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遊戲中,為何會有那麼多名將?真實歷史中能力如何?

2021-01-19 狐狸晨曦

日本戰國遊戲中,戰國名將的數據,是通過層層鋪墊、倒卷珠簾的手法而不斷膨脹的。

簡單說,就是首先設定控制了日本中樞政權(所謂「天下人」)的著名統治者: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超強數據,然後用他們來作依據標準,將同時代其他著名大名,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北條氏康、毛利元就等人,也給出超強數據,包括某個自稱「晚生二十年」的伊達政宗,也因此有了可以媲美以上諸人的超強數據。

然後,再以這些人為依據,分別設定他們的得力部將、生平勁敵,最後依次輻射下去,自然連那些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路人甲,也人人皆是「名將」了。

遊戲公司按照這種層層堆積「名將」的模式設計遊戲能力,鬧出了太多連日本人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笑話,比如日本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天下人」豐臣秀吉,其綜合全能力往往排在遊戲二十名開外。

相反,只是統治了今天栃木縣(下野國)、神奈川縣(相模國)、埼玉縣和東京(武藏國)地區的「相模之獅」北條氏康,居然在很多代的《信長之野望》系列遊戲中,不論統帥、武力、智謀、政治等數據,樣樣都比豐臣秀吉強,於是連日本玩家們都紛紛吐糟,這簡直就是「對日本所有歷史教科書的挑戰」。

事實上,日本戰國時代,去掉只有南部沿海一小塊地區的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三島總面積:23.05萬+3.79萬+1.88萬=28.72萬平方公裡,也只相當於中國的一省。光是一個雲南省的面積,就已經達到39.4萬平方公裡,比日本三島之和大得多了。

所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本質上也只是相當於中國一省之地的各縣土豪互相砍殺的歷史,一個省分出了所謂的六十六「國」,這些「國主」說他們是縣長,確是恰如其分,絲毫不冤枉了他們。

而日本戰國遊戲所表現的,也就是那些名為「大名」,實際上為村長(領主)、鎮長(城主)、縣長(國主)、至多到市長(關東管領、九州探題)級別的土豪們的村戰、鎮戰、縣戰、市戰的歷程。

誠然,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通過和西歐傳教士的頻繁交往,極大開拓了其全球視野、施政措施、外交觀念,也實施了一系列強化集權、增強國力的政策,如果是在詳細的亞洲古代史中,也算得是可以佔據一個章節的重要人物。

他們幾位被設定相對高的數據,客觀不帶偏見的說,是完全合理的,也是有資格和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去作比較的。畢竟很多中國史上的名人名將,從今天看也不過就是省長級別。

可是遊戲中其餘那些單看數據和他們差相仿佛的北條市長、伊達縣長之流,就不能不說,遊戲實在太膨脹、太誇張了。

包括極受遊戲熱捧的兩大軍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他們遊戲中的超強數據,比織田信長有過之無不及,然而論真實歷史上的一生功業和後世影響力,就差得實在太遠了,是整整六七倍的差距。

(織田信長全盛時,約八百萬石領地,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勢力最鼎盛時,各自約一百二十萬石領地。)

而且,光榮遊戲中通過武將列傳、人物事跡所普及的所謂「日本戰國歷史」,採用的也根本不是真正嚴謹的當時史料,而是大量私人筆記,地方軍紀的相關段子,不論怎樣誇張地給自家貼金的段子,都根本不辨真偽的直接採用。

因此,各類原本歷史上只是鄉村勢力的土豪級別的人物,能力誇張到猶如真正名將。如果多看些日文版真正的歷史資料,而不是二、三手各類轉抄資料,就可知其牛皮吹到何等地步了。

某位被家臣幹掉的「劍豪將軍」足利義輝,遊戲中長年90+武力的名將,在真正史料沒有任何死前的武勇表現,直接被亂槍扎死的。而二次野史給他編造了什麼百人斬,什麼劍壞了才死,什麼相持三小時,還力劈了無數敵人,純粹就是扯淡。

比如真實歷史上的「劍聖」上泉信綱,是群馬縣(上野國)的土豪長野業正手下一個百夫長,最好戰績是在抵抗山梨縣(甲婓國)武田信玄的侵攻中,有過十人斬的戰績。

至於另一位「劍豪」宮本武藏,更只不過是個關原之戰的雜兵,沒有任何戰場上的得意事跡。

然而在戰國遊戲中,這兩人武力高達110+、100+,皆是一人可當千軍的名將。而事實上,這些遊戲中牛皮吹上天的劍豪、忍者,在真實歷史中哪怕和他們正經的縣長(大名)比,都根本上不得臺面。

再說說那些縣長,三重縣(伊勢國)縣長北田具教,也是前面那位上泉「劍聖」的得意弟子,因此在遊戲中也是長年90+武力的存在。真正史料是被某個家臣一刀砍死,二次野史中變成了獨戰織田家大軍,殺死百餘人自殺,真是笑死人了。

津輕為信,原本是青森縣(北陸奧)縣長南部氏的部將,後來佔據了青森縣西部的津輕鎮,成為一方土豪,在豐臣秀吉圍攻小田原之戰中,搶在南部氏之前去拜見了豐臣秀吉,然後對公卿行賄,自稱是關白近衛家的私生子,忽悠豐臣秀吉認可他是獨立的縣長(大名),從此擁有了4.5萬石的地盤,關原之戰後站隊德川家康,因此又加封了0.2萬石。

於是,津輕為信這位實際上的鎮長,就靠這麼相當於其他縣長1/10的領地,居然在遊戲中擁有了統帥90+、武力80+、智力90+、政治80+的能力,成為了首屈一指的「智將」和「陰謀家」,實在稀奇之極。

長宗我部元親,原本是高知縣(土佐國)的一個土豪,利用原縣長一條氏的內訌,花了快20年時間,終於取而代之,擁有一縣之地。然後他投靠織田信長,利用中樞政權影響力,加上統治德島縣(阿波國)的三好氏的內訌,成為了高知、德島兩縣之主。接下來,元親又利用自己已經是兩縣之長的優勢,攻擊土豪林立、沒有縣長的香川縣(贊岐國),輕鬆得手。

然而當這位「無鳥島之蝙蝠」繼續進攻愛媛縣(伊予國)時,想要完成統一四國島,升級為市長的大業,卻遭到當地土豪的頑強抵抗,苦戰六年,剛剛就要成功,豐臣秀吉大軍便渡海而來,長宗我部元親一戰而降,割讓了三個縣才保住性命,被打回了一縣之長的原形。

然而,這樣一位功敗垂成的縣長,也在遊戲中擁有統帥、武力、智力、政治都有90+的能力,綜合能力穩進全遊戲前十名。

除了這些遊戲中所謂的「一流名將」,水分極大以外,「二流名將」同樣也是如此。比如愛媛縣(伊予國)土豪西園寺家,有個村長名叫土居清良,因為和長宗我部氏的侵攻軍打過幾次村戰,據說得到了遊戲中「名將」之一,後來成為福岡縣(筑前國)縣長小早川隆基的稱讚「毛利家有他可得天下」??,因此這位生平最多只帶過二百雜兵的土居村長,也因此擁有了各項70+的能力。

又比如滋賀縣(近江)北部的土豪淺井氏的麾下,有個叫海北綱親的老頭,遊戲的列傳裡,說他足智多謀,讓織田家陷入苦戰,甚至被對手豐臣秀吉尊稱稱呼為「我的兵法老師」,最後於1573年淺井氏滅亡時戰死。

然而真實歷史中,這個人早在公元1535年就死了,那時豐臣秀吉甚至都還沒出生。事實是此人的孫子是個畫家,把自己的一個雜兵伯父,因抵抗織田家戰死的事跡,誇張吹牛了十倍,然後強加給早死的祖父,讓他強行續命幾十年,還捏造說連豐臣秀吉都佩服他的兵法。

然而,如此荒誕不經的吹噓,也被遊戲列傳不加辨析的採用,因此居然時不時有玩家質疑,此人既是「豐臣秀吉之師」,何以遊戲數值並不算強?——殊不知一個雜兵級人物,居然也能加到現代遊戲中,被東亞各國玩家所認知,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

對照中國三國鼎立時代,疆土最小的蜀漢,除了今天四川大部,重慶全部,還有陝西、甘肅南部,雲貴兩省全部地區,緬甸北部地區,約合108萬平方公裡,是日本三島的3倍多。而東吳版圖約145萬平方公裡,曹魏版圖約290萬平方公裡,分別是日本三島的五倍和十倍多。

誠然,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上千萬,確實不算少了,然而如果眾多「戰國名將」的超強數據,因為人口絕對數據可比一千多年之前,因為戰火和災疫殺得十室九空的漢末三國時代,就當真「合理」,當真可以去和諸葛亮、曹操、關羽、周瑜等三國名將帥相提並論,

那麼敢問同時代的上億人口的大明朝,李如松、麻貴、劉綎等明軍將領該是何等數據?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譚綸等明軍統帥該是何等數據?從零開始,打下了一個東亞大帝國的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藍玉等明朝開國君臣,又該是何等數據?

因此,諸如《信長》、《太閤》、《戰無》這樣的日本戰國遊戲,不過娛樂而已,連日本人自己都不會當真,裡面的絕大部分人物,更完全不具備和中國三國歷史上的名人名將相提並論的資格。那些差相仿佛的數據,僅僅也就是遊戲製作公司高興而已。作為玩家,千萬別當真被「洗腦」了就好。

相關焦點

  • 為何日本戰國歷史上名將無數?其實真正牛的是日本遊戲公司!
    hello,大家好,感謝觀看聊遊齋,我是齋長相信玩過《信長之野望》《太閤立志傳》《戰國無雙》這類遊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戰國史上有很多的歷史名將,其名聲與數量甚至要比中國歷史上的名將還要高上一籌。這就令我相當不解,日本論面積,頂多就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省之大,怎麼就冒出這麼多牛逼的名將。
  • 為什麼遊戲中總把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設計成女人?
    在很多的喜歡日本戰國題材遊戲的玩家口中,往往會聽到一個詞叫「上杉姐姐」。所謂上杉姐姐是指日本戰國名將越後之龍「軍神」上杉謙信。那麼這位戰國名將是如何變成姐姐的呢?其實關於上杉謙信是女人的傳說,並非出自遊戲而是出自很多日本民間傳說,由於上杉謙信一生沒有娶妻生子且不近女色。
  • 玩家喜聞樂見《九州劫》日本戰國名將大戰三國群英
    日本酷愛三國文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眾多的日本動畫、漫畫、遊戲中都有大量題材是描寫三國時期的。而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很多日本觀眾的喜愛。那麼日本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三國演義》的呢?三國演義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什麼地位?
  • 《仁王》中的威廉在日本戰國歷史中確有其人?
    《仁王》是光榮出品的一款經典魂式遊戲,主角是一位英國人。把歐美面孔的外國人加入日本戰國背景可以說是非常新穎的設定,這也是《仁王》這款遊戲在歐美市場上反響非常好的原因之一。不過這個設定也引起了很多玩家的討論,這種借歐美的外殼來講日本的故事,是否有一些牽強附會?
  • 【歷史】盤點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他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曾被日本民眾評選為「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
  • 遊戲中的日本戰國歷史人物—織田信長
    談起日本戰國歷史,我想起的首先是織田信長。名古屋市) [1-2] ,日本戰國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所以在信長之野望中,信長的鐵炮屬性是S,技能也是牛逼的不行。最喜歡玩的還是信長之野望13天道,一開始玩就停不下來。一天就可以通關一次。後面的版本就開始沒有玩了,感覺沒有那味了。二、仁王這個遊戲還是挺喜歡的。在steam上購買了這個遊戲。
  • 日本戰國武將很多,綽號也很誇張,那麼他們的戰績如何?
    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將很多,綽號什麼的也都是讓人數不過來,在日本的歷史上,只要是能說的上名字的,就都有一個綽號,有的還有好幾個,在這方面
  • 11位日本戰國名將,對比三國名將,有可比性嗎?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玩過日本光榮公司的一系列遊戲沒? 從各種《三國志》系列,到各種《織田信長》《毛利元就》到後來的《三國無雙》《戰國無雙》之類。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日本人很喜歡三國,也很喜歡將自己的戰國時期知名人物和三國時期的梟雄武將進行類比。基本上得出的結論是這些人物都差不多。
  • 戰國四大名將誰更厲害,他們有過交手嗎?歷史給出了答案
    前言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群星璀璨,無論是文臣武將,還是諸子百家,在這個紛亂的時代都紛紛湧現。當然紛亂時代最出眾的往往是名將,他們有一人定江山的作用。我們後人習慣眼中戰國後期有四大戰將,是當時最高軍事水平的代表,那麼既然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是否有過交手記錄?一、白起和廉頗一個是秦國戰神,一個是趙國名將。這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必然存在一場生死之戰,而這場生死之戰的關鍵就是統帥之間的對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 日本名將都喜歡用三國人物起綽號 三國演義在日本影響有多大?
    日本酷愛三國文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眾多的日本動畫、漫畫、遊戲中都有大量題材是描寫三國時期的。而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很多日本觀眾的喜愛。那麼日本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三國演義》的呢?三國演義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什麼地位?最近月半叔就帶著這兩個問題看了看相關的史料,發現了不少有趣的時期。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日本流行文化發達,輻射力廣,所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也稍有了解,日本歷史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時期,這就是「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烽煙迭起,豪傑並出,不過,大部分人對於這段時期的認識估計僅限於豪傑混戰,至於這段時期是為何出現,又如何終結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日本戰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由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周興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戰國四大名將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雖說戰國四大名將排名不分先後,可這四人的成就與能力,確實存在著高低之分。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這是一個大爭之世,在這樣的「時勢」之下,湧現出了一批「英雄」,他們又在這個大爭之世中攪動風雲,形成了新的「時勢」。我們今天要說的便就是這其中的一位「英雄」——樂毅。一提起樂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那場直接改變戰國歷史走向的「樂毅伐齊」。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 告訴你日本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真實差距到底多大丨中日歷史
    日本戰國名將被吹的這麼高,是因為人家八九十年代經濟發達,有錢,有吸引力,能編,有錢編,文化軟實力真的很重要啊。而中國戰國時代明明這麼盪氣迴腸,英雄輩出,可是在傳播度上還是遠遠不夠的,日本一個光榮公司就已經把遊戲做夠了。而實際呢日本本州島的面積大概和河北省差不多,日本戰國時期就是:「滄州之虎」武信玄經過十年奮鬥終於統一了滄州地區,正在雄心勃勃準備上北京的時候,他遇到了一生的宿命敵人---「塘沽之龍」林謙信!兩個人展開了長達十五年的宿命之戰,幾次大戰不分勝負!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日本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各地大名崛起,自立為王。都想通過武力徵服其他勢力最終統一全國。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真的是因為嬴政?
    此四將皆多次指揮大規模戰役,在戰術各有所長,且都能達到所向無敵的效果,因此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然而這四大名將,除了王翦以外,無一善終。 白起、廉頗、李牧到底是因何而死呢?王翦又是憑什麼成了唯一善終者呢?我們不妨來回看三將的死因,從中來探尋王翦為何獨得善終的答案。
  • 《半妖的夜叉姬》中日暮永遠說,現代科技能改變日本戰國時代歷史
    那麼回歸源頭,我們今天談一個有趣的問題:日暮戈薇帶來的東西,真的能改變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嗎?從而影響現代日本歷史?1、真的能改變歷史?大家都知道整個《犬夜叉》本身就是一部日本戰國時代的虛構故事,所以三次元的日本歷史和二次元的日本歷史總會有所不同;而在《半妖的夜叉姬》第一話中,日暮永遠說如果過多的幹預,那麼會照成歷史被改的危險。比如:戈薇經常騎的單車、以及她背的那個黃色的大背包、水手服等等。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風起,群雄逐鹿,日本名將鎧甲鑑賞
    本多忠勝(1548年-1610年12月3日),日本戰國時代中後期猛將,於德川家康旗下,為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德川十六神將以及日本七柱槍之一。真田幸村(1567-1615),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日本戰國末期名將。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阪城。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為何沒有三國時期的歷史更讓人感興趣?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為何沒有三國時期的歷史更讓人感興趣?三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我國歷史上最為動亂的階段。不過,描繪三國歷史的《三國演義》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取材於春秋戰國歷史的《東周列國志》則沒有前者那麼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