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次T+0」引爆量化私募圈 高頻策略料升級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單次T+0」引爆量化私募圈 高頻策略料升級

□本報記者 李惠敏 林榮華

受上交所日前發布的「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消息影響,6月1日券商板塊大幅上漲。這一涉及交易制度的重磅消息也迅速在量化私募圈中「刷屏」。業內人士認為,「T+0」未來若實施,對高頻量化策略形成利好,各家量化私募機構將設法不斷進化、升級自身策略。

利好高頻量化策略

在業內人士看來,「單次T+0」對量化私募不同策略的影響程度差異較大,對高頻量化策略形成利好,但偏低頻量化策略需要應對規則的變化。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表示,每次交易制度的變化,都會引發量化私募新一輪的升級和「軍備競賽」。整體看,「單次T+0」制度的推出對於高頻量化策略是比較大的利好,因為高頻量化策略主要基於偏短期的交易數據,在「單次T+0」制度下交易的流動性和周轉率都將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高頻量化策略受益明顯。但是,「單次T+0」制度對於比較傳統的多因子量化策略,尤其是以基本面低頻數據為主的策略會造成衝擊,因為「單次T+0」交易會加大日內的波動,以基本面因子為主的偏低頻量化策略在收益可能下降或者不變的情況下,策略波動反而加大,所以整個策略的性價比也在下降。整體看,「單次T+0」制度若實施,以量價因子為主的偏高頻量化策略可能會接近於無縫對接,甚至還能因此獲利,而其它以基本面為主的偏低頻量化策略則需要應對交易制度方面的變化。

不過,多位私募人士認為,相比於全面推進「T+0」,「單次T+0」交易的影響較為有限。某私募人士坦言:「單次『T+0』與『T+1』相比變化不是特別大,這意味著日內只允許賣一次,而不是反覆買賣。因此在原有策略的基礎上,只需調節個別小參數就能較快適應新的交易制度。」

茂源資本表示,不少量化私募的策略邏輯以及交易行為模式都是建立在「T+1」基礎上。但未來首先落地的可能是「單次T+0」,而不是全面放開「T+0」,因此整體影響不會太大。「應對單次『T+0』無需做特別準備,目前策略和交易方式能無縫應對『單次T+0』的推出。收益率的提升還需關注具體策略,但整體看,越短線的策略肯定越受益。當然,新交易規則的推出必然會對舊有交易模式和格局造成一定衝擊,各家機構都將選擇升級自身策略。」

落地仍需時間

機構人士認為,「單次T+0」交易目前仍處在研究階段,真正落地仍需時間。某大型私募表示,「單次T+0」的落地一方面需要完成系統、硬體的布置,這方面相對容易。另一方面,交易所層面還要調整交易風控規則,這方面更為重要。量化私募機構則要在此基礎上,再搭建自己的硬體系統,包括交易、風控系統等。

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對於秉承長期投資理念的公募機構來說,目前主板流動性較好,引入「單次T+0」對公募基金的交易影響不大。在科創板引入「單次T+0」交易意義比較顯著,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活躍度。

即便如此,「單次T+0」的消息仍然令量化私募界感到興奮。「量化私募仍有廣闊發展空間,相關策略仍將保持高度吸引力。」前述私募人士說。從過往業績看,量化私募整體業績較為穩健。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量化對衝策略私募基金每年均實現了正收益。其中,截至今年5月底,量化對衝策略私募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4.48%,近兩年收益為14.51%,近五年收益為29.9%。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以來量化對衝基金的最大回撤僅為1.64%,近兩年則為2.92%,近五年為4.02%。

相關焦點

  • 量化策略更新換代 五大私募機構演繹「快」字訣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沈寧 許孝如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國內量化私募的最新管理規模已超2000億元,以明汯、幻方、靈均、金鎝和九坤等為代表的頭部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海歸和本土基金經理各領風騷。經過10年發展,量化策略從1.0版本邁向2.0甚至3.0,中高頻交易成為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
  • 單次T+0有望落地 麗海弘金已做好充足準備
    近年來隨著券商機構業務轉型和散戶機構化趨勢的加強,券商和私募基金等專業投資機構對智能交易、高頻交易的IT需求越來越迫切。券商股大漲的同時往往都伴隨著金融科技板塊的聯動上漲,這說明金融科技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助推引擎。
  • 牛市之下量化策略難以戰勝主觀多頭?聽聽老牌私募龍旗科技怎麼說
    在市場環境變動下,龍旗的量化策略也進行了多輪革新,從早期的基本面市場中性策略,到股票多頭策略、量化擇時對衝策略、加強風控優化後的Alpha策略,以及去年上線的表現非常亮眼的中高頻機器學習選股策略。龍旗追求的是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都能迭代開發出適合當下市場的稀缺策略。
  • 海龜華爾街背景量化私募金戈量銳有多強?
    作為量化產品中最受關注的品類,私募排排網統計發現,今年備案的指數增強類產品的數量持續刷新紀錄,業績也可圈可點。近期,私募排排網對指增產品規模逾40億的海龜華爾街背景量化私募——金戈量銳進行了調研。他們的指數增強產品怎麼增?有多強?這是本篇嘗試回答的問題。
  • 指數增強、量化CTA 這些量化策略今年表現也不錯!已有頭部私募封盤...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金凌 今年以來,A股表現靚麗,股票多頭策略成為私募行業裡的大贏家。然而市場並非一枝獨秀,量化策略也收穫了不錯的表現,指數增強和量化CTA策略整體收益也都超過了20%。業內人士對這類策略的前景仍舊較為看好。
  • 牛市之下量化策略真的難以戰勝主觀多頭嗎?來聽聽老牌私募龍旗科技...
    在市場環境變動下,龍旗的量化策略也進行了多輪革新,從早期的基本面市場中性策略,到股票多頭策略、量化擇時對衝策略、加強風控優化後的Alpha策略,以及去年上線的表現非常亮眼的中高頻機器學習選股策略。龍旗追求的是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都能迭代開發出適合當下市場的稀缺策略。
  • 啟林投資王鴻勇:頂尖物理專家轉行私募,煉成量化多因子選股絕技
    從一位物理專家轉型為私募基金老總,啟林投資創始合伙人、首席投資官王鴻勇經歷了開掛的人生。在私募基金領域,啟林投資作為量化對衝策略的新秀,已嶄露頭角。專注、沉著,王鴻勇的身上帶著一股學者的特質。1月29日下午,在上海虹口區盛邦國際大廈的公司會議室,他接受了藍鯨財經獨家專訪。
  • 百億私募平均收益超40%,盛泉恆元晉級第11家百億量化私募
    來源:私募排排網研究院在市場認可順周期邏輯的背景下,雖然A股市場11月整體穩步上漲,但滬深兩市走勢分化,主板走勢顯著強於創業板。從指數表現來看,上證綜指全月上漲5.19%,上證50指數漲5.76%,創業板指震蕩下跌0.9%。
  • 「搶人」白熱化 量化私募頻出招
    全球「搶人」  近兩年來,國內量化投資迅猛發展,無數量化私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量化私募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人才成為這一階段各方的必爭之地。按照這個水平計算,前述上海量化私募如果全部招聘成功,一年支付的獵頭費也要上百萬元。  激烈的競爭使得量化私募在人力上的投入非常高。該投資總監介紹稱,量化私募在人力上的投入是最多的,從公司的投入成本來看,人力成本要佔總成本的50%,另外是算力和數據,各佔總成本的30%和20%。
  • 世紀證券財富管理部胡小鋒: 「前海金帆獎」量化私募大賽參賽產品...
    大賽的目的主要是作為「前海深港量化聯盟」的專注品牌,發揮前海深港量化聯盟的影響力,遴選市場上優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時通過聯盟的種子基金一起協助中小私募做大規模,同時提升品牌影響力。在大賽安排中,我們按市場的常規分組將參賽產品分為四大類,主要是量化選股組、相對價值組、量化CTA組以及採用複合策略的量化多策略組。報名時間從2020年10月30日到2021年4月30日,半年的時間。
  • 量化私募搶人大戰:100萬、200萬年薪招聘應屆生 還有戶口
    這類私募放大招今年隨著量化私募基金規模大擴張,國內頭部量化私募掀起了新一輪的搶人大戰。近期,九坤投資、幻方量化、靈均投資、金鎝資產等百億量化私募發布招聘信息。他們招聘的方向包括量化基金經理、AI算法研究員、量化實現工程師,甚至包括基本面研究員。
  • 100%翻倍策略曝光 私募圈流行這麼做
    就像我今天和一個私募基金經理聊起他們的收益,他的一席話,我覺得特別有借鑑價值,和大家分享。一,表面看:機構水平越來越高。今天有數據顯示,在今年9067隻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29.19%,超越了同期滬深300的表現。其中,有8080隻基金取得正收益,佔比高達89%左右。並且,今年有184隻基金的淨值漲幅超過100%。
  • 弈倍投資王上:在新數據源中掘金alpha,是量化策略取勝的關鍵
    在2020年第一創業「金因子」量化投資大賽中,量化私募弈倍投資的指數增強策略代表產品在大賽中脫穎而出,榮獲「五星股票量化選股優勝獎」。弈倍投資成立於2013年6月,秉承「為客戶創造長期穩定的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核心策略包括指數增強、市場中性和管理期貨等量化策略。
  • 「量化四大天王」時代終結!上海鳴石投資挺進第一梯隊
    與此同時,國內量化私募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量化私募圈還出現「北九坤南幻方」、「量化四大天王」等說法。相較於傳統的主觀多頭,量化投資既可以規避的主觀經驗偏差,還能很好的控制淨值回撤,也正因如此,量化策略也受到市場的熱捧,資金更是快速湧向頭部量化私募機構。由於策略容量有限,包括幻方量化、九坤投資等量化私募等曾進行過階段性封盤,不過在解決產品策略有效性、規模對產品收益率的影響後,上述量化私募部分策略依舊可以接受申購。
  • 看好中國量化投資發展前景 外資巨頭紛紛搶灘布局
    在本土量化私募迎來一輪快速發展的同時,外資量化巨頭也紛紛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2017年以來,多家外資機構以外資私募管理人的形式來華展業,其中就包括量化投資巨頭元盛資產、德劭集團和Two Sigma,目前這些機構均已在境內發行了量化私募產品。
  • 外資量化巨頭「狼來了」元勝投資在中國已發8產品
    2017年以來,外資機構加速進入中國市場,一些海外量化機構以外資私募管理人(WFOE)形式在中國展業,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Winton(元盛資本)<編者備註:根據協會統計,元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D.E.Shaw和Two Sigma,這給風聲正起的國內量化私募業帶來了更多競爭。而在高頻領域,內外資PK更是早已展開。
  • 獨家揭秘500位證券私募大佬同事圈 公募派勝券商派
    500位"證券私募大佬"同事圈:華夏、博時、嘉實領跑基金,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一騎絕塵"!  前幾天,基金君揭秘了一大批知名證券私募基金經理的大學校友圈。  這次,基金君統計了更多的證券私募管理人,統計了500多位知名證券私募基金經理的過往工作經歷,他們中大多在券商、在基金公司工作過,也有一批私募老大同時在多家券商、多家基金公司工作過!
  • 關於量化私募基金投資的個人淺見
    把這部分資金轉投資到「躺著賺錢」的主投消費、醫藥的某河私募基金,這部分投資經歷我寫在以前的文章《我的十年投資私募基金之路網頁連結》,感興趣可點擊連結閱讀。2、投資量化基金的思考。通過這次投資量化基金的經歷,學到不少量化知識,知道量化基金的投資策略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 私募基金2020年度冠軍誕生!568隻收益翻倍,八大策略飄紅收官!
    管理期貨策略可以分為趨勢策略、套利策略和高頻/日內策略;根據交易模式可分為主觀和量化兩種;根據交易依據,可以分為技術面交易策略和基本面交易策略。在此輪行情中,中高頻策略更快跟上了這波趨勢變化。管理期貨的高收益主要來自於現在的管理期貨策略基金多數採取量化的方式交易,對市場波動性依賴程度低,在各類行情下均能穩定盈利。
  • 量化私募遭大面積回撤,千億巨頭竟也在列,發生了什麼?背後...
    11月下旬,國內量化私募產品突然大面積熄火,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據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了解,部分私募的相關產品上月回撤甚至超過5%,量化中性策略向來以穩健收益為特色,近期的回撤從以往看相當罕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番遭遇大幅回撤的不乏一些頭部明星量化私募,今年勢頭兇猛的千億級量化巨頭明汯投資同樣未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