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少女》:俗氣的劇名背後,是中國樂器的抗爭

2020-12-14 三木很愛說

提到樂器,你第一反應的是哪些?

小提琴、鋼琴、吉他……但這些都屬於西洋樂器。在西方文化日益入侵的今天,我們的樂器文化真的就差了嗎?

這個問題,從電影《閃光少女》中,我找到了答案。

揭開這層劇名的表象,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閃光少女》的深內涵,與另外一部樂器相關的作品《百鳥朝鳳》不同,它自始至終沒有認輸。總結起來是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小眾,但獨具匠心;聚焦民樂傳承,講說別樣青春無悔。

這部電影主要是以二缺少女陳驚展開。學習揚琴的她喜歡上了學習鋼琴的學長。為了向學長證明民樂也是上得了舞臺的,女主陳驚集結了一群二次元少女通過一起組民樂樂隊,在後來的漫展演奏中證明了自己。

而證明完了之後,陳驚就忙著解散樂團,她除了證明自己的技術以外,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揚琴,而真正的改變是在學校決定暫停民樂附中招生工作之後。

學校考慮的是民樂的普及度低,沒有宣傳能力,學習西洋樂器的同學甚至吐槽女主們組成的樂隊是戲臺班子,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所有學習民樂的學生:憑什麼瞧不起自己祖國的文化,沒人宣傳民樂,那麼就由我們自己宣傳!

因為這件事,民樂與西洋樂的戰鬥正式打響,在由陳奕迅扮演的老幹部來學校視察時,民樂給西洋樂下了戰書,這次的鬥琴可以說是劇中最燃的地方了。

說說鬥琴,民樂與西洋樂兩者之間都是相互呼應的,也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模式,兩方的樂器音色相仿,樂句接近。

在劇中,民樂首先派出的是古箏,彈奏的是《廣陵散》,盡顯原曲殺伐戰鬥之意,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放在開頭了。西洋樂選擇以豎琴應戰,用《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平息了躁動。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最早的古箏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在當時的秦國(現在的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這麼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與古箏相對抗的豎琴,音色也很美妙,但是豎琴的聲音無論高音低音都發悶。古箏的聲音高音區卻很亮,到了低音區顯得沉穩。而且古箏的有古典的感覺,相對於豎琴來說音色比較亮,所以說古箏可以彈很多風格的曲子,不局限於悠揚。像《將軍令》那種爆發感,豎琴音色比較柔,有點悶,彈出來給人一種很溫柔的感覺。

而隨後雙西洋樂用《野蜂飛舞》向民樂又發起了挑戰,就此民樂與西洋樂開啟了混戰。

《野蜂飛舞》本來就是西洋樂寫的曲子,雖然在一些部分上對速度、水平對於民樂都有相當大的考驗,但在劇中的眾人團結一致還是接住了。

在這之後,民樂與西洋樂分別又以揚琴與鋼琴相互對抗,但卻依然不分上下。然而就在此時,民樂陣營中的嗩吶吹起起了《百鳥朝鳳》,那嘹亮、高亢的音色不僅暗喻了野蜂被群鳥驅逐,還在音律上打亂了西洋樂的節奏,原本西洋樂陣營中的鋼琴無法接住,最終輸給了民樂陣營

有人會問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在西洋樂陣營裡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嗩吶相匹配。嗩吶被稱為「樂器流氓」,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在樂器界,比他音量大的沒他音量高,比他音量高的沒他音量大。是的,就是這麼強勢,嗩吶從不在意跟任何樂器合奏,不管是民樂、流行音樂還是極端音樂,天生個頭大,站在那裡都是那麼的搶眼。

除了鬥琴,劇中同樣很燃的還有劇末時民樂的集體演奏,最驚豔的當屬編鐘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是我國古代漢族的大型打擊樂器。作為最早製造和使用樂鐘的國家,它的製作材料是青銅,製作時是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

那麼如何讓編鐘發出美妙的音樂呢?是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便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了。

就說劇中油渣剛開始那段編鐘演奏吧,直擊人的心靈,在那一刻,有誰敢說編鐘的聲音是其他西洋樂器能夠代替的呢?

還有劇中女主角彈奏的樂器——揚琴。用劇中的話來說「揚琴是中國最傳統的擊弦樂器,明朝從波斯傳入中國,與鋼琴同宗。

揚琴的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在劇中剛開始的劇情中,竟然根本就不被當作是一個樂器,這正是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照常理來說,一部如此有深刻內涵、又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電影不火,那簡直是『天理難容』,但是在當年,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一點水花都沒有激起來,其主要原因是劇名與錯誤的宣發。

《閃光少女》一個聽起來就很老土的名字。起初我剛聽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什麼中二少女的變形記,沒有一點想要看的欲望,而拯救我這個想法的正是劇中民樂系學生的民樂演奏。

可以這麼說,在《閃光少女》這部電影作品當中,我能看到的不只是我國的民族樂器的牛逼,我還能看到的是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相抗衡甚至碾壓。

正如油渣懟鋼琴系學長的那段話:民樂的聲音你們聽過嗎?歷史你們了解嗎?等你們出國了,難道不想告訴外國人我們自己的音樂也超厲害!

難道不想在未來的某一天,讓民樂登上舞臺,繼續將民樂的美妙旋律繼續傳遞下去嗎?

相關焦點

  • 電影《閃光少女》——民樂的抗爭
    提到《閃光少女》,不熟悉的人,可能會以為它是一部愛情片,然而,它卻是一部弘揚中國樂器,弘揚民樂的影片,劇中涉及到的樂器有編鐘、古箏、揚琴、大鼓、中阮、琵琶、二胡、嗩吶及其他,涉及的曲目有《廣陵散》、《權御天下》、《逐日》、《百鳥朝鳳》、《野蜂飛舞》等,是一部熱血勵志影片。
  • 《閃光少女》:一部被劇名耽誤的國產電影
    電影《閃光少女》是2017年上映的國產內地青春類型的影片,主要由徐璐和彭昱暢主演。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獲得了6000多萬的票房,豆瓣上的評分為7.3。在國產的青春電影當中,這個評分算是比較高的,但是《閃光少女》這部影片推薦的人並不多,而且並不屬於大眾的電影。
  • 且看《閃光少女》的民族樂器帶來視聽盛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國人對傳統文化、傳統習俗抱有一種輕視的態度,覺得中國的民間藝術上不了臺面,難登大雅之堂。這種心態在樂器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多少父母擠破了頭想送孩子去學鋼琴、小提琴,卻對二胡、揚琴、嗩吶等傳統的民族樂器嗤之以鼻。
  • 《閃光少女》電影賞析:西洋樂器和民樂的碰撞
    電影《閃光少女》講述了音樂學院附中的「神經少女「陳驚和」油渣「李由與二次元夥伴組成「2.5次元樂隊」與西洋樂隊競爭鬥樂,並在過程中打破常規、挑戰權威並不斷成長的故事。陳驚(徐璐飾)是一個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的姑娘,江湖人稱「神經」。
  • 豆瓣7.3分《閃光少女》:勇敢維護夢想,是青春期孩子該有的樣子
    而《閃光少女》作為青春系列電影中的一員,開闢蹊徑,用青春少女對傳統文化和夢想的維護作為主線,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只作為輔助,這樣整個電影既有青春活力的既視感,又充滿傳統與夢想這種獨特的情懷。在豆瓣評分中,獲得了7.3分的高分,也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好評。
  • 《閃光少女》,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民樂西洋樂的鬥爭!
    《閃光少女》,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民樂西洋樂的鬥爭!本文原創侵權必究記得小編第一次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很是嫌棄,覺得這估計又是哪個導演拍出來的青春爛片。這麼爛俗的名字真的是無力吐槽,可是作為一個喜歡看好片,吐槽爛片的小編也沒有放過這個名字超俗的電影。
  • 《閃光少女》:這是一群閃光的女孩
    在千指以一曲古箏《廣陵散》片段開篇以示殺氣之後,西洋樂推出豎琴,再後小提琴、低音提琴、單簧管等諸多西洋樂器上場,演奏名曲《野蜂飛舞》,民樂則用二胡、阮、蕭等樂器相對,在鋼琴、揚琴之後,民樂嗩吶出場反擊,轉調之後一小段的百鳥朝鳳讓西洋樂沒有樂器能夠相接,最後民樂贏下了這一場「中西鬥樂」。
  • 高分好評票房低,《閃光少女》境地如此尷尬
    哈嘍大家好,我是哈哈,今天哈哈要跟大家一下《閃光少女》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真的很尷尬,主演徐璐搭配小鮮肉彭昱暢,厲害閆妮陳奕迅等演員陣容加持,怎麼說也算得上大製作了,但是人家票房硬是上不去,這其中的原因在哪,接下來讓哈哈跟大家一起揭曉!
  • 周依然出演劇版《閃光少女》女一號陳驚!
    Yes娛樂10月19日綜合報導 日前,由王冉執導,鮑鯨鯨擔任編劇的劇版《閃光少女》於殺青後首次對外發布集體海報,女一號歸屬新生代演員周依然,電影版《閃光少女》曾於去年獲得良好口碑,劇版將會有怎樣一番演繹也令觀眾頗為期待。
  • 《閃光少女》:反套路的青春電影
    次元穿越:《閃光少女》中的潮流元素影片《閃光少女》的主人公是民樂班的高二女生陳驚,主修揚琴。民樂班的同學在學校裡飽受西洋樂班學生的嘲諷和打壓,校方也不重視他們的發展和教學。其次,電影將這種「二次元」文化結合了中國民樂進行傳達,可以說是古典與現代的巧妙融合。比如片中「2.5次元樂隊」第一次參加漫展,當他們帶著民族樂器登臺時,臺下觀眾立馬興致全無,轉頭去追逐剛下臺的女團,這時他們演奏起二次元古風圈的著名曲目《權御天下》,全場的目光瞬間被吸引到了他們身上,一曲結束,觀眾們為他們歡呼和讚美。
  • 豆瓣7.3分電影《閃光少女》:勇敢維護夢想,才是最純粹的青春
    但是在2017年,卻有一部以青春為主題的影片《閃光少女》讓人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我國青春影片的另一束光。這部影片在豆瓣上評分為7.3,說不上特別的高,但至少在同類題材的影片中是不低的。因為故事的內容並不像大家看到的影片名字那樣講述傻白甜的戀愛史,而是講述了一個青春少女對傳統文化的夢想和維護。徐璐飾演的女主角叫陳驚,在大學裡學的是揚琴,它屬於民樂系,裡面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嗩吶、二胡等。
  • 《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標題一:《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標題二:豆瓣評分8.0的國產電影,一部被名字耽誤,不一樣的青春電影《閃光少女》《閃光少女》這部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看過,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是一部完完全全被名字耽誤了的好電影,我第一次看見它是在抖音上面看到了全片最燃的片對,民樂與西洋樂的大對決,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劇情也很好地闡述了這網友的這句話「嗩吶一出誰與爭鋒」。
  • 閃光少女,演員真彈真唱,製片們學習二次元
    哈嘍,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講《閃光少女》的冷知識1.片名是來自歌曲《閃光少女》這個片名和故事內容還是很契合的,但是和編劇鮑鯨鯨,同時也是《失戀三十三天》的編劇,想要升華的電影主題起這個神奇的片名,是鮑鯨鯨在寫劇本的時候一直在聽《閃光少女》這首歌。緣分就是如此奇妙,片名就是如此簡單。2.超強陣容的演員們導演和編劇在進行《閃光少女》的演員選角時,充分考慮了電影中樂手的身份,主角基本都是會彈奏樂器的。千指大人本來就是古箏十級!
  • 《閃光少女》:國產青春片也能讓中二青年發光
    你若是想知道一個死宅二次元青年是什麼樣,煩請參考《閃光少女》,彭昱暢絕對本色出演。 這齣源於熱愛和夢想的《閃光少女》,總有一瞬間讓你覺得回到了過去。
  • 《閃光少女》:青春有萬般模樣,但總有屬於你的閃光時刻
    本來是看到編劇鮑鯨鯨的名字關注到《閃光少女》這部劇,畢竟是曾經獲得過第49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金牌編劇,創作過大火的電影《失戀33天》以及影版《閃光少女》,收穫過滿滿好評。而且《閃光少女》這部劇豆瓣開分即達到7.8,還登上了豆瓣華語口碑劇集版,看來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一部好劇。
  • 影視劇《閃光少女》中的中阮演奏,連鳥兒都來聆聽~
    隨著中阮的普及和傳播,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中阮,了解中阮,因為這件樂器的聲音實在是太好聽了,溫潤如玉,清透似磬,剛柔並濟,表現力超強。
  • 豆瓣7.0的《閃光少女》,憑什麼比大多數青少年電影好嗎?
    《閃光少女》的上映可以說是近來中國最好的青春電影之一。豆瓣得分是7.0,主演是徐璐和彭昱暢,他們當時並不知名。看看近年來國內所謂的青春電影豆瓣得分基本慘不忍睹。如果你看到了,我就不點名了。沒有IP的祝福,《閃光少女》如何在情況下中既贏得人氣又贏得人氣呢?1、好電影離不開好故事。
  • 《閃光少女》:十七歲的你,擁有無限可能
    影片閃光少女講述的就是十七歲的奇葩神經女孩陳驚是如何從一個穿著土,品位差的學渣逆襲成為受到大家認可的閃光女孩。跟隨影片,我們回到了那個年輕,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十七歲。學揚琴的女主陳驚喜歡上了學鋼琴師哥,但是師哥覺得揚琴根本就算不上是樂器,而且陳驚又土又沒品味。
  • 《閃光少女》:以青春演繹青春,硬核青春成長指南
    從這點來看,《閃光少女》的出現似乎格外適宜。對於剛過去的2019年來說,《閃光少女》是青春壓軸;而對於才剛到的2020年來說,《閃光少女》則以朝氣開篇,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影版夫妻搭檔鮑鯨鯨與王冉,一直等待機會再次重塑這一IP,劇版仍舊沿用同一製作班底,同樣採用新人主演陣容,但從以往劇影聯動的經典案例來看,大多口碑陷落,而《閃光少女》是先影后劇,更為少見。令人驚喜的是,《閃光少女》從影版7.3分到劇版7.8分,口碑反倒不斷攀升,或為「影劇聯動」提供又一有效範例。
  • 《閃光少女》:比劇集更精彩的,是裡面的歌。這次我給創作者跪了
    前幾天,打開愛奇藝,追了一個叫《閃光少女》網劇。兩年前,電影《閃光少女》上映時,鬧出新聞事件,宣發團隊集體下跪向觀眾致歉,說出於他們的宣傳偏頗,導致一部好電影票房滑鐵盧。也是出於好奇,就在網上看了這部被耽誤了票房的《閃光少女》,沒想到,影片質量相當不錯,宣傳"二次元"的點,的確扼殺了一部好戲。電視劇版的《閃光少女》,和電影版是製作班底相同,只是演員大換血,但同樣給大家奉獻了一部青春勵志、同時又有思想深度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