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引發自閉,進而導致社交恐懼?其實都來源於一個同心理問題

2020-12-16 心理蘇庸子

首席語:

當你去應聘一個職位時,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覺得你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有的人是外向的性格,有的人是內向的性格。你的性格會決定你被分到哪個部門。

所以你的性格決定你人生的走向。內向的人往往就是不太愛講話,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看起來很低沉,也就是所謂的社交恐懼症。外向的人善於表達自己,熱情,所有的情感會付諸行動,積極,樂觀,開朗,陽光。

外向的人適合做銷售。內向的人不適合從政。優柔寡斷的人不適合做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外向的人,走向成功的大門會多一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錯過很多為你敞開大門。

01社交障礙的表現

1. 逃避心理問題

一個人獨處時間久了,生活中少了溝通和交流,所以你會恐懼一些社交,時間久了會造成心理障礙,不要去面對一些社交圈子,不願意打開心扉和別人交談。

所以當面臨一些社交問題時,你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我不行,我不會,我不知道說什麼,各種理由在否定自己,給自己限制在這個圈子裡,不願意走出去,逃避溝通和交流

這種自閉和內向的行為時間久了你會給自己圈在一個別人進不去。你自己也出不來範圍裡,逃避和外界的接觸。但這種行為並不是你身體和語言的不行而導致的,而是你自己心理先給自己否定,我不行,這是一種典型的社交心理障礙。

這種心理終歸還是一種心理上對自己自我保護的意識。

2. 恐懼心理問題

說白了,逃避問題無非就是害怕自己出錯,害怕被拒絕,害怕被否定,害怕被討厭,不敢去嘗試。出門在外每個人都希望被讚揚,被尊重,被喜歡,被誇贊。正是因為這個領域是自己非常不擅長的,所以才會害怕嘗試,害怕失敗。

自己心理活動會非常激烈,萬一社交過程中我被拒絕,不被喜歡,拿自己的多尷尬,多沒有面子,怕自己被被人看不起,導致更不敢跨出這一步了。

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就會選擇不去面對,就一定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專家通過一些社交心理障礙案例分析總結,之所以有這麼多恐懼多數是因為不自信。

02社交障礙的原因

導致社交障礙的原因無非就是自我保護心理太強。

這種心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體現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一點自己對這件事沒有信心,沒有把握,不了解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不願去做,害怕做錯了,害怕被質疑。從而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來減輕自己對未知事情的恐懼。

社交心理障礙就是內心對於未知的一些事物的抗拒產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進而減輕自己心裡的消極情緒和壓力

所以你的內心,自閉,社交恐懼,不願意與人交流,逃避問題全部來源於你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會使他們收到一定的傷害,因為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要還高於他人。

03衝破心理障礙,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很多都不是自己自己擅長的東西。但是我們要勇於嘗試,不怕失敗,衝破自己拿到心理防線,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可以自己慢慢地去嘗試和別人交流,做一些自己不敢去做的事情。

努力讓自己走向那個陽光,積極,自信,勇敢的自己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不會每個人都能做到讓大家喜歡,不做錯事,不被拒絕,那為什麼各行各業還是有很多處理拔萃的人呢?不是因為他們無所不能,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堅強,自信,勇敢的心,不怕失敗,敢於嘗試。

每個人都會有內向自閉,社交障礙的一面,那些成功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斷地在磨平那些自己不擅長的稜角,慢慢地收起哪個內向,消極,自閉自己,勇敢大膽的嘗沒一件自己覺得有心理障礙事情。

有這種心理障礙不要有壓力,也許你的心理障礙很嚴重,也許很輕,都不要害怕。大膽的去嘗試,不要害怕失敗,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它的去向,你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千萬不要被禁錮。

結束語:

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好的結果和壞的結果,只要我們做好一切準備,那又何來恐懼之說呢?

作者|姜庸子編輯|姜庸子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相關焦點

  •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同事小麗的兒子樂樂今年十歲,學習成績特別優異,每次都是班級前三名。但是樂樂有一個毛病,他特別害怕被老師提問,每次只要老師叫到他的名字,他都會出一身冷汗,說話結結巴巴,急得要哭似的。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0~30分:你沒有社交恐懼 31~60分:你有輕度的社交恐懼,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可能面對陌生人時會緊張、焦慮,但一旦熟悉了,這種緊張的情緒就會大大緩和。
  • 內向的人就是社交恐懼嗎
    關於內向和外向,這組概念源於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他在1921年分析人格特質的時候提出了這樣的改變,認為人有內向和外向之分,區別就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社交問題一直是熱點話題,有的人社交能力出色,能左右逢源;有的人卻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到處碰壁。很多人想突破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用性格內向來做完美解釋。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表現自己。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首卷語:在社會交往的過程當中,每個人性格的不同導致了社交方式也變得不同,有的人天生善於交際,社交能力特別出色不管在什麼樣的人面前都能左右逢源,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事,都可以表現得八面玲瓏,往來自如;有的人則不善言談,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總是獨自相處。
  • 心理學:內向自卑社交恐懼的原因,並非原生家庭,而是你不懂人性
    和原生家庭理論不同的觀點:內向與社交恐懼是因為你不懂人性 上篇文章我們介紹了,與主流觀點非常不同的另一種對內向自卑社交恐懼的解讀:一個人之所以內向、自卑、社交恐懼的第一大原因是自我價值感的匱乏。
  • 社交恐懼就像是一個人生活在一座孤島中,無法與人交談
    在職場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參加各種飯局,你會發現,有的人說話很囉嗦,大家依然耐心聽完,有的人說話很簡短,大家卻沒有耐心討論關注,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細節,也充分暴露了飯局中的人性,飯局中大家對你沒有耐心,說明你的社會地位很低導語:社交恐懼就像是一個人,認為地給自己套上一個枷鎖,把自己牢牢的困在原地,無法與人正常交談,把自己變成一座孤島"社交焦慮」又叫
  • 重度社恐自愈手冊:80%的人,不了解社交恐懼
    如何判斷你是不是「社恐患者」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應該叫做社交焦慮症,因為社交恐懼的本質不是恐懼,而是「焦慮」。「社交焦慮」≠內向社交焦慮在表現形式上和內向性格很像,都可能會在公開場合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因此,很多人會將社交焦慮和內向混淆。但是,社交焦慮和內向在本質上卻有很大的不同。
  • 內向的你別害怕,社交恐懼症怎麼治好?NMN幫助你
    01「社交恐懼症」內心想與外界有交流,但是卻害怕、逃避,即便別人主動。而內向的人不喜歡人多的場合,不喜歡聒噪的聊天,覺得一個人待著特別舒服。如果你有,當你被邀請去參加一個聚會,你其實比較想去,但是因為怕自己出糗,怕別人不和你玩,怕自己融不進圈子,所以選擇拒絕。而內向的人,此時此刻完全是出於「我真的不喜歡參加聚會,一個人待著很舒服。」
  • 讓內向性格的你也能成為擁有優秀基因的社交大咖
    青白蘿大部分人會認為外向性格比內向性格更好,在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外向性格,也是內向性格,但是外向性格需要培養的時間,粗略的定義了內向性格的人就是一些沒有用處,甚至可以說是不善言行甚至自閉的人,這是錯誤的狹隘觀點。
  • 以易烊千璽為代表,性格內向的人能幹大事!
    蓋茨、沃倫·巴菲特、史匹柏、村上春樹……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所以如果你被你的內向所困擾,尤其羨慕外向的人,其實大可不必。找到與內向的自己和解的方式,會讓你更享受自己的內向。其實這樣大可不必,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其獨特之處。內向的人情感更加細膩,做事更踏實。他們不會像外向的人一樣四處宣揚要去做什麼,而是低調的做好,然後告訴別人完成了什麼。內向的人更有同理心,因為他們有耐心的傾聽,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所以有效的避免了很多衝突。
  • 千萬別小看性格內向的人,他們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
    梁朝偉,作為一個影帝級別的人物,他在銀幕上和舞臺上是非常放得開的,無論怎樣的戲份他都可以大膽的嘗試和挑戰。還有一個人,雖然他經常出現在萬人演講臺上,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性格有些許自閉的人,這個人就是錘子手機的創始人:羅永浩。「我骨子裡實際是個內向的人」,「我有社交恐懼,我不願意參加任何圈子的聚會。
  • 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可千萬別亂來:看到孩子內向,很多家長通常都會考慮這麼一個做法,那就是帶孩子去社交場合,強行逼迫孩子進行社交。這個做法本質上沒啥問題,但是強迫的做法就不行了。這要是內向的孩子,面對這種場合,肯定會坐立不安,充滿了抗拒。強行讓孩子去社交的方式,並不能改變他們內向的習慣,反而有可能矯枉過正,導致孩子對社交的恐懼更加嚴重,更抗拒社交。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內向表現並不是正常的,而是在給家長們敲警鐘,其實孩子是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其實社交恐懼症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即使是很多成年人也在承受著社恐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充斥著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對孩子來說,兒童社交恐懼症是指兒童面對新環境或者陌生人的時候,有焦慮和迴避的行為,還會出現恐懼的情緒,甚至表現為哭鬧,尷尬,退縮。
  • 不必擔憂青年人的「社交恐懼」
    (《中國青年報》12月21日)<br/><br/>  嚴格意義上看,「社恐」即是「社交恐懼症」,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為「社交焦慮失協症」,指的是「對一種以上社交情形的強烈恐懼,致使人深感苦惱、維持日常生活的至少某些部分的能力受損。」近四成青年人自認為有「社恐」,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與其說,青年人存有「社恐」,不如說是因缺乏面對面社交能力,進而避免社交。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四大困境之: 壓力大 內向者性格含蓄,不懂說「不」,因此被委派更多任務,超負荷工作; 在公眾場合過度緊張,事後想起來又尷尬沮喪,容易導致身體不適; 有時候不得不應付社交,出去「嗨」一下午,得緩一個星期,讓人身心俱疲。
  • 小孩「社交恐懼」並非心理疾病,根源在家長,試試「系統脫敏法」
    其實家長也不用過分焦慮,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生下來都是那麼開朗活潑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小朋友相對喜歡安靜和獨處。不少的名人,比如牛頓、拿破崙等等,小時候都是內向型性格。然而,社交是每個人成長必須要經歷的,社交恐懼若任由發展,必將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很多消極影響。如果孩子不喜歡社交,那就有必要找一找背後的原因,針對性地幫孩子解決問題。
  • 治癒電影《奇蹟男孩》:讓所有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克服社交恐懼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那將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若是不能夠很好的去處理,那麼將會導致孩子一生的生活在陰影當中,會使得孩子的心理問題一直延續下去,導致孩子出現不好的心理狀況有消極的心理,或者是出現了心理缺陷。其實現在有很多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大多都是因為心理上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在行為,在生活上出現了一些毛病。
  • 社交恐懼不是病,而是從孤獨中享受生活的最好姿態
    當你不知道社交恐懼症的時候,你會想當然覺得自己就是內向,就是比別人差勁,甚至就是廢物;當你知道社交恐懼症的存在時,你得到的更是不理解:「社恐?我看你就是內向!」「你這麼內向可不行,一定要去改變,一定要變得外向!」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