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很難!而且見仁見智。
最重要的是,人們通常憑著自己的印象、喜好所形成的定見是難以被改變的,所以最後還是各持己見。
拙作: ,一文涉及超一流的認定。超一流是超出一流水平,指達到極高的境界。肯定必須有比較的基礎,而比較的基礎也必須限定在同一期間。故而我的概念,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超一流,在同一期間超一流至多也就1至兩人。
所以評定超一流,首先要將近代圍棋劃分階段。請參考:
但要界定超出一流水平又談何容易,一流的定義又是什麼?
如果拿2013年以後的中國圍棋來說,可參考數據相對較多,筆者試著給一流棋手下個定義:曾經奪得世冠或在中國等級分排名前十超過12個月以上者。
2013年以來,中國棋手排名前十數據:(2-4月停賽,以1月計算)
中國89後棋手世界賽成績:(未含進行中賽事,但若已淘汰則計入)
擁有7冠及等級分長期雄踞2700以上(請參考: ),中國超一流非柯潔莫屬,且無人可以與之並列。就算加上韓國棋手來比較,不管你喜不喜歡他,當今時代柯潔超一流的地位無可置疑。但請不要指望他在世界賽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史上最強李昌鎬都辦不到。
如果您看過圖解吳清源一文,中日擂臺賽以來筆者所認定的超一流僅有聶衛平、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古力、柯潔。至於樸廷桓是迎合當今棋迷一般說法,以成績而論樸仍有欠缺。申真諝現在真的很強,明顯的超一流候選人,是否超一流有待世冠數驗證。筆者在整整兩年前就提出:中國2000年的棋手誰可以與申真諝爭鋒?但並未引起關注。
關於「夢魘」一文爭議一,韓國四大天王都是超一流?其實四大天王份量差異很大,劉昌赫、徐奉洙都很強,但光看世冠數就難與曹李師徒並列超一流,馬曉春、常昊也與曹李處同一時期,若與曹李比肩那超一流何其多?韓流肆虐期間在曹李師徒光環下餘人相形見絀,早期除了世冠、擂臺賽終結難有其他數據相輔。
另一個爭議就是,曹薰鉉在應氏杯首冠前是否屬超一流?只能說事後諸葛太多了,我就問一個問題,聶曹大戰前你認為誰會奪冠?
應老先生32年前投入40萬美元冠軍獎那是多大一筆獎金,肯定不是為了扶持韓國圍棋發展,也不是高估了聶棋聖的實力。聶棋聖三屆九連勝,五勝六超中真正日本籍的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大竹英雄,三度終結擂臺賽,徹底擊碎了二戰以來日本棋壇在世界圍棋的壟斷地位,聶衛平開闢了新的圍棋舞臺,且隨即登上舞臺的中心,是理所當然當時的超一流。更明確些,首屆應氏杯前的超一流非聶棋聖獨享。
眾所周知,應氏杯是為聶棋聖量身定做的世界最頂級賽事,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第三屆中日擂臺賽最後一盤棋是1988年3月14日。應氏杯是1988年8月21日開打。應氏杯賽前聶棋聖揚威三屆中日擂臺賽,那什麼比賽可以突顯曹薰鉉超一流的實力?首屆應氏杯前唯一一次曹薰鉉參賽的國際賽事就是第一屆富士通杯,首屆富士通杯1988年4月2日開打,第一輪曹薰鉉16強賽負於小林光一,聶棋聖在季軍賽1988年7月4日勝了小林光一。按照反對者的的邏輯,如此聶棋聖高過曹薰鉉?
不能因為曹贏了聶,反推曹之前已經是超一流,或許有實力,但絕非眾所周知的超一流。聶曹大戰前,你已經知道聶曹旗鼓相當?不過是從應氏杯決賽結果反推而已。你再回想賽前情景,當時人們只是希望聶贏?還是認為聶會贏的多的多?誰也無法預知中日擂臺賽的三連霸竟是聶的巔峰絕唱!若能預知,恐怕世上就沒有應氏杯了,應老先生創辦應氏杯的情懷與初衷直到過世都未能得償夙願。
&34;,原文中很明顯,承認曹的超一流地位,但那是應氏杯再加上後面8冠積累而成。應氏杯反而成了曹薰鉉與韓國圍棋崛起的契機,這是料所未及的。
棋手的實力是靠獎盃證明的,超一流又何嘗不是?六超有七大賽、富士通杯的成績為依據,應氏杯前聶棋聖如日中天是因中日擂臺賽的豐功偉績,曹薰鉉縱有實力也是擊敗聶衛平之後方為世人所知,此前僅有首屆富士通杯,請問憑哪個獎盃來封他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