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趴睡訓練致死:如何從一堆育兒困惑及方法中殺出一條血路?

2020-12-23 阿幸生活家

01.嬰兒悶死事件

一位寶媽為了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加入某個付費睡眠訓練機構學習群,並遵循指導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和自己分房睡。孩子獨自趴睡被捂住口鼻掙扎著發出哭聲,媽媽通過監控發現情況不對,第一反應不是過去抱起孩子檢查,而是把監控視頻發給群裡其他寶媽以及指導老師該怎麼辦,大家表示「不是大哭就沒事,不要進去,不然前功盡棄」。

眾目睽睽的「全程直播」下,孩子就這樣沒了。

近日這條新聞引起軒然大波,又重新將「哭聲免疫法」「嬰童獨立教育」「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甚至「哈洛的恆河猴代母實驗」等話題再次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六七年前的時候,哭聲免疫法在中國一度很流行。背後支撐它的是以華生的行為主義訓練為邏輯的風靡一時的「嬰童獨立教育」:不要跟孩子太過親密,不要輕易地滿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決不能心軟。得到太多安慰的嬰兒會依賴大人,長大後會變得太黏人而無法獨立。

後來此法受到很多心理學者的批判後,銷聲匿跡了好幾年。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的哈洛的恆河猴代母實驗恰恰證明了母愛的本質是觸摸,運動,玩耍,而不僅僅是提供食物。獨立並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訓出來的。恰恰相反,得到細心呵護、及時回應的孩子,反而更容易離開媽媽懷抱去獨立探索,成為更加獨立、更能適應社會的大人。

尚且不論在時代的長河中,育兒理念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搖擺不定的狀況,單單就當代普通新手寶媽而言,如何在百家爭鳴的各色育兒書籍和五花八門的網絡育兒知識中殺出一條血路,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仔細思考的問題。

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而言,我也曾遇到過左右為難的時刻。

02.我所親歷的困惑

剛懷孕那會兒,有育兒意識,但還沒有學習方法,於是把網絡上五花八門的育兒理論和文章一通亂讀,還列印了不少文檔方便閱覽,既不知其對錯,也不成體系。記得女兒月子裡的時候,我就聽信所謂「哭聲免疫法」,認為不能一哭就抱,這樣讓嬰兒形成依賴的心理,弄得大人也很累。最長最難熬的一次,是聽憑孩子撕心裂肺哭了近二十分鐘,自己在一旁掉眼淚,卻克制本能沒有給予孩子擁抱的回應。雖然最後是以自己的勝利告終,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很多年後,我還讀到這樣的話:

自給自足是人類成長的基本要求,嬰兒從出生起就應該學習如何自給自足。媽媽的過分保護會讓孩子覺得哭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卻在無意識中讓孩子失去了自給自足的勇氣。孩子必須學會自得其樂,好媽媽不需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一個只有得到別人關注才快樂的人,不是真正快樂的人。真正的快樂不需要建立在他人的關註上,而是發自內心,感受到內在的滿足。

真的覺得很有道理,但以目前自己的判斷力而言,覺得這條法則可能更適合6個月之後的孩子,對於很小的嬰兒而言,安全感的需要應該排在獨立性的學習之前也許更科學穩妥。

此外,關於獎懲方法的運用也一直存在強烈的爭議。

多年前我讀過沙拉所著的《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對於猶太裔家庭培養孩子財商的做法很是欽佩,裡面就廣泛運用到了「有償生活機制」「延遲滿足」等育兒法則,家長鼓勵孩子通過幫忙做家務、自己做生意等方式賺取零用錢,旨在讓孩子明白他們所享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必須用自己的勞動和付出來換得,並且以此鍛鍊孩子的生存技能。

後來,我也效仿此法在家裡施行過這一機制,以孩子日常表現的好壞進行硬幣獎勵,當孩子想要買她喜歡的玩具時就需要自己掏錢。不知道孩子有沒有感受到付出和收穫的黏性關係,後來這一機制也並沒有堅持下去。

直到連日來逛公園,女兒每次都提出要玩遊樂項目,我很希望她能懂得不是任何要求都理所應當得到滿足,於是又將已做過往的「硬幣獎勵法」提上日程。當日晚,女兒就拐著彎地試探我的口風:「媽媽,你覺得我今天表現怎麼樣啊?」「媽媽,我還可以幫你衝洗碗筷哦!」

這種有目的的積極性讓我感覺並不那麼舒服。第二天,我鄭重地找女兒談了我的新想法,這源自於當晚我在另一本育兒書上看到的金玉良言:

家務活和零用錢之間不應該有任何關聯。孩子們在家裡住,有食物吃,有乾淨衣服穿,享受家裡的一切,如果要追求所謂的平等,那同時也應該有分擔勞動的義務。獎賞的方式下,孩子們的關注點在於「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這無法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其實孩子們天生都有想有好行為的願望,孩子的好行為來自於他們希望通過貢獻和合作獲得歸屬感的天性。當我們用賄賂換取孩子的好行為時,其實是在表現自己對孩子的不信任,這樣會讓孩子很氣餒。

不得不說真的很有道理啊!每一次讓人醍醐灌頂的時刻,背後都預示著面對育兒問題的一次處理和選擇。

在我看來,育兒的難點恰恰就在於一個「度」字,這個「度」字就決定了所有育兒問題都沒有絕對的金科玉律可以遵循。一味地搞行為主義訓練那一套,用一些冷冰冰的規則和條件反射來框定孩子的成長,把孩子當寵物來養,當然是不行的;但在競爭逐漸加劇的現代社會環境下,一味地以「愛」「平等」「自由」「尊重」這些美麗的泡沫給孩子營造真空的成長環境,也只會剝奪孩子的獨立和自信,長大後無法適應充滿了挫折的真實社會。

最近讀魯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戰》一書,收穫頗豐。這本書被譽為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之作,我很喜歡它的卷首語:

從「獨裁的階級社會」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現代社會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也意味著生活方式、育兒方式的改變。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是現代教育的基礎課題,也是現代父母要面對的永恆挑戰。

03.這三點還是不要信了

寫到這裡,對於如何從百花齊放的育兒論中殺出一條血路,我仍然沒有一套所謂方法分享給你們。但我覺得,雖然面對種種育兒難題,有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和相信,但起碼我們能知道自己決不要做什麼吧。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對,那就不要做那些錯的事。除了像文首那種愚不可及的致命錯誤,其實大多錯誤並不可怕(如同我所犯過的,我的孩子依然長大了,而且心智健康),育兒是一場自我修行,通過不斷地增長知識,和孩子相處,我們也才從對對錯錯中輾轉修正,實現了自我的成長。

具體來說,簡要分享三點:

切忌急功近利。

沒有一勞永逸的育兒金法,那些功利主義的投機取巧,是我們應當警惕的。自媒體時代那些吸睛的標題黨塑造的所謂「這一招就搞定」「一招輕鬆解決」......只是流量的抓手,千萬不要當真。

都說「心術不正」,先起了歪心,無論用什麼方法,自然不正。

生理上的養育常識我們可以補充,但孩子心理的教育引導往往卻一點近路也沒有。這本就仰賴於我們自身心靈的成長。

當我們面臨一種選擇,不妨想想,我對孩子的引導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我們自己簡便。比如不讓孩子撿地上的東西怕手會髒不好清理,不讓孩子自由運動以免弄髒衣物,一件事情遇到挫折直接放棄以免讓自己陷入麻煩......

切忌教條主義。

育兒的路上,道先於術,育兒的唯一心法,就是「用心」和「愛」。

文首那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媽媽,就是輕信了導師的言論,通過所謂對各種哭聲的分析來判斷,以期孩子早日習得獨立入睡的方法,實在荒謬得很。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育兒書籍和所謂專家、大神,比你更加了解你和你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真正用心的媽媽自然會學習和懂得怎樣去理解、陪伴和養育自己的孩子。

「用心」是一種沉和的心境,是一種不怕走彎路的耐心,也是一種無條件的愛與相信。這種信任一旦開啟,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諸多問題其實都會迎刃而解。因為信任,所以不再介意,進而放手,不再幹預。你的執念越深,想要控制的越多,往往失去的越多,猶如流沙逝於掌心。

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不自然,就像人餓了就一定要進食一樣,解決孩子吃飯難題的唯一方法就是你從心底裡真的不再介意孩子吃飯這件事情。

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而這,原始於我們個人的修養、心靈的修煉。

切忌完美主義。

不是看言語說教,是看行動。孩子的完美主義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這可能源於父母一方或雙方標準過高。當然,我們可能嘴上跟孩子說「不必力求完美」,而自己的行為卻否定了這一說法。

細細思來,我就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於細節的過分關注,以及對事物要求的過高期待,因此無論我們怎麼寬慰孩子,她都會對於自己無法順利寫出十分好看的字而感到深深的挫折。

當然,還有對於時刻要做個百分百好媽媽的執念,也困擾了我很多年,直到近年來逐漸成熟,才逐漸允許自己偶爾抓狂和負面情緒的爆發流露。生而為人,並不必讓自己時刻戴著完美父母的腳鐐活著,那對我們並不公平,畢竟,我們也是有七情六慾的血肉之軀啊。

面對育兒問題的種種,最後用某個夜晚和我家先生談心悟出來的一句話結尾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並不必時時介懷。

畢竟,這個孩子遇到我們,是她的命;我們遇到這個孩子,也是我們的命。

作者:阿幸,自由撰稿人。公眾號:阿幸生活家,全網同名,專注自由職業媽媽的個人成長&生活美學。歡迎關注我,每個全職媽媽都是天生的生活家~

相關焦點

  • 從「訓練趴睡背後的父母育兒焦慮」談:基督徒如何應對信仰後新的...
    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在母親按照某育兒機構的睡眠方法哄睡直播中,大哭一個小時之後而致死,而在其間,母親不斷在育兒APP上諮詢,而沒有進行任何幹預。嬰兒致死和育兒機構都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對象。不論是孩子還是母親,都是受害者,孩子失去了生命,母親失去了孩子。
  • 專訪丨趴睡訓練致三月女嬰死亡 基督徒育兒師:愛與陪伴比訓練更重要
    據了解,這家機構提出了一套寶寶睡眠理論,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的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這個任務,結束倒退期。在群裡,會有相關的「老師」來「指導」母親們如何訓練嬰兒獨立睡覺,並提出讓嬰兒跟母親分房睡,且是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間裡。
  • 3個月寶寶趴睡身亡, 嬰兒究竟需要怎樣的睡姿?
    近日,一則「科學睡眠方法導致嬰兒趴睡窒息」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向群內的老師尋求幫助。「老師」回應「不是大哭就沒事」,然而約兩小時後,孩子嘴唇發紫,最終不幸身亡。
  • 封聲|接受睡眠訓練,女嬰趴睡窒息 兒科專家彭豐:睡眠焦慮就是「偽...
    3個多月的女嬰訓練趴睡窒息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周家夷事件背景如果家有小神獸,吃飯、睡覺、長高的焦慮,或許會讓新手父母倍感壓力。如果小神獸還是個「睡渣」,總在萬籟俱寂的時候輾轉反側,扯著嗓子嚎啕大哭,說不定會讓新手媽媽患上產後抑鬱。出廠沒帶說明書,小神獸究竟幾點睡覺,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不過近日,一個有睡眠焦慮的寶媽加入了某個睡眠訓練付費群,讓3個月大的女嬰趴睡,最終導致窒息身亡。
  • 3月齡女嬰趴睡窒息身亡,群裡寶媽集體觀看死亡直播,網友:愚蠢
    「3個月女嬰趴睡窒息身亡」這件事在網上引起很大的關注,網友在心疼惋惜這個小生命逝去時也在譴責這位媽媽的愚蠢和涉事機構的不負責。通過網上流傳出來的該群多組對話截屏,我們還原事件經過:三月齡女嬰在媽媽參加睡訓課程中進行睡訓的時候突然翻身呈趴睡狀,期間因為口鼻被遮住無法正常呼吸而發出哭鬧求救信號,媽媽雖然在門外監控視頻中看到,但由於擔心「進去看娃會讓睡訓功虧一簣。」就沒去幹涉。
  • 一新手媽媽訓練3個月大嬰兒趴睡,嬰兒窒息身亡。到底怎樣科學育兒
    然後全程「直播」在線「匯報」寶寶「解鎖」趴睡技能,任憑孩子哭鬧不去看不去抱,很明顯的是採取哭聲免疫法,直至孩子不幸窒息身亡。孰是孰非只有當事人最有發言權,這裡不作評判。今天來一起探討如何正確的科學育兒,新生兒時期的嬰兒哭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去抱?
  • 趴睡、抱睡、奶睡不可怕,真正聰明父母,知道這樣做,孩子才會好
    兩個月前,一位3個月大的女嬰因為被訓練趴睡而窒息的新聞刷爆全網,我很心痛,一直不想了解事發經過。直到最近在父母學習群,朋友們因為孩子抱睡的問題,再次聊起了3個月女嬰趴睡窒息的事件,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是女嬰原本睡眠還可以,只是媽媽害怕孩子落後,所以報名了付費課程,學習如何解鎖趴睡技能,如何抱睡,如何和父母分房睡……事發這麼久,我不想譴責這位媽媽,她本心也是為了孩子,只是被比較放大了自己的焦慮,釀成了慘劇。
  • 3個月嬰兒在媽媽直播中身亡,為什麼惡魔訓練總有人信?
    團隊表示,公司是「嚴格要求禁止建議客戶提前對寶寶進行人為趴睡,並對寶寶趴睡環境作出過要求」,「事發時團隊與這位媽媽的育兒諮詢已經終止達15日」,「寶寶直接死因並非由於趴睡導致窒息」。
  • 寶寶趴睡的方式是錯的,寶爸寶媽們育兒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哦
    有一位媽媽報名了一個所謂的睡眠訓練課,訓練他的孩子趴睡自如入睡,結果導致他三個月的女兒窒息身亡。網友們在罵公司的同時也有鋪天蓋地的信息是罵這位媽媽的,其實冷靜的說,我覺得這位媽媽也是一位受害者,因為我覺得所有的新手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真的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安和焦慮,而且現在市面上各種育兒的信息來源也魚龍混雜,又是這種營銷號,又是家裡老人所謂的經驗,還有醫生月嫂給的建議,所以一下子真的不知道應該相信誰。
  • 又有嬰兒遊泳身亡!這3個被吹上天的訓練,騙錢!要命!
    同情這位小寶寶和她家人的同時,科大大認為也很有必要給寶爸媽們提個醒:現在有些商家、機構推出的嬰幼兒訓練項目,其實並不科學且安全隱患大,如常見的嬰兒遊泳、趴睡訓練、哭聲免疫訓練等等。設有嬰兒遊泳項目的機構常常這樣宣傳,遊泳可以幫嬰兒模擬母體中羊水的環境,水波可以促進嬰兒內臟及神經的發育,從而促進智力發育;另外還有機構聲稱提早訓練遊泳,會讓孩子今後免於溺水,甚至還有提高免疫力、消除不良情緒等「功效」。
  • 世界再喪,也要殺出一條血路,《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女性的價值
    「世界再喪,也要殺出一條血路!」偶然聽見這一句臺詞,於是網劇《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走進視線。事實上,2020年女性題材劇有些多。進入爆發期的夏秋季節,我一度以為這部由宋茜、盧靖姍、張佳寧、李純領銜主演的都市女性群像劇,也會像無數製造各種紛爭與困惑的電視劇一樣,令人有些疲乏不堪。
  • 嬰兒訓練「趴睡」離世:別讓你的無知,成為孩子成長的「殺手」
    一個寶媽參加某培訓機構的育兒課程,訓練三個月大的寶寶「科學入睡」,卻把寶寶送到了天堂。寶寶單獨睡在小床上,坐在床頭凝視他的不是媽媽,而是冷冰冰的攝像頭。媽媽在攝像頭的另一端察看寶寶的情況。下午一點,寶寶俯臥著,不停地哭。媽媽從攝像頭看到了一切,同時也聽到了寶寶的哭聲。
  • 不敢讓寶寶趴睡?另外這2種睡姿一樣有風險,嬰兒睡姿調整指南
    寶寶三種睡姿利弊說第一種:趴睡雖然最近趴睡有很多爭議,但是趴睡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世界衛生組織就曾大力提倡嬰兒採用俯臥式的睡姿。1)優勢:①這是因為趴睡能增加嬰兒頭部、頸部、腰部和四肢的肌肉力量,為以後翻身、爬行、站立都能起到打基礎的作用;②而且趴睡還能促進嬰兒的心肺功能
  • 3個月嬰兒趴睡,哭鬧後身亡!媽媽全程監控,還在群裡問「要不要幫她...
    這家機構提出了一套寶寶睡眠理論,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的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這個任務,結束倒退期。而群裡有「老師」會提供訓練嬰兒獨立睡覺的「指導」,讓嬰兒跟母親分房睡,並且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間裡。
  • 《邁阿密熱線合集》登陸Xbox One 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邁阿密熱線合集》登陸Xbox One 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邁阿密熱線合集》登陸X1 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 「趴睡服務」有多坑?三月大寶寶窒息死亡催人淚,早教也要擦亮眼
    最近幾天,手機上全是三月大寶寶「趴睡服務」窒息消息,一條鮮活的生命在早教「趴睡服務」下,因窒息被殘忍地剝奪了還未來得及體驗世界的機會。網絡上對嬰兒媽媽的指責鋪天蓋地,為什麼呢?因為她加入了一個叫做「芝士小餛飩」的育兒早教機構。
  • 4歲男童在幼兒園趴睡後死亡 專家:不要讓寶寶長時間保持一種睡姿...
    隨後,幼兒園法人代表回應稱,老師並未失職,死亡與趴睡無關,希望家屬通過訴訟維權。當地的赫山區教育局也給出了回應,表示初步調查孩子的死因是因為病情的意外情況死亡。目前,事故正在調查處理中。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份的一起新手媽媽帶寶寶「解鎖趴睡」訓練,引發寶寶窒息死亡的事件,也成了寶媽們引以為鑑的案例。
  • 她們害死嬰兒後重新上線,竟又圈粉10萬,這些媽媽怎麼這麼蠢
    這種「解鎖趴睡」的訓練來自她購買的嬰兒睡眠指導課程,由訓練機構」芝士小餛飩育兒經「開設。該機構號稱提供寶寶吃完睡一體化引導,包括自主入睡、睡眠習慣等,多次在官方社交帳號宣傳趴睡,聲稱寶寶」解鎖趴睡「後睡眠能力會再進一個階層。
  • 任正非一句「殺出一條血路」,外媒翻譯不及格
    《華爾街日報》6月6日一篇文章,煞有介事地翻出任正非2019年的一則言論,蹩腳「美式中譯英」一番。這句話直譯翻回中文是這樣的:「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此文一出,立刻引發諸多對華偏執狂的共鳴。加之近期華為遭遇「晶片供應鏈遭打壓」、「孟晚舟案進展不利」等事件,文章渲染任正非大有對美國反攻之勢。
  • 嬰兒因訓練趴睡死亡母親卻在群裡直播 究竟是誰之過?
    但是,當你真的初為人母的時候,又發現育兒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你或許會經歷一連串的疲勞、驚嚇、不知所措以及混亂、挫折等等。所以,一些育兒寶典、新手父母培訓機構也就應運而生,不過有時候這些「寶典」不僅不會幫助你育兒,反而會害人!近日,一則「嬰兒趴睡窒息」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關注。通過監控視頻可以看到,一個趴著睡的嬰兒正在掙扎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