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大師

2021-02-08 靈隱寺



  相隔「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素來互相尊重,友好相處。千百年來,兩國人民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促進彼此之間的傳統友誼。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鑑真大師以特殊使者的身份,為這種傳統友誼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鑑真(688—763年),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一次隨父親到家鄉的大雲寺拜佛,他當時就對父親說自己要出家,父親為此而驚喜,立即表示同意。於是鑑真便在十四歲時從智滿禪師出家。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兩年後鑑真到達長安,在實際寺依荊州恆景律師學律藏及經論。後歸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法。古天竺固然是佛教發祥地,是理所當然的佛教中心。然而我國的唐代,高僧輩出、寺院林立、佛學昌盛、信徒眾多,「從國外引進」的佛教,經五六百年後已深深植根於華夏大地,並形成繁花怒放、碩果耀人的鼎盛局面。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代已成為當時世界佛學的一個中心。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各國都受到中國佛教的影響,各國之間在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也進行了佛學的交流。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到唐朝遊學的日本僧人榮睿和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準備物色一位中國高僧到日本弘揚佛法。他們久仰鑑真的學識功德,於是專程從長安趕到揚州大明寺(今法淨寺)拜訪鑑真大師。榮睿、普照見到大師,行弟子之禮。榮睿恭敬地對鑑真說:「我國在大海之中,不知距中國幾千裡。我國雖有三藏經法但卻缺少傳法高僧,這猶如夜裡想到幽暗的房中取寶,但沒有蠟燭也是枉然。我們受天皇之命,恭請大師暫舍此方的優厚環境,到海東的我國去充當導師。」鑑真見榮睿、普照情詞懇切虔誠,又想到弘揚佛法是僧人之本,便欣然接受了對方的邀請,決定東渡日本。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海路航行十分艱險,不少僧人考慮到這點,不禁十分猶豫不定。鑑真卻毅然表示:「為傳佛法,何惜身命!爾等不去,貧僧一人也要去!」大師的態度感動了眾僧,當時就有二十多人表示願隨大師東渡。
  這年,出海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但由於鑑真手下弟子們意見分歧,錯過了時機。第二年十二月,第二次東渡,但出海不久,船隻觸礁受損,只好折回。第三次東渡,由於有人報告了官府,受阻未成。天寶三年(744年),鑑真派弟子預先購買船隻,並率眾秘密南下,以「巡禮佛跡」為名,準備第四次東渡。不料留在揚州的弟子們出於對師父的愛護,向官府呈遞了阻止鑑真東渡的文書,於是官府派兵攔截了鑑真一行,並護送回揚州。這樣又過了四年,天寶七年(748年),鑑真開始了第五次東渡。沒想到船隻出海後遇到狂風巨浪,失控迷航。劇烈的顛簸使所有的人都嘔吐不止,幾天後船上的淡水喝完,一連五天五夜大家滴水未進。鑑真不愧佛門高僧,在這生死難卜的境況下,他十分鎮定,每天只靠嚼幾粒生米維持。到第七天才逢喜雨,大家痛飲一番,基本恢復過來。然而漂流了十四天以後,大家才發覺靠岸的地方不是目的地日本國,而是偏離日本國更遠的海南島南部。鑑真一行過海到了廣州,準備北上,再次東渡。這時鑑真大師由於勞累過度,加上南方炎熱,患了眼疾,醫治無效,不久後竟雙目失明。接著,日本僧人榮睿不幸病逝,鑑真得力的弟子祥彥又在途中死去。幾次東渡先後受阻受挫,已損失三十六位中國和日本僧人的生命,但這一切劫難並沒有使鑑真退縮,三年後鑑真一行經長途跋涉回到揚州大明寺,鑑真仍在醞釀新的東渡計劃。
  天寶十二年(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到揚州,向鑑真大師致禮,再次表示邀請大師赴日傳法的意願。鑑真不顧自己已六五高齡且又雙目失明,毅然同意。這年十一月十六日,鑑真大師一行(除大師外,還有大師的弟子法進、曇進、尼智首以及優婆塞潘仙童等)乘搭日本遣唐使的船隻做第六次東渡,從沙洲黃泗浦出發,於十二月二十日中午順利抵達日本薩摩秋妻屋浦(今日本國九州島南部鹿兒島大字秋目浦)終於實現了東渡的夙願。
  日本僧俗人眾熱情歡迎來自中國的高僧。第二年鑑真一行被迎入日本都城奈良最著名的東大寺。天皇親自為下詔稱:「自今以後,授戒傳律,一任和上(和尚)。」同時授予「傳燈大法師」位。四月,鑑真大師在東大寺築壇舉行隆重法會,為聖武上皇,孝謙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餘人傳授了戒律,大師成為日本戒法的開山祖。鑑真大師後在東大寺大殿西側建成戒壇院,接著又主持了興建奈良唐招提寺的規劃工作。招提寺仿照唐代佛寺的建築制式規模,採用唐代先進的建築工藝流程,於天平寶字三年(759年)建成。該寺殿堂建築結構精巧,氣勢宏偉,成為傳布和研究佛教律學的主要道場。鑑真大師多才多藝,他不僅是德高望重的佛門權威,而且在佛像塑制藝術、醫藥、書法、文學等方面均有很高修養。與鑑真同去日本的弟子及繡師、畫師、玉作人,也為日本人民貢獻了他們多方面的才智。
  唐肅宗寶應元年(763年)由於長期積勞,鑑真病重。五月六日,大師雙腿盤空,面向西方的祖國圓寂。終年七十六歲。當年,大師以六十六歲高齡,且雙目失明,在十二個年頭中,六次東渡,五次失敗,終於實現多年夙願。他在日本傳法傳藝,最後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大師雖死,但他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發展中日友誼事業上所作的貢獻卻永垂青史,他胸懷博大,品德高尚、飽經風霜,百折不撓的崇高形象一直受到中日兩國人民的敬仰。鑑真的弟子在大師圓寂後所塑造的鑑真「夾紵乾漆」座像,一直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中,並被日本奉為「國寶」。1980年,這尊珍貴的塑像飄洋過海,回到離別一千二百多年的故鄉「探親」,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摘自《禪機妙語·佛史故事》




相關焦點

  • 日本律宗初祖——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
    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農曆五月初六,是唐代高僧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 763年(廣德元年),鑑真大師在日本唐招提寺圓寂,終年七十六歲。其弟子為他製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為「國寶」。日本人民稱鑑真為「天平之甍」,意為大師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六渡始得到扶桑奈良時代前期的日本,僧伽制度不完備,農民逃亡私自出家者很多,沒有一定的師資進行正規授戒。
  • 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 回憶那些年他給日本帶去的影響
    2019年6月8日,農曆五月初六,是唐代高僧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鑑真大師是律宗南山宗傳人,14歲在揚州大雲寺從智滿法師出家,18歲到長安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21歲於長安實際寺依恆景律師登壇受具足戒。今天就讓禪風君一起帶大家走進鑑真大師,看看鑑真大師東渡之後,日本佛教文化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點擊視頻:《鑑真大師》佛教影響早在鑑真東渡之前,日本便已經受到佛法的薰陶。
  • 學術 | 鑑真與日本佛教
    鑑真(688—763),唐揚州江陽(今江蘇揚州)人。武周長安二年(702)出家,隨揚州大雲寺的智滿禪師為沙彌。有人認為,鑑真初人佛門學的是禪宗,這種說法值得商榷。考察《續高僧傳》、《宋高僧傳》等文獻,許多天台宗的大師都不約而同被稱為「禪師」。鑑真初出家隨智滿學習的實際是天台宗,而不是禪宗。中宗神龍元年(705),18歲的鑑真在大雲寺從光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
  • 鑑真東渡,傳播文明之旅 | 探秘海上絲綢之路
    這裡就是揚州的古運河,位於文峰塔下的古運河。揚州是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當年在天寶二年的時候,鑑真大和尚就是從這個碼頭,開始東渡,這是他在揚州第一次東渡。他有六次東渡,其中三次東渡是從揚州出發的,因為揚州是江淮重鎮,是唐代重要的造船基地。
  • 鑑真和尚:為弘佛法,六次東渡,被日本人譽為「日本文化的恩人」
    一方面,鑑真大師繼續鑽研佛教,除了研究律宗之外,還對佛學其他宗派進行了更為廣泛和細緻的涉獵;另一方面,他講經說法,修造寺院,剃度僧尼,並且還扶危濟困,在鑑真法師門下受戒的僧徒達四萬餘眾。四十五歲的鑑真大師成為揚州大明寺的方丈,以及淮南地區的佛教界領袖人物。一時之間,人們談及律宗必會談及鑑真大師。
  • 42年守望——院線電影《鑑真大和尚》三年眾盼終於籤約
    蒞臨現場的都是對「鑑真文化」感興趣的有識之士。鑑真大和尚,唐代高僧,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著巨大的歷史功績。<<鑑真大和尚>> 是年近99歲高齡的鞠盛老先生在2012年出版發行的。
  • 慢讀丨高僧鑑真與海南人的千古奇緣
    他們聽說鑑真的盛名和學問,決定前往揚州禮請鑑真赴日傳法。前四次東渡因種種緣由宣告失敗。唐玄宗天寶七年(即公元748年),鑑真和尚年屆61歲,已是花甲之年。這一年的春天,榮叡和普照再次來到揚州崇福寺拜見鑑真,訴說東渡日本的心願。跟此前任何一次一樣,高僧鑑真又欣然答應了。  這一年的6月27日,鑑真一行18人從揚州新河(瓜州運河)開始啟程。
  •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揚州大明寺中的鑑真紀念堂,連接中日友誼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這是一句很美的詩,在揚州大明寺鑑真紀念堂前,就有這句詩的石刻,這句詩也見證了中日的友誼。鑑真紀念堂於1973年建成,是梁思成先生參照鑑真在日本的主要遺物唐招提寺金堂設計的仿唐建築群。鑑真紀念堂前的兩株櫻,是1980年日本國寶「鑑真大師乾漆像」回故裡探親時,由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從日本帶來栽下。
  • 日本寺廟巡禮:鑑真、吳清源、聶隱娘和最後的武士
    而更為重要的是,它是鑑真東渡後修行的地方。大師:鑑真的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天武天皇的皇子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邸地被賜予鑑真並建成了唐招提寺。唐招提寺講堂在金堂和講堂中間偏東的位置,有一個鼓樓,裡面安放著鑑真大師的3000枚舍利。
  • 梁思成精心設計鑑真紀念堂,細節披露,可惜他沒能等到最終落成
    當我們將探索歷史的目光回望1963年時,會驚喜地發現唐代的佛教大師與現代的建築大師產生了一次跨越時空的歷史性交集,而這次交集的碩果就是由梁思成擔綱設計的「揚州鑑真紀念堂」。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誕辰120周年。在這個時點回顧鑑真紀念堂的設計建造過程,無疑是對他一生建築文化實踐的特殊紀念。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過海大師東徵傳公元742年十月,日僧一行在揚州大明寺見到了五十五歲的鑑真,當時的情形,日本歷史上的著名作家淡海三船著於公元779年的《過海大師東徵傳》(此書以鑑真弟子思託所寫的《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上鑑真傳》為底本)中留下這樣的記載:
  • 日本延請鑑真東渡傳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743年,榮睿、普照在鑑真大師的高徒長安寺僧道航、高麗僧如海等陪同下,從長安來到了揚州大明寺,請求住持鑑真大法師東渡日本。鑑真大師被此偈打動,認為日本是「有緣之國」,決心東渡弘法。下圖是唐招提寺藏《東徵傳繪卷》,這一段畫面描述的是公元744年鑑真和尚第三次東渡失敗。
  • 鑑真東渡與正倉院寶物
    然而,由於授戒必需的高僧人數不足,二人滯留於唐,得以於天平十四年和鑑真在揚州的大明寺相逢。因為同意了二人的邀請,鑑真開始了艱辛的赴日之行。眾所周知,在十年間鑑真五次渡日本計劃均告失敗並失明。第六次,鑑真終於成功地搭乘遣唐使的第二艘船,於天平勝寶五年(753)來到日本,其苦難和經過載於《唐大和上東徵傳》中。
  • 2020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延期至11月8日舉辦
    搜狐跑步訊,北京時間3月30日,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組委會宣布,原定於2020年4月12日舉辦的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延期至11月8日舉辦(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另行通知)。通知全文如下:尊敬的跑友:為保障廣大參賽選手的身體健康,根據國內外疫情形勢和中國田徑協會有關要求,組委會決定,將原定於2020年4月12日舉辦的2020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延期至11月8日舉辦(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另行通知)。
  • 奈良,日本古都很像長安--處處模仿大唐建築 鑑真坐像成了國寶
    2、鑑真在此建寺院  奈良雖是一個只有38萬人口的城市,但其中卻有7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建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東大寺。寺內西松林中的戒壇院,則是為中國唐代鑑真大師傳授佛法而建的。走遍奈良,到處可見中國唐代的風景和建築,其中最能說明奈良與大唐密不可分的還要數唐招提寺。該寺由鑑真按唐朝寺院的規劃修建,極具盛唐的優雅與宏大氣勢。據說,日本孝謙女皇還模仿中國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書寫了「唐招提寺」的橫額。可惜的是,直到鑑真圓寂時,工程仍未完成。現在,唐招提寺的御影堂內仍供奉著鑑真大師的坐像,被尊為日本的國寶。
  • 鑑真東渡日本帶走這些國寶,讓後人詬病!沒有他就沒有日本侵華?
    鑑真的幾次出海計劃均受到他人惡意告發、天氣原因而失敗!第一次被官方指控為「勾結海盜」,第二、三次遇到颶風觸礁,第四次被官府押回原籍,鑑真大和尚百折不撓、愈挫愈勇。 終於在第五次時成功出唐,但是路上又發生了意外,在外停留了一年後返回揚州,此時鑑真已經65歲,雙目失明!但他還是信心滿滿,堅持東渡!最後,日本又派來了遣唐使,鑑真這一次選擇了跟隨遣唐使回日本!
  • 鑑真之美vol.3|佛光緣美術館
  • 十年耕耘 春華秋實——鑑真佛教學院建校十周年
    12月27日,鑑真佛教學院建校十周年校慶活動圓滿舉行。揚州市政府副市長丁一致辭,他表示鑑真學院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愛國愛教教育貫穿僧才培養全過程,注重學修並重,不斷探索佛教本科教育辦學規律,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希望鑑真學院繼續高舉愛國愛教的偉大旗幟,勇擔使命、開拓進取,不斷探索佛教教育規律。
  • 鑑真佛教學院2020年本科招生簡章
    鑑真佛教學院由國家宗教局批准設立、江蘇省佛教協會主辦,是一所培養外語人才為宗旨的佛教本科院校。以「突出外語教學,注重律學研修、弘揚鑑真精神」為辦學特色,實行「學修一體化、生活叢林化」辦學方式,致力於培養從事佛教對外交流的高素質僧才。
  • 鑑真與阿倍仲麻呂的人生異途——話說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
    在晁衡抵達唐朝三十年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高僧之一——鑑真,出生在江南的廣陵。鑑真家境不好,所以自幼在揚州出家為僧,後來跟隨自己的老師來到長安。鑑真的學習能力很強,逐漸成為頗有學問的一代高僧。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派出第九次遣唐使,其中有兩位僧人叫榮睿、普照,到中國來學習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