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高校PPE專業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2020-12-22 中國教育在線

  11月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PPE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國高校PPE專業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內蒙古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十餘所國內高校PPE專業的專家與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等國外高校學者以視頻方式參會。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時代-新文科-新融合:新形勢下PPE教學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致歡迎辭,牛津大學PPE委員會主任Anita Avramides、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處長龍永紅、中國人民大學PPE專業創始人姚新中作主旨發言。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PPE專業委員會主任臧峰宇主持。

  鄭水泉在致辭中表示,推動學科融合發展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是深化「雙一流」建設的必由之路,PPE專業高度契合本科人才培養新規律,有效突出基礎學科引領新作用,是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特色精心打造的培養項目。他希望首屆PPE論壇能夠推動中國高校PPE專業之間的經驗交流與合作,期待中國高校PPE專業真正集古典與創新為一體,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全球視野、充滿中國自信的領導型人才和跨學科人才,為「三全育人」工作和「雙一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並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Anita Avramides通過視頻對論壇召開表示祝賀,她回溯了牛津大學PPE專業的傳統,強調以哲學融合政治學和經濟學學科,圍繞「Modern Great」展開教學和培養。她詳細介紹了牛津大學PPE委員會的工作機制、課程結構、考試機制與牛津PPE項目的發展,充分肯定了以人大PPE專業為代表的中國高校PPE專業建設取得的成就,希望與中國高校PPE專業進一步加強合作。

  龍永紅作主旨發言,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PPE專業是一個真正實現跨學科融合的實驗班,通過學科交叉互融,PPE專業的發展對於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這三個學科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PPE專業具有良好的學科層次感與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科深度融合與寬口徑跨學科培養起了示範性作用,能夠培養真正的傑出人才。他表示今後會一如既往加強對PPE專業建設的支持,中國高校PPE專業應該在借鑑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為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科研能力提供更大支持。

  姚新中在主旨發言中回顧了人大PPE專業創辦的過程,對學校教學處和相關院系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人大PPE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反思。他認為,PPE項目需要以哲學為基礎和主導,尋找不同學科的交叉點,並把交叉學科發展為跨學科,同時也需要維持三個學科的均衡,實現1+1+1>3的效果。PPE專業重要的不僅是知識的融貫,更需要綜合能力與開闊學科視野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需要進一步得到發揮。高校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探索中國特色PPE人才培養之路。

  會議第一階段主題發言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劉勁楊主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院長李猛分享了元培學院PPE專業在學位授予、課程設計、專業培養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介紹了在尊重學生意見、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加強本科教育方面的經驗。他認為PPE跨學科培養面臨兩個挑戰:跨院協調培養的問題、過高的學分設定和優質課程過於密集而產生的課業壓力問題,此外,PPE學科培養還面臨與中國高校學科教育日趨專業化的矛盾。因此,中國的PPE項目與牛津有許多不同,我們需要在借鑑牛津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中國模式,不斷完善課程設計,思考如何使課程結構搭配更加合理。

  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介紹了清華大學PPE項目,清華PPE以理工科的跨學科建設經驗為基礎,強調通識教育,注重通過聯繫社會現實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依託各領域頂尖專家引領,鼓勵學生拓展視野和能力,強調對學生的綜合意識和多元意識的培養。他提出目前PPE教育中存在三個問題,一個是PPE學生專業化問題,過於專業化的本科教育減弱了跨學科培養的實際效果;二是交叉學科培養方案設計過程中學分整體偏重;三是大學中瀰漫的焦慮氛圍。PPE作為一個交叉學科,應給予學生更多的綜合訓練和跨學科訓練,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應給予它更多自由度。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哲學項目負責人Nick Bunnin通過視頻發言。他對中國PPE專業建設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建議中國高校PPE專業建設適應中國的知識傳統,聯繫社會現實與歷史案例,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獨特的視角。中國高校PPE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當深入、豐富,要為不同學科的發展做好準備,同時也應採納中國傳統的整體性思維方式,通過問題導向的設計,實現一種理想的教學方式,著眼於未來培養跨學科人才。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Oliver Davies在視頻發言中表示,PPE專業在英國與中國的不同情況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色,但不論是在英國還是中國,PPE專業包含的這三個學科對於社會生活來說都至關重要。他深入分析了英國傳統的PPE項目帶有的地方性特色,並期待中國的PPE項目紮根於中國的深厚歷史與特定國情,由此獲得一種重塑與新生,實現「PPE的現代化」。通過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三個學科領域之間真正的對話,為一些全球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

  武漢大學弘毅學堂院長石兢指出,武漢大學PPE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充分借鑑了國內高校已有的PPE項目和國際經驗。儘管在學院設置與教師安排上面臨許多困難,但是經過一年半的教學實踐,在學生培養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學生的凝聚力、學術潛質與綜合素質都很高。在學生培養目標的設置上,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也要考慮社會對這個學科的認可度。未來PPE學科的走向、交叉學科如何平衡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未來武漢大學PPE專業建設將在師資分配、學生管理與培養規模等方面做出更多規劃和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謝富勝指出,中國的PPE版本應從1.0升級到2.0,也就是從「PPE在中國」轉變為「中國PPE」。對教育目的的認識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討論的先決條件,內在性的教育目的和工具性的教育目的應該相互補充。PPE項目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需求,在課程設置方面體現中國特色的哲學體系、經濟學體系和政治學體系。「中國PPE」要創新中國理論,指導中國實踐,闡釋中國現象,形成中國方案。

  首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PPE熵一獎學金」頒獎儀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張霄主持。姚新中、臧峰宇、熵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俊、謝富勝、劉勁楊為首屆獲獎的PPE學生林修能、王幼明、池雨涵、董樂斌、李嘉龍頒獎。

  會議第二階段主題發言環節由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副院長趙曉力與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劉梁劍主持。

  劉勁楊就PPE學科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PPE學科壁壘的打破不僅是學術的,也是體制上的,希望學生能夠在認識世界時融入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包括倫理學觀念、批判性思維、現代性政治制度的反思與資源的分配等思路。目前中國PPE項目的問題在於缺少通識基礎,未來PPE將設計多樣化靈活化的培養方案,拓展上升渠道,借鑑已有兄弟院校經驗,引入文理交叉機制,走向更大範圍的學科交叉,並基於中國文化意識和中國需要,建設中國PPE。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羅松濤分享了北師大PPE專業的培養經驗。在借鑑人大PPE等高校PPE專業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北師大PPE專業的總體培養思路是「博約合一」,將跨學科的經典文本在研讀的角度融為一體,同時把課程討論、讀書報告等納入學生的考核體系,在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他強調未來北師大的PPE教學機制能夠融通創新,更加注重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的有機融合。

  南開大學政治學系主任郭道久以南開大學PPE專業建設的實際情況為例,分享了PPE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他從學科交叉融合角度分析了南開PPE項目的實踐探索及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包括三個學科如何深度融合、學生的課業壓力分解、學習廣度和深度的平衡等。他希望各高校共同探討促進PPE學科間融合的措施,鼓勵通過發揮PPE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來解決學習深度與廣度的平衡問題。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淑琴指出,PPE在山東大學是以新文科PPE基地班的形式進行創新的,山東大學PPE的目標是培養具備深厚人文基礎和寬廣國際視野,嚴謹的哲學思維,紮實的政治學基礎,強烈的現實與公共關懷的複合型高端人才,具體是想建立一個科學的人文社科交叉培養體系,培養造就一支硬核的師資隊伍,平衡知識和能力,建成系統的創新實踐與複合型的教育平臺,落實新文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在育人機制方面,希望引領人文社會科學交叉培養,引領人格培育,引領知識培養。

  內蒙古大學哲學學院PPE系主任潘兆雲介紹,內蒙古大學「雙重任務」的辦學方針也是內蒙古大學建設PPE專業的指導思想。他從「課程拼盤與專業融通」「基礎厚實與方向選擇」「個性學習與一般出路」三方面提出了內蒙古大學PPE辦學中的思考與困惑。內蒙古大學希望通過辦好PPE專業,為未來進一步打破專業壁壘,建設新的交叉複合型專業積累經驗。

  南京審計大學公共管理學院PPE專業主任汪建昌結合南京審計大學的特點,分析了PPE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挑戰。他認為,南京審計大學行業特色明顯,但值得進一步思考與探討的是如何將PPE專業與審計學專業結合起來進行充分結合;審計學在審計大學中具有優勢,與PPE專業進一步融合,可以吸引更優質的生源。

  會議第三階段教師代表發言環節由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副院長樊志輝和武漢大學弘毅學堂副院長蘇德超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PPE項目主任原理分享了自己作為PPE項目主任的心得。她表示,自己的角色是將PPE專業委員會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理念落地的執行者,使三個學院的溝通更加順暢,促進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順利進行。她指出,PPE項目需要建立好的反饋機制,通過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想法來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歐樹軍表示,PPE專業的學生會有跨學科融合和較大的學業壓力。隨著課業壓力的加重,學生之間存在能力的分層,需要給予充分關注。他建議通過研習經典著作來激發學生們對學科的興趣,他對PPE的未來構想不是專業核心課的疊加,而是教師基於自身的專長帶領學生開闊跨學科視野。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研究所講師董樂認為,PPE專業給學生更多接觸和了解不同學科與思維方式的機會,他用實際的例子說明學生跨界發展的可能性。PPE並不一定局限於這三個學科本身的學習,而是要使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目標。PPE的靈活性給了學生在學習中更多的試錯機會,通過不斷的嘗試來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質。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政治哲學教研室主任田潔分享了作為2015級PPE班主任的體會。她表示,PPE學生大多都很優秀,在四年的大學學習和畢業去處上都有不俗的表現。但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下也有很多的掙扎,院系領導和老師們在關心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減輕學業壓力,愛護同學們的心理健康。

  會議第三階段學生代表發言環節由原理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系副主任臧政主持。

  來自與會高校的10位學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在PPE專業學習生活的經驗和感受,以及他們對PPE教學的進一步期待。作為PPE教學對象與PPE專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PPE學生代表的發言引發了同學們的共鳴,也引起與會專家有關未來PPE人才培養的深入思考。

  論壇閉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徐飛主持,臧峰宇作總結髮言。

  臧峰宇對與會學者的發言表示感謝,認為本屆論壇是促進中國高校PPE專業形成教學共同體的一個起點。在加強新文科建設的今天,PPE專業建設是匯合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優勢學科資源和教學資源,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探索。目前,應當進一步明確定位,建設具有國際視野、滿足時代需要的中國高校PPE。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內在對話,整合三個學科的思想資源,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一種學科發展的綜合框架。在此基礎上,遵循新文科建設規律和PPE專業教學規律,借鑑海外高校PPE建設經驗,進一步加強中國高校PPE專業交流與合作,拓寬PPE學生的深造路徑,培養學生具備哲學思辨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宏觀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走勢的能力和深刻洞察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

相關焦點

  • 首屆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創新創業論壇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舉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倡議並承辦的「首屆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創新創業論壇」在線上舉行。  論壇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開放合作為宗旨,以發揮研究型大學在區域科創資源協調共享中的作用為目標,合力探索「敢闖會創」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機制體制,促進聯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
  • 首屆上海交通大學-大阪大學學生論壇舉辦
    上海交通大學積極進行交流方式的變革探索,做到跨國文化交流不斷線。11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與大阪大學線上舉辦了第22屆兩校學術研討會,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大阪大學副校長河原源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張玉萍通過視頻致辭祝賀,兩校科研團隊按學科設分會場進行了深入交流。11月28日,首屆上海交通大學-大阪大學學生論壇通過線上會議方式舉辦。
  • 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中宏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王鏡榕)12月5日,「十四五規劃與思想強國——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承辦。
  •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在京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開幕式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羅浩)2020年12月6日,為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4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建院70周年,主題為「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論壇2020暨首屆歷史政治學年會在京召開。
  • 全國首屆地方院校新聞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光谷論壇舉辦
    雙一流建設及新文科發展背景下新聞學專業的新形勢與新進路是什麼?新聞學專業教育教學如何改革、創新,才能接軌新的傳媒生態和人才需求?部校共建,如何讓「1+1﹥2」……6月20日,全國首屆地方院校新聞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光谷論壇在武漢舉辦。
  •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山東藝術學院聯合發起的「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後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在山東藝術學院圓滿落幕。本次論壇專家雲集,邀請30餘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項目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56個民族56種舞」在線上的成功舉辦為基點,圍繞「走進新媒體時代的中國民族舞蹈思考」、「舞蹈與直播」、「中國民族舞蹈進課堂的經驗」以及「中國舞蹈的產業化探索」四大議題,以「論壇主旨發言」、「論壇主題發言」、「專題討論」、「匯報演出與課堂展示」等專場展開研討,為期三天的論壇通過
  • 復旦舉辦首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
    復旦舉辦首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20-12-13 14:47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人民大學冰球隊獲得首屆首都高校輪滑球聯賽冠軍
    中國人民大學冰球隊獲得首屆首都高校輪滑球聯賽冠軍 原標題:中國人民大學冰球隊獲得首屆首都高校輪滑球聯賽冠軍
  • 西安交通大學首屆飲水思源公益論壇舉辦
    本文轉自【央廣網】;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6月11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辦首屆「同舟共濟 大愛無疆」飲水思源公益論壇暨教育發展基金捐贈儀式,近30家企業及社會組織,近100名校友、社會愛心人士及志願者積極參與。
  • 「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傳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指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
  • 全國高校書法教育論壇系列報導:與會代表談高校書法教育論壇.
    薛養賢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書法系主任教授,博導中國書協舉辦的首屆全國髙等書法教育論壇,是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又一次裡程碑式的重大亊件。其意義在於高效的點線面式的集聚與開啟。集聚不僅是人員的集聚、培養方案與教學方式的集聚,更是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的集聚與交流、教育困境與教育訴求的剖析與梳理。
  • 貴州醫科大學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舉行
    1月3日上午,貴州醫科大學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開幕式舉行,論壇為期兩天。  據悉,本次論壇於1月3日上午開幕式後舉辦主論壇,當天下午同時舉辦「基礎醫學分論壇」「臨床醫學分論壇」「藥學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分論壇」。
  • 駐青高校商學院思政工作論壇暨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
    駐青高校商學院思政工作論壇暨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1月2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20年10月3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 「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
    11月27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指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館學會、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高校博物館館長論壇暨2020年全國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頒獎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
  • 首屆統一戰線學論壇在京舉辦
    5年前,統一戰線學被納入中國國民教育。4年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山東大學合作培養的首批博士、碩士研究生入學。去年,首位統一戰線學博士畢業。在12月11日舉行的首屆統一戰線學論壇開幕式上,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陳喜慶回顧了統一戰線理論研究的發展歷程。
  • 人民大學與俄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共同舉辦第六屆中俄高級經濟論壇
    5月2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和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俄羅斯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俄高級經濟論壇」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與會學術代表團主要由經濟學院的知名專家學者組成。論壇開幕式上,陳雨露校長和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校長馬克西姆契夫教授分別代表中俄主辦單位致辭。
  • 福建永春:舉辦首屆中國紅曲醋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福建永春:舉辦首屆中國紅曲醋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2020-12-12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五屆「加拿大中國科技與醫療創新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海外網第五屆「加拿大中國科技與醫療創新論壇」日前於加拿大多倫多成功舉辦。在全球新冠疫情依然嚴峻的形勢下,會議採用線上網絡形式,通過連接北美(加拿大、美國)和中國,並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唐山市人民醫院兩個線下會場交流的創新模式,近百位來自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的醫療專家線上、線下同步交流,在醫療技術、管理模式及理念等方面展開探討。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11-13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第三屆「21世紀世界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院長論壇」
    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院70周年之際,為加強全球範圍內法學教育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第三屆「21世紀世界百所著名大學法學院院長論壇」,邀請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