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的地位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一個發達國家,國家領導人能夠確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功不可沒。但另外一方面更是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一直是扼守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
——大量過往的商船一方面給新加坡帶來了大量的服務性收入,另外一方面也讓新加坡擁有更多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的機會。
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地區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關鍵通道。
——從新加坡向南是澳大利亞,向北是中國和日本,向東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可以說是剛好處於東南亞地區海上貿易中心的十字路口,這使得此地的船流量非常高。
從世界地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東南亞地區向北向南向東有大量的海域面可供通行,向西卻被馬來西亞半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擋住了道路,而在這些島嶼之間,只有馬六甲海峽一個水上通道。
——在十字路口匯聚的船隻又通過馬六甲海峽向西航行路程才比較近,如果繞過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那麼距離將會加大很多。
總之,從殖民時代開始,新加坡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畢竟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陸運輸上存在著絕對的不可代替性。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來西亞?
但看過地圖的朋友心中都會存在一個疑問題,在泰國南部的地方土地非常的狹窄,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呢?按客觀邏輯來看,泰國只要挖了,原本屬於新加坡的好處,泰國也可以輕易拿到手,自此變成一個富裕之國。為何它不這樣幹呢?
1、早期英國的原因
19世紀英國對新加坡進行殖民的時候就已經看中了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所以在英國已經對東南亞地區進行全面殖民的時候,仍然將新加坡這塊地界給單獨劃出來進行管理。
按照現在的國際條約來說,馬六甲海峽是可以免費通行的,但是在當年殖民時代的時候,英國可沒有那麼好心,過往的船隻是必須收過路費的,而過路費對於英國來說,甚至比馬來西亞整個殖民區域的收入還高。
雖然馬六甲海峽可以聯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但畢竟要繞過馬來西亞半島,如果能夠將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挖一個運河通道的話,則可以節省1200多公裡的路程,航行也會縮短兩三天。
在當初航空器還尚未普及的年代,海運船只能夠縮短路程並且節約時間顯得至關重要,所以在18世紀的時候,英國也曾想過在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建一條運河,方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
不過由於當時的機械條件尚不具備,運輸能力也有限,這個計劃也就被迫取消。
而後來法國等其他的殖民國也曾想過幫助泰國開鑿一條運河,不過在英國的幹擾之下,也沒有將這件事情給落實下去。
2、後期泰國的原因
而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泰國獨立了。泰國方面也有人提出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地位,而泰國之所以沒有將這個政策落實期下來,大概是因為四個原因。
第一點,經濟條件不允許。
相對比於緬甸還有寮國來說,泰國的經濟發展的確實不錯,但泰國整體的國內工業發展卻相對落後,整個國家的社會生產力仍然沒辦法和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工業大國相比。
雖然克拉地峽的運河開鑿下來只有50多公裡,中國來說看似並不困難,但是對於泰國政府來說,這將是一筆天文的數字。如果泰國的財政部門突然動用這樣一大筆資金去修建運河的話,那麼肯定會導致泰國其他方面出現財政虧空,不利於國家整體的運行。
第二點,不划算。
縱觀目前人類所開鑿的主要海洋運河,前提就是可以為原本的航路節約上萬公裡的路程。如果泰國開鑿克拉地峽的話,只是比原本的馬六甲海峽節省了1200多公裡,相對於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來說,這樣一個路程顯得有點微不足道。
由於路程節約的比較短,泰國建成運河後所收取的通行費價格自然不能夠定得太高。否則的話大家寧願繞到馬六甲這個免費的海峽也不會通過克拉地峽。
馬六甲海峽的繁忙是因為來自於三個方向的船隻都必須經過此地。如果泰國開通克拉地峽的話,那麼主要的客戶也就是來自於中國和日本,因此克拉地峽運河所能夠分到的客戶並不是很多。
在和平時期的話來自馬六甲海峽南方還有東邊的客戶不可能故意繞遠路從克拉地峽運河通過,要是在戰爭時期,那麼就沒有收費的必要了,而且這甚至會將泰國這個第三國家捲入戰爭。
而且泰國一直以來,重大工程的建立貪腐都十分嚴重,開挖這個運河,也要把貪腐的成本給算進去。
第三點,會影響到泰國的統一。
泰國在東南亞地區算是一個軍事實力比較強悍的國家,國土面積也達到了50多萬平方公裡,但是泰國南部卻是一個極度狹長的地帶,因此泰國政府對南方的管控也就相對困難一點。
而且這片土地當年也是泰國在二戰時期後趁機佔領的馬來西亞的領土。
——這也就導致雖然泰國主體民眾所信仰的佛教,但泰國南部那段狹長的領土的居民信仰主要是和馬來西亞人一樣,信仰穆斯林。因此,泰國南部狹長領土的居民一直想要獨立出去,經過泰國軍政府多年的管控,才沒有能夠成功獨立。
若泰國政府要是開鑿這樣的一條運河的話,相當於人為造就了一個地理隔斷。雖然可以通過修大橋的方式來聯通南北兩地,但這也會給南部的獨立勢力找到一個便利分裂泰國。
為了防止分裂,泰國自然需要向南部增加駐軍,本來克拉地峽航道打通之後所賺的錢也不多,如果南方地區真的要鬧獨立的話,那麼軍費支出可能會遠超過運河帶來的收益,而這一點自然也不是泰國政府想要看到的。
第四點,泰國不想捲入軍事鬥爭。
雖然馬六甲海峽名義上是一個國際航道,但是實際的控制權卻在美國人的人手中。如果泰國開鑿一個海峽的話,那麼將會打破美國馬六甲海峽的軍事管控。因此美國肯定會找個理由介入泰國,並且想辦法控制運河。
而東南亞地區的各個國家之間的局勢本來就緊張,有人歡迎美國有人反對美國,若雙方勢力在泰國的克拉地峽較勁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到目前泰國軍政府的統治,甚至會因此徹底的將泰國南部給獨立出去。泰國為了避免自己捲入這種紛爭之中,自然也就不方便開鑿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