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的歷史觀念,會對玩家產生怎樣的影響?

2020-12-12 騰訊網

隨著遊戲這種媒介在當代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學術界裡,遊戲研究正方興未艾。其中,遊戲與歷史之間的關係是遊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玩家能從遊戲中學習歷史嗎?遊戲中的歷史觀念會如何影響玩家?玩家在遊戲裡所建構的虛擬歷史與現實生活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2020年9月5日《新京報書評周刊》「遊戲與歷史」專題B02-B03版

撰文 | 徐悅東

1

作為遊戲背景的歷史

由於遊戲類型繁多,若不進行分類討論,我們無法對遊戲與歷史之間的關係進行有效的分析。根據遊戲研究領域的奠基人Espen Aarseth的理論,所有的遊戲都可以從這三個維度進行分類:遊戲環境、遊戲設置和遊戲結構。根據這三個維度,遊戲研究者Andrew B.R. Elliott和Matthew Wilhelm Kapell將歷史在遊戲裡的介入程度分成了三類--從遊戲環境、遊戲設置到遊戲結構,歷史的介入程度越來越強。

2017年,《王者榮耀》因將英雄「荊軻」設置為女性角色而遭到批評。很快,《王者榮耀》重做了這個角色,並改名為「阿軻」。在遊戲與歷史的關係中,《王者榮耀》屬於第一個種類——即歷史元素僅作為遊戲環境而存在。

《王者榮耀》從中國古代的歷史和傳說人物中取材,但只是使用這些文化符號,並沒有和歷史產生更深關聯。這也是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MOBA)這種類型所決定的。因此,《王者榮耀》就容易出現所謂「歪曲歷史」的問題。

在《刺客信條》系列裡,有著極高自由度的玩家,在遊戲裡控制一名刺客,完成不同的任務。不同系列和版本的《刺客信條》所設定的時代背景是不同的,其中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大革命時期和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雖然遊戲劇本裡穿插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但是,歷史在這款遊戲裡仍然只是一種視覺環境和敘事背景。玩家獲得快感的主要來源還是驚悚的行刺冒險,這是遊戲的核心機制。因此,對《刺客信條》系列來說,不同時期的歷史只是一件可以更換的華麗外衣。

《刺客信條》遊戲內場景(巴黎聖母院)截圖。

在另一些歷史感更強的遊戲當中,歷史不僅是被「展示」的背景和畫面,玩家還可以參與到虛擬歷史進程當中來。這就是遊戲與歷史關係中的第二種類型——歷史元素內化到遊戲設置。

遊戲研究者Harry Brown認為,這種遊戲能讓玩家建構一個虛擬歷史,並讓玩家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與歷史互動。玩家能從遊戲中學習到許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因此,遊戲也是歷史教育中重要媒介之一。

2

作為遊戲結構的歷史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其著名的《基地》系列中曾提出過一個虛構學說——「心理史學」。「心理史學」糅合了歷史學、社會學及統計學,其用於統計、模擬和預測擁有巨大人口社會的未來。在《基地》系列中,該學科用於預測銀河帝國的命運和人類的未來。

這個科幻故事或許正在變成現實。在某種意義上,大戰略類遊戲就是實現這種「心理史學」的嘗試。這類遊戲不在於模擬真實歷史,而在於模擬人類歷史演進發展的基本機制和根本邏輯——這就是遊戲與歷史關係中的第三種類型,歷史邏輯成為了遊戲結構。

《銀河帝國:基地》

[美] 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葉李華 譯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3月

因此,玩家玩大戰略遊戲的快感,不在於在螢屏上體驗一遍真實歷史,而是創作自己的「另類歷史」(Alternative History)。在這類遊戲中,玩家扮演的是一個國家或陣營的意志——不是扮演某個具體的人或統治者。在真實歷史中,每位君主都會有自己的局限性——包括認知的局限性和壽命的局限性。但在遊戲當中,玩家所扮演的國家意志,是超脫認知和壽命局限性的。

面對屏幕,玩家操縱著自己的帝國,遠交近攻、馳騁疆場,重寫人類數千年的「歷史進程」。這類遊戲圓了無數人的「國師夢」。玩家能將指點江山化為「現實」——思考該採取何種軍事、外交、經濟、科技、文化政策來應對來自國內外的挑戰。這也意味著有一千個玩家,就有一千種虛擬歷史。

因此,玩家可以用蜀漢陣營力克曹魏和東吳一統華夏,也可以用阿茲特克人入侵歐洲,還可以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前夜力挽狂瀾,復興拜佔庭帝國……書寫「魔幻歷史」才是玩這類遊戲最大的樂趣。

不過,這類遊戲真的擁有無限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嗎?其實,不同的遊戲所設定的歷史演進邏輯不盡相同,這直接影響了玩家書寫歷史的體驗。這類遊戲所設定的歷史邏輯,又會對玩家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3

英雄史觀的大戰略類遊戲

不同的大戰略遊戲模擬歷史演進的路數不同,這必定涉及史觀層面的差異——有些遊戲是英雄史觀的,有些遊戲是群眾史觀的。

其中,日本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和《信長之野望》系列就是英雄史觀的經典作品。在這兩部遊戲裡,英雄才是最重要的資源,而群眾只不過是需要解決的內政問題,或軍隊人數中的數字而已。承擔玩家內政外交任務的英雄,決定了遊戲中歷史的走向。

這兩款遊戲的「英雄系統」是依照歷史傳奇人物的表現,進而給每個人物進行打分。比如,關羽的統帥值95分、武力值97分、智力值75分、政治值62分、魅力值93分。這些分值對應了關羽在各個方面的表現。

這類英雄史觀的遊戲娛樂性很高,是玩家了解歷史的一個很好選擇。自從1985年首發以來,《三國志》系列暢銷東亞多年,其遊戲的模式也被不斷仿製。以至於在今天的日本和韓國,許多年輕人還能對中國三國時期的歷史和英雄人物耳熟能詳——這不僅是《三國演義》的功勞,更是《三國志》系列遊戲的功勞。

《三國志》系列遊戲截圖。

不過,英雄史觀的遊戲也有缺陷。這類遊戲普遍過於將歷史簡單化了,遊戲進程很容易架空歷史——比如玩家若招攬到諸葛亮等一批高屬性的英雄,統一天下就很簡單了。這也是英雄史觀本身的問題。英雄史觀的設定使得遊戲忽視了影響社會變化的結構性因素。此外,玩家旗下所擁有英雄的忠誠度被簡單的數值化了。玩家可以通過賞賜等行為提高英雄的忠誠度。但真實的歷史並沒有那麼簡單,影響英雄忠誠度的原因並不只有利益因素。這也是這類遊戲的硬傷所在。

脫離英雄史觀,群眾史觀給大戰略遊戲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若英雄史觀的遊戲像歷史傳奇小說,那麼群眾史觀的遊戲就與社會學著作更像。在群眾史觀的遊戲裡,英雄的作用被弱化,群眾對遊戲的進程會產生決定性影響。玩家要體驗的並不是某個英雄或王國的傳奇,而是體驗社會的演進邏輯。其中,P社(Paradox Interactive)出品的「P社四萌」(《十字軍之王2》《歐陸風雲4》《維多利亞2》《鋼鐵雄心4》)就是採取這種史觀的經典遊戲。

「P社四萌」以極其考究的歷史地圖為底,並配之以極其複雜的全球經濟貿易、外交、內政、軍事、宗教和意識形態系統,力求最高限度地在計算機上模擬歷史的演進邏輯,並將其變成玩家可玩的模型。

其中,《維多利亞2》的「pop系統」最具有特色。在「pop系統」中,群眾是獨立的,以民族、地理、信仰、職業、階層等標準被分為無數個群體(即「pop」)。相對應的,不同的群體對應著不同的物質需求和政治訴求。這些群體的滿意度會影響政府的合法性。而且,這些群體之間會由於移民、殖民、改宗、工業革命等因素,其屬性會發生改變。玩家所控制國家的收入,除了貴金屬,都來自群眾的稅收。

《維多利亞2》遊戲截圖。

《維多利亞2》中的政治、財政、軍事和科技全部圍繞著「pop系統」運行,各個系統都互相影響。比如,若玩家選擇玩奧斯曼帝國。在遊戲的開始,奧斯曼帝國的初始識字率僅有11%,文化水平整體低下導致了科技水平低下,而科技水平決定了生產力,這使得奧斯曼帝國很窮。因為國家窮,所以玩家只能多徵稅,這卻使得該國的資本家難以發展工業。所以,要讓奧斯曼帝國還有前途,玩家一開始就要去思考如何去破除這個惡性循環。

由此,玩家在玩《維多利亞2》時,很少會像玩其他遊戲那樣關注軍事。玩家要將大量的精力投入進工業生產、貿易路線的管理和經濟政策上。《維多利亞2》這一套複雜的「pop系統」除了給玩家帶來歷史逼真感和難度,還能讓玩家把遊戲裡的百姓當成「人」,而不僅僅是一種資源。在大部分大戰略遊戲當中,百姓僅是一個冰冷的數字,玩家讓他們勞作生產、讓他們充當兵源打仗、若他們叛亂就血腥鎮壓。而群眾史觀的「pop系統」,似乎能讓群眾有機會登上虛擬歷史的舞臺。

4

4X模式和「湧現」理論

英雄史觀和群眾史觀僅為大戰略遊戲提供了「是誰推動歷史前進」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不管是英雄還是群眾,在遊戲中都需要一種機制來模擬歷史的前進。

在大名鼎鼎的《文明》系列中,席德·梅爾發明了支持其遊戲歷史演進邏輯的4X模式——explore(探索,玩家首先需要探索周邊環境。在遊戲初始時,玩家周邊的地圖是不可見的),expand(拓張與發展,玩家要在地圖上「塗色」,這片地就屬於該玩家了),exploit(經營與開發,玩家在自己的領土內修建建築,即「種田」),exterminate(徵服,玩家可以佔領敵人的領土)。

大部分大戰略遊戲或多或少都使用了這個4X系統。在這4個步驟中,每個步驟都承接著上一個步驟。玩家探索完周邊環境後就進行擴張,將探索到的土地納入自己的地盤,然後在上面修建建築進行開發。等實力發展壯大,玩家又可以進行擴張(或徵服)。每個步驟環環相扣,這也是為何許多玩家對這種遊戲欲罷不能的原因。

不過,僅用4X體系很容易會讓玩家在後期變得十分無聊——在遊戲後期,沒有足夠強大的困難來讓玩家應對。玩家會「發育」得過於強大,重複性的指令就會喪失趣味。因此,《文明》系列設置了分數結算法,當玩家的某項成就達到了某個分數,玩家就贏下了這局遊戲。在《文明6》中,玩家可以在科技、文化、統治、宗教中選擇完成其中一項來贏得這場文明之間的競爭。在其他遊戲的後期裡,特定事件出現可能會削弱玩家,或者神兵天降,出現新的遊戲內容,以吸引玩家繼續玩下去。

《文明6》遊戲截圖。

在虛擬歷史的演進邏輯上,與《文明》系列的4X模式和其他遊戲中的事件系統(即到某個時間點,某個歷史事件出現,改變整個遊戲局勢)不同,《維多利亞2》在事件系統的基礎上還採用了「湧現」理論的設計,這使得這款遊戲與大部分以數值運算,結果導向型的遊戲非常不同。與《紅色警戒》、《帝國時代》等線性發展的遊戲相比,《維多利亞2》更自由,更具逼真感。

大戰略類遊戲需要用特定的算法、機制和數值來模擬社會的運行。然而,真實的社會並不能精確地用數值和公式完美模擬出來。複雜理論和非線性科學的先驅約翰·霍蘭德所提出的「湧現」理論,提供了一種用計算機來模擬自然界生物進化的方法。他說,「『湧現』現象是以相互作用為中心的,它比單個行為的簡單累加要複雜得多」。因此,「湧現」並不存在於任何單個要素當中,而是系統從低層次系統構成高層次系統時所表現出來的現象。這體現為「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維多利亞2》則用其來模擬人類歷史的進程——每一個「pop」都是一個微觀主體,歷史的進程並不僅是玩家輸出的數值(玩家的指令)和這些微觀主體數值的簡單疊加,而是這些玩家與系統裡所有微觀主體之間進行非線性互相作用的結果,以此來模擬真實社會中那些用數值模擬不出來的部分。

儘管《維多利亞2》的設計精巧,口碑很好。但是這款遊戲操作過於複雜,娛樂性很低,因而成為了「P社四萌」中賣得最差的一款遊戲。這使得P社最後放棄了這款遊戲的續作。其實,「P社四萌」都有設計過於複雜的問題。這也說明用計算機模擬歷史的野心和遊戲的娛樂性之間,存在著諸多張力。

5

大戰略類遊戲之思

玩遊戲是不是真的用來學習歷史?這些大戰略類遊戲會影響到玩家的歷史觀嗎?這些都是值得研究者深入研究的問題。

與其他許多文藝作品一樣,每一款遊戲都包含了內在的觀念、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有人批評,在《文明6》裡面,玩家在探索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屬於任何勢力的「野蠻人」的攻擊。這款遊戲鼓勵玩家消滅他們。有人批評這是一種殖民者心態。這種缺乏人味,以超善惡的姿態冷冰冰地俯視歷史的問題,在大戰略遊戲裡比比皆是。

在許多大戰略遊戲中,由於玩家扮演的角色是國家意志,這可能會讓玩家站在人性的對立面。在《維多利亞2》中,深知帝國主義發展危害的玩家,為了獲取財富,會為大資本家減稅,進而剝削底層。《歐陸風雲4》模擬了當初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殖民開拓的過程,玩家可以對土著進行燒殺搶掠,為了爭奪殖民地而發動戰爭。通過玩這款遊戲,玩家或許會對西方殖民侵略血腥歷史的內在邏輯有更深刻的認識。但是,由於遊戲是要靠玩家深度參與而產生意義的,這並不排除有的玩家會很享受這種快感,並視之為合理的。

《歐陸風雲4》遊戲截圖。

除此之外,大戰略遊戲在某種意義上鼓勵玩家成為一個馬基雅維利主義者。這些遊戲大都鼓勵玩家發展自身實力,然後不擇手段地進行擴張徵服。發展至上和生存至上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貫穿始終。這意味著這類遊戲或多或少隱含著社會達爾文主義式的歷史觀念——因為弱小就是遊戲失敗的代名詞。這也呼應了在許多資深玩家社群裡,「工業黨」會佔多數的原因。

重新書寫歷史的誘惑使得很多玩家願意在社群裡分享自己所書寫的歷史。強大的社群屬性形成了自身的亞文化。近年來,P社玩家裡時常「出圈」,許多網絡「迷因」便孕育自這些玩家社群,比如「精神羅馬人」、「入關學」等。玩家們自己創造的虛擬歷史,跟現實互相纏繞,進而產生了全新的意義。而這些意義,也亟須遊戲研究者給予特別關注。

本文原載於9月5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2-B03版。撰文:徐悅東;編輯:李永博;校對:翟永軍。題圖為遊戲《刺客信條》截圖。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三種小型BUG,雖然不會影響玩家正常遊戲,但遊戲體驗會逐漸消失
    原神這款遊戲有著開放型的世界觀念,玩家們可以在遊戲中的地圖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探索,體驗眾多的娛樂玩法,不過像這種大型遊戲,製作方面非常困難,肯定免不了有一些BUG的存在,有些BUG會嚴重影響玩家們的遊戲體驗,但有一些影響雖然不大,卻能讓人看到後苦笑不得,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人們的意識會在社會發展中產生怎樣的變化?
    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的人,對五十年代以前的社會風氣和人情世故不是很清楚,對六十年代以來的應該說是相對比較了解也頗有些體會,因為道聽途說比不過親身經歷所產生的印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也就是生活內容與社會風氣;生活內容直接與經濟有關,社會風氣基本反映意識形態。
  • 戲假情真:《王者榮耀》如何影響玩家對歷史人物 的態度與認知
    該文讚揚了《王者榮耀》裡的部分角色(如李白、莊周等)設計優秀、融入了歷史和文化元素,列舉了若干遊戲人物臺詞如何呼應了歷史典籍;但同時認為,更多人物的設計「和歷史偏離較大」,「對於對歷史人物一無所知的中 小學生而言,遊戲裡的人物設定有時候會產生扭曲。」
  • 國外性文化對國內情趣服飾發展產生了影響?主要是中外性觀念差異
    國外的一些性文化也對國內的性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性觀念的影響,多元文化傳播的影響以及作為性文化產物的情趣服飾行業的影響,不可否認,國外的性文化對國內情趣服飾的發展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1、中外性觀念的差異從中國的傳統性觀念來說,首先,性是作為一種生育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傳宗接代,其次,自宋朝之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性或多或少得被加以罪惡的成分,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性罪惡說又被誇大,性被看做是不光彩,上不得臺面的事情,加之,在古代的性中,男女的地位是極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
  • 從玩家視角看:遊戲會產生哪些「社交成本」以及克服的動機是什麼?
    可能有人會認為「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的時間並不會根據遊戲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但事實上不同遊戲中玩家關係的進展速度確實不同,用社會學家戈夫曼的理論來進行解釋的話,不同的遊戲其實是不同的舞臺,玩家所組成的「劇班」在每個遊戲裡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和「表演方式」,比如很多MMORPG遊戲會引導玩家建立較為穩定且具有一定活躍度的社群(魔幻遊戲中的「公會」,武俠遊戲中的「幫派」等)以便開展各種各樣的PVP和PVE活動
  • 文字遊戲的角色內容該怎樣設定?掌握這四大特點是關鍵
    乍一看,似乎國內網友們對於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都有許多較深的理解,但實際情況是:多數體驗遊戲的國內玩家,在87年的時候不是剛出生就是正值幼齡,他們可能從父母輩那裡能夠了解到中國當時局勢,但並不能真正認識日本的泡沫經濟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內容設定中加入一位能引起國內玩家關注,並能進一步使中國玩家產生共情效應的角色很重要。如何設計這樣的角色呢?
  • 影響遊戲玩家沉浸感的因素——背景音樂&音效
    玩家沉浸感可以說是遊戲設計的聖杯。在這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人們會完全沉浸在遊戲中,並且常常會失去時間感並獲得較強的滿足感 [2]。如今,玩家不希望坐以待斃和被動接受。相反,他們更喜歡成為積極的參與者。任何一種流行的遊戲都必須帶來沉浸式的遊戲體驗,並且可以特別有效地控制玩家的動作和注意力。
  • 在網遊中又肝又氪是一種怎樣的遊戲體驗?玩家:太厲害了,打不過
    要說網路遊戲中最為頂級的存在,那麼毫無疑問是不差錢的土豪,以及渾身都是肝的肝帝了,這兩類玩家一個靠在遊戲中「撒幣」還獲得相對於其他玩家的優勢,另一個則依靠24小時的高強度遊戲來「以肝止氪」。那麼當土豪個肝帝相結合,有會創造出怎樣的強力角色呢?近日網遊《逆水寒》中便有玩家在貼吧抱怨,自己每天肝四小時,卻還是被土豪完虐,感覺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結果沒想到卻引來了其他玩家嘲笑:你以為氪金大佬不肝嗎?
  • 王帆丨國際政治中的中西方觀念差異及其影響
    中西方觀念差異的形成,既有不同文明發展演變的原因,也有觀念和思維差異本身的原因。一些差異是由於歷史發展階段不同造成的,更多的則是因主觀臆斷、國家社會心理和輿論所促成。這種觀念差異不僅給中西方的深度合作帶來了阻礙,還限制了對彼此認同、歸屬和文明多元化的交流,從根本上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穩定。
  • 使用第三方軟體玩遊戲,會對玩家們造成什麼影響?
    尤其是網路遊戲的頭號破壞者。它們有的會修改運行中遊戲的內存數據,有的會偽造用戶端與伺服器通信的信息,有的會替換存儲在用戶端的遊戲文件……原理多種多樣,但造成的後果卻是一致的:對整個網路遊戲社區有害。這種害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如果玩家利用這種第三方軟體讓自己的角色變強了,無論是修改了角色的數值,還是截取與伺服器的通信來實現多種不可思議的能力。對於其他玩家而言是顯而易見的不公平。
  • P社遊戲的歷史模擬與操演:計算機能否演繹「歷史的邏輯」?
    但無論如何,從2000年第一款遊戲《歐陸風雲》發售開始,P社和死忠玩家們已經在這條尋找和演繹歷史邏輯的道路上走過了二十年的時光——也因此,P社遊戲在當代亞文化圈的火爆,伴隨著P社遊戲產生的「精神羅馬人」「大明天下無敵」「入關學」等網絡謎因,正是國內青年一代歷史觀念的絕佳研究範本。
  • 《寶可夢》遊戲漏洞:會產生很多錯誤道具的道具下溢錯誤!
    上一篇介紹遊戲漏洞的時候我們說到了可以複製道具的道具複製漏洞,而根據道具複製漏洞衍生出來的還有另外一個漏洞,那就是上一篇有提到過的道具下溢錯誤,這個漏洞跟上一篇說到的255道具複製漏洞有很大的關聯,255道具複製的漏洞實質上是一個相對劣質的漏洞,因為這個漏洞產生的道具複製會導致道具雖然被複製了但是卻無法使用的情況
  • 2017 暴雪嘉年華開幕,它會帶給遊戲玩家們怎樣的未來?
    按照慣例,賽前表演結束後,暴雪花了 5 個小時,分別對旗下幾款遊戲進行了未來展望。而這通常也是玩家們最為關注的時刻,暴雪將帶來一個怎樣的未來?《魔獸世界》:經典版懷舊服和最新資料片遊戲在不斷更迭中擁有了豐富的內容和玩法,但這些變化同樣也在衝刷著玩家們在這個世界的記憶。在《魔獸世界》裡,有一群玩家,他們愛這個越來越完美的遊戲,但他們也懷念這個遊戲最初的樣子。
  • 王者榮耀:怎樣分辨遊戲中的女玩家?除了名字,英雄的選擇很重要
    遊戲中的女玩家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受歡迎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世界男多女少,這就是現實,在遊戲中差距就更明顯了,本來女孩子就比較少,並且喜歡打遊戲的多半都是男孩子,有些遊戲甚至整個大區都遇不到幾個女玩家。
  • 夢幻手遊:如果夢幻不能「轉金」,會產生什麼影響?估計有人退遊
    遊戲是一種調味劑,大舌頭向您分享遊戲中的點點滴滴。提起夢幻手遊,這款遊戲帶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估計不少玩家都會想到「氪金」這個詞語,不錯,想要擁有高屬性,想要獲得多技能寶寶,氪金就顯得很重要。問題來了,不想氪金能夠在遊戲中「變強」嗎?。在如今的遊戲中,依然存在不少「零充」玩家,他們憑藉著轉金,日子過得也算可以。假設有一天,夢幻不能轉金了,那麼會產生什麼影響?「不能」轉金說起「轉金」,很容易就讓人想到「工坊」。曾經,這裡聚集著不少轉金玩家,可謂是相當熱鬧。
  • 焦慮感會對注意力產生什麼影響?
    但研究顯示,迅速變化的環境、擔憂和焦慮都會對人們的專注能力產生重大影響。過大的壓力也會破壞工作記憶,哪怕再簡單的任務也會比平時難做得多。「在疫情爆發很久之前,我們完成了一項在線調查,讓許多美國成年人填寫了一份自我評估的調查問卷。」雷恩說道,「我們發現焦慮和工作記憶之間存在一種負相關趨勢。焦慮程度越高,工作記憶的表現就越差。」
  • 什麼樣的遊戲,會讓玩家願意苦等8年?
    與其他捏個人就開始的遊戲不同,《騎砍2》中從角色的文化背景到出身再到青少年時期的經歷,玩家都可以進行自定義。這些設定不但提供了濃厚的代入感,還直接影響著玩家角色的各項初始參數。從人物創建開始,遊戲那厚重的「角色扮演」要素就鋪陳開來。《騎砍2》中設計了活力、控制力、耐力、狡詐、社交與智力六大項屬性,每個屬性都存在對應的三大類技能體系,而每一類技能又有著相應的等級與技能樹。
  • 日本戰國遊戲中,為何會有那麼多名將?真實歷史中能力如何?
    相反,只是統治了今天栃木縣(下野國)、神奈川縣(相模國)、埼玉縣和東京(武藏國)地區的「相模之獅」北條氏康,居然在很多代的《信長之野望》系列遊戲中,不論統帥、武力、智謀、政治等數據,樣樣都比豐臣秀吉強,於是連日本玩家們都紛紛吐糟,這簡直就是「對日本所有歷史教科書的挑戰」。
  • 我的世界:陸地上生存久了,會產生一種錯覺,常常被認為是雲玩家
    一般我們玩生存模式的時候,都會將地點選在陸地,這樣方便了材料的獲取,不會被溺屍這樣的怪物所影響。不過在陸地上生存久了,玩家會產生一種錯覺,比如認為床無法在水下放置。
  • 當你和30個玩家在《GTA5》中拍電影會怎樣?這場面夠大吧?
    當你和30個玩家在GTA5中拍電影會怎樣呢?想必很多玩家都沒有嘗試過吧,GTA5擁有當今最先進的虛擬世界,在這裡你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真實,什麼叫做毫無違和感,洛聖都雖然已經是七年的老城市了,但是隨著DLC的更新,還是有不少玩家繼續堅持在這裡,當年最傷的就是GTA5被禁的時候,熱度大跌,線上玩家從當年的每日峰值50萬,直接跌到了三十萬,可以說在2014年那會就是GTA5最巔峰的時候了,今天我們就去洛聖都瞧瞧三十個人同時在線,究竟是怎樣的陣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