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樂器,你第一反應的是哪些?
小提琴、鋼琴、吉他……但這些都屬於西洋樂器。在西方文化日益入侵的今天,我們的樂器文化真的就差了嗎?
這個問題,從電影《閃光少女》中,我找到了答案。
揭開這層劇名的表象,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閃光少女》的深內涵,與另外一部樂器相關的作品《百鳥朝鳳》不同,它自始至終沒有認輸。總結起來是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小眾,但獨具匠心;聚焦民樂傳承,講說別樣青春無悔。
這部電影主要是以二缺少女陳驚展開。學習揚琴的她喜歡上了學習鋼琴的學長。為了向學長證明民樂也是上得了舞臺的,女主陳驚集結了一群二次元少女通過一起組民樂樂隊,在後來的漫展演奏中證明了自己。
而證明完了之後,陳驚就忙著解散樂團,她除了證明自己的技術以外,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揚琴,而真正的改變是在學校決定暫停民樂附中招生工作之後。
學校考慮的是民樂的普及度低,沒有宣傳能力,學習西洋樂器的同學甚至吐槽女主們組成的樂隊是戲臺班子,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所有學習民樂的學生:憑什麼瞧不起自己祖國的文化,沒人宣傳民樂,那麼就由我們自己宣傳!
因為這件事,民樂與西洋樂的戰鬥正式打響,在由陳奕迅扮演的老幹部來學校視察時,民樂給西洋樂下了戰書,這次的鬥琴可以說是劇中最燃的地方了。
說說鬥琴,民樂與西洋樂兩者之間都是相互呼應的,也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模式,兩方的樂器音色相仿,樂句接近。
在劇中,民樂首先派出的是古箏,彈奏的是《廣陵散》,盡顯原曲殺伐戰鬥之意,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放在開頭了。西洋樂選擇以豎琴應戰,用《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平息了躁動。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最早的古箏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在當時的秦國(現在的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這麼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與古箏相對抗的豎琴,音色也很美妙,但是豎琴的聲音無論高音低音都發悶。古箏的聲音高音區卻很亮,到了低音區顯得沉穩。而且古箏的有古典的感覺,相對於豎琴來說音色比較亮,所以說古箏可以彈很多風格的曲子,不局限於悠揚。像《將軍令》那種爆發感,豎琴音色比較柔,有點悶,彈出來給人一種很溫柔的感覺。
而隨後雙西洋樂用《野蜂飛舞》向民樂又發起了挑戰,就此民樂與西洋樂開啟了混戰。
《野蜂飛舞》本來就是西洋樂寫的曲子,雖然在一些部分上對速度、水平對於民樂都有相當大的考驗,但在劇中的眾人團結一致還是接住了。
在這之後,民樂與西洋樂分別又以揚琴與鋼琴相互對抗,但卻依然不分上下。然而就在此時,民樂陣營中的嗩吶吹起起了《百鳥朝鳳》,那嘹亮、高亢的音色不僅暗喻了野蜂被群鳥驅逐,還在音律上打亂了西洋樂的節奏,原本西洋樂陣營中的鋼琴無法接住,最終輸給了民樂陣營。
有人會問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在西洋樂陣營裡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嗩吶相匹配。嗩吶被稱為「樂器流氓」,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在樂器界,比他音量大的沒他音量高,比他音量高的沒他音量大。是的,就是這麼強勢,嗩吶從不在意跟任何樂器合奏,不管是民樂、流行音樂還是極端音樂,天生個頭大,站在那裡都是那麼的搶眼。
除了鬥琴,劇中同樣很燃的還有劇末時民樂的集體演奏,最驚豔的當屬編鐘。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我國古代漢族的大型打擊樂器。作為最早製造和使用樂鐘的國家,它的製作材料是青銅,製作時是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
那麼如何讓編鐘發出美妙的音樂呢?是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便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了。
就說劇中油渣剛開始那段編鐘演奏吧,直擊人的心靈,在那一刻,有誰敢說編鐘的聲音是其他西洋樂器能夠代替的呢?
還有劇中女主角彈奏的樂器——揚琴。用劇中的話來說「揚琴是中國最傳統的擊弦樂器,明朝從波斯傳入中國,與鋼琴同宗。」
揚琴的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在劇中剛開始的劇情中,竟然根本就不被當作是一個樂器,這正是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照常理來說,一部如此有深刻內涵、又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電影不火,那簡直是『天理難容』,但是在當年,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一點水花都沒有激起來,其主要原因是劇名與錯誤的宣發。
《閃光少女》一個聽起來就很老土的名字。起初我剛聽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什麼中二少女的變形記,沒有一點想要看的欲望,而拯救我這個想法的正是劇中民樂系學生的民樂演奏。
可以這麼說,在《閃光少女》這部電影作品當中,我能看到的不只是我國的民族樂器的牛逼,我還能看到的是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相抗衡甚至碾壓。
正如油渣懟鋼琴系學長的那段話:民樂的聲音你們聽過嗎?歷史你們了解嗎?等你們出國了,難道不想告訴外國人我們自己的音樂也超厲害!
難道不想在未來的某一天,讓民樂登上舞臺,繼續將民樂的美妙旋律繼續傳遞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