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明有點憂桑。
他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之前訓練時不小心崴了腳,休息幾天後有好轉,便又恢復了訓練。
沒成想前幾天剛一上場腳又扭傷了,而且這次比之前還要嚴重,疼痛非常。
同樣被崴腳困擾的還有美國當選總統拜登。
據報導稱,拜登在和愛犬玩耍時不慎滑倒扭傷腳踝,在接受骨科醫生檢查後,結果證實出現右腳輕微骨折,預計未來數周走路時或需穿助行靴。
腳崴了,這事很多人都經歷過。河南省直三院醫學運動科劉濤醫師特別提醒大家:崴腳非小事,處理需謹慎,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導致「二次受傷」!
不就是崴了一下嗎?有必要小題大做?!
「崴腳 」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踝關節扭傷,是日常生活中或運動中常見的損傷,也是骨科門診、急診中最常見的損傷。踝關節扭傷(崴腳)臨床常為內翻型和外翻型扭傷,其中以內翻型居多,它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範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
劉濤醫師和崴腳患者的溝通交流中發現,很多崴腳患者缺乏基本的軟組織損傷處理概念,有人認為不就是崴腳,休息幾天就可以,卻不知道崴腳並不是小問題,如果不重視或是處理不當,很容易落下病根,這不僅不能正確的應對扭傷後腫脹疼痛的腳踝,還常常做出錯誤的舉動,加重損傷。
很多人認為崴腳後靜養一下就可以
在發生踝關節扭傷後,劉濤醫師提醒大家一定要牢記住一個處理原則,簡單易記——Police MM 處理原則:
P:Protection(保護)
OL:Optimal Loading(最佳負荷)
I:Ice(冰敷)
C:Compression(加壓)
E:Elevation(抬高)
M:Modalities(物理治療)
M:Medications(藥物治療)
總結來說踝關節扭傷後處理原則就是:保護—早期功能康復—冰敷—加壓—抬高—理療輔助—早期用藥
出現踝關節扭傷之後,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康復治療:
第一階段:48 小時內加壓、包紮、冰敷原則處理,保護踝關節,減少炎性滲出防止進一步腫脹;第二階段:第 3-7 天,輔助保持關節活動度、力量和穩定性;第三階段:逐漸恢復運動,進行本體感覺訓練、穩定性訓練,最終恢復體育運動。
如果損傷特別嚴重,最好到醫療機構就診,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
醫生,我有個問題。OL:Optimal Loading(最佳負荷)是崴了腳還要負荷訓練的意思嗎?
專家解讀:
這個問題問得好!
其實大部分患者出現踝關節扭傷之後單純採用了制動處理,導致了傷肢的肌肉萎縮,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的攣縮僵硬,影響了踝關節的功能康復。而強調最佳負荷,實際上就是指導患者要在傷肢開始恢復後,無痛狀態下可以進行傷處臨近關節的鍛鍊,甚至是受傷關節的非負重鍛鍊,這對減少肌肉萎縮、早期恢復關節功能等非常重要。
崴腳情況穩定後,建議大家做運動康復訓練動:
脛骨前肌訓練
脛骨後肌訓練
臀橋
弓步蹲
本體感覺訓練
足底筋膜放鬆
注意:訓練過程中如有不適請及時停止或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康復
醫生提醒
踝關節扭傷若處置處理不當,內傷沒有充分癒合,約有 40% 以上的病例會進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讓患者陷入「扭傷→不穩→運動→再扭傷」的惡性循環。
所以,腳崴了一定要重視,切莫因早期處理不當,讓損傷得不到很好的修復,從而讓韌帶出現鬆弛或斷裂的嚴重後果。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