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地圖,我們會發現泰國,南部非常狹窄,即泰國的克拉地峽。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地方,只有56公裡遠,連接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南面是—— 馬六甲海峽,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克拉地峽處於這樣的戰略位置,自然條件優越,所以這裡挖運河的話題經久不衰。
由於早在17世紀就被克拉地峽,封鎖,泰國就有了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以打開東西兩岸的想法。克拉運河是100多年前曼谷王朝拉瑪五世統治時期(1868年10月至1910年10月)正式提出的,但由於泰國經濟技術能力有限而未能實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了整個東南亞,並計劃修建克拉運河。然而,日本很快就被打敗了,以至於日本在實施之前就投降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經濟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克拉運河計劃再次提出,但是到現在,這條運河還沒有動工。
我們來看看開通運河的經濟效益:由於馬六甲海峽兩岸攜帶大量泥沙進入海峽,且地處赤道無風區,海水流速較慢,導致馬六甲海峽淤積加劇(預計1000年後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可能會合,馬六甲海峽將消失)。目前,20萬噸級油輪可以在馬六甲海峽通航,超過20萬噸級的油輪只能繞過印尼,的龍目海峽,這對馬六甲海峽是一個不利因素。但即便如此,每年仍有大量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這給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如果克拉運河開通,從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船隻不需要繞過馬六甲海峽。通過克拉運河的船舶可縮短航程900-1200公裡,節省2-5天,大型油輪每次可節省160萬元左右。與巴拿馬運河相比,每年大約有2萬艘船隻通過,2019年的收入為33.6億元。即使克拉運河只有巴拿馬,的三分之一,也將有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直接收入將是巨大的。此外,還將促進泰國港口城市的發展,提升泰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但是為什麼21世紀還沒有建成這樣的運河呢?是不是太難造了?在21世紀,這個困難自然不是問題,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導致了泰國政府的被動。
收入不確定:運河的開通自然是為了帶來經濟效益,但與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相比,它節省了10000多公裡的航程,而克拉運河只能將航程縮短1000公裡左右,因此節省的燃料成本可能與克拉運河開通後的通行費相差不大。一旦通行費被定得更高,沒有船隻來,它們可能不足以運營運河。而且油輪可能要排隊才能通過,不如走南邊的馬六甲和龍目海峽,而且是免費的。所以可以說,克拉運河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確定的。投入成本高:克拉地峽運河計劃全長110公裡,寬400米,水深25米。由於地形起伏,需要設置分級船閘。再加上需要修建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來連接泰國,分裂的北部和南部,項目成本非常高。2015年,初步估計需要十年時間,花費280億美元完成。此外,還有後期運營維護費用,泰國自己難以承擔。
但如果能引入全球資本,還是有很多人看好這條運河的好處。一條400米寬的運河不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它可以通過一座橋連接南北,但泰國的南部非常敏感。
泰國,南部有14個省,其中4個省與馬來西亞,北大,陶公,也拉和沙敦接壤。其中,北大年府直到1909年才被徵服並納入版圖,二戰期間,由於政府與泰國政府的合作,其他一些土地被日本分配給泰國。後來,當日本被擊敗時,泰國政府泰國能夠保持土地收入。
因此,南方四省的人口主要信奉伊斯蘭教,教,人口約300萬,這與泰族,信奉北方的佛教教是不相容的。長期以來,南方四省的分離主義運動一直在進行,其目標是將南方四省從泰國分離出去,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一旦運河建成,就有分裂泰國,的風險,這是泰國最擔心的。
對於重要的戰略渠道,一些大國必須控制在手中。例如,美國在新加坡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法,英在1956年為蘇伊士運河發動了一場戰爭(儘管在國際幹涉下沒有成功),美國甚至煽動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出來,以控制運河。所以,克拉運河一旦開鑿,極有可能引起大國的幹擾,最終可能成為別人的「婚紗」。一旦一些大國介入,必然會導致鄰國的相應行動,這對泰國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因此,在美國軍隊撤出亞,之前,挖克拉運河是非常困難的。
有人說,克拉運河的經濟效益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戰略價值,但泰國靠近泰國灣和安達海,不需要任何戰略價值。為了獲得不確定的經濟利益,不僅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還要冒著國內政治風險和未來國際勢力可能進入的風險。泰國政府自然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是自找麻煩。
對中國,來說,克拉運河並不那麼重要。如果美國已經在馬六甲,那麼航母艦隊的一次機動將會封鎖克拉運河。這條運河能起到什麼戰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