍分區某團副團長下令全隊在此休息整頓,天亮繼續巡邏。然而,到了晚上九點多的時候,值班的哨兵發現了南端邊界的山口有火光,仔細觀察才知道,原來是印軍,足足有一個連的兵力,甚至還在河谷中構建了軍事工事。

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副團長立馬通知士兵與軍區取得聯繫,但是由於當時不在分區電臺的預定時間,未能夠取得聯繫。而情況緊急,副團長命令全隊,做好戰鬥準備,並擬定了作戰預案。一夜無眠,第二天清晨,我軍再次對駐紮在我國邊境制高點的印軍進行了偵察,發現印軍配備有話迫擊炮重機槍等重武器,並且工事已經完成,儼然做好了戰鬥準備。於是巡邏隊迅速與軍區取得聯繫,說明了情況,並表示戰鬥隨時可能發生,請立即增援。

但是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我軍依然打算與印軍進行交涉。在聯繫軍區之後,副團長帶領著副營長以及幾名偵察兵,翻譯員,到印軍佔領的我方高地進行交涉,命令他們立即退出我國的領土。然而這一次,印軍顯然是故意挑起事端,不僅表示不會撤退,還要求我軍退出我國的邊境領土。雙方的交涉,進入僵持。而此時,印軍發現自己在人數上佔有優勢,竟然率先用武器對準我軍人員,不僅如此,還對我軍進行言語和手勢上的侮辱。在交涉失敗的情況下,副團長打算帶領交涉人員準備撤退,與其他人員集合。

然而就在我軍已經撤退的時候,印軍竟然突然向我軍的交涉人員開槍,打傷了前來交涉的副營長。見到印軍開槍,副團長立即命令全隊發起反擊。按照之前制定的戰鬥預案,派一小分隊突入敵人後方,採取迂迴包夾的戰術,並在迫擊炮和機槍的掩護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僅僅在半個小時之後,我軍就佔領了印軍駐紮在我國境內的高地。擊斃印軍13民,俘獲8人。然而,我軍戰士也陣亡了4人,其中副營長因失血過多而犧牲。

而在佔領高地之後,我軍並沒有鬆懈,而是立即布防,準備抵抗敵人的反擊,因為這顯然是一次有設計的陰謀。果然,不久後,印軍就開始使用火炮對我軍陣地進行攻擊,我軍予以猛烈的回擊。而印軍也在不斷地加強攻勢,不斷有部隊增援過來。我軍再次向軍區請示增援,並表示會戰至最後一人,以死捍衛我國的領土主權。

雙方的激烈戰鬥持續了3天,最終我軍山南軍分區的增援部隊趕到,帶來裝備有火炮和火箭炮,雙方不斷地進行著拉鋸戰爭。誰也不知道,這次戰爭會不會逐漸擴大。而在衝突發生的兩周之後,印軍終於不再掩飾,直接調集了一個軍部,兩個師的兵力,甚至還出動了炮兵與坦克,想要與我國展開大規模的作戰。

而面對印軍的示威,我軍也迅速反應,以應對隨時升級的戰鬥,我軍一共調集了三個集團軍的兵力,準備來到西藏邊境,參加可能發生的第二次對印自衛反擊戰,而其中就有參加過第一次中印戰爭的130師。一時之間,雙方劍拔弩張,在邊境線附近,集結了大量的兵力,我軍的許多師部級以上的指揮員都被派往了西藏,隨時準備指揮戰鬥。

事實上,印度之所以如此的興師動眾,無非是因為當時我國邊境軍隊正在與越南做最後的爭鬥,所以可能無暇顧及西藏邊境。然而面對我軍如此迅速的調度,一時之間亂了陣腳。原定的計劃被打亂,使得印軍開始理性思考起來,鑑於上次戰爭的教訓,印方很多的人表示很難戰勝中國,即使那時我軍正在與越南打仗。而印度當時的底氣,還來源於蘇聯的支持。然而當時的蘇聯自己國內也出現了嚴重的困難,沉迷冷戰不能自拔。於是「老大哥」表示,不能支持印度的戰爭。

最終在失去靠山,同時也不想歷史重演的情況下,印度方面主動放棄了作戰的想法,撤離部隊,提出和平解決。而我軍也接受了和平解決的提議,部隊也陸續地撤離,飛奔過來的各地區指戰員也再次飛奔回去,一切都恢復了平靜。

最終,這場險些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衝突,被及時的遏制了下來。這也再次讓我們意識到,強大的國家,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不怕犧牲,不怕艱苦的戰士來支撐。在中國日益強大的時代,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捍衛國家的主權和人民的利益。

相關焦點

  • 87年一觸即發的中印戰爭,印度下作戰指令後,為何最後60秒撤銷
    談起新中國成立後的對外戰爭,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中越戰爭。這場戰爭的原因是越南在我國邊界地區多次挑釁,並製造了1500多次糾紛,終於在無可忍耐的情況下中國宣布對越發動反擊戰。這場戰爭在1979年春天打響,以28天後我軍取得勝利而告終。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此外,印度還向西藏地方武裝提供軍火,阻止解放軍進藏。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胆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 1962年中印戰爭的縮影——看我軍4人如何擊垮印軍一個炮兵營
    中印邊界沒有被正式劃定過,但自古以來,存在著一條根據雙方行政管轄範圍劃分的「傳統習慣線」——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這條線直到喜馬拉雅山脊,一直屬於中國管轄,近代之前很少起過爭端。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與同為「第三世界」的印度締結友好關係,我們在不承認這條非法劃線的前提下,主張維持現狀,雙方暫時都不要越線。 周恩來總理曾說:「這個線是不合法的,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新中國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認。這是英國侵略中國的產物,中印兩國人民不負這個責任。
  • 1962年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
    當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時,印度駐華使館竟在向中國政府的照會中說:「中國軍隊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認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還向西藏地方武裝提供軍火,阻止解放軍進藏。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胆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屢試不爽的穿插戰術,打得印軍無法招架
    從純軍事角度探討那場戰爭,解放軍之勝,有這麼幾方面原因: 一、戰略指導方面我軍高出一籌 自古戰爭,廟算勝是最終決勝的前提。 中印雙方對這場戰爭的戰略指導有著明顯的差異。印度方面,自獨立以後,印度的自信過度膨脹,不僅要當南亞地區的老大,還試圖借邊境問題,挑戰中國的權威。
  • 「它」又欠收拾了,說說鮮為人知的62年中印戰爭
    當然,中國作為軍事強國,世界性大國,印度是沒有能力對中國有什麼大動作,所以幾十年來也就是邊境小摩擦,而且大部分時間也就是對峙一下,但是近期印度又在中印邊境挑釁。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邊防官兵對加勒萬河谷的我軍進行兩次挑釁,引發兩軍激烈的肢體衝突,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事件,這是中印邊境地區45年來第一次出現士兵傷亡事件。而加勒萬河谷乃是戰略要地,進可以居高臨下,直入恆河平原,危及印度首都新德裡。
  • 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善待俘虜,我國唯一被俘戰士被印軍當肉盾!
    中印邊界以往經常會發生不同規模的對峙,有時還會出現兩國軍人之間的肢體衝突,但自中印邊境戰爭結束後,相關事件都和平解決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拿到媒體上去。不過,這消息源來自於印度軍方兩位不在現場的高級官員,真實性不詳!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東段。
  • 中印邊境「武鬥」:論打群架,解放軍就沒怕過誰
    到了10月份,3名印軍偵查人員偷越邊境線進入我空喀山口方向,與中國邊防分隊的3人巡邏隊相遇。入侵者不聽我方勸阻,並舉槍威脅。中國巡邏組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解除了入侵者的武裝,並暫行扣留。3個印度兵又不是傻子,肯定不會主動把槍交給我軍,所以不用想,3vs3,最後肯定是被解放軍用「真理說服」後解除的武裝。
  • 1962年中印開戰,我軍獲勝後主動後撤40裡,蔣介石不理解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也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但是,自從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就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邊疆地區。新中國成立後,多年來,印度在某大國的支持下,屢屢蠶食我邊界領土,頻繁挑起邊界糾紛。 印方長期在邊界挑起武裝衝突,打死打傷中國軍民,並在中國境內設立哨所,侵佔中國領土達到了數千平方公裡。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南邊疆安穩了數十年
    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後來一連串交火衝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 印度政府再次拒絕這一和平建議,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進行戰爭動員,調整部署,至11月中旬,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兵力增加到3萬餘人。11日、14日、16日,向中國邊防部隊發起全線反撲。中國邊防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再次向入侵印軍實施反擊作戰。第二階段作戰自11月16日始至21日結束。
  • 紅場閱兵,中印防長、兩國三軍儀仗隊都來了
    今天,紅場閱兵的同時,國防部和外交部都在各自的例行記者會上詳細介紹了中印邊境衝突爆發的全過程。今年4月以來,印方在加勒萬河谷抵邊越線修路架橋,單方面改變當地現狀。中方多次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5月6日凌晨,印度邊防部隊趁夜色,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中方邊防部隊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管控。在中方外交交涉和軍事壓力下,印方本已同意並撤出了在加勒萬河谷的越線人員,並按照中方要求拆除了越線設施。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1962年10月8日,印度軍隊公然越過克節朗河,兩天後進攻我軍多處邊防哨所,到20日前後共致我軍邊防戰士死傷47人。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於此間10月12日公開發表聲明:要恢復印度領土完整,把中國軍隊從印中兩方的爭議地帶「清除乾淨」。
  • 1962年中印戰爭,哪些國家給印度遞刀子?西方39國,另加蘇聯
    1962年中印戰爭前因後果3 作者:桅杆 按:1962年的中印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多印軍逃進深山老林,後大多被清剿出來。戰爭爆發後,中方立即宣布:自衛反擊作戰不再受麥克馬洪線的限制。隨即,中國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當時北京下達的作戰命令是「敢於殲滅由達旺增援的印軍」。但駐達旺的印軍4000多人聞風南逃,中國軍隊25日佔領達旺。至此,第一階段作戰行動結束。
  • 中印戰爭時,美上將希望蔣介石反攻大陸,蔣一席話讓他坐立難安
    與此同時,印度還出兵佔領了中印邊線的中印邊界中段2000多平方公裡的中國土地。同時還對中國實際控制的阿克塞欽地區提出了領土要求。 考慮到我軍在西藏地區並沒有保持大規模的軍隊,想要和軍隊數量佔上風的印度作戰將會出現很多的困難。因此上級部門有意把這次戰爭的戰爭目標,設置為全殲印度的一個營。然而張國華認為,只消滅一個營不能達到震懾印度決定的目的,於是提出了至少要殲滅印度軍隊一個旅的戰鬥目標。這兩個迥然不同的意見傳到中南海後,毛主席拍板道:"張國華是前線指揮員,讓他打嘛,打不好再打一遍!"
  • 百年糾紛:中印邊界爭端是如何產生的?
    到了1938年時,英屬印度已實際控制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大片土地。由於中國當時處於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無力阻擋英國的佔領行為,只能不理睬不承認。 02中印建交 1947 年印度獨立後,採取了靈活的對華政策。一方面與國民政府保持友好關係,一方面積極關注國共內戰。
  • 1962年一場持續32天的中印戰爭,因為一人,讓印度做了50年的噩夢
    布裡吉·莫漢·考爾出生於印度中產階級的婆羅門家族,長大後的他獲得了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為印度人保留的唯一名額進入該學院就讀,並於1933年畢業。畢業後的他按照慣例進入英國部隊進行為期一年的服役,而後又陸陸續續調往各地擔任要職。
  • 中印邊境反擊戰:印軍號稱王牌的第七旅,不到一天被我軍全殲
    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邊境海拔3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麓,中國邊防部隊向入侵的印度軍隊發起進攻,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一次實施邊境自衛反擊戰。消息傳到新德裡,印度朝野震動,當天印度國防部長梅農被記者追問:「在哪裡可以抵擋住中國軍隊的進攻」?
  • 如果中印爆發戰爭,美國介入幫印度,俄羅斯將倒向中國對抗美國
    據印度媒體報導,12月2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巴達烏裡亞針對中印邊境問題對峙數月接受採訪,他在採訪中稱,由於全球地緣政治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中國在這個時候有了完全可以藉此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他表示中國如果目標是在全世界,那就沒必要一直緊盯著中印邊境的問題。
  • 印度發出危險信號!在中印實控線做長期準備,空軍為何也多次出現
    印度想與中國打持久戰?中印邊防部隊在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激烈衝突後,印度正從對內、對外等多角度尋求應對措施。早在之前,就有消息稱,印軍決定向一線部隊授權,允許後者在極端和緊急情況下使用武器。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報紙,報紙的核心板塊是一條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政府宣布單方面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停火併後撤20公裡。對於中國來說,對印自衛反擊戰不僅僅是一場軍事戰爭,更多的還是一場政治戰爭,毛主席說這一仗只是警告,要打出50年和平,要告訴尼赫魯通過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在對印自衛反擊戰正式爆發前,毛主席等人就已經決定好了戰爭策略,打到喜馬拉雅山腳下後就撤回來,並交還印度的俘虜和裝備。所以在毛主席眼中,這場戰爭的核心在於政治而非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