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談到整個陰陽文化,再到五行文化,歷史上有一個人叫鄒衍,他是功不可沒。鄒衍在戰國的時候,將陰陽學說轉變成了"陰陽五行文化",因此,他將這個學說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而鄒衍本人也因為他這個學派的面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在所有相關的文獻當中都有記載,相當於當代愛因斯坦的影響力。他當時遊走列國受到的都是君王級別的待遇。
在當時社會條件下,鄒衍的陰陽五行文化解決了比如國家、體制、律法等等一攬子的社會問題,各方面體系建設,用他全部都解決了。所以說陰陽五行文化在中華文明當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步。如果某一天我們做一種嘗試,把中華文明的陰陽五行文化整個全部倒光,你細細想來可能中華文明的精髓就所剩無幾了。
一、那為什麼是五行文化而不是其他幾行呢?下面我們從數學原理來進行剖析。
五行是一個符號體系,其實他有很多含義。最常用的含義就是代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是陰陽生克的變化。也就是說陰陽這種體系,要用到五行來具象化。比如說,一個事物從陰到陽,他是瞬間變化的嗎?當然不是,他需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就是用五行來解決他們這間的關係。
2、這五種關係就是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和比肩(我本身),你如果結合矛盾論的思想,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這個符號體系了。所謂矛盾論就是這個陰和陽之間的對立關係,我們人類也不可能脫離陰陽體系去談別的東西,比如男女、明暗、敵我、上下、高低、動靜等等,全是陰陽之間相對的一種矛盾體。
3、我們看旁邊這個圖形,就是陰陽五行的所描繪出來的大一統的關係圖。
4、下面我們通過數學邏輯進行推導:
假設,現在有個集合,裡面有很多元素,他可以有無限多的元素,用公式表達一下,
A∈{abcdefg……},如果對其中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我們要建立一個模型來表達他們的差異關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5、事物之間要進行比較,兩兩比較必然會有差異。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他是陰陽的一對矛盾體,他沒有差異的話就不叫矛盾體了,這種差異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沒有陰陽對立的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果去探討不存在的世界毫無意義。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一種矛盾體,這是真理,在哲學上是完全成立的。
6、如果要進行比較,我們需要設立一定的規則,是有兩種分類方式:(1)a與b不同;(2)a與b相同。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第三種形式的對立體,即使再複雜的矛盾關係,最終簡化之後的結果就是陰陽對立,敵我之間這種形式,其他的形式都是一些輔助的方面,這裡面最主要核心就是"陰陽"。
7、我們要表達上述這個集合的特點,會出現什麼問題呢?我們看。
假設凡與a相同的,歸為一類,計為α;凡與a不同的,歸為一類,計為β,我們用集合Z={α,β,……}表示。
再假設,a=1,b=2,c=3,則以a與abc比較,b與abc比較,c與abc比較,則可得以下三種不同的集合形式:Za={α,β,β},Zb={β,α,β},Zc={β,β,α}。
通過上式可以看出,對於Za來說,b與c是相同的,這個顯然是有邏輯矛盾的,因為假設的Zb,Zc當中則說明b與c並不一樣,Za當中則說明b與c都是一個事物,這是不對的,說明兩分法在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時並不完備。
因此,我們用兩分法去描述陰陽當中的所有事物,去具化的時候,就會產生邏輯矛盾,如果用這種方式去做科學研究,那就差得太大了,完全行不通。
二、為什麼陰陽要用五行學說來闡述?繼續用數學原理來闡述五行學說產生的必然性。
通常在描述陰陽時,可以看到描述通常是基於陽或基於陰來進行,這個是一個靜態模型,然而我們知道自然界實際上並不是靜態的,是相互轉化與變化的,一個事物可以作用到另一個事物來影響另一個事物。
如果表達的是靜態的關係,僅僅使用陰陽便足夠了,但是如果要表達動態關係,顯然只是用靜態的陰陽理念是不行的,這個關係表達必須要進行擴展。
在前面的例子當中,我們用α和β以及abc的集合,已經說明了,如果只用陰陽來表達事物的時候,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
我們假設這些元素相互間是有互動關係的,而作用關係的結果,可以用函數來表達。前面的教訓我們知道,僅僅設定為A能影響B或是A不能影響B,是會產生邏輯矛盾的,必然需要更具體的描述才可以。那麼A作用於B同B作用於A是不相同的,所以這裡元素兩兩之間,如果以A為主體,A的變化有五類被影響的方式:
A使B增長——A生B;
A使B減弱——A克B;
A被B增長——B生A;
A被B減弱——B克A;
A與B不變——AB和;
即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和我本身。
下面,我們以五行當中的"金"來舉例,會有以下五類影響變化:
金生水
金克木
火克金
土生金
金和金
3、那麼我們如何尋找一種簡介明了的方式來表達這五種關係呢?
因為他們之間是有序的,所以可以這樣支構建關係:
構造一張雙向圖,圖的結點之間的關係可以表達出A與B的作用關係,在這張圖上,任何一個主體,都能表達於受其他結點的影響,同時影響的傳遞必須是能夠循環的,這樣才能表達動態平衡,而且這個圖還要足夠的簡潔。
4,於是,我們用旁邊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構造了這個圖,這裡的金木水火土,實際上已經演變為了一個符號,你把他們換成ABCDE同樣是可行的,用他們就表達出了五種影響的邏輯關係。
這個圖雖然看著簡單,但是他包含的信息巨大、能量巨大。
這個圖的神奇之處為他為"一筆畫",就是能一筆畫出並回到起點的圖,被稱為"歐拉圖"。
數學家歐拉找到一筆畫的規律是:
凡是由偶點組成的連通圖,一定可以一筆畫成,畫時可以把任一偶點為起點,最後一定能以這個點為終點畫完此圖。
(2)凡是只有兩個奇點的連通圖(其餘都為偶點),一定可以一筆畫成,畫時必須把一個奇點為起點,另一個奇點則是終點。
(3)其他情況的圖都不能一筆畫出。(奇點數除以二便可以算出此圖需幾筆畫成)
相關概念解釋:
·頂點與指數:設一個平面圖形是由有限個點及有限條弧組成的,這些點稱為圖形的頂點,從任一頂點引出的該圖形弧的條數,稱為這個頂點的指數。
·奇頂點:指數為奇數的頂點。
·偶頂點:指數為偶數的頂點。
6、之前我們推導了,僅由陰陽進行的二分法進行分類,他是可循環的,然而兩組關係只能表達靜態的作用,通常這種表達往往是用於對事物陰陽平衡的表達,但是無法表達完備的描述事物動態影響。
如果要表達動態關係,則離不開五行說。
我們看旁邊這個圖,由A點到B點,用陰陽來達,可以通過圓弧或者直線一筆畫成。二者之間相互進行表達是沒有問題的,只能表達一對事物之間的矛盾體。
8、接下來,看三個點的分類圖,他也是可以循環的,然而三組關係只能表達兩兩結點的一種關係,只能表達:A能生B或A能克B,但是不能同時表達。
通常,如果在術數裡,我們常用三才來表達秉賦的屬性,即基礎的條件或是先決條件,也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天罡遁中天盤、地盤與人盤之間不能進行統一處理的原因就在這裡,天地人相互之間都是單一的對應關係。
繼續看四分類,他的特點是不能一筆畫成,他不是循環的。所以希臘的四元素說,及佛教的水火風,實際上都是不完備的。
順便指出一下,在印度婆羅門教聖人商陽羅之後,修正了原來的學說,已經將原來的四元素學說改成了五元素說,加入了一個空,而地火水風加空,其實就是中國的五行,空對應於五行的金。
10、那六個分類呢?我們看到六分類是五個奇點,他無法一筆畫成,因此用六行來解釋這個世界,是行不通的。
11、綜合來看,有兩個頂點可以表達動態圖形,也是循環的,不達他只能達出一個平面;三個頂點只能表達兩兩之間,整體表達是行不通的;四個頂點是不能一筆完成的,也是不行;六個項點,也不能一筆畫成,也不行。
12、綜上所述,中國的五行圖,非常完美的表達出了"歐拉圖"的含義。五種分類,是能夠完備表達事物相互影響作用關係的最小集合。
五行學說,成為一個完整的有自我調節功能的穩定系統,便能夠解釋更為複雜的現象。五行網絡序的建立,使人們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各種主要關係,既能從內部去認識事物的聯繫方式和結構關係,又可以從綜合內、外各部分的複雜關係去發現事物的總體特徵,發現一個系統的維持條件和運轉機制。
"這就是五行說最終上升為樸素的普通系統論。"
中華袁氏臥雪堂袁天罡東光世系45世入室法傳六十三弟子·觀守先生號:觀守,丁卯年生人,祖籍河北道登州。臥雪堂天罡數術傳承,觀字輩第63位傳承人,九系方術傳承者,袁天罡奇門遁甲觀守山衣缽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