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年1月12日),在我們觀鳥大年「野保一線」隊的微信群,寧夏六盤山保護區的隊友發上來一張圖——
怎麼樣,漂亮吧。郭志宏攝影
同隊隊友,人在成都的「魯酩」喊起來了:長尾雀?跟我們這邊差別很大啊。於是他找了找庫存,發來一張,看看差別大麼?——
魯酩攝於四川若爾蓋
往下看,還有差別更大的呢。野保一線隊今年的新隊友發來他拍的一張——
尼古拉伊攝於新疆阿勒泰
再對比一下寧夏的,這才是真的很不一樣!
郭志宏攝於寧夏涇源
《中國鳥類觀察》2020年第四期大鴇專輯,在封底拉頁內頁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了:
(中國鳥類觀察版面截屏)
長尾雀分出中華長尾雀獨立種
2020年,中山大學、香港觀鳥會、中科院動物所、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鳥類學者在Journal of Ornithology刊物上聯合發表了一篇新的研究論文,提出基於形態和遺傳上的差異,長尾雀應被分為兩個獨立物種:長尾雀和中華長尾雀。長尾雀(Carpodacus sibiricus)包括sibiricus亞種(國內分布於新疆北部至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sanguinolentus亞種(分布於庫頁島、千島群島、日本北部)和ussuriensis亞種(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至中國東北部),其中sanguinolentus亞種和ussuriensis亞種,通過研究發現應為同物異名。中華長尾雀(C. lepidus),包括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山地的lepidus亞種,分布於四川、雲南和西藏的henrici亞種。長尾雀和中華長尾雀二者形態上的主要差異在頭頂和上背的顏色、翅斑的寬度、外側尾羽白色的區域大小等。
Liu, S., Wei, C., Leader, P., Carey G., Jia, C., Fu, Y., Alstörm, P., Liu, Y.*. 2020.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Long-tailed Rosefinch Carpodacus sibiricus complex.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61:1061-1070.
文中配圖一:中華長尾雀雌鳥。韋銘攝於雲南
文中配圖二:長尾雀雄鳥。雷進宇攝於新疆
當時刊發這則【鳥類分類動態】消息,由於版面限制,沒有多找圖,只刊出這樣兩張。實際上這兩種鳥到底有多大區別、怎麼區分,需要更多圖才好。
聽我這麼一說,野保一線隊友們立刻「眾籌」了一堆長尾雀or中華長尾雀的圖片,我自己也四處去找更多圖——
大海攝於河南沁陽太行山區
雌鳥。大海攝於河南沁陽太行山區
7月六盤山的雌鳥。郭志宏攝
5月六盤山的雄鳥。郭志宏攝
人淡如菊攝於山西太原張家山
人淡如菊攝於山西太原
人淡如菊4月6日攝於山西太原
大海攝於河南沁陽
12月第五屆香格裡拉觀鳥節中,董毅榮攝於雲南德欽飛來寺
洋洋12月攝於北京東靈山
雌鳥。洋洋攝於北京東靈山
西部觀鳥聯盟隊的李世忠12月攝於新疆烏魯木齊南山
金千諾一攝於遼寧撫順
雌鳥。金千諾一攝於遼寧撫順
尼古拉伊攝於新疆烏魯木齊南山
雌鳥。尼古拉伊攝於新疆烏魯木齊南山
這張,林子大了1月攝於內蒙古高格斯臺罕烏拉保護區=罕山,大興安嶺的中間一段。
怎麼樣,哪幾張是長尾雀,哪幾張是中華長尾雀,應該很清楚吧。
再發一遍這兩張圖示:
辨識亞種的艱巨任務就留給看官自己了!
下面這幾張圖需要討論下——
尼古拉伊攝於新疆阿勒泰
大海攝於河南沁陽
林子大了攝於香格裡拉
看看它們的顏色哈,包括罕山那張,有點意思了。
它們不是雌鳥吧,因為多少有些紅色。是幼雄?還是因為季節緣故而褪色?誰能解答?又是一道題。
好了,最後輕鬆一下——
仔細看,上面好多張都是吃吃吃的,再來一張,吃的什麼?植物芽苞?
郭志宏攝影
再來一張吃草籽的。洋洋12月攝於北京東靈山
謝謝眾多相識不相識的鳥友貢獻圖片!
你手裡有長尾雀or中華長尾雀的圖片麼?翻出來看看是哪種?哪兒拍的?據說華北北部的冬天,可能兩種都會有,留意吧,說不定可以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