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民日報》總結:1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大聲朗讀對

2021-01-19 騰訊網

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

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

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

炙手可熱

【解釋】手一挨近就感覺熱 ,形容氣焰很盛,權勢很大。

【誤用】易被誤用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離本義。

美輪美奐

【解釋】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

【誤用】易被誤用為形容美好事物。

明日黃花

【解釋】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誤用】不能被寫作「昨日黃花」

目無全牛

【解釋】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

【誤用】易被誤解為缺乏整體觀念。

危言危行

【解釋】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誤用】常被誤解為「危險」的意思而誤用。

曾幾何時

【解釋】表示「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誤用】常被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

久假不歸

【解釋】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誤用】易被誤解為長期請假不歸。

身無長物

【解釋】身邊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困或儉樸

【誤用】常被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慘澹經營

【解釋】指煞費苦心地從事繪畫或詩文創作,也指苦心規劃和開拓某項事業。慘澹,指費盡心力

【誤用】常被誤解為經營不善,很蕭條。

望其項背

【解釋】能夠望見別人的頸的後部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

【誤用】常被誤用為「只能望其項背」。

培養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成績,有一個特別簡單、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聲朗讀。

提到孩子的語文學習,我們常常會說到一個詞就是「語文素養」,很多家長現在都會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比如讓孩子多動筆寫字,多讀書、寫日記等等,這些都是培養語文素養,進而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的好方法。其實,還有一個特別簡單、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聲朗讀。

我們這裡說的朗讀,指的是讓孩子大聲把文章讀出來,聲音洪亮有自信,而不是小聲念叨。有資深語文老師結合自己從教多年的經驗指出,大聲朗讀文章對語文素養的培養非常關鍵,同時大聲朗讀也是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成績的一個好辦法。

老師認為,很多孩子讀書很多但是沒有效果,或者把課文看了很多遍,還是成績不好,往往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認真去看,有時候甚至眼睛在書裡,心思早就飛走了。大聲朗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大聲把看到的內容念出來,就不會走神,就會去關注自己朗讀的內容,效果當然比默默看書要好太多!

很多家長和孩子在語文學習中其實都忽略了大聲朗讀,很多孩子性格比較內斂,也不願意出聲讀課文。

大聲朗讀對記憶也很有幫助,那些背課文比較快、比較準的學生,往往都喜歡大聲讀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校會給孩子朗讀課文的任務,就是因為學校非常清楚朗讀的重要性。

當然,大聲朗讀的好處遠遠不止於這些,除了對孩子學習的幫助,大聲朗讀還能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性格,改善一些心理問題,讓大腦處於興奮的狀態,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這些好處不僅對孩子眼下的學習有幫助,還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接下來,與大家分享大聲朗讀對孩子的9個好處,相信大家看完之後會迫不及待想要和孩子一起朗讀。

有利於開發右腦

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

在誦讀過程中,把文字變成了聲音,並且伴之以節奏、韻律、形象、情感,使人進入了一種美的藝術體驗,這就很好地開發和訓練了右腦。

α波(8~13赫茲)被稱為放鬆波。α波頻率較慢,在這種狀態下會產生快樂感、幸福感、深沉的放鬆、直覺地湧現出創意等。科學家發現,腦波的節奏越緩慢,知覺上時間也會緩慢進行。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使用右腦時湧現出大量的α波,這恰恰開啟和使用了右腦。

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他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孩子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內向的人大多都是不會、不想和不善於使用語言的人,當一個人能夠肌肉放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情感飽滿地誦讀時,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氣、力量、感情、理解讀出來時,他就變得外向了。

有利於改變自卑

大多數學困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學困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誦讀可以激發激情,提升自信心,反覆誦讀可以增加孩子的膽量,使孩子變得大氣、大方。特別是在集體誦讀時可以相互壯膽,進而產生誦讀的熱情和激情。

讓腦神經興奮

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人在誦讀時口腔、肌肉、舌頭、氣流等的運動可以激活大腦多個區域的活動(特別是額葉、顳葉和頂葉),在誦讀時還可以使大腦皮質的抑制和興奮達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處於良好的狀態。堅持誦讀,大腦就會變得靈敏好用,記憶力、注意力等學習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有利於記憶材料

經常大量誦讀,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大腦表層到深層的記憶迴路,記憶品質因而得到改善。深層記憶迴路是和右腦聯繫在一起的,這個迴路一旦打開就和右腦的記憶迴路連接起來,生成一種優質「記憶」,甚至可以做到「過目不忘」。

形成感知能力

反覆誦讀能夠激活人的感知能力,並能和右腦中貯存的信息形成共鳴,得到一種特有的生命體驗和感受,並從中獲得能量,進而把這些寶貴的感知濃縮和儲存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發展,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領悟,從而影響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質。

再現「詩性美

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所以,我們有話劇、歌曲、朗誦、演講、講座、音頻、廣播等等,很多的文藝文字表達形式,字正腔圓,在聲情並茂中融為人們的思想靈魂,凝聚起精神力量。

增進腦呼吸

誦讀在某種意義上和唱歌有相同之處,它的運動原理是通過腹式呼吸帶動人體各肌肉組織運動,同時鍛鍊呼吸道和腹部,進而增進大腦呼吸。人在發聲時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氣,提高血氧飽和度,促進新陳代謝。成人呼吸吸入300毫升空氣,在誦讀和唱歌時可以增加7至10倍。

提高寫作能力

大聲讀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大聲讀自己的作品實質是修改完善的過程。瘋狂誦讀和背誦可以把情緒最廣泛地調動起來,名篇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只有在誦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深刻地體會到。

【 培養孩子大聲朗讀習慣有哪些妙招 】

鼓勵孩子自己挑選書籍

除了孩子課本上的必讀文章之外,家長不妨鼓勵孩子自己挑選書籍,這樣孩子不會特別牴觸大聲朗讀,反而是一種主動的帶有興趣的參與感。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孩子整套整套的對書本進行朗誦,畢竟每一本書都有其精華的部分,也有其粗糙的部分。

對孩子來說,在他獨自挑選書籍時,也需要去粗求精找到適合孩子年齡和心智的文章。

讀前要先理解

大聲朗讀不是為了死讀書而讀書,盲目著急的開始,囫圇吞棗的過程,反而會讓這個習慣的效果變得適得其反。

所以朗讀之前,家長也要更多地參與進來,幫孩子一起做好功課。

比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義字,先學會它們的讀音,理解在本篇的含義;

比如對於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先大致進行了解;

比如孩子因為閱歷有限不能感知文章某些句子的意思,家長就要帶著孩子來梳理一下,讓孩子嘗試理解,這樣才能更好朗讀。

每天固定的時間,固定時長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所以大聲朗讀這個習慣要讓孩子學會堅持下去。

選一個父母孩子都方便的固定時間,每天到點便雷打不動的開始大聲朗讀,這樣可以有一種很強的儀式感,讓孩子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情,要特別用心的態度才行。

讀後要有思考

在孩子讀完書之後,給孩子準備好熱水潤嗓子的同時,可以讓孩子平緩心情,逐步走入正常說話狀態。

這個時候就可以跟孩子探討一下,讀完這一段或是這一篇文章的感受,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理解,鼓勵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 家長為孩子朗讀的13條原則 】

想讓孩子養成朗讀習慣,家長也要堅持為孩子朗讀,推薦幾條朗讀的方法:

1. 朗讀越早開始越好,並儘量堅持到孩子小學畢業。

2. 對於自己重視的事,我們一定抽得出時間。每天至少安排一個固定的朗讀時間,儘量使之成為習慣。

3. 不妨從由韻律感的童謠、兒歌和幾行字的繪本開始,再逐步朗讀文字較多、圖畫較少的童書,再到有章節的故事及小說。

4. 只要時間允許,就頻繁地為孩子朗讀。但開始時一次時間不要過長,保持孩子對朗讀的熱情。隨著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時間。

5. 聆聽習慣是後天養成的,需要逐步教導、培養孩子——聆聽不會在一瞬間學會。

6. 要注意變換讀物的長度和主題。鼓勵孩子自行挑書。

7. 在朗讀前,一定要提一下書名、作者和圖畫作者。

8. 朗讀要有始有終。但是發現選錯了書,一定及時停止。

9. 如果朗讀有圖畫的書,儘量讓孩子能夠看到圖畫。

10. 幫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與他一對一地相處。讀故事給孩子聽,並留意他們聽故事時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11. 只有極少數人是天生的朗讀者,每個家長都要積極練習。大量運用自己的表情,甚至改變聲調,扮演人物。

12. 千萬不要讀得太快。建議不要讀自己不喜歡的書,因為你的表情很容易洩露出你的想法。

13. 偶爾讀一些內容較艱深的書,挑戰一下孩子的大腦。多啟發孩子思考,嘗試跟孩子討論書中內容。

寫在最後:

大聲朗讀對孩子成長受益多多,但是大多數家庭的父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孩子才能和智慧的開發,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而是取決於一個優秀習慣的堅持。

-END-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總結: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
    來源 |人民日報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今天就跟著詩詞君一起看一看人民日報總結的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算算平時用對了多少個。 1.三人成虎 【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 《人民日報》總結的60條常被誤用的成語,第一個就猶豫了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快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人民日報總結的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算算平時用對了多少個——1三人成虎[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 以為真有虎了。
  • 人民日報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給孩子看看,別再用錯了
    左左老師說:「語文學習中,成語的積累非常重要,它對文學素養、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寫作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幫助。但有的成語看表面意思很容易錯誤解讀,人民日報為孩子們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快來看看孩子們都用對了嗎?」
  • 這30個成語常被誤用,第一個就猶豫了
    [誤用]常被誤解為「危險」的意思而誤用。2汗牛充棟[解釋]形容書籍極多。[誤用]常被用於形容其他事物。3振振有詞[解釋]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誤用]易被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9出神入化[解釋]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誤用]常被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10登堂入室[解釋]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
  • 人民日報總結:這30個成語人人都錯過,初高中也會考!建議收藏!
    成語是中小學生必學必考的一部分,數量繁多。學生在學習成語時,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但是這些成語卻經常考。《人民日報》總結出了30哥常被誤用的成語,幾乎人人都錯過。初高中學生建議收藏起來,因為考試頻率很高哦!
  • 這27個成語常被誤用,看看你都會嗎
    言語理解中那些成語,你都了解嗎?其實有些成語,你一直用錯了!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就給大家匯總了27個常誤用成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很好地區分這些成語,在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中遇到不丟分。
  • 【遴選公文寫作素材】這些常被誤用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遴選公文寫作素材】這些常被誤用的成語你用對了嗎?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公文寫作,公選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漲知識|60個經常被誤用的成語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自己平時用對了多少。1.三人成虎【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 成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卻有不少常會被誤用
    成語是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是由古漢語濃縮而成的精華。成語因固定的結構形式、慣用說法和內涵意義,而被人們經常運用,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都常常能夠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然而,有不少成語卻經常容易被錯用或誤用,確實應該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在此,筆者僅列舉10例,以作說明。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 第二個成語:美輪美奐 美輪美奐原本是指美觀高大的新建房屋,著重用來形容事物的高大宏偉,和富麗堂皇相似。不過有很多人用來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該詞的含義被擴大化了。
  • 100個容易讀錯的字,大聲朗讀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這段時間陪孩子複習考試,常查字詞讀音,大數據可能已經完全掌握了我的心理動向,總是推送學習字詞相關內容。也有好處,很多好的內容也是很有學習性的學習,並分享人民日報總結的易讀錯的字清癯,不認識。一直普通話不好,終於知道當年語文的前幾道讀音題總錯了[捂臉]學習了100個詞語,感覺自己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好多都似是而非!首先感謝人民日報的總結,再次感謝自己耐心學習完畢[可愛]期末考試在即,和孩子大聲朗讀一下,說不定你也可以有所收穫。
  • 60個易誤用的成語,別再用錯了
    想要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成語儲備不能少。以為很熟悉的成語,查了詞典才發現原來一直用錯?寫文章時想用成語,可提筆就寫錯字?是時候重溫成語知識,提高語文水平了。60個易誤用成語!轉給小夥伴,別再用錯啦!萬人空巷【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或新奇事物轟動一時。
  • 這10個最容易被誤用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成語是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經過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附有感情色彩,背後還有明確的典故和出處,使用起來簡單、精闢。而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成語的理解,往往跟原本的意義大相逕庭,如果用錯就很容易鬧笑話。
  • 30條常被誤用的成語
    【誤用】 現多被誤用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混淆。5. 首當其衝 【解釋】最先受到攻擊或遭受災難。【誤用】常被誤用為「首先接受任務,或首先應當先做某事」。6. 鼎力相助 【解釋】敬辭,用於請託或表示感謝 。【誤用】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7.
  • 經常被誤解、誤用的「8個成語」,語文老師:我也用錯一個?
    筆者在前面的文章裡,曾給大家分享過最容易念錯的幾個漢字,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易錯」成語的內容。經過筆者多年的總結,以下這8個成語,經常被誤解、誤用,甚至有些老師都曾誤用過。您仔細看看,自己有沒有「尷尬」過呢?
  • 這60個成語竟一直被我們誤用!第一個你可能就錯了…
    這60個成語竟一直被我們誤用!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自己平時用對了多少。1.三人成虎【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誤用】易被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2.美輪美奐【解釋】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誤用】易被誤用為形容美好事物。
  • 8個常被誤用的成語,你有沒有「尷尬中槍」?
    這不,我們今天整理了8個經常用錯的成語,可不要再露怯了哦。曾幾何時不是過了很久指才過了沒多少時間,即時間沒過多久。出自王安石的《祭盛侍郎文》:「補官揚州,公得謝歸。這個成語經常被誤用為過了很久,所以上面秀恩愛的夥伴說,曾幾何時還是個傻小子,大概意思就是沒兩天就成熟了,又沒兩天就結婚了,這不是閃婚是啥嘛~罪不容誅不是網開一面意思是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 ——極易誤用成語80例
    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2、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注意: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3、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4、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或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5、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倖,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常誤用來形容公安幹警的機智。
  • 漲知識,這55個成語容易褒貶誤讀誤用,講話稿寫作中用錯就尷尬了
    有沒有這種情況,本來想表揚一個人,卻用了貶義的成語,這情形應該是會很難堪的。如果講話稿中成語不小心誤用了,估計「闖的禍」可能更大。為了讓文秘新手少犯這種低級錯誤,今天分享55個褒貶易誤讀誤用的成語:1.
  • 最容易被誤用的成語大合集,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我一直用了個寂寞
    人們常說,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多少就能窺探出他自身的修養與學識,有文化的人說話總是口吐珠璣,讓人感到受益良多,而胸無點墨的人談吐之間總會略顯匱乏。生活中,我們都會比較注重自己說出去的每一句話,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場合,例如面試時、談判時,或是與朋友第一次見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