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要知道電動汽車的感受必須親自開一開,欲知道電動汽車能否成氣候,除了城裡開,還應上山下鄉跑遠道,往往電動汽車的社會生態反作用於它的市場生存。
文丨AutoR智駕 鍾師
廣州國際車展一結束,特意留出一周時間,借了輛廣汽埃安的純電動AION LX(80D L2.5)四驅版進行體驗。
一路向粵東馳騁上千公裡,特邀上昆明老車手與上海路虎攬勝車主朋友隨行,一同感受這款今年3月新推出的四驅版。去年廣州車展結束後往粵西試駕上千公裡的是AION LX後驅版,之後期待將出的四驅版。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剛被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此突出埃安(AION)的品牌效應和讓它獨立運營,埃安品牌被廣汽定位於「高端智能純電動車品牌」,旗下車系已上市了中型轎車AION S和A級SUV車AION V,新發布了緊湊型SUV車AION Y。這次只需體驗被冠以豪華智能超跑SUV的AION LX,登高而縱覽,窺一斑而見全豹。
自主品牌車企在燃油車時代衝刺做高端乃至豪華品牌者成功寥寥,紅旗略見起色;而換到電動汽車新跑道上似乎重見曙光,一幹新造車勢力聲勢浩大,一群老車企也在百舸爭流。廣汽新能源車板塊一直算是業內佼佼者之一。
上千公裡試駕下來,不必用專業術語贅述(網上隨搜),寧願用形象感受描述:路虎攬勝車主朋友一路興奮駕乘體驗後,最後的評語是以後再也不想買燃油車了,他沒想到30萬元以下的自主品牌高端電動汽車已能造到這等性能與品質。
的確,自主品牌車企抓住了國內電動汽車市場先機,從低到高推出了較為豐富的車型,搶佔了合資車企未來電動汽車同場競爭的跑道。
車企充其量也只能獨善其身,把車造好就算對得起用戶了,它們管不了社會配套設施;電動車在市場上的成敗,1/3在產品,1/3在配套政策,1/3在社會配套充電設施。
趁這次對AION LX試駕,刻意不做事先行駛攻略,大致框定往粵東方向,隨意而行,完全作為普通用戶去體驗電動汽車的「社會生態」。廣東是中國最富庶的幾大省份之一,又有「東方底特律」的名聲,充電設施建設水平在國內應算不錯的,沒想到我們開電動車上路還是天天一驚一乍的,可謂:不開不知道,開了全知曉。
讓同行朋友去提車和過夜慢充電,離開廣州看車電量的測算裡程數為530公裡,信心滿滿穿過深圳前往大亞灣西隅小桂新碼頭,停車換乘漁排老闆私人快艇去海中荒島邊的漁排,深圳朋友海鮮接風,然後送返京朋友去惠州南站。
想到惠州瀕海地區的大亞灣與紅海灣之間的雙月灣似乎名頭很大,於是直奔雙月灣盡頭的港口鎮,白天氣溫高,一路空調大開,估計白天額外損耗了近80公裡的電量,一看車還剩88公裡電量,焦慮頓生,但還是淡定先在雙月灣西側觀海平臺把完整海上落日過程看完,然後著急四處打聽充電樁未果,下載「特來電」APP查看最近的充電樁遠在48公裡外,最後攔到一位當地電動車司機詢問,說是13公裡遠的海濱溫泉旅遊度假區有充電樁。
夜裡趕過去,發現酒店闢有一塊8個充電樁的專用停車場,一個個試下來全都是廢樁,打特來電客服電話,告知確有故障,詢問前臺,說是已經壞了幾天,特來電也沒人來維修。夜深地僻,所剩幾十公裡電量不敢四處搜樁,既來之,則住泡之。
次日,搜車企的用戶APP,似乎最近10公裡外兩個快樁,按導航到達,確實看見有一樁怪異地豎在一小區院門閘口保安室窗外,打聽結果,前年在此新開圍牆做進出口,樁早停用,不久物業就要拆除此「障礙物」。眼看裡程電量只剩不到30公裡,再這麼折騰下去找不到活樁,電動車就將「橫屍街頭」。
各種APP都不怎麼靠譜,聽好心保安說幾公裡外的巽寮灣天后宮社區好像有樁,開過去一看,有6個樁的路邊停車場正好還有個空位,趕緊拔槍插孔充電,看表頭和電槍頭才知道「E充電」是慢充,撈著稻草可救命,慢比沒好。
四處轉悠,了解到所在巽寮灣正是海濱度假區,不時查看APP的實時充電計時計數,第一次體會慢充方式實在夠慢,索性決定在充電柱旁邊找個客棧住下,臨電而居。到了夜晚APP顯示充滿了充值150元的電量,主動去把車撤離電樁另泊,怕有類似「內急」的電動車要來「蹲坑」。
次日一早好奇查看,有電樁的停車位全被燃油車過夜霸位。一周後返京,看到新京報和北京晚報都在報導北京的「霸位盛況」,看來燃油車霸位充電位是目前全國的通病。
在惠東海邊待夠,想換到山裡去,得知200公裡外惠州北端有號稱「南國避暑天堂」、「珠三角後花園」的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這次長了心眼,在城鎮找充電樁還七上八下的,進山轉悠前一定要把電充足,因越近山的地方越偏,充電設施越稀少。
在前往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就留神查看是否也有充電樁,欣喜看到某站正有兩個快充樁,拖著很重電纜的電插槍進孔後,表頭顯示電沒充上,與客服溝通,說可能是柱頭接觸不良,我嘗試多角度捧著重槍與插座口親密接觸未果,換到另一個樁,立馬幸運通暢。
從南崑山下來直奔順德,傍晚到後所餘電量不夠百公裡,索性臥槽不動,滴滴出行巡遊美味食肆。次日午前就近外出尋電,按高德地圖中充電導航到某酒店大門外停車區,僅有的兩個快充樁皆被婚慶車隊霸位,搜索欲離往別的站樁,好心保安招手即去,適逢有車離樁位,總算快充上,保證下午開到廣州市區的還車點還能剩餘足夠電量。
通過一周長距離試駕,充分體驗到使用電動汽車仍充斥各種後顧之憂。對電動車老生常談的裡程焦慮並不貼切,AION LX滿電總行駛裡程近600公裡,總裡程數與中大型燃油車比並不低,令人焦慮的其實是充電站樁的問題:一是分布半徑即密度,二是站樁的完好率,三是各種獨立運營商、電網、車企的充電APP的實時數據的有效性。
用電動車跑長途場景所遇到的充電可得性挑戰遠高於在一個固定區域內使用場景,迫使遠行用戶要具備指揮官的智慧,既要了解沿途的各補給點,又要知道各補給點的庫存。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車電動,不遠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