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次新股我們一起梳理一下康平科技,公司主要從事電動工具用電機、電動工具整機及相關零配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是電動工具領域專業的電機供應商與整機製造商,主要客戶為百得、TTI、麥太保及高壹工機等國際知名企業。公司跟蹤市場最新需求,加速產品迭代,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型號,保持技術水平的先進性。經過多年發展,產品類型多達 38 個系列 400 多種型號規格,主要應用於手持電動工具及園林工具領域,並向家用電器電機領域逐步拓展。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境外市場,系美洲、歐洲部分國家,客戶主要是國外電動工具品牌商。
公司主要產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電動工具用電機,主要包括交直流兩用電機、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等,以及家用電器中的各類電機;第二類是電動工具整機,主要包括手持式(手槍鑽,角磨),可移式(臺鋸),園林工具(吹吸機)等;第三類是電動工具其他零配件,主要包括電機用軸等機加工產品與電動工具外殼等注塑件。
根據產品不同,電動工具製造業可以細分為電動機零部件(定子、轉子等)製造、電動機製造以及電動工具整機組裝三個子行業。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電動工具行業已形成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百得、TTI、博世、牧田、麥太保等大型跨國企業佔據了高端市場的主要份額。同時,東南亞國家、印度及拉美國家擁有更低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前後夾擊的雙重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之下,中國電動工具製造業需要保持行業增長,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電動工具產品出口國和電動工具生產基地,行業外向型特徵十分明顯。我國每年生產的大量電動工具產品中,約有 80%出口到世界各國家或地區。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年報統計顯示,2017年,出口數量 25,338.77 萬臺,出口金額 742,743.27 萬美元;2018 年,出口數量27,899.52 萬臺,出口金額 841,672.81 萬美元;2019 年,出口數量 28,852.68 萬臺,出口金額 873,280.24 萬美元。以此估算,2017 年、2018 年與 2019 年,我國電動工具整機的整體市場需求量約 3.17 億臺、3.49 億臺與 3.61 億臺,市場規模約人民幣 625.76 億元、697.54 億元與 752.11 億元。
一、國內知名電動工具用電機製造商
康平科技成立於成立於20014年,自成立之初,公司定位於專業的電機製造企業,專注於電動工具用電機與整機的研發與製造;隨著公司在電動工具領域的技術積累,產品也逐步具備了競爭優勢,與 TTI、百得、麥太保等國際知名電動工具製造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2011年公司成立在韓國成立子公司,逐步在海外拓展電動工具品牌,同時,國內整機品牌也不斷發展,此時,公司延伸產業鏈條,擁有獨立的電動工具品牌,豐富了產品類型與營銷途徑;2015 年公司積極跟蹤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在無刷電機領域加大投入,相關產品獲得了客戶認可;2018 年公司拓展電機產品的下遊應用領域,與美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開始量產家用電器用電機,同時,公司也在加大汽車配件用電機產品的研發。
二、業務分析
2016-2019年,營業收入由5.80億元增長至6.06億元,複合增長率1.47%,19年同比增長3.41%,2020Q3實現營收5.6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48億元、0.56 億元、0.59 億元、0.51 億元,2020Q3實現歸母淨利潤0.44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58億元、0.48 億元、0.55 億元、0.45 億元,2020Q3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0.4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0.63億元、0.64 億元、0.22 億元、0.63 億元,2020Q3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0.53億元。
分產品來看,2019年電動工具電機實現營收4.71億元,佔比80.44%;電動工具整機實現營收9739.00萬元,佔比16.64%;其他實現營收1703.42萬元,佔比2.91%。
2019年前五大客戶實現營收5.11億元,佔比84.19%,其中第一大客戶百得實現營收3.04億元,佔比50.18%。
三、核心指標
2016-2019年,毛利率由27.89%下降至22.42%;期間費用率由10.92%下降至18年低點6.13%,19年回升至7.83%,其中銷售費用率維持2%以上,管理費用率17年下降至4.86%,隨後逐年提高至5.04%,財務費用率維持在低位波動;利潤以後8.4%提高至18年高點10.15%,19年回落至8.44%,加權ROE由15.44%提高至18年高點16.83%,19年回落至14.06%。
四、杜邦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由圖和數據可知,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保持相對平穩,淨資產收益率zh7uayo隨著利潤率而變動。
看點:
公司圍繞「成本、質量、交期」三要素打造自身競爭力,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價格上的惡性競爭,逐步擴大和強化公司的品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