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我跟娃爸都沒有藝術細胞,不是科班出身,該如何給孩子進行藝術啟蒙,給孩子講藝術呢?
我原來也有這樣的疑惑,後來讀了幾本藝術啟蒙書,發現大家的思路錯了:藝術啟蒙並不是讓家長教給孩子藝術,而是以孩子為中心,激發孩子們的藝術之眼,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表達出自我。
這本《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是被多國認可的兒童藝術啟蒙經典讀物,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弗朗索瓦絲 芭布-高爾,講述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書中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列出了63條務實的指導方法,家長該如何做,才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啟蒙環境。第二部分收錄了29件藝術大作,帶領我們走進文藝復興、印象派、畢卡索等多個藝術作品,讓孩子及家長邊解讀邊賞析。
作者弗朗索瓦絲 芭布-高爾是法國的藝術史學者,作為羅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的老師,多次受邀擔任俄羅斯、美國等諸多博物館的顧問,在法國藝術界頗受認可。譯者成硯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在學習建築的同時,看到了更廣闊的藝術世界。
正如作者所說:藝術是要用眼睛看的,只有透過孩子的視角,才能開啟孩子的藝術之眼。
轉變思路:以孩子為中心
我們往往會有個誤區,想要教給孩子一件事情時,總會加上自己的觀點。比如欣賞梵谷的《鳶尾花》這幅圖時,可能會跟孩子講這是鳶尾花,是繪畫大師梵谷去世前的作品,當時梵谷在精神病院等等等等。
其實,我們應該先讓孩子開始,從他們知道的地方開始。即使是他們看到了繪畫中的曲線,一朵白色的花,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他們的感受。給孩子講藝術,首先要問的是「你看到了什麼」。
有時我們總會將自己所了解的強加給孩子,導致他們沒有更多的收穫,鼓勵他們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畫面,以他們的回答為線索,探討他們看到的內容,給予回應。
弗朗索瓦絲 芭布-高爾認為:從很小的時候起,孩子就看過大量圖畫並從中吸收了一些有關構圖的原理知識。你並不是在填補他們知識的空白,而是幫助他們將感知到的表達出來。
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我們自己,能夠與孩子們一起,走上藝術啟蒙之路。
面對一幅畫,不再無話可說
我們在看到一幅畫時,總會覺得高大上,膽怯就讓我們遠離這幅畫了。我們可以從這些角度,跟孩子一起探討這幅畫的深意。
第一個角度就是畫裡面的建築。建築會出現在很多作品中,有時是一棟建築,有人在前或者後。建築往往蘊含著一個神聖的主題,就像拉斐爾·桑西的《聖母的婚禮》中,視覺遠處就是一個廣場,而不是教堂中。這個頂天立地的建築物與人物的動態結合,讓整個畫面動靜結合,呈現和諧美感。
建築往往為畫中的人物奠定基調,或表達某種嚮往,或者一個地方,或者是某種符號。廢墟就是對歷史的懷念及對當下勝利的歌頌。
第二個角度就是繪畫中的數學視角。相信大家都聽過黃金比例,在繪畫中,畫家發現使用這種方法繪製的作品,讓人在視覺和精神層面感到愉悅。黃金比例是數學中的一個元素,也是名畫中的常見構圖方法。
像《聖母的婚禮》中的建築,就大量使用了水平線、垂直線及半圓形曲線,呈現出對稱美結構。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中還提到了科學的視角、地理視角、歷史視角、運動視角,還可以從畫面中光影、人物的眼神、人物大小、手勢姿態等方面進行解讀。
不同年齡段的引導方向不同
我們在引導時,要使用最簡單的語言和自然的表達方式,不要用孩子聽不懂的語言交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也需要採取不同的引導方向。
5~7歲的孩子可以從以下角度來引導:
大小尺寸的人物光線的明暗讓人感到快樂還是悲傷室內場景、室外場景看得懂看不懂
8~10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置身到畫面中,讓他們充分觀察周圍的細節:
會從畫的什麼地方走進去?(小徑、敞開的門、一片色彩)想在畫裡哪個地方待著?有人物的畫中,他們是什麼人?畫面中哪些東西可以改變(顏色、物體)?還能添加其他東西嗎?如果把這幅畫倒掛起來會怎麼樣?
11~13歲的孩子可以聚焦到這些方面:
用顏色來表現的形狀,比如莫奈的作品畫面中人物的關係歷史中的事件如何
比如克勞德·莫奈的這幅《花園中的女人》,收藏於法國巴黎市奧賽美術館,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如何看這幅畫呢?
5~7歲的孩子可能會問:她們是在散步嗎?天氣很好的樣子。她們的裙子好大。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她們確實是在散步,狀態放鬆;莫奈是在春天創作的這幅作品,天氣剛好;她們的衣裙是當時的流行裝束。
8~10歲的孩子會這樣問:為什麼只有女人?她們是誰?這是一幅好看的畫。我們可以這樣引導:當時的社會,如果有男人的話,她們就會拘束,無法自由自在散步了;她們是誰並不重要,莫奈並沒以某個人為焦點繪製;現在來看這是一幅好看的畫,但當時大家並不喜歡,那時人們更傾向於宗教、歷史等,對這種沒有情節、沒有情感的畫作很排斥。
11~13歲的孩子會這樣看:為什麼只有一個女人帶著太陽傘?我們這些觀察者處在陰影裡。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如果每個人都帶一把太陽傘,就會讓畫面太混亂,這把太陽傘讓畫面很和諧;莫奈希望我們遠離這個場景,我們只能從衣裙上看到光亮等等。
正如作者所說:給孩子講藝術首先是教給他們觀察生活的方法,讓他們聯想到周圍的世界,在繪畫作品與欣賞者之間建立一種對話。
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的感知更加敏銳,並且幫助他們把內心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