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足協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中國的各級足球隊,都要「一刀切」的使用中性名稱了。
因此,像廣州恆大、北京國安、廣州富力、上海上港、山東魯能、甚至是企業已經消失的上海申花等,都要改成中性名稱了。
雖然有人認為,在中國足球當下還不發達,還要依靠企業,球隊應是企業「廣告牌」的時代,現在就一刀切使用中性名,顯得有些倉促了些,這或會影響到中國足球的發展。
這雖有些道理,但也不得不說,如此一刀切,也自有好處:那就是相對平等,快刀斬亂麻地解決球隊名稱問題,省得有人在用企業名,有人卻不能用,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質疑。
同時,要創造百年俱樂部,按國際足球慣例,不用企業名,也是常態化做法,也能免去企業更迭不斷,造成的球隊名稱朝起夕改亂象了。
不過,中國足球隊的名稱,到底如何起呢?當下才是最大的爭論焦點。
如今的足球隊起名法,歐、美各國的球隊也有所區別:
其一,在現代足球的起源英國,像用城市名,是一大習慣,如帶上「聯」和「城」字,是其一大特色,如曼聯和曼城等。
其二,在意甲,「英文縮寫+城市名」較多,如AC米蘭、AS羅馬等。
其三,在西甲,因國體原因,其球隊帶「皇家」字樣的不少,比如皇馬、皇社等;另外,還有城市名稱+競技,比如馬競、畢爾巴鄂競技等。
其四,在德甲,多是「地名+球隊成立年份」的形式,如沙爾克04、漢諾瓦96和慕尼黑1860等。
其五,在法國,多以巴黎、裡昂等城市名作為隊名。
其六,在美國的足球隊名,很像NBA的起名,多用動物或物品名作隊名。
而在東亞,我們的東鄰中,韓國人喜歡用「地名+足球俱樂部」,特別是對外宣傳時,多簡稱為「首爾FC」之類的「FC隊」。
這似乎也被中國的球隊借鑑了過來,據悉,像北京國安隊,已註冊了一個備用的隊名:「北京FC隊」,但這樣簡稱後,人們聽起來不中不洋,很有點「四不像」的感覺了。
而且,據說還有幾個中超球隊要起「城市名+FC」的形式,如恆大或起名為:「廣州FC」,但筆者認為,這種中文地名+FC的形式不可取,有違於象形文字的漢語之整體美觀性、純潔性,在內涵上也缺乏文化深意。
反倒是我們另一個東鄰的日本足球聯賽中,其也曾實行了一刀切的名稱中性化改革,且其起名的標準與做法,最值得我們學習——這或許與日本文字本就源於中國大有關係!
當時,J聯賽給出的起名建議是,「地域名+愛稱」。
則像浦和紅鑽、柏太陽神」、廣島三箭、清水心跳、川崎綠茵、磐田喜悅、大阪櫻花、仙臺七夕和甲府風林等,既聽起來悅耳,感覺上舒服,且富有地域特色、歷史和文化含義,這也同樣適合於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大國,在足球隊起名上使用。
在中國的足球隊中,像蘇州東吳、南通支雲,就極具如此文化特色,那麼,像山東魯能,如改回過去的「山東泰山」,就沒多大異議,且非常有山東的特色和內涵。
像廣州富力,就有人建議改為「廣東嶺南隊」;廣州恆大可以改為「廣州華南虎隊」;北京國安隊可以改為「北京京師隊(或北京御林軍隊)」……
如此富有漢語文字特點,且富有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足球隊名,顯然要比一味地學歐、美名稱,特別是像韓國球隊,跟風簡稱成FC隊,顯然要更有中國足球文化特色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