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聽說中國運動員出國比賽自帶泡麵的描述,總有些似信非信,有必要這麼不遠千裡嗎?不過現在我是相信了,在土耳其生活了三個月,走遍了安卡拉的大小超市,琳琅滿目的貨架上楞是不見泡麵的影子。越沒有,越想念,工作繁忙中最想這一泡熱乎的「中國方便麵」。國內有一個代表團來訪,臨別時我挖空心思,楞是把他們行包裡殘存的泡麵全部留下。
這土耳其人真的就不食人間的泡麵嗎?非也,在中東技術大學「北塞校區」,我終於眼睛一亮,在校園超市裡發現了小半貨架的「洋泡麵」,於是喜出望外,「不惜重金」,立馬買了一袋嘗新解饞,同時還打算對比觀察,細究與咱們國產泡麵有什麼不同。
「洋泡麵」的第一印象是個小价貴,一包嬌小玲瓏的,微型如同一盒香菸,肚子餓的時候,充其量只能塞塞牙縫罷了。如此「瘦身苗條」卻身價不匪,要1·25個裡拉,相當人民幣6元,你說吃人不吃人。不過當地食品的價格起碼是中國的三倍,想想也不足為奇。(走遍天下,最想念的還是咱們中國的物價。是物價,不是房價哦!)
體積小也許「小而精」吧?我在一個茶杯裡就迫不及待地泡開了,加入附配的湯料,口味還不錯,湯料基本是雞精,沒有國內動不動就麻辣香辣的,很合我的口味,至於泡熟的麵條我細嚼慢吞,倒也沒有什麼意外的發現。
儘管吃得很仔細,但還是一下就杯底朝天,喝盡了最後一滴麵湯。老夫似乎心有不甘,又撿起包裝,脫下眼鏡,細閱說明,才發現小小的包裝背面居然有六種文字的說明,除了正面的英文外,還有俄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以及估計是伊朗等國的文字。人家「洋泡麵」真的很會做生意,一個小包裝就企圖包下了大半個地球,除了不敢染指咱們中華這個泡麵王國罷了。
最後在「洋泡麵」包裝的邊角,我發現了微茫的字樣Product of China ,哦,一下讓忍俊不禁的我想起了趙本山的名言:「別以為穿了馬甲我就認不出你來。」本山大叔有時還真的誇下海口,這個「洋馬甲」惟妙惟肖,從買到吃,我可是被徹底忽悠了,但有時候被忽悠也是很有趣的,不是嗎?
趙本山近來似乎有些江郎才盡的趨勢,不要緊,全國人民支持你撐下去,好笑才是硬道理,希望能集思廣益尋找新的突破點,我這個《喜遇「洋泡麵」》的細節就無償提供給本山同志,沒準他老人家一激靈,將這小包裝「驢打滾」,滾出一出全新的大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