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孟秋在工作中。 通訊員供圖
從業17年來,她一直紮根基層法院。在同事眼裡,她為人溫柔隨和,大家親切地叫她「秋姐」;在當事人眼裡,她耐心細緻、冷靜從容,是鐵面無私有溫度的好法官。
在今年12月2日結束的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她榮獲廣東省先進工作者稱號,也是我市本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她就是我市第二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馬孟秋。
■紮根基層法院17年,審結各類案件4700餘件
馬孟秋今年38歲,提起入行初衷,她說:「小時候看港劇,覺得法官匡扶正義懲惡揚善,很威嚴很神聖,就立誓要做法官,高考後自己偷偷報了法律專業。」
2003年入職法院系統後,17年來,馬孟秋共審結各類案件4700餘件,接觸過上萬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17年的基層工作,她跑遍鄉間地頭,訪遍大街小巷,走遍廠房校園,對每起案件用心良苦,對基層群眾也有了深厚感情,也見證了她對每起案件的用心良苦。
馬孟秋回憶道,在承辦一起離婚案中,面對案中父母都不願意撫養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開庭時,孩子的祖母甚至直接把小女孩扔到她身上,她當下就淚流滿面。「我感覺孩子特別可憐,就如同一個物件被拋下。」擦乾眼淚後,她攔下孩子家屬、忍著辱罵,一直耐心做家屬的思想工作,終為孩子博來溫暖的港灣。馬孟秋坦言,這些年的辦案過程中她曾經遭遇過抵抗和謾罵、拒絕和攻擊、恐嚇與威脅等,她也曾大哭過、憤怒過、焦慮過。
但馬孟秋始終選擇堅守基層一線,她表示:「這些年確實有機會轉行,但我是真的熱愛這個職業,,每看到當事人臉上的糾結和愁苦被如釋重負甚至開心的笑容代替,會有巨大的滿足感和被需要感,這是我持續下去的動力。」
■加班加點,超期裁判案件為零
遲到的公正意味著不公正,每個案件背後都凝結著市井的辛酸。馬孟秋在審判實踐中,堅持能動就是主動,既主動有為,又依法慎為,不讓正義晚點。
面對每日結完又源源不斷補進來的案件,馬孟秋變壓力為動力,加班加點,在確保辦案質量的前提下,壓縮辦案周期,提高辦案效率,力爭讓當事人少跑一趟路,實現早日結案,「五加二」外帶「白加黑」,她始終埋頭苦幹,頑強拼搏,所承辦的各類案件無一涉訴、信訪,無一超期裁判,無一錯案。
2020年5月入職執行局後,馬孟秋迅速適應新崗位新要求,半年多的時間裡執結各類案件294件,執行到位金額超過2482萬元。自2016年起年均結案500件以上,近乎廣東省法院系統民商事法官年人均結案數的2倍。
憑著出色的業務能力,2014年馬孟秋被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廣東省女法官業務能手」榮譽稱號,先後榮獲個人嘉獎三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三次,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多次被本單位評為辦案能手、先進個人等。
面對廣東省先進工作者這份榮譽,馬孟秋表示非常激動也倍感榮幸。「一人行速,眾人行遠,我取得省先進工作者的榮譽,要歸功於我們法院集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一如既往善用法律的溫度,慎用法律的利劍,實現社會的氣正風清,為中山的法治建設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綿薄之力。」
記者 張倩 通訊員 顧麗娟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王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