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日本戰國名將,對比三國名將,有可比性嗎?

2020-12-14 寧衰人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玩過日本光榮公司的一系列遊戲沒? 從各種《三國志》系列,到各種《織田信長》《毛利元就》到後來的《三國無雙》《戰國無雙》之類。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日本人很喜歡三國,也很喜歡將自己的戰國時期知名人物和三國時期的梟雄武將進行類比。基本上得出的結論是這些人物都差不多。

公元1467至公元1585的這段時間裡,日本各地方大名林立,進行了幾十年戰爭,最終1615年,德川家消滅了豐臣家,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開啟了德川幕府時代。從時間長短和人物的屬性來看,確實和三國時期有些相似。不過這規模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三國時期,一般認為是從190年董卓進京,至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結束;

日本的戰國時期,從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開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徹底消滅豐臣氏結束。

兩個歷史時期存在著不少相似之處,主要是日本從唐代以來也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自然容易將二者聯想在一起。

雖然日本戰國時期經常被我們國內的網友譏諷為「村與村、縣與縣之間的械鬥」,但客觀來說,除了戰爭規模較小以外,日本的戰國時期的歷史確實算得上精彩紛呈,並且與中國的三國時代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今天就給大家挑一些日本人長時間認為很相似的人物。

曹操 VS 織田信長 曹操和織田信長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通過一場以弱勝強震驚天下的經典戰役而成長起來的,而且都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就撒手人寰.此外兩人的處世與行軍態度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高傲、狂妄、自負,也都是一代梟雄。

袁紹 VS 今川義元 兩人都是出身顯赫的名門望族,也都是開始最有希望奪取天下的豪傑之一,然而兩者都眼高手低,政治眼光不高,軍略謀略方面更差,終於分別在兩場著名的戰役中戰敗而亡,苦心經營的家業也從此衰落了下去。更巧的是他們的敵人後來都成為了天下聞名的梟雄,主宰著亂世的發展方向。結局也差不多,都是再夢想的道路上倒在了最不可失敗的人手中。

關羽 VS 前田慶次 一個棄榮華富貴與不顧,至死不渝的追隨劉備;一個置數萬石的俸祿而不要,跟隨落魄的上杉家度過餘生,即使是天下的霸者也無法動搖他們對義的執著。除此之外,同樣的自負,且同樣天下無雙的高超武藝,乘坐同樣天下第一的名馬馳騁戰場。

小時候迷戀一本漫畫《花之慶次》,感覺前田慶次跟關羽相似度不是很貼合。

趙雲 VS 本多忠勝

都是身經七十餘仗,但奇蹟般全身無一處傷痕的名將,同樣手持天下之名的長槍,還都同樣生了一庸庸碌碌的兒子。

司馬懿 VS 德川家康 老謀深算是他們最大的相同之處,而且都在活著的時候就確立了統一天下的局勢,他們的兒子都靠著他們得以君臨天下。此外擅長野戰和長與防守也是他們在行軍方面的共同之處。還有一個可笑的共同點就是兩人都有著糾纏了後半生的宿命的對手,而兩人的勝利似乎也都是在對手死去的條件下才得以實現的。

孫皓 VS 羽柴秀次 他們的相同之處是殘暴的出奇,一個想出種種酷刑置人於死地,一個則被稱為「殺生關白」,這樣的君主只可能落得個不得善終的結果。

周瑜 VS 伊達政宗 兩個悲劇般的角色可以算是生不逢時的典範了,身為軍政智三方面的達人,綜合指數方面也是數一數二,但偏偏被一個更厲害的人的光輝所淹沒了!最後只能在別人的光環下默默的生存,直到毀滅

郭嘉 VS 竹中半兵衛 作為天下數一數二的軍師輔佐天下數一數二的霸主,在很多危機時幫助自己的主君克敵制勝,由弱變強;但都在成功的路上不幸病亡。

姜維 VS 真田幸村 一個是天下第一智謀之士的得意弟子,一個是戰國數一數二的智將最有前途的兒子,但他們都不得不面對所扶持君主暗若無能的事實,於是保持著對先人的忠貞和對心中信念的執著,他們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奮鬥,雖然他們都失敗了,但不可否認他們都是真正的英雄。

劉禪 VS 豐臣秀賴 兩人都是載入史冊的懦弱君主的典型代表,明明有著梟雄的父親以及從父親那裡繼承而來的夢幻般的家臣團,卻在短短時間內就葬送了全部基業,仔細想想這兩個人還真不容易。

諸葛亮 VS 黑田如水 公平的說諸葛亮應該是獨一無二,勉強要說和他想像的話大概也只有黑田官兵衛了吧。才能勝過自己的主君且仍然一心一意的忠誠,用自己的奇策妙計鋪平了主公徵服天下的道路,然而個人的能力終究有時而窮,他們的結局也註定了是一場悲劇。

三國時期的歷史精彩紛呈,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更是成為近現代中國乃至整個東亞人們經久不衰的話題。日本的戰國時代相對就遜色很多。

平心而論,日本戰國時代也流傳了許多人物,

而且到現在,日本的類似話題一直很熱。比如:生的太早毛利元就」、「上杉謙信是男是女」、「德川家康在馬上嚇出屎」、「滅佛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等等等。如果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讀一下。至少對你玩光榮系列的遊戲很有幫助。

【如廁小品,歷史趣聞】

【關注寧衰人,扯淡不傷神】

相關焦點

  • 玩家喜聞樂見《九州劫》日本戰國名將大戰三國群英
    日本酷愛三國文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眾多的日本動畫、漫畫、遊戲中都有大量題材是描寫三國時期的。而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很多日本觀眾的喜愛。那麼日本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三國演義》的呢?三國演義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什麼地位?
  • 最常碰瓷三國名將的日本戰國武將《九州劫》告訴你其中原因
    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很多人會把日本的武將比作三國名將以示讚美,比如日本曹操德川家康,日本孔明竹中重治。其中類比三國名將最多的要數本多忠勝了。本多忠勝有著「日本之張飛」的稱號,這個稱號來源於元龜元年的姊川會戰。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日本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各地大名崛起,自立為王。都想通過武力徵服其他勢力最終統一全國。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 日本名將都喜歡用三國人物起綽號 三國演義在日本影響有多大?
    日本酷愛三國文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在眾多的日本動畫、漫畫、遊戲中都有大量題材是描寫三國時期的。而在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很多日本觀眾的喜愛。那麼日本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三國演義》的呢?三國演義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種什麼地位?最近月半叔就帶著這兩個問題看了看相關的史料,發現了不少有趣的時期。
  • 日本戰國遊戲中,為何會有那麼多名將?真實歷史中能力如何?
    日本戰國遊戲中,戰國名將的數據,是通過層層鋪墊、倒卷珠簾的手法而不斷膨脹的。然後,再以這些人為依據,分別設定他們的得力部將、生平勁敵,最後依次輻射下去,自然連那些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路人甲,也人人皆是「名將」了。遊戲公司按照這種層層堆積「名將」的模式設計遊戲能力,鬧出了太多連日本人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笑話,比如日本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天下人」豐臣秀吉,其綜合全能力往往排在遊戲二十名開外。
  • 【歷史】盤點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他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曾被日本民眾評選為「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
  • 唐代追封名將六十四人,六位戰國名將上榜,你都知道嗎?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到了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不少來自於戰國時期。就戰國時期來說,共有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這六位名將上榜,位列唐代追封的名將六十四人之中。
  • 為何日本戰國歷史上名將無數?其實真正牛的是日本遊戲公司!
    hello,大家好,感謝觀看聊遊齋,我是齋長相信玩過《信長之野望》《太閤立志傳》《戰國無雙》這類遊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戰國史上有很多的歷史名將,其名聲與數量甚至要比中國歷史上的名將還要高上一籌。這就令我相當不解,日本論面積,頂多就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省之大,怎麼就冒出這麼多牛逼的名將。
  • 盤點日本戰國名將第一彈
    各位看客好,今天給各位盤點日本戰國時期著名武將,第一彈說盤點一下織田、德川、武田和豐臣家的名將組合。織田家徽,木瓜。織田信長推行「天下布武」意圖統一日本,在織田家巔峰時期曾設置了六大軍團。北陸道軍團,柴田勝家。在越中地區負責與上杉氏對抗。
  • 兩大相似點證明,白馬銀槍高思繼的故事,很可能參考這位三國名將
    然而,傳統歷史演義小說中,有很多相互借鑑的內容,比如,殘唐中有一位被譽為第三高手的白馬銀槍高思繼,作為歷史真實人物的他,在小說中的故事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很多內容都是杜撰出來的,而這些故事的參考原型,很可能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一位名將。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趙雲或馬超,甚至是文鴦或姜維,他們都是白馬銀槍的帥氣名將。
  • 唐朝設「武廟」供奉歷代名將,「武廟十哲」是哪十位名將?
    導語:唐玄宗設武廟,專門供奉歷代名將,最初供奉的除主祀太公望以外,其餘還有十大名將,是哪十位名將呢?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唐朝之前有無數名將,那麼究竟是哪十位被唐玄宗欽點,配享武廟呢?
  • 戰國中後期,曾兩次擊敗過秦國的名將,只有這三位!
    特別是在秦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秦國開始對外擴張,和山東六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對於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在整體實力上逐漸超過了山東六國,所以,秦國的對外戰爭,自然是勝多敗少。因此,可以擊敗秦國一次的武將,已經可以稱之為名將,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項羽的祖父項燕。但是,趙奢在閼與之戰擊敗秦國後,就去世,而項燕在擊敗李信後,又被王翦擊敗。
  • 戰國名將輩出,每一個都是時代翹楚,大家都認可他們嗎?
    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是,周朝衰微後各自盤踞,成就了春秋五霸,後來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家,從這裡開始正式進入了戰國七雄的局面,一般國家林立,強弱有別的時候就會出現不斷的攻伐和戰亂,而亂世出英雄,因為戰亂造就了很多名將,所以戰國時期名將是最多的,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戰國時期的十大名將,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呢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戰國頂級武將世家:六大名將縱橫五國,一連輔佐了四位雄主
    戰國時期不乏名將世家,比如滅了五國的王翦、王賁父子,以及蒙驁、蒙武、蒙毅和蒙恬祖孫三代,又比如趙奢和趙括父子,但是論底蘊卻都比不過今天要說到的戰國頂級武將世家:六大名將縱橫五國,一連輔佐了四位雄主,這個家族就是武廟十哲之一樂毅所在的樂氏家族,來看看樂氏出了哪些名將?
  • 中國歷史上10大名將,武藝高超,軍功卓越!三國名將無一入選!
    三國名將無一入選!看悠悠華夏五千年,自古以來王朝爭霸,諸侯紛爭,戰爭一直是中華民族獲取資源和生存空間的有效手段,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湧現出許多著名的軍事將領,為後世所推崇。他們大都武功高強,有勇有謀,但眾說紛紜,那就讓小編來帶著大家看看誰軍功更卓越呢?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日本戰國名將大谷吉繼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大谷吉繼。又名吉隆,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和大名,豐臣家臣,越前國敦賀城城主,父親為大谷盛治,母親為北政所的女侍東殿,幼名紀之介。日本戰國有兩個著名的戴白頭巾的名人,一個是上杉謙信,一個是大谷吉繼。謙信是因為篤信佛教,自詡為毗沙門天化身所以打扮的跟僧侶一樣。大谷吉繼則是因為身患麻風病,臉上流膿、鬚髮皆掉所以才裹上頭巾,用來遮擋容顏。大谷吉繼一直以忠義形象流傳於世,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大谷吉繼是石田三成為數不多的至交之一,兩人都在豐臣秀吉帳下效力,多年共事。
  • 三國鼎立梟雄崛起,自古山西多名將,盤點三國五大著名山西籍將領
    三國鼎立梟雄崛起,自古山西多名將,盤點三國五大著名山西籍將領提到山西這個地方,自古便是英雄雲集,人才輩出。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山西湧現的名將有廉頗、衛青、霍去病、尉遲恭、薛仁貴、狄青、楊博等等,三國時期,不少當世名將也都是山西人,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整個三國期間,最著名的山西籍名將應當屬於以下五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