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中我們學習了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從而對生物遺傳定律有了入門級的了解。在孟德爾那個年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他們絕對無法像現代人這樣通過先進技術來改變生物的性轉,但孟德爾發現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不斷實驗來獲得符合要求的品種,那就是回交。孟德爾是以豌豆作為實驗對象,因為這種植物具有形狀容易辨認、繁殖時間短的特點。後來孟德爾通過多次回交發現可以把子代和親本的優良性狀都集於一體,於是這種方法逐漸被應用到培育優良品種上。
什麼是回交呢?回交指的是讓子代和親本進行交配,多次重複這個過程,直到產出符合要求的品種。比如有一種產量較高且抗病能力強的小麥,但由於它的植株普遍比較高,因此大風吹過容易倒下。這時候就能夠通過回交的方法來達到這一目的,先讓親本交配產出子代,然後讓子代和矮株的小麥雜交。但由於植株高是顯性性狀,因此需要讓雜交子代和親本進行多次交配,從而得到存隱性的矮植株性狀。
當然回交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果一種性狀由多種基因共同控制的話,那麼用回交的方式來獲取擁有理想性狀後代就十分麻煩了,這時候基因編輯技術則要更加方便一些。那麼問題來了,除了植物之外,動物能夠進行回交嗎?很多人會認為在動物身上運用回交技術會導致倫理問題,這是人類所不能容忍的。事實上,最早的回交育種還是在動物身上實現的。但回交對於動物來說,可能會存在更多遺傳問題。
如果一個人喜歡博美犬可愛的外表,同時喜歡折耳貓的耳朵,理論上確實可以通過雜交和回交來獲得一隻符合人類需求的寵物,但這麼做會讓寵物出現基因缺陷的問題,從而導致先天性疾病的產生。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動物身上出現的遺傳病普遍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當動物體內湊成一對隱性純合子後,遺傳病就產生了。就算親本交配得到的子代中不含遺傳病的隱性純合子,親本也有可能把致病的隱性基因遺傳給後代,因此近親結婚生育產出有先天性遺傳病孩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翻閱歷史我們會發現,人類其實很早就發現近親結婚會對後代不利,因為近親交配繁殖出來的後代往往伴隨著遺傳病的出現。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開始避免近親通婚的做法。至於回交,在絕大多數人身上是行不通的,因為人類有別於自然界的動物,倫理道德使我們在做很多事時都有道德底線。但對於人類來說,動物並不存在倫理道德的問題,因此回交的方法應用在它們身上並沒有問題。而且現實中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中國的山丹馬通過回交後能夠產下更具耐力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