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贊言:"無量佛國,悉無與等!"阿閦佛國經(卷上)

2021-03-01 無量佛國悉無與等的東方妙喜世界



世尊贊言:「無量佛國,悉無與等!」 

阿閦佛國經 (卷上)

阿閦佛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也,生死已斷無復有結,悉壞牢獄,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為度諸天龍王皆為之伏,所作已辦,諸當為者已脫重擔,便得所有用正慧解,意得自在所度無極,獨阿難未也。

  爾時,賢者舍利弗起,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善哉!天中天,昔者諸菩薩求無上正真道者,行德號發意,便得至號。是諸菩薩,以儀哀念安隱諸天及世間人,為作安諦,多所安隱。於眾人民,以儀故哀念安定,以大身於世間無蓋,哀傷諸天及人。今現在及過去諸菩薩摩訶薩,為現光明,乃至法之明為作照明,令至佛光明,而無有名。若有求菩薩道者,當如昔者諸菩薩摩訶薩所願,及行明照並僧那,令入德號以聞者,當如是學奉行之。學如是者,即為成阿惟越致及無上正真道也。」

  佛言:「善哉!賢者舍利弗,所問甚善。汝乃問過去諸菩薩摩訶薩所願及行照明並僧那,令至所號,念諸當來菩薩令受取之。諦聽!是舍利弗,善思念之,為汝解說過去諸菩薩摩訶薩所施行。」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舍利弗:「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於彼為諸菩薩摩訶薩,說法及六度無極之行。」

  爾時,賢者舍利弗心念言:「我欲問如來天中天,何所是阿比羅提世界,及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說法及六度無極之行者乎?」

  時,佛即知賢者舍利弗心所念,告舍利弗言:「東方去是千佛剎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其佛名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菩薩說法及六度無極之行者乎。時有比丘,從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向大目如來,叉手白大目如來言:『唯天中天,我欲如菩薩結願學所當學者。』如是,舍利弗,其大目如來,告其比丘言:『如結願學諸菩薩道者甚亦難!所以者何?菩薩於一切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不得有瞋恚。』如是,舍利弗,其比丘白大目如來言:『天中天,我從今以往,發無上正真道意,以意勸助而不離之,用願無上正真道也,當令無諛諂、所語至誠、所言無異。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若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起是瞋恚第一;意若發弟子、緣一覺意第二;唯意念淫慾第三;若發意念睡眠念眾想由譽第四;發意念狐疑第五;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若我發意念殺生者第一;若發意念盜取他人財物第二;若發意念非梵行者第三;若發意念妄言第四;若發意念悔恨第五;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若我發意念罵詈第一;若發意念惡口第二;愚痴第三;若發意念綺語第四;若發意念邪見第五;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

  佛語舍利弗:「其比丘如是,為以被是大僧那僧涅。菩薩摩訶薩初發是意,乃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意無瞋怒,亦無恚恨也。舍利弗,爾時其菩薩摩訶薩,用無瞋恚故名之為阿閦,用無瞋恚故住阿閦地。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亦歡樂作是名,四天王亦歡樂為是名,天帝釋及梵三缽亦歡樂作是名。」

  佛語舍利弗:「其阿閦菩薩摩訶薩,白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言:『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不離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不奉行如今所語,常不捨得律行跡,不發薩芸若意,而慾念成佛者,世世不常作沙門,世世不常著補納之衣,世世作沙門以三法衣不具,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不常為人說法,世世不常作法師,世世所說事不有無所掛礙高明之行,世世不有無量高明之智,世世作沙門不常行分衛,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作沙門已不常在樹下坐,世世不常精進行三事。何等三?一者、經行,二者、坐,三者、住。世世若發意念罪本,妄語欺人誹謗讒言,世世為女人說法,及食飲因緣,若起想著笑為說法者,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若舉手說法,世世見餘菩薩不發佛心,世世若發意念,供養外異道人舍諸如來,世世若在坐上聽法,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世若發意念:我當布施與某,不布施與某。世世若發意念:我當於某處立福施,於某處不立福施。世世若發意念:我常持法施與某,不持法施與某。世世見孤窮,用其人故不分身命,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我世世於諸菩薩所意無有異,至無上正真最正覺也。』」

  佛語舍利弗:「爾時其比丘如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作保任。若如來為作保任者,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亦為作保任。爾時大目如來為作保任,時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亦為作保任。佛言:『若復有比丘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僧那,求無上正真道者,皆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

  佛語舍利弗:「其阿閦菩薩,白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令我成最正覺時,其剎所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罪惡者及讒罪惡者,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複次,天中天,我當修行乃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我佛剎諸弟子一切皆無有罪惡者,我當修佛道至令佛剎嚴淨。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我若於夢中失精,乃至成最正覺,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複次,天中天,我當修行乃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我佛剎中,諸菩薩出家為道者於夢中不失精。唯天中天,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間母人有諸惡露,我成最正覺時,我佛剎中母人有諸惡露者,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是為菩薩法事如意所念行,佛亦為如應說法。」

  佛語舍利弗:「爾時有一比丘,謂阿閦菩薩摩訶薩,乃作是結願:『若使不退轉者,當以右指案地令大震動。』爾時阿閦菩薩,應時承佛威神,自蒙高明力乃令地六反震動。阿閦菩薩摩訶薩所感動,如語無有異也。」

  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欲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學阿閦菩薩摩訶薩行。菩薩摩訶薩以學阿閦菩薩行者,不久亦當即取佛剎土,當復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

  爾時,賢者舍利弗問佛言:「天中天,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有幾何天在會中?」

  佛告舍利弗:「阿閦菩薩初發意學時,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天、帝釋及弊魔、梵三缽,一切皆向阿閦菩薩,叉手說是語:『昔所不聞是僧那。』諸天聞以便說言:『阿閦菩薩成無上正真道,若有人生其佛剎者,是人福德不小也。』」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未曾聞餘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學僧那,我亦不見亦不聞,如阿閦菩薩摩訶薩,及天中天,為作如是之名。」

  佛言:「如是也。舍利弗,少有菩薩摩訶薩以是色像,學僧那及無上正真道,如阿閦菩薩摩訶薩。於是舍利弗,陂陀劫中諸菩薩摩訶薩,其德不及阿閦菩薩摩訶薩之功德也。」

  佛語舍利弗:「爾時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無上正真道決:『汝為當來佛,號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慧之行,而為師父,安定世間,無上大人,為法之御,天上天下尊,佛天中天,亦如提洹竭佛授我決。』」

  時,佛語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皆為大明;譬我亦如是,授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皆為大明。複次,舍利弗,其阿閦菩薩摩訶薩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得薩芸慧時,三千大千世界為六反震動。複次,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授無上正真道決時,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諸藥樹木,一切皆自曲低,向阿閦菩薩作禮;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是三千大千世界諸藥樹木,一切皆自曲低向我作禮。複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一切皆向阿閦菩薩,叉手而作禮;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三千大千世界,諸天龍鬼神、揵陀羅、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皆向我叉手作禮。複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遍三千大千世界,諸妊身女人皆安隱產,盲者得視,聾者得聽;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是三千大千世界,諸妊身女人皆安隱產,盲者得視,聾者得聽。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遍三千大千世界中人非人皆燒香;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遍三千大千世界中人非人皆燒香。」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阿閦菩薩摩訶薩乃有是無極之德。」

  佛告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不但有功德,不獨大目如來授其決,如是不可稱說無央數功德,得度無極。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諸天、阿須倫、世間人,其意皆安隱悉得其時;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諸天、阿修羅、世間人意,皆得安隱悉得其時。複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和夷羅鬼神常隨後護之;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和夷羅鬼神常隨我後行。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諸天、阿修羅、世間人,以天華天香供養之;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諸天、阿修羅、世間人,以天華天香來供養。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二十億人及三十億諸天,發無上正真道意,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皆授其決。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地大動自然生優缽華、蓮華、拘文華、分陀利華布其地;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大地自然生優缽華、蓮華、拘文華、分陀利華布其地。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若干百天人、若干千天人、若干百千諸天人住於虛空,以天衣用散阿閦菩薩上,即說是言:『菩薩摩訶薩,當度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爾時諸天、阿須羅、世間人民相愛劇,父母哀其子;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諸天、阿修羅、世間人民相愛劇,父母哀其子也。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及人民,承佛威神,皆聞授阿閦菩薩決;如是,舍利弗,昔授菩薩決時,其此國中人民,一心布施為福德快飲食,若有求索者,已所喜而施與。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是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及人民,皆承佛威神聞授決時;如是,舍利弗,昔此國中人民,一心布施為福德快飲食,若有求索者,已所喜而施與。複次,舍利弗,其大目如來,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覺道決時,諸欲界天悉鼓天伎樂供養。舍利弗,是阿閦菩薩摩訶薩授決時之功德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難及!天中天,如來無所著正覺,誠諦說之,不可思議諸佛佛之境界,不可思議諸神神之境界,不可思議諸龍龍之境界,不可思議諸龍之境界乃從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學受得此功德。天中天,是阿閦菩薩摩訶薩授決時,亦不可思議。」

  是時賢者阿難,謂賢者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學僧那及得號如是也。」

  舍利弗謂阿難言:「是皆有因緣所致!阿閦菩薩摩訶薩初發意,學僧那及德號,今佛當廣解說之。」

  時,佛告舍利弗言:「阿閦菩薩初發是意時,可令虛空有異,我所結願不可使有異,被僧那僧涅乃如是。」

  佛語舍利弗:「如阿閦菩薩摩訶薩所被僧那僧涅,寶英菩薩摩訶薩,亦從阿閦菩薩學行。舍利弗,無央數菩薩,不能及知阿閦菩薩所被僧那僧涅,甚堅積累德行乃如是。舍利弗,其阿閦菩薩,以成無上正真道也,最正覺今現在阿比羅提世界,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行菩薩道時,世世人求手足及頭目肌肉,終不逆人意也。舍利弗,阿閦如來從初發意,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不中有頭痛,亦無風氣上隔之病。舍利弗,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甚難及未曾有之法!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世世見如來,一切常奉梵行世世亦作。是名阿閦菩薩,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所至到處目常見諸天中天生於彼。」

  佛言舍利弗:「譬如轉輪王得天下,所從一觀復至一觀,足未曾蹈地,所至常以五樂自娛得自在至盡壽。如是,舍利弗,阿閦如來行菩薩道行,世世常自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常修梵行,於彼所說法時,一切皆行度無極,少有行弟子道。彼所行度無極為說法,有立於佛道者,便勸助為現正,令歡喜踴躍,皆令修無上正真道,便發是大尊意。彼說法時,諸所德本以願持作無上正真道:『我持是德本願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時說法,令我佛剎中諸菩薩摩訶薩,佛說法時承佛威神皆受諷誦持之;諷誦已是諸菩薩摩訶薩,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意常樂諸佛天中天,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我亦如是,從一佛剎復遊一佛剎,即住於兜術天得一生補處之法。」

  佛復語舍利弗:「如是諸菩薩摩訶薩從兜術天,自以神力下入母腹中,從右脅生。菩薩生墮地時地為大動,以修行有是應。菩薩在母腹中時,都無有臭處,亦無惡露,亦無不可意。」

  時,佛語舍利弗:「譬如神通比丘,若入絞露精舍,於虛空中遊行周匝虛空中行,於絞露精舍無所觸礙。如是,舍利弗,菩薩入母腹中時,如在虛空中遊觀周匝無所觸礙,亦無臭處。其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如是,我亦如是,行無上正真道時,一切皆破壞魔事,我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阿閦佛剎,求菩薩道及弟子道者,皆破壞諸惡,降伏眾魔一切皆盡。其佛剎人民,不復作魔事:『我當修是佛道至得出家學道。』」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聽說法時,其身不生疲極,意亦不念疲極。舍利弗,阿閦如來昔求菩薩道聽說法時,如是好法,令我佛剎中諸菩薩摩訶薩,好法如是。」

 

阿閦佛剎善快品第二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德號時,以成號阿閦如來。甚善!天中天,願佛當復廣說其佛剎之善快。所以者何?若有求菩薩道者,聞知彼佛剎之善快,及阿閦如來所現行教授,若復有求弟子道未得度者,聞彼佛剎之善快,及阿閦如來所現教授,恭敬清淨之行。」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所問甚善,汝問佛義快乃如是,念阿閦佛剎之善快!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其三千大千世界皆為大明,地六反震動。阿閦如來成最正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中諸人民,七日不食飲,亦不妄食飲,亦不妄諛諂,身亦無疲極之想,如是也!俱想念安隱,好喜相愛敬,歡喜意以得時念。爾時,諸人民、諸欲天,皆棄穢濁思想。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得是德號。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人民,叉手向阿閦如來。其佛剎如是,無央數佛剎,不及是阿閦佛剎之善快。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之所願而有持。諸菩薩摩訶薩所願有持者,佛佛剎便善快。」

  佛語舍利弗:「我昔行菩薩道時,如所願今自然得之。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其三千大千世界諸人民得天眼者,未得天眼者,皆見其光明。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往詣佛樹時,諸憋魔不能發念,何況當復能往嬈薩芸若慧?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複次,舍利弗,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無央數那術億百千諸天人,於虛空住,以天華、天栴檀、雜香、天搗香、伎樂,供養散阿閦佛上;供養已,其天華、天香、天搗香、天栴檀香、天雜香,悉於虛空中合住,化成圓華蓋。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阿閦如來光明皆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常明,阿閦如來光明悉蔽日月之光明,及一切諸天光明皆令滅,使人民不復見日月之明。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以被是大僧那僧涅,乃作是願。」

  佛言:「昔行菩薩道時,若干百千人不可復計,無央數人積累德本,於無上正真道持是積累德本,願作佛道及淨其佛剎,如所願欲嚴其佛剎,即亦具足其願。複次,舍利弗,阿閦佛樹以七寶作之,高四十裡,周匝二十裡。其枝葉旁行四十裡,其枝下垂。其欄榡繞樹,周匝五百六十裡,阿閦如來於其樹下得薩芸若慧。」

  佛語舍利弗:「如世間巧人鼓百種音樂,其聲不如阿閦佛剎中梯陛樹木之音聲,風適起吹梯陛,樹木相叩作悲聲。」

  佛語舍利弗:「聽說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剎中之淨快,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說之。」

  賢者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阿閦如來剎中無有三惡道。何等為三?一者、泥犁,二者、禽獸,三者、薜荔。一切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樹木,無有高下,無有山陵溪谷,亦無有礫石崩山。其地行足蹈其上即陷適,舉足便還復如故;譬如緊綖枕頭,枕其上即為陷適,舉頭便還復如故,其地如是。其佛剎無有三病。何等為三?一者、風,二者、寒,三者、氣。其佛剎人,一切皆無有惡色者,亦無有醜者,其淫怒痴薄。其佛剎人民,皆悉無有牢獄拘閉之事,一切皆無有眾邪異道。其剎中樹木常有花實,人民皆從樹取五色衣被,眾共用著之。其衣被甚姝好,無敗色者。」

  佛語舍利弗:「人民所著衣香,譬如天華之香。其飯食香美,如天樹香無有絕時。諸人民著無央數種種衣被。其佛剎人民,隨所念食,即自然在前。譬如,舍利弗,忉利天人隨所念食,即自然在前;如是其剎人民,隨所念欲得何食,即自然在前,人民無有貪於飲食者。複次,舍利弗,其佛剎人民所臥起處,以七寶為交露精舍,滿無有空缺處。其浴池中有八味水,人民眾共用之,其水轉相灌注,諸人民終不失善法行。譬如,舍利弗,玉女寶過踰凡女人不及,其德如天女;如是,舍利弗,其佛剎女人德,欲比玉女寶者,玉女寶不及其佛剎女人,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不與等。人民以七寶為床,上布好緊綖,悉福德致自然為生。舍利弗,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阿閦佛以福德所致成佛剎如是比。」

  佛復語舍利弗言:「其剎中人民飯食勝於天人飯食,其食色香味亦勝天人所食。其剎中無有王,但有法王佛天中天。」

  佛言舍利弗:「譬如鬱單越天下人民無有王治,如是,舍利弗,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剎無有王,但有阿閦如來天中天法王。譬如忉利天帝釋,於坐適發念,諸天便來受其教。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之善快。其剎人民不從淫慾之事。所以者何?用是阿閦如來真人法御天中天所致。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願所致,令佛剎善快。」

  爾時,有異比丘,聞說彼佛剎之功德,即於中起淫慾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願欲往生彼佛剎。」

  佛便告其比丘言:「痴人,汝不得生彼佛剎。所以者何?不以立淫慾亂意者,得生彼佛剎;用餘善行法清淨行,得生彼佛剎。」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剎,有八味水,是諸人民所為,悉共用之。人民意念,欲令自然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用人民故,即自然有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意念欲令水轉流行,便轉流行;意欲令滅不現,即滅不現。其佛剎亦不大寒,亦不大熱,風徐起甚香快。是風用諸天龍人民故,隨所念風便起。若一人念,欲令風起自吹,風即獨吹之;意念不欲令風起,風便不起。風起時不動人身,風隨人所念起。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佛剎之善快,如昔時所願。」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剎女人,意欲得珠璣瓔珞者,便於樹上取著之;欲得衣被者,亦從樹上取衣之。舍利弗,其佛剎女人,無有女人之態如我剎中女人之態也。舍利弗,我剎女人態云何?我剎女人,惡色醜惡舌,嫉妒於法,意著邪事。我剎女人有是諸態,彼佛剎女人無有是態。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佛剎女人,妊身產時身不疲極,意不念疲極,但念安隱亦無有苦。其女人一切亦無有諸苦,亦無有臭處惡露。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得是善法,其佛剎無有能及者。舍利弗,阿閦佛剎人民無有治生者,亦無有販賣往來者,人民但共同快樂安定寂行。其佛剎人不著愛欲淫泆,以因緣自然愛樂。其剎風起吹梯陛樹,便作悲音聲。舍利弗,極好五音聲不及阿閦佛剎風吹梯陛樹木之音聲也。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佛道時所願而有持。」

  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取嚴淨佛剎者,當如阿閦佛昔行菩薩道時,所願嚴淨取其剎。」

  佛復語舍利弗:「阿閦佛剎無有日月光明所照,亦無有窈冥之處,亦無有掛礙。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皆照三千大千世界常明。譬如絞露精舍堅閉,門風不得入,好細塗以白堊之,持摩尼寶著其中,其珠便以光明照,其中諸人民晝夜承其光明;如是,舍利弗,其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弗,絞露精舍者,謂是阿比羅提世界也;摩尼寶者,謂是阿閦如來也;摩尼寶光明者,謂是阿閦如來之光明也;精舍中人者,謂是阿閦佛剎中人民安樂者也。」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行所至處,於足跡下地,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舍利弗,是為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

  賢者舍利弗問佛言:「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入殿舍時,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耶?為在所至處自然生乎?」

  佛告賢者舍利弗:「阿閦如來若入郡國縣邑所至到處,亦等如入殿舍時也,亦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若善男子、善女人,意念欲令入殿舍足下自然生蓮華者,皆使蓮華合聚一處便合聚;意欲令上在虛空中,承佛威神,其蓮華用人民故,便上在虛空中,而羅列成行。」

  佛復語舍利弗:「其三千大千世界乃如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若遣化人到他方異世界,彼亦自然生。以佛威神所致,其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寶金色蓮華而莊嚴之。」  

  阿閦佛國經 卷上

【附】推薦閱讀——不動佛心咒:羯羯尼羯羯尼 魯折尼魯折尼 咄盧磔尼 咄盧磔尼 怛邏薩尼 怛羅薩尼 般刺底喝那 般刺底喝那 薩縛羯莫 般藍般邏般謎 莎訶(jiã jiã ní jiã jiã ní lǔ zhãní lǔ zhã ní duōlú zhã ní duō lúzhã ní dá luï sàní dáluï sà ní bün cì ǐ hý nà bün cì dǐ hý nà sàfù jiã mî bünlán bün luï bün mí suōhý)(源自《拔濟苦難陀羅尼經》。建議念經文原咒,不宜念被人改動過的。慎之!)  阿閦佛心咒唵 格灑那 威嘎得 吽(108遍以上)(奄乞沙(二合)那尾迦帝[合*牛],拼音Om  ksana vigate  hum)註: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 (第三卷):此咒有人暫憶念之者。乃至梵天宮殿皆大震動。命終之後。生阿閦佛國。蓮花化生。更不受胞胎之身。亦不向邊地下賊地獄畜生之身所生之處。常憶宿命。所聞不忌。若求願者。皆得隨意。成就能轉。女成男。以要言之。一切皆得。:此咒為密咒,必須先念大輪金剛陀羅尼,方可誦持。
大輪金剛陀羅尼(一次念滿 21遍。據果濱居士誦咒注音):
南無司德唎呀 地維嘎喃 灑喇哇·打他嘎達喃維達嘛呢 三磐哲涅 德喇嘛諦·悉達庵葛唎 德覽 梭哈《大輪金剛陀羅尼經》云:「善聽!吾當為汝說灌頂神咒。誦二十一遍能成一切咒法。善事速得成就。其咒乃是過去十方一切諸佛之因此陀羅尼悉皆成佛……誦此咒者能成一切印法,一切壇法;當入曼荼羅大壇,不用事壇。」【建議】供不動佛像,供養禮拜,至誠懺悔後,即叩求不動佛親授你阿閦佛心咒,再自誦3遍,並觀想不動佛親授於你,一切功德均已賜給於你。註:大輪金剛陀羅尼照樣要念,而且必須一次念滿21遍。

 東方妙喜世界 Q群205416776 (微信群共修,請先加群主微信LQJ8888W,註明:東方妙喜世界);微信公眾號:東方妙喜世界MXSJ5678

 【附】百度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W7o-7n36reb3nb-ShvaD1A,文件下載:成觀法師著作: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楞伽經義貫;禪之甘露;寶篋印陀羅尼法門集要;佛頂尊勝陀羅尼法門集要.

"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要心繫眾生,發菩提心!如何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

簡單安全,速證法身!"法身法門"禪修技巧(法身寺)

凡往生者,都能迅疾成佛,滿菩提願!"無量佛國,悉無與等"的東方妙喜世界

供養皈命,發願懺悔,持咒回向!東方阿閦佛往生咒修持儀軌

賢劫決定成佛!轉身得輪轉王位,滿一切所求的法門!

結雙跏趺坐:能消滅無量劫的業障,能生出無量功德,能了生死(宣化上人)

知道你不打坐,才請你閱讀此文 (成觀法師)

不可思議! 我讀《金剛經》使兒子高考超常發揮,超一本線近百分 (附mp3)

弘一法師: 既能速證菩提,又維持世法的法門

"是吃肉人,非佛弟子"!佛祖在諸經中關於禁止吃肉的教導

"末法時期,若要修行,一定要先修地藏法門,這是佛親口交代的"(成觀法師)

0習禪須知魔事!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楞嚴經 卷九)

01. 禪之甘露 (成觀法師)(文後附PDF下載)

沒有什麼比懺悔的力量更大! 地藏佔察懺

成觀法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附PDF版下載)

此經乃大乘無上頓門,是為上上根熟眾生所說的如來自證境界!楞伽經義貫(成觀法師撰注)

念佛讀經誦咒: 心念心聞,乃最上乘,方為究竟(成觀法師)

成觀法師:雙_修 非佛說

一部世尊流淚宣說的佛經! 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

受了菩薩戒,你就不受四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障礙(大安法師)

供養有緣: 讓你擁有"擇法眼"!(不接受反駁)

不讀楞嚴經,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楞嚴法門!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受戒就是受忍辱,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依忍辱修行是根本!

你這樣做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附:佛經原文)

弟子規? 別錯把世間善法誤認為是了脫生死輪迴究竟圓滿的佛法(慧律法師)

最可靠!超簡單!3分鐘OK! 佛經上的《施食儀軌》(附:咒語拼音,佛經原文)

"以慈心故,行放生業!"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成!

"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普賢行願品,功德殊勝,非同尋常!

你的福報禪定果位等,都是由功德轉化而來的! 如何修行,才能最大限度地積聚功德,快速證果,乃至成佛?

"淫慾心若是斷了,一定會證果,證得阿羅漢果"! 滅除淫慾的終極大法:文殊菩薩除淫慾咒(附mp3)

邪師邪見怎鑑別?《楞嚴經》及諸高僧教你破邪顯正!

成觀法師: "正統的如來密法,在中國已經斷絕一千二百年了!"

知否知否? 那可不是佛法!末法多珍重(宣化上人 成觀法師)

福報由供養布施而來。《普賢行願品》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倘讀上文受益,請隨手轉發,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時修行隨喜功德,與眾生結法緣,積集菩提廣大資糧,早證佛果!

 

相關焦點

  • 世尊贊言:"無量佛國,悉無與等!"阿閦佛國經(卷中)
    世尊贊言:「無量佛國,悉無與等!」
  • 阿閦佛國經
    No. 313  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 《佛說阿閦佛國經》
    札薩訥  札薩訥 札德哈那  札德哈那  薩瓦  嘎瑪 巴讓m  巴ra  訥美  薩瓦薩埵  難匝  索哈乾隆大藏經大乘寶積部·第0025部佛說阿閦佛國經三卷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阿閦佛國經卷上阿閦佛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也,生死已斷無復有結,悉壞牢獄,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為度諸天龍王皆為之伏,所作已辦,諸當為者已脫重擔,便得所有用正慧解
  • 阿閦佛國經 卷上
    阿閦(chù)佛國經 卷上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chèn)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也——生死已斷,無復有結,悉壞牢獄,已得自在意我發是薩芸若意,審如是願為無上正真道者,世間母人有諸惡露,我成最正覺時我佛剎中母人有諸惡露者,我為欺是諸佛、世尊——諸不可計無央數、不可思議無量世界中諸佛、天中天今現在說法者。』佛語舍利弗:「爾時,有一比丘謂阿閦 (chù) 菩薩摩訶薩乃作是結願:『若使不退轉者,當以右指案地令大震動。』「爾時,阿閦菩薩應時承佛威神、自蒙高明力乃令地六反震動。阿閦 (chù) 菩薩摩訶薩所感動,如語無有異也。」
  • 《涅槃經》第三卷 金剛身品第二
    爾時,世尊復告迦葉:「善男子,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是等身,我悉不見,唯見無常破壞微塵雜食等身。何以故?如來當入於涅槃故。」佛言:「迦葉,汝今莫謂如來之身不堅可壞如凡夫身。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之身,無量億劫堅牢難壞,非人天身,非恐怖身,非雜食身。
  • 為您讀經:阿閦佛國經◎發意受慧品第一(上)
    阿閦(chù)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chèn)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上)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也——生死已斷,無復有結,悉壞牢獄,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為度諸天
  • 持念阿閦佛(不動如來)名號的功德利益
    又云:「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為離魔羅網。」〈3〉「患不能侵」:稱念阿閦佛名號,一切災害悉皆不能侵害,經云:「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亦無水火刀杖惡獸毒蟲之所損害。亦不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動如來常加護念。於彼佛剎當受生故。」
  • 優婆塞戒經 (一)
    (北涼 曇無讖譯·大正藏No.1488)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上方者即是無上,無生故,若有供養,則得增長命之與財。善男子,是六方者屬眾生心,非如外道六師所說。  如是六方誰能供養?善男子,唯有菩薩乃能供養。"  "世尊,以何義故名為菩薩?"  佛言:"得菩提故,名為菩薩;菩提性故,名為菩薩。"  "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為菩薩者,若未供養彼六方時,云何得名為菩薩耶?若以性故,名菩薩者,誰有此性?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金光明經卷第一
    是金光明  諸經之王  若有聞者  則能思惟  無上微妙  甚深之義  如是經典  常為四方  四佛世尊  之所護持  東方阿閦  南方寶相  西無量壽  北微妙聲  我今當說  懺悔等法  所生功德  為無有上  能壞諸苦  盡不善業  一切種智  而為根本  無量功德  之所莊嚴  滅除諸苦  與無量樂  諸根不具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雲間漫談】大倉橋上說"漕運"
    明代董其昌《西倉橋記》嘆曰:"蓄風氣,壯瞻視,莫此為偉。"此外,古時大倉橋灘,為松江漕運始發地,漕船西出古浦塘,經斜塘入泖河北上,再取道京杭大運河,向著指定的官倉或京城進發。故,大倉橋上說"漕運",是個既富有歷史感又名正言順的觀光平臺。一   漕運,舊指從水路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軍需。
  • 般舟三昧經 卷上
    悉得諸經。明眼所視無所掛礙。諸佛悉在前立。譬如幻師自在所化作諸法。不豫計念便成法。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如化作。念過去當來今現在如夢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諸佛剎。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見。所念悉得如向。亦不來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識如空。於法中無想。莫不歸仰者。一切平等無有異。於經中悉知。心不可計。一切諸剎心不著無所適念。出於諸佛剎。無所復掛礙。悉入諸陀憐尼門。於諸經中聞一知萬。諸佛所說經悉能受持。
  • 周至發現清代"教媲竇公"木牌匾
    我與戶主人共同將木匾抬到院子,發現木匾上是路德題寫的"教媲竇公"四個大字。     "教媲竇公"木匾,長232cm,寬101cm。原匾邊框己毀,現僅存匾心,而且左下角殘缺一小塊。木匾四個角各飾蔓草紋圖案。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舊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古人云"四氣新元旦"。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為元月,稱正月;正月初一,又稱"元日"。北宋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嘉慶《松江府志》載:"正月一日,雞初鳴,悉起正衣冠,拜天地,家廟尊長,後以次拜鄰裡親戚。輿服華煥,雜遝街市,各投刺於門,曰賀歲。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