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又雙叒發「優惠券」?本想薅羊毛反被薅了羊毛

2020-12-18 中國消費者

點開支付寶App,首頁中間位置醒目地顯示著「消費券又又又又來了」;打開京東手機客戶端,沒多會兒就收到提示,「一份神秘大禮包砸中你了」。登錄各種電商平臺App時就會發現,總能收到各大平臺發來的優惠券。除了感慨平臺財大氣粗、有錢任性之外,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會想,為什麼電商平臺總想給我們發券呢?

(圖片來源於相關軟體APP內截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到網購生活中,「先領券、後下單」已經成為許多網購消費者的共識。因為自己本來就有消費的需求和網上下單的習慣,領取平臺的優惠券還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減免,對消費者來說應該是非常方便也非常划算的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論是線上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實體店,發放消費券都是一種促銷的好策略。發放優惠券,可以讓有購買需求的消費者不再猶豫,讓搖擺不定的消費者蠢蠢欲動,讓隨意看看的消費者激發起用券薅羊毛的興趣。

特別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原因的影響,大量消費需求被抑制,經濟增長乏力。各地政府部門和有關商業企業主動自發或聯合發起各種發放消費券、福利券、優惠券的促消費活動,各具規模、形式多樣的活動撬動消費的意圖很明顯,當然促銷費的成效也十分明顯。

相比於線下實體店,線上平臺的促銷活動顯得尤其的多。除去各種「造節」促銷,電商平臺發放優惠券、福利券的活動可謂是品類多、頻率高、額度算法多樣。今年大火的直播電商帶貨,主播們在直播過程中通過秒殺、限時搶購、抽獎等活動形式,也不斷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參與。

有一些消費券和優惠券屬於平臺讓利額度高、熱門緊俏型的,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還有一些屬於平臺後臺無差別「空投」的消費券,人人都有份。似乎對平臺而言,券肯定是要發的,買不買是消費者的事,萬一真的下單了呢?

不僅如此,近年來電商領域還產生了眾多發放優惠券和購物返利的平臺,並形成相對穩固的發展模式。通常的運作方式如下:消費者原本購物是直接通過電商平臺網站或App進行選購下單,現在則可以通過返利平臺下單,購物後享受返還部分減免或津貼的實惠;或通過直接點擊購物連結領取優惠券後直達購物頁面進行選購下單。

從好的一方面來說,在這種購物模式中,消費者可以省錢、代理或中間商賺佣金、商家銷量能夠有所提升、平臺獲得流量和交易額,平臺也多標稱是屬於網際網路創新業態。當然這種模式也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攫取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擴大宣傳過程中的營銷轟炸、用戶增長裂變模式中的網絡傳銷苗頭、實時交易中充斥的各種假冒偽劣等,特別是作為一種附屬於具體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的工具,相關返利平臺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獨立性和安全性比較飄忽。

不知道各有關平臺是否偶爾也會自查自問一下,就好像美女看多了審美水平會提升,消費者如果見多了消費券會不會有審美疲勞?全年都在搞促銷、搞拼團、發放優惠券,一年到頭每天都是最低價、跳樓價,是不是直接就拉到最低價就可以了呢?

對於有關平臺和企業而言,發放消費券,雖然也是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讓利的心態,但是也要注意不同消費者的體驗和預期,應該儘可能多地通過豐富消費場景、優化消費體驗、提升消費品質來贏取市場認可特別是消費者的錢包認可,不能總是讓消費者做算術題和玩數字遊戲,也不能總是搞大水漫灌,千萬別讓「優惠券」,變成「忽悠券」。畢竟再怎麼促銷,再怎麼補貼,各類促銷經營活動也很難超出商品和服務的底線價值。即便像拼多多宣稱動輒百億的「瘋狂」補貼行為,可以做賠本的生意,但是不能一直賠本做下去,這樣的商業模式,恐怕也要打個問號。

相比於平臺的反覆發券,消費者可以選擇不領,也可以選擇不花。但是一旦要選購支付,付出的可是真金白銀。一些消費者可能會覺得沒所謂,反正遲早都是要買的,有優惠券更好,沒有優惠券也沒所謂的。

還有一些消費者會比較在意。除了在意優惠券的額度多少、時間期限之外,更在意的是一種消費中被尊重和關懷的體驗。有消費者就曾吐槽,在某寶上購買一件標稱249元的衣服,領取200元的優惠券後,實際付款49元;但當消費者又在平臺上直接搜索時,發現有不少店鋪也有同款商品,其實不用券,只需支付49元也能直接購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面對有關平臺和商家眼花繚亂的各種活動和福利,首先要看清各類消費券、福利券的使用規則、有效日期、適用品類和範圍等。其次,生活不是為了一次兩次的消費券而消費,而是看自己需要什麼,合理安排,理性消費。如果錯過了活動期限,其實也不必太過在意,平臺上的促銷活動結束得快但是新活動來得也快。最後,消費者查閱不同平臺商品信息源養成多方比價的意識和習慣,雖然貨比三家的過程略顯麻煩,但這也是讓消費更理性、更划算的一個好辦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當我們再來回答開篇提到的那個問題,為什麼電商平臺總想給我們發券呢?其實是希望我們踴躍消費啊。

在2020年7月24日的文章中,我們也問到了類似的問題——《為什麼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們總想借錢給你花?》

要說答案也很簡單:消費者們不花錢,企業咋掙錢?

正所謂:

三天兩頭一促銷,看似都是錢在燒。

價格六下又七上,始終八九不離十。

優惠券來做文章,使用還把算術考。

消費者們多留心,生活可以更美好。

相關焦點

  • 京東618領券疊加優惠簡直是撿錢,快看我是怎麼薅羊毛的
    電商發展到現在,誰能想到竟然真的能讓消費者在618「撿錢」,前提是掌握各家電商的「致命Bug」!就比如今年的618活動,從開始前的預熱,就有很多人摩拳擦掌,準備擼起袖子買買買。但是,會買的賺到盆滿缽滿,不會買的,就只能瞪眼看著別人佔便宜。其實今年的電商優惠,只要掌握得好,完全可以讓我們靠薅羊毛走上人生巔峰。
  • 薅羊毛什麼意思什麼梗 拼多多優惠券漏洞事件全揭秘
    ­  薅羊毛什麼意思什麼梗 拼多多優惠券漏洞事件全揭秘  1月20日凌晨,部分羊毛黨迎來狂歡。­  有消息稱,電商平臺拼多多出現漏洞,平臺用戶僅支付少量資金即可不限量領取100元無門檻券。據網絡上流傳的真真假假的截圖中顯示,有用戶稱熬夜藉助漏洞充值了幾萬元話費,更有消息稱拼多多一夜之間被薅走200億元。
  • 兩男子製作非法「薅羊毛」軟體出售,騙取優惠券牟利,被刑拘!
    北京市公安局10日通報,警方破獲一起利用企業內網防控手段漏洞的「薅羊毛」案件。兩男子一個開發製作非法「薅羊毛」軟體出售,一個在網上推銷非法軟體及騙取的商家優惠券牟利,目前均已被警方刑事拘留。9月底,一家電商平臺的員工報警稱,有一些消費群體利用「薅羊毛」軟體,從該公司網站騙取新人優惠券批量下單,套取商家優惠補貼,涉及訂單2000餘筆,造成公司損失近6萬元。接報後,市公安局大興分局迅速開展調查工作。
  • 小夥兒鑽漏洞「薅羊毛」 刑拘套餐了解一下
    「雙十一」來了「雙十二」還會遠嗎眼看年終購物季來臨羊毛黨紛紛上線利用非法軟體肆無忌憚薅起電商的羊毛近日,大興警方破獲一起利用企業內網防控手段漏洞的「薅羊毛」案件,及時為電商企業止損,維護清朗的網購環境。
  • 年輕人薅羊毛,比大媽強多了
    其實,大爺大媽們無非是省點兒蔬菜水果錢,年輕人薅羊毛,可比他們強多了。 刷卡積分攢張機票 在省直某單位供職的小柳,是記者接觸到的第一個薅羊毛達人男生。他用刷銀行卡消費的積分,攢了一張飛機票和酒店住宿折扣券。去年休假前往上海溜達了幾天。
  • 最近撿漏群又火了,專業薅各種羊毛,網友:背後套路不少
    如今網購已經是一種生活常態,國內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也有很多,一些商家為了吸引用戶,往往推出一堆優惠券,得到實惠的用戶樂此不疲,久而久之誕生了一個新的群體「羊毛黨」。他們在群裡發布各種優惠券信息的連結,當群裡成員點擊優惠券連結,然後買東西時,發布連結的人就會得到提成,這些人往往依附於一些平臺。
  • 薅羊毛小項目,月薅十萬,做嗎?
    羊毛黨迅速註冊大量虛假帳號,領取活動優惠券,導致星巴克緊急下線活動。根據相關數據估計,短短一天半的時間,按普通中杯售價估算,星巴克損失可能達1000萬。2019年雙十一過後,拼多多市值下跌,總市值蒸發近1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840億人民幣,許多人認為,超過5億的買家在拼多多上「薅羊毛」,造成了嚴重虧損。
  • 一條未收到的驗證碼牽出的「薅羊毛」黑色產業鏈
    為了招攬客戶,一些電商平臺往往會給新註冊用戶發放優惠券或者新人紅包,網絡上專門有人搜集各類優惠券、紅包,這種行為被稱為「薅羊毛」。但想要「薅羊毛」就要用新手機號進行註冊。新號碼哪裡來?有人將目光對準了老年手機,植入木馬,攔截驗證碼完成註冊再去「薅羊毛」。
  • 薅羊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薅羊毛 羊毛黨的含義及出處
    薅羊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薅羊毛本是沿襲春晚小品中白雲大媽的「薅羊毛織毛衣」的做法,被定義為「薅羊毛」。現指以年輕人為主的群體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開展的一些優惠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專門出現了這樣一批人,搜集各個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在網絡和朋友圈子中廣為傳播,這種行為被稱作薅(hāo)羊毛。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薅羊毛等相關內容。
  • 牽出涉500多萬手機號薅羊毛黑產
    一查居然牽出一個涉及500多萬手機號的薅羊毛產業鏈我們知道,「薅羊毛」這個詞,指的是某些愛鑽空子,佔小便宜人的行為。近幾年,在電商平臺上,一些「羊毛黨」專門通過搜集各類商家優惠信息,來領取優惠券、獎勵金。其實,佔點小便宜可能不算什麼,但如果侵犯到了別人的個人信息,那就要嚴肅對待了。
  • 起底職業羊毛黨:群控千臺手機薅羊毛 已成黑產鏈條
    新京報記者加入一個未禁言的線報群觀察發現,群內「羊毛黨」的構成複雜,既有待業的閒散人員,也有上年紀的大爺大媽,甚至有仍在上學想賺零花錢的學生,成員分布更是遍及全國各地。如有一名在重慶的群員發布了其本地一家公號的羊毛信息,並註明「只有重慶地區IP才可以搶」,記者諮詢若IP不同如何「薅羊毛」,對方回答稱下載某APP修改IP位址信息即可。
  • 京東11.11巔峰時刻動真格,連爆3天 「薅羊毛」通關攻略拿走不謝!
    對於駐守京東主會場的消費者們來說,只要在主會場連續籤到2天,不用拼手速就可領取25元全品類優惠券,全場通用隨便領,真正的無門檻優惠券!沒有什麼比「真金白銀」的好券在手更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了。
  • 年底了,如何用京東支付薅800萬商戶羊毛?
    記者注意到,京東金融已適時在12月推出了一系列線下優惠活動,全國800萬商戶參與其中,推出單單減、隨機減、五折優惠等各式羊毛福利,等待消費者收割。全國都能薅:800萬商戶滿5元隨機減整個12月,在支持京東app付款碼、京東金融app付款碼或京東閃付的商戶每消費一筆,都可享受訂單金額滿5元隨機立減,並且每天不限次數、不限商戶。
  • 虞書欣代言自嗨鍋,粉絲薅羊毛薅到路人身上了
    7月22日下午,終於有個「車組」的組員忍不住開貼抨擊這種行為,因為她已經又雙叒叕抓到了好多次,實在是忍不了了。她很氣憤地質問虞書欣粉絲,是不是以為「車組」的人都是現充不追星,就看不出來她們放的是給粉絲開的單鏈?路人購買後的件數將會計入粉絲銷量!「車組」裡蹲優惠的人那麼多,如果有組員真的買了,那粉絲肯定會吹成是虞書欣粉有錢能氪金。
  • 超500萬臺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一條「薅羊毛」黑色產業鏈被打掉
    來源:微信公眾號「都市快報」為了招攬客戶,一些電商平臺往往會給新註冊用戶發放優惠券或者新人紅包,網絡上專門有人搜集各類優惠券、紅包,這種行為被稱為「薅羊毛」。但想要「薅羊毛」就要用新手機號進行註冊。新號碼哪裡來?有人將目光對準了老年手機,植入木馬,攔截驗證碼完成註冊再去「薅羊毛」。
  • Windows激活工具被植入病毒「薅羊毛」:每天騙上萬元
    金山毒霸安全實驗室監測發現, 國內最流行的若干款Windows激活工具都被蓄意植入了「薅羊毛」病毒。 由於盜版Windows在國內的使用量很大,「薅羊毛」病毒的感染量也水漲船高, 每天感染上萬臺電腦。 它會將多個瀏覽器主頁鎖定為2345,在用戶網購時強行劫持瀏覽器,偽造推廣業績賺取佣金。
  • 這薅羊毛牛了!網友利用必勝客漏洞,以三千多就能入手小米10
    京東還給北京的小夥伴發了滿2000元打九折的優惠卷,有微博網友針對這個發布了薅羊毛教程,他以這一系列「騷操作」,3288元的價格就入手了小米10 8GB+256GB版本。網友稱在必勝客APP中點一個最便宜的麵包,預約晚上拿,來不及去店裡的話,可以看看有沒有附近的店鋪,或者直接送給店員吃,然後收到必勝客碼之後京東兌換,找個北京朋友幫忙登錄京東APP,並領九折優惠券,支付的時候選取北京朋友的地址,就可以疊加了,最終以3288元的價格拿下8+256GB版本的小米10.
  • 你在買菜APP上薅的每一根羊毛,都將加倍奉還!
    8月,拼多多也推出了「多多買菜」,在兩個月內覆蓋了60座城市,簡直是拿出了做零售電商的速度做社區團購。或許是看到這三個不同領域的巨頭陸續下場,字節跳動和京東也加入了進來,一個立項「今日買菜」,一個計劃推出「京東優選」,都瞄準了社區團購這塊大蛋糕。
  • 男子「薅羊毛」充值91年愛奇藝會員,官方:已刑拘
    為了刺激用戶消費,許多平臺都推出了積分兌換禮品活動,因此,也就出現了許多專門收集各類商家優惠信息的「羊毛黨」,他們利用這些優惠信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行為也被成為「薅羊毛」。合法參與平臺活動的薅羊毛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有些人卻會利用平臺的漏洞,惡意刷取積分薅羊毛,「謀利」也就成了「牟利」。據澎湃新聞報導,今年10月10日,濱江某小說運營公司發現有人使用非法軟體,繞開了APP抽獎系統的次數限制,反覆刷取積分。在積分活動中,兌換成了各種網絡會員,導致該公司損失1萬餘元。
  • 雙11「預售」、「薅羊毛」用英文怎麼說?剁完手來補補課吖~
    聽說每個高分烤鴨都星標了新航道3分鐘學雅思雙十一預售已經悄悄開啟網上各種big sales那叫一個「轟轟烈烈」、「鋪天蓋地」羊毛黨也都開始出動了,各種「薅羊毛」 搶付預售04「薅羊毛」=get a dealget a deal /deal/ /dil/ 福利隨著「雙11預售」的到來,在一陣又一陣買買買的熱潮中,想必大家對於「薅羊毛」這個詞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