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克拉地峽運河,中國網民興趣很多,經常在網上討論是否能開鑿,主要是這一條運河的開建對中國發展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克拉地峽的開通,能縮短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距離,對於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依賴中東地區石油國家來說,能縮短海上通道能源運輸的距離,對國家是有重大經濟利益。對於泰國來說,他們可以像埃及靠著蘇伊士運河航道發財一樣,每年也可以為他們帶來巨額收益。
這一項有巨大收益的工程,為什麼泰國不主動開鑿呢,不是傻,是開鑿耗費成本太大,有著想法卻沒這個膽量,覺得開通代價太大,有些不值得!
一 克拉地峽運河
現在先簡單敘說一下克拉地峽運河。「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最窄的位置,運用人工力量開鑿一條運河。雖然人工運河的寬度只有56公裡,看起來難度不大,一旦開鑿成功,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運航線就會縮短大約1200公裡,馬六甲海峽被取代就是很明顯的事情。如果克拉地峽開通之後,必然會影響著靠馬六甲海峽發家的新加坡。
要知道,馬六甲海峽長期以來都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也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能源安全,可以說是我國的「海上生命線」。而且,這些年馬六甲海峽長期都處在美軍的陰影下,新加坡態度對中國態度也非常惡劣。所以,我國也很希望泰國能開通克拉地峽。
二 泰國不願意開通
開通克拉地峽運河,對泰國來說不僅能帶來經濟收益,也能搞好與韓國、日本與中國的關係。但是,泰國是不願意開通,原因在於
1 影響國家旅遊業的發展
克拉地峽的附近,就是泰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普吉島,也是泰國政府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當開鑿克拉地峽,必然對普吉島珊瑚礁的海域造成好樣汙染,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再加上海運對海水的汙染,必然破壞生態環境,這對旅遊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泰國政府也算過一筆帳,克拉地峽鑿通的收益,是很難彌補旅遊業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是未知數。所以,泰國政府在這方面是謹慎。
2 不敢當炮灰
開鑿克拉地峽運河,保守估計需要280億美金,還有一大堆配套設施,這是很大一筆財政開支,很難承受。當然泰國很難積極引起外資來參與開鑿,但是開鑿成功,使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財政收入也大打折扣,波及最大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有著充分反對的理由。它通過馬六甲海峽,從一個彈丸小國一躍成為了全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世界第四大港口、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第五大航空港,第一大燃油供應基地。當克拉地峽運河開通之後,必然使新加坡這些地位下降,必然會得罪新加坡。
在美國來說,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也是亞太戰略的重要內容。得罪新加坡,也就相當於得罪新加坡背後的靠山美國,泰國是不想樹敵太多,更不想惹美國這個大佬。所以,鑑於國際因素,泰國是不願意開通克拉地峽運河,當被國際社會攻擊的炮灰!
3 存在馬六甲海峽的問題
在克拉運河開通時候,泰國也發現會存在馬六甲海峽的問題。如在克拉運河的泰國灣中,也存在馬六甲海峽的海盜。而且,克拉運河的緩解航路擁擠的能力,是否能容納航母,這一切都需要考證。
4 不利於民族團結
泰國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家,90%民眾都信仰佛教,主體民族是泰人。但是,在泰國馬來半島的南端,生活卻是200萬馬來人,信仰都是伊斯蘭教,一直都想鬧獨立。克拉地峽的位置,正好處在泰人與馬來人的交界之處,當被人工開鑿運河之後,就出現一個「劃江而治」南北分裂的格局。這樣,南方的泰國人獨立傾向更加強烈,說不定就是分裂國家。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主要是想維護拉瑪家族在泰國的統治地位,不想國家分裂與獨立,自然也不敢做出開鑿運河這一種不利於民族團結的措施。
三 我國對克拉地峽運河的態度
我國對泰國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的態度,由於運河主體與開發權都是屬於泰國,一切由泰國說得算。開通對中國是好事,這也是國內網民很多都歡迎泰國開鑿的原因。但是,不開通影響也不大。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把緬甸輸油管通了,也在新疆打開了陸地絲綢之路,在瓜達爾港也聯通上中國新疆的鐵路。
而且,即使克拉地峽運河開通,我國也不能真正掌握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航路,印度在海上也足以切斷中國的海上生命線,越南也能控制。所以,中國真正掌握海上航路還是比較早。這也是中國在開通海上航向下餃子的時候,也不忘記開通陸地國際通道,如在西亞、南亞、東南亞一帶布局的原因所在。所以,國內網民也不必要操這個泰國開通克拉地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