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什麼是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2020-12-14 天罡奇門遁甲於海洋

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

我們天罡遁的整個體系,講究一個數理,在數理方面可能會講得極其深。現在講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原理,主要是因為這裡有個很深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五行?他不是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呢?憑什麼就要五行?

談到整個陰陽文化,再到五行文化,歷史上有一個人叫鄒衍,他是功不可沒。鄒衍在戰國的時候,將陰陽學說轉變成了"陰陽五行文化",因此,他將這個學說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而鄒衍本人也因為他這個學派的面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在所有相關的文獻當中都有記載,相當於當代愛因斯坦的影響力。他當時遊走列國受到的都是君王級別的待遇。

在當時社會條件下,鄒衍的陰陽五行文化解決了比如國家、體制、律法等等一攬子的社會問題,各方面體系建設,用他全部都解決了。所以說陰陽五行文化在中華文明當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步。如果某一天我們做一種嘗試,把中華文明的陰陽五行文化整個全部倒光,你細細想來可能中華文明的精髓就所剩無幾了。

一、那為什麼是五行文化而不是其他幾行呢?下面我們從數學原理來進行剖析。

五行是一個符號體系,其實他有很多含義。最常用的含義就是代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是陰陽生克的變化。也就是說陰陽這種體系,要用到五行來具象化。比如說,一個事物從陰到陽,他是瞬間變化的嗎?當然不是,他需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就是用五行來解決他們這間的關係。

2、這五種關係就是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和比肩(我本身),你如果結合矛盾論的思想,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這個符號體系了。所謂矛盾論就是這個陰和陽之間的對立關係,我們人類也不可能脫離陰陽體系去談別的東西,比如男女、明暗、敵我、上下、高低、動靜等等,全是陰陽之間相對的一種矛盾體。

3、我們看旁邊這個圖形,就是陰陽五行的所描繪出來的大一統的關係圖。

4、下面我們通過數學邏輯進行推導:

假設,現在有個集合,裡面有很多元素,他可以有無限多的元素,用公式表達一下,

A∈{abcdefg……},如果對其中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我們要建立一個模型來表達他們的差異關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5、事物之間要進行比較,兩兩比較必然會有差異。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他是陰陽的一對矛盾體,他沒有差異的話就不叫矛盾體了,這種差異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沒有陰陽對立的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果去探討不存在的世界毫無意義。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一種矛盾體,這是真理,在哲學上是完全成立的。

6、如果要進行比較,我們需要設立一定的規則,是有兩種分類方式:(1)a與b不同;(2)a與b相同。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第三種形式的對立體,即使再複雜的矛盾關係,最終簡化之後的結果就是陰陽對立,敵我之間這種形式,其他的形式都是一些輔助的方面,這裡面最主要核心就是"陰陽"。

7、我們要表達上述這個集合的特點,會出現什麼問題呢?我們看。

假設凡與a相同的,歸為一類,計為α;凡與a不同的,歸為一類,計為β,我們用集合Z={α,β,……}表示。

再假設,a=1,b=2,c=3,則以a與abc比較,b與abc比較,c與abc比較,則可得以下三種不同的集合形式:Za={α,β,β},Zb={β,α,β},Zc={β,β,α}。

通過上式可以看出,對於Za來說,b與c是相同的,這個顯然是有邏輯矛盾的,因為假設的Zb,Zc當中則說明b與c並不一樣,Za當中則說明b與c都是一個事物,這是不對的,說明兩分法在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時並不完備。

因此,我們用兩分法去描述陰陽當中的所有事物,去具化的時候,就會產生邏輯矛盾,如果用這種方式去做科學研究,那就差得太大了,完全行不通。

二、為什麼陰陽要用五行學說來闡述?繼續用數學原理來闡述五行學說產生的必然性。

通常在描述陰陽時,可以看到描述通常是基於陽或基於陰來進行,這個是一個靜態模型,然而我們知道自然界實際上並不是靜態的,是相互轉化與變化的,一個事物可以作用到另一個事物來影響另一個事物。

如果表達的是靜態的關係,僅僅使用陰陽便足夠了,但是如果要表達動態關係,顯然只是用靜態的陰陽理念是不行的,這個關係表達必須要進行擴展。

在前面的例子當中,我們用α和β以及abc的集合,已經說明了,如果只用陰陽來表達事物的時候,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

我們假設這些元素相互間是有互動關係的,而作用關係的結果,可以用函數來表達。前面的教訓我們知道,僅僅設定為A能影響B或是A不能影響B,是會產生邏輯矛盾的,必然需要更具體的描述才可以。那麼A作用於B同B作用於A是不相同的,所以這裡元素兩兩之間,如果以A為主體,A的變化有五類被影響的方式:

A使B增長——A生B;

A使B減弱——A克B;

A被B增長——B生A;

A被B減弱——B克A;

A與B不變——AB和;

即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和我本身。

下面,我們以五行當中的"金"來舉例,會有以下五類影響變化:

金生水

金克木

火克金

土生金

金和金

3、那麼我們如何尋找一種簡介明了的方式來表達這五種關係呢?

因為他們之間是有序的,所以可以這樣支構建關係:

構造一張雙向圖,圖的結點之間的關係可以表達出A與B的作用關係,在這張圖上,任何一個主體,都能表達於受其他結點的影響,同時影響的傳遞必須是能夠循環的,這樣才能表達動態平衡,而且這個圖還要足夠的簡潔。

4,於是,我們用旁邊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構造了這個圖,這裡的金木水火土,實際上已經演變為了一個符號,你把他們換成ABCDE同樣是可行的,用他們就表達出了五種影響的邏輯關係。

這個圖雖然看著簡單,但是他包含的信息巨大、能量巨大。

這個圖的神奇之處為他為"一筆畫",就是能一筆畫出並回到起點的圖,被稱為"歐拉圖"。

數學家歐拉找到一筆畫的規律是:

凡是由偶點組成的連通圖,一定可以一筆畫成,畫時可以把任一偶點為起點,最後一定能以這個點為終點畫完此圖。

(2)凡是只有兩個奇點的連通圖(其餘都為偶點),一定可以一筆畫成,畫時必須把一個奇點為起點,另一個奇點則是終點。

(3)其他情況的圖都不能一筆畫出。(奇點數除以二便可以算出此圖需幾筆畫成)

相關概念解釋:

·頂點與指數:設一個平面圖形是由有限個點及有限條弧組成的,這些點稱為圖形的頂點,從任一頂點引出的該圖形弧的條數,稱為這個頂點的指數。

·奇頂點:指數為奇數的頂點。

·偶頂點:指數為偶數的頂點。

6、之前我們推導了,僅由陰陽進行的二分法進行分類,他是可循環的,然而兩組關係只能表達靜態的作用,通常這種表達往往是用於對事物陰陽平衡的表達,但是無法表達完備的描述事物動態影響。

如果要表達動態關係,則離不開五行說。

我們看旁邊這個圖,由A點到B點,用陰陽來達,可以通過圓弧或者直線一筆畫成。二者之間相互進行表達是沒有問題的,只能表達一對事物之間的矛盾體。

8、接下來,看三個點的分類圖,他也是可以循環的,然而三組關係只能表達兩兩結點的一種關係,只能表達:A能生B或A能克B,但是不能同時表達。

通常,如果在術數裡,我們常用三才來表達秉賦的屬性,即基礎的條件或是先決條件,也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天罡遁中天盤、地盤與人盤之間不能進行統一處理的原因就在這裡,天地人相互之間都是單一的對應關係。

繼續看四分類,他的特點是不能一筆畫成,他不是循環的。所以希臘的四元素說,及佛教的水火風,實際上都是不完備的。

順便指出一下,在印度婆羅門教聖人商陽羅之後,修正了原來的學說,已經將原來的四元素學說改成了五元素說,加入了一個空,而地火水風加空,其實就是中國的五行,空對應於五行的金。

10、那六個分類呢?我們看到六分類是五個奇點,他無法一筆畫成,因此用六行來解釋這個世界,是行不通的。

11、綜合來看,有兩個頂點可以表達動態圖形,也是循環的,不達他只能達出一個平面;三個頂點只能表達兩兩之間,整體表達是行不通的;四個頂點是不能一筆完成的,也是不行;六個項點,也不能一筆畫成,也不行。

12、綜上所述,中國的五行圖,非常完美的表達出了"歐拉圖"的含義。五種分類,是能夠完備表達事物相互影響作用關係的最小集合。

五行學說,成為一個完整的有自我調節功能的穩定系統,便能夠解釋更為複雜的現象。五行網絡序的建立,使人們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各種主要關係,既能從內部去認識事物的聯繫方式和結構關係,又可以從綜合內、外各部分的複雜關係去發現事物的總體特徵,發現一個系統的維持條件和運轉機制。

"這就是五行說最終上升為樸素的普通系統論。"

中華袁氏臥雪堂袁天罡東光世系45世入室法傳六十三弟子·觀守先生號:觀守,丁卯年生人,祖籍河北道登州。臥雪堂天罡數術傳承,觀字輩第63位傳承人,九系方術傳承者,袁天罡奇門遁甲觀守山衣缽傳承人。

相關焦點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五行又分陰五行和陽五行,用天幹表示就是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為陽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為陰五行。02中國先人總結的大自然最普遍規律到底是什麼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陰陽五行學說。一句話,陰陽五行學說是一個一通百通的學問,一旦把它現代化了,一場更偉大的科學革命就產生了,用它可以解釋自然界的一切神秘現象,用它還可以指導人類系統的建設,指導人生。如果說這樣的科學體系不偉大,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什麼真正的科學了!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陰陽家作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屬於小眾化、邊緣化的學說。架構在術數思想基礎之上的陰陽家,具備諸子百家中最為接近當代科學的理性思想萌芽,且以五行四時等理論對自然事物運行做了較系統化的解釋。在後世發展過程中,陰陽家經歷了以兵陰陽為表現形式的全盛時期後,逐漸淪為一種邊緣文化,且不被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主流文化圈承認。
  • 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在陰陽學說之外,最典型的就是五行學說和八卦學說。五行學說是一種與陰陽學說不同的解釋世界的模式。五是五種事物。行既意味著行列、秩序,也意味著運動變化。五行說將天地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為何只是這五種事物?而不是四種或者六種?這大概和人們在生活世界中最切近打交道的事物有關。但五行不只是指具體實在的五種存在者,而也是指五種存在者的本性。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八卦五行學說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這是說十三勢的基本技術內容,與八卦五行方位及其八門五步有相對應的關係:十三勢又叫太極拳,名異而義同;太極、八卦、五行的理論內容都源於《易經》。 根據上面的說法,一定會有人問:是不是說太極拳就是按八卦五行編的?十三勢的動作方向步法萬位等就一定要與八門五步相一致?
  • 包羅萬象的陰陽學說(附語音)
    吳昆註解為:「天地之陰陽,人身之血氣。應象者,應乎天地而配乎陰陽五行也。」這就非常詳細的解釋了「陰陽應象」這個詞的意思。這一篇重點是介紹了陰陽的基本概念。 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體系中,對於宇宙事物規律認識進行的一種科學的歸納和抽象所總結出來的學說。是事物運動,對立統一兩個方面的概括。象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形象、徵象、應象。
  • 陰陽五行與相面術
    相面術在我國由來已久,本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範疇。 中國的相面術並不神秘,是基於陰陽五行學說的原理而形成的獨特理論。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欲識其內,先觀其外。一個人的內涵、本質性的東西,一定會從他的相貌、舉止言行表現出來。甚至人的一生,也可以看出大概。
  • 來看八字測命的基石:陰陽五行
    上一篇已經給大家介紹了什麼是四柱八字,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和八字息息相關的屬性,即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一個總稱。陰陽學說最早見於《國語·周語》,是我國古代的對立統一論,五行學說則是我國古代的唯物論,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將二者相融合,於是就有了陰陽五行。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於「五行」有沒有過疑問,為什麼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者「六行」呢?
  • 風水小常識:九星學說是什麼?五行八卦分別指什麼?
    九星學說是什么九星學說是天文上的一個說法。天地的運行為九星掌控,九星與九宮相配,從而產生各種變化。五行八卦分別指什麼五行:中醫、天文、地理、風水,中國文化中處處都有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我國文化中的一種物質觀,強調世間萬物都和大自然的五種元素有關,這五種元素就是指金、木、水、火、土。
  • 不懂陰陽五行,難入道家醫學及武功大門,道醫有秘訣
    五行」,然而兩者互為關聯,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學說必兼五行。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核心陰陽五行的作用「陰陽可以讓我們知道他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讓我們知道;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學說能讓我們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 五行學說,講的人不多,能講明白的就更少了,我來嘗試講一講
    咱們經過了前面的文章,將東方文化特有的陰陽文化給大家簡單的進行了一個梳理,在陰陽文化之下還構建有五行學說。今天,我開始講五行學說,這也是術數的一個基礎,五行學說是將陰陽文化進行更加細緻的論述、實用化解析。五行學說是什麼呢?
  • 陰陽師:妖怪和式神,是中華文化之中的陰陽五行和神怪的演變
    但是這些東西都適合中華文化之中的陰陽五行和神怪傳說所演變的。其實不管是日本的妖怪也好,還是陰陽道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中國的神鬼故事以及陰陽家的傳播。比如說,轆轤就來自於幹寶的《搜神記》中的落頭氏,而姑獲鳥則是來自於中國晉朝的《玄中記》。那麼為何在日本流行的文化,在中國卻難以成為顯學呢?首先是儒教文化的傳播。大家都知道孔老夫子一直在強調的一件事,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
  • 陰陽五行與健身氣功
    成書於戰國晚期的《易傳》,不僅繼承了先秦哲人樸素的辯證思想,而且進一步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學說,即結合複雜的六十四卦,更加著重於陰與陽的相互關係的深入探索。對醫學發展的影響而言,陰陽學說要早於五行說。在先秦遺存的醫學史料中,幾乎看不到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而陰陽之說在解釋疾病生成、人體生理等方面則已得到某種程度的運用。
  • 國學中的數學思維淺談
    現在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
  • 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內涵是什麼,中華歷史文化誦讀欣賞
    中華文化文明的核心源於伏羲女媧的陰陽五行根基,源於老子的大道至簡至易的《道德經》。現代一切學說的根基。包括後來的佛道儒,新舊約書,等等一切人文理念,信神理念,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所創造的一切後來文明,都是在陰陽五行的基礎大道中分支發展而來。
  • 陰陽家的陰陽五行思想,對於兵家有什麼影響?
    一年十二個月,天子行事要合五行與四時、四方相配的理論。這是五行觀念形成為政治哲學的標誌。戰國稷下學者鄒衍「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遷之變」,在前代陰陽五行觀的基礎上,創立了陰陽學說。其學說的核心就是「五德終始」說。鄒衍的著作已經亡佚,其「五德終始」說的全貌無法知曉,但據《文選李善注》卷五十九《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李善注云:「鄒子日: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 從陰陽五行看運氣學說
    我們知道中醫講究陰陽之氣的運行,各個臟腑都保持著陰陽之氣的平衡,才保持著人體的正常與健康。人體與大自然是一體的,互為影響的。宇宙天體的運動,海洋的運動,氣象的變化都在陰陽之氣的變化中做運動。大氣做大動,小氣做小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 什麼是五運六氣
    而在21世紀今天,隨著全球不斷興起的國學熱潮,國家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提倡,以及現代化研究的不斷深入探索,我們開始重新發掘五運六氣學說的現代價值,以及對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意義。要理解五運六氣,必須首先理解中國古代哲學,而中國古代哲學有著與西方科學截然不同的本體論、演化論、認識論以及方法論,這些都是必須加以深研的。
  • 古代「五德終始」學說講的是什麼,為什麼歷朝帝王都十分膜拜
    陰陽五行學說,以我們現代人的價值觀來看,自有其糟粕迷信的一面,不過,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古代中國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