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我們常看到美少女們組成的校園「啦啦隊」在臺前出盡風頭,但是她們的訓練有多麼辛苦,之間的競爭又有多麼激烈?14歲起就加入美國校園「啦啦隊」的中國女孩邱天為我們講述幕後的酸甜苦辣。
啦啦隊裡的新鮮人
14歲的暑假,我極不情願地告別了生活多年的城市和熟悉的朋友,隨父母搬家到了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市。密蘇裡州地處美國中部的五大湖區,而聖路易斯就坐落在密西西比河畔,屬於美國較為傳統的工業重鎮。搬家就意味著要重新開始我的學業和社交,秋季開始我進入了一家私立中學讀初中二年級。
說實話,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我有點兒手足無措,一個朋友都沒有的日子實在不好受。爸爸媽媽安慰我說:「這樣才能鍛鍊你適應環境的能力啊!沒準兒你加入一個很棒的社團就會很快融入這個學校呢!」
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對愛熱鬧的我來說實在是煎熬,因為還沒什麼朋友,每天放學背上書包就往家走。有一天,我在教學樓的樓道裡發現很多女生圍著一張大海報竊竊私語,我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學校啦啦隊的召集啟事。
一般美國中學的體育競賽是比學習更受歡迎的日常項目,每個學年都會有棒球、籃球、美式足球等各種項目的聯賽或邀請賽,另外還有一些校慶和狂歡活動。每到這時,大家都會看到一些活潑靈巧的身影,她們手裡拿著鮮豔的乙烯彩球,喊著激動人心的口號,舞出整齊有力的步伐,甚至還會出現讓人驚呼連連的場面,這就是美國校園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學啦啦隊。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啦啦隊,而且還不止一個。一開始接觸啦啦隊的新鮮人一般通過考核後先參加初級社團,隨著年級的不同和經驗的增加,可以慢慢加入更高的級別,直到進入校級啦啦隊,就有機會為學校級別的比賽加油助威啦。
當時身邊的幾個女孩就在嘰嘰喳喳討論高年級的啦啦隊員們:「莫莉最神氣」,「薩曼莎的技術最強」,「嬌小的菲利斯笑起來最有感染力」,「千萬別忘記拉美風情的安吉利娜,她不但節奏感十足,她的屁股也是最漂亮的。」毫無疑問,啦啦隊員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我想,或許在這裡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14歲的我直接走進了教練的辦公室。
「那麼你想要的是什麼?」面試說到這裡的時候,教練派瑞克先生盯著緊張不安的我問道:「你真的準備好參加啦啦隊了嗎,或許它並非你想像的那樣風光!」
看著他嚴肅的表情我有點兒打退堂鼓,但是轉念一想,這才第一關我就要放棄嗎?如果這樣我可能永遠都不能真正長大了!我深吸一口氣對他說:「我覺得啦啦隊是一個健康有活力的團體,它要求體能和技巧,也需要隊員間具有足夠的默契和充分配合。我想要在這裡證明自己可以做到跟別人一樣好,也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們。」
或許派瑞克先生很少聽到14歲的美國小孩說出這樣的話來,她們的理由往往是:「超短裙讓我的腿看起來很長」、「我覺得啦啦隊的音樂和節奏很棒」、「男生都喜歡約會啦啦隊裡的女生」。他仔細打量了我,說:「我記住你了,邱。你可以準備一下參加下周的基本測試。」
很多人都會以為參加啦啦隊需要有很好的身體條件,比如對身高和體型的要求。實際上這些都是不能明確列出來的,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熱愛維權」 的美國人告到校長那裡,認為某一條是明顯的歧視。啦啦隊的大門是對所有人敞開的,你是否能進來,就看是否能夠通過基本測試了。測試包括兩部分:一是基本體能和舞蹈技巧,包括一個1500米跑、各種跳躍和跟著不同音樂跳舞,另一個部分就是自由發揮,如果你在一個陣列中,你會設計出什麼樣的舞步和造型呢。這對於新鮮人來說確實有點兒難,但是教練認為,只有這樣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有自己想法和創造力的,而不是一味聽話的機器人。
我從小熱愛運動,音樂感也不錯,可能因為東方人生來的內斂,讓我當眾跳舞還是有些不習慣。自從報名參加基本測試,我就天天關上門對著鏡子練習,上網下載了有關啦啦隊的資料,自己研究各種跳躍。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我就像只笨拙的鴨子,不過每天練習2個小時大跳,連鴨子都會飛起來的。
終於到了測試那天,大家在走道裡焦急等待著,輪到我了,派瑞克先生和另外幾個校級啦啦隊員坐在裡面,音樂響起,我忘掉了緊張開始跳起練習過很多遍的舞步,甚至沒注意音樂何時停止的。派瑞克先生微笑地笑:「不錯,邱,但是這才剛剛開始!」
隊友們互相信任,卻成不了朋友
啦啦隊就像任何一個社團一樣都是一個小社會,同樣也存在著競爭和矛盾,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適當信任他人而不傷害到自己,成為我在啦啦隊三年中學會的重要一課。
我剛剛搬到這個城市,與她們的過去並沒有交集,並不知道誰好誰壞。而我的同學們很多在過去的14年裡一直都是朋友、鄰居或是同學,她們更容易融入這個團隊。
開始時我希望啦啦隊能成為我社交的新窗口,每周一到周四我們在放學後都要參加兩個半小時的訓練,我試圖在這群朝夕相處的女孩中找到自己的朋友,但事實卻令我失望。我初來乍到,有著一副亞洲面孔,很多美國女孩心裡還是抱著一絲輕蔑的態度,如果我在隊伍中記錯了舞步或是有些失誤,往往會遭到比別人多的指責和白眼。我曾經以為只要我變得跟她們一樣,就會被接納,於是我每天努力練習,不讓別人有指責我的機會。我和其他女孩在練習中逐漸熟悉起來,我們可以成為彼此配合很好的隊友,但卻不是一類人,無法成為真正的朋友。
對於啦啦隊員來說,彼此的信任和團隊協作是無比重要的,因為有一些危險係數很高的動作,比如需要拋接的動作,如果不能信任下層作為階梯的隊員,就無法漂亮地完成一個造型,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我就曾經歷過這麼一次事故,那是我到啦啦隊第二年的暑假集訓。炎熱的夏天讓每個人都無比思念海邊,大家全都有氣無力的,卻要為開學就要舉行的啦啦隊比賽而集中訓練14天。一天下午,我們正在練習一個新造型,身材嬌小的朱迪需要被兩個女孩用肩膀支撐著站起來,然後表演有一定難度的體操動作。可能是連續的練習讓大家都大汗淋漓了,就在「疊羅漢」的時候,朱迪沒有找準落腳點,踩在了蘇珊的肩膀上一滑,重重地從半空中摔了下來。她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所以雙手來不及做出反應,直接臉朝地栽了下來。14歲的她還戴著牙套,她當時就撞鬆了門牙,金屬硌破了她的嘴唇,最糟糕的是她的鼻梁骨斷裂了。
女孩們迅速聚集過來,整個體育館裡都是朱迪撕心裂肺的哭聲,大家連忙把她送去醫院,其餘的人在震驚和後怕中各自回家。第二天,就有三個隊員宣布退出,她們看到朱迪的事故,再想想平時自己在練習中的磕磕碰碰,覺得實在有心理障礙,於是選擇了放棄。
另外,高中啦啦隊會帶來同學之間很多利益紛爭,比如會保送名校和取得獎學金加分都使得隊伍裡會產生較多矛盾。我三年來一直參加的都是女子啦啦隊,所有的動作都是由女生配合完成。在我直升高中啦啦隊的那年,終於有個男生報名加入了我們,他從小學過舞蹈,音樂領悟能力很強。因為我們的隊形裡實在沒有單個男生的位置,教練就安排他做領隊,並為我們設計一些新的方陣等等,他確實做得也很出色。
我們私下很熟,他有時候會單獨指出我的錯誤,我以為我們是朋友了,甚至嘗試告訴他一切,但是他從來沒有跟我們說過為什麼會突然在高二的時候參加啦啦隊。直到他的畢業典禮上我們才知道,他憑藉在啦啦隊裡的一年領隊經歷,輕鬆取得了一所常青藤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和幾家企業的青年領導人獎學金。這讓我們既驚訝又佩服,同時又有點兒失望,大概因為他的目的性太強,害怕競爭而一直隱瞞著我們吧。
有恐高症的我居然「飛」起來
每個學期開始前,啦啦隊都會有三天集訓來進行練習和篩選。每個女孩都要熟記所有的方陣路線、舞步、跳躍以及自由設計幾個造型,在最後一天的時候,在全隊面前展示。這是挑戰,同時也極其殘酷,因為教練會當場淘汰掉一批隊員,如果你表現不好,會在所有人面前出醜。
前面說過我其實很怕在別人面前跳舞,特別是當我單獨面對那麼多人的時候。有時候態度決定了表現,在我第一年參加篩選會的時候,因為特別緊張總是出錯,場地周圍的美國女孩很多當場起鬨,搞得我越緊張越出錯,最後倉皇結束。
在第二年篩選的時候,我還是無法從容面對,就提前去找了派瑞克先生,他破例允許我找兩個女孩一起表演,但是難度係數要提高。於是我們找了一起進隊、配合比較默契的兩個女孩嘗試協同作戰。隊友莫莉說:「邱,你是不是在表演中從來沒有飛起來過?不如這次你飛一下!」這裡的「飛」是我們的黑話,也就是要做一個疊加的動作,我站在兩個同伴的肩膀上完成造型。
天啊,我從小就有恐高症,有時候下樓梯都會覺得自己要踩空,再說我自從看到過朱迪的事故,就很難完全相信隊友們。雖然在啦啦隊裡已經兩年,但是我一直避免做空中的動作。我在表演中不被嚇哭就不錯了,還要求保持咧嘴到V字形,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但是這樣的機會正好可以鍛鍊自己,我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回家向父親求助,他解決了心理障礙,我開始正面暗示自己:只要準備和溝通充足就一定不會出意外!與我合作的兩個隊友都是平時比較好的朋友,她們為了自己的表現分也會好好表現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朋友!第二天,我們整天都在練習同一個動作,我借力莫莉的手和肩膀,然後她們兩個人承擔我身體的重量,我雙手拿著彩球做出一個體操裡的挺身亮相。就這個看似連貫的動作卻要分解開一步步練習,終於我成功了,三個人累癱在體育館裡的木地板上,卻忍不住傻呵呵地一直笑個不停。
篩選會的那天來了很多觀眾,我還邀請了父母和男朋友,就是希望大家看到我終於戰勝自己,能夠完成一些他們想不到的事情。音樂響起,我們三人表演了兩段經典陣列操,輪到我要飛了,我似乎都能感受到媽媽在場地邊屏息靜氣,緊緊拉住爸爸的手。看好了哦,我要飛了!一切似乎比練習的時候還要完美,當我落地,我聽到四周響起的掌聲是如此熱烈。而派瑞克教練給我這次的評分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非常突出」!
在校慶狂歡演出中大放異彩
美國高中歷來都有校慶的傳統,這一天往往像節日一般隆重,會有很多成功校友和各界人士回到母校,學生社團也會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活躍氣氛。對於啦啦隊來說這可是個大日子,因為我們終於可以脫離體育比賽單獨登臺演出了,再也不用作為熱場和串場節目出現,表演時間更長,陣容會更強大,也會增加許多高難度的動作。不過校慶的演出只有校級啦啦隊員們才有資格參加。我一入高中就被選入了校級啦啦隊,所以在我啦啦生涯的最後一年,如願加入了校慶狂歡的演出隊伍。
從早晨9點鐘開始,我們換上藍、白、橙色組成的隊服,紮起馬尾,手持藍色和橙色的乙烯彩球,每個姑娘都活力充沛。校長先生宣布校慶開始之後,我們跑上場,一組常規動作之後,聽到了看臺上響起稀稀拉拉的口哨聲和掌聲,身為隊長的我喊了一句:「Here we go!」
姑娘們立即半蹲準備作保護,身體最靈活的凱利縱身蹬上人梯,下面負責保護的隊友們一發力,她就彈到了半空中,做了一個大劈叉的動作,迅速收腿,準確地落在了同伴手臂組成的「搖籃」裡,這通常只出現在男女混合的表演中,對於女孩子來說有些難度,但是我們訓練了很久,現在也能做到了,真是奇蹟。當樂曲結束時,全場的觀眾起立鼓掌,校長向我們致謝,我們高興地擁抱起來,不僅僅是因為別人的讚揚,而是自己真的做到了!
美國中學裡類似啦啦隊的各種社團有很多,在這裡確實體會到了,並非只有課本才會教給人知識。有時在你申請大學和獎學金的時候,社團中的表現甚至要比學習成績還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中學生特別熱衷於社團活動的重要原因吧。
在我升到高中二年級的時候,主動選擇了離開已經十分融洽的啦啦隊。中學時期的啦啦隊生涯讓我滿載而歸:學會了如何戰勝自己的恐懼,怎麼在團隊中協作,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我認識了自己。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離開是因為不需要再向別人證明自己了,因為我對現在的自己有十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