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二)

2021-02-18 生命語文有你同行

關注  生命語文有你同行

為生活和學習增添色彩

導語:

《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中國人喜歡龍、熱愛龍,也尊敬龍、保護龍,都為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而自豪。龍在中華文化中分量很重。書法中有各種各樣的龍體,繪畫中有各種各樣的龍形,象徵皇權的建築物都有龍的雕飾。具體的,請看泰和三中七年級二班劉良駒老師指導學生寫作的龍文化系列作文第二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傳承根植在我們心間,我們是龍的傳人。

中國龍文化上下5000年,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姿多彩。

在炎黃時候人們就開始以龍為圖騰,對神異動物龍的崇拜,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龍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時期,先人們就雕刻各種「C」形玉龍、玉豬龍等作為禮器,拜祭天地山川。

龍雖然神秘莫測,變化多端,難得一見,但自古以來人們對龍的形象描述得很清楚,龍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長度都相等;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降雨;龍還能顯能藏,能巨能細,能長能短。春分時飛上天,秋分時潛於淵。龍的出現,也是天下太平的徵兆,因此,龍被人們視為天上人間最大的吉祥物。

龍為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稱為真龍天子,也是勝利的象徵。

但龍並不是永遠的勝利者,龍也會沉睡,也會下墜。但是,中國的真龍永遠不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天邊的驚雷閃電、漫天的暴雨狂風會讓它再次甦醒以致騰飛。

我們有過燦爛的文明,強漢、盛唐、富宋……我們也曾有過讓世界矚目的壯舉,萬裡長城,絲綢之路,七下西洋……我們也曾有過無數的痛苦和屈辱,虎門銷煙的一聲長嘆,馬關條約的無盡唏噓,殖民地裡的卑躬屈膝,日寇鐵蹄下的無畏抗爭……

但植根於我們民族血液裡的龍魂在沉淪與逆境中不斷發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等等不屈的、悲壯的聲音!在一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中國巨龍漸漸被喚醒,東方巨龍的吼聲響徹於大地。

「龍」,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珍寶,也是世界的文化珍寶。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我國古代動物形象中等級最高的是龍。「龍」,是我們從古至今仍然為此驕傲的一個寶物。

龍,在古代是權利與地位的最高象徵,一般只有皇帝才能夠用在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至今也遺留了很多歷史瑰寶以供後人瞻仰,例如九龍壁,它是我國古代的傑出作品,九條龍刻得栩栩如生,並且這是由我國特製的琉璃瓦構成。做工精細,幾乎沒有任何瑕疵。每天都有數以萬人的遊客來一睹它的風騷,其中就有許多的外國人。龍到現在仍有富貴、權勢和地位的象徵。

龍,在我國眾多的文學電影、歌曲中也有出現,如,《龍的傳人》、《東方的一條龍》等。而這些都象徵著樂觀進取、堅持向上的精神。

龍,到現在已成為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文化。如「China」是中國的意思,也有中國陶瓷的名字。而中國陶瓷是一個世界皆知的國際品牌,在超市、在家中,在電視機上都能夠看見各種各樣的瓷器會印有龍的圖案,龍是中國獨有的,我沒看過沒有其他國家印中國「龍」的圖案。在各式各樣的古董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龍文化的存在,如:園明園的龍首,九龍杯,九龍鼎等,這個涉及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龍就是被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發現,龍也使我國的經濟貿易得到了發展。

龍,是中國的,是我們獨有的。

說起龍,大家便會想到中國;說起中國,大家便會想到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說起文化,大家便可以想到龍文化。所以,在中國的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王力宏在歌中唱到:「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叫中國」,也代表了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龍是古代人們的文化象徵、思想像徵。但是需要提及的是,龍只是人們的幻想,是一個虛物,不是實物,沒有人親眼見過他。

在中國,帶龍的成語數不勝數:「臥虎藏龍」「葉公好龍」「畫龍點睛」「龍騰虎躍」……同樣,帶龍的詩句也有很多:如韓翃的《送僧歸日本》中「水月通祥寂,魚龍聽梵聲」,岑參的《逢入京使》中「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這些便足以代表中國人對龍的熱愛和尊敬,連海外的華僑也對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在華夏民族中,先祖炎帝、黃帝,也和龍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此中國人自稱自己為「龍的傳人」。

其實,在今日,龍的文化也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端午節時,有賽龍舟;元旦時,有舞龍;春節時,窗紙上會出現作為祥瑞的龍……

龍,並沒有被我們中國人所忘記,為什麼?因為,龍文化是我們的傳承之一,也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之一!

龍,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有著極強的凝聚力與團結統一的優良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消亡了,其中不乏有為人類作過傑出貢獻的民族。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雖然經歷了和自然及敵人的嚴酷鬥爭,但仍沒有解體,並日益繁榮,就是因為她有一個光輝的整體形象,有一個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龍。龍起著維繫和向心的作用。龍文化已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辭海》雲,「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喚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傳說中,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此中國人自稱自己為「龍的傳人」。

在之後的封建社會時期,龍更是成為了皇權的象徵,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的器物也以龍為裝飾。明代時期,更是有飛魚服和龍袍的存在。時至今日,屬於龍的文化也時常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常見的,每年一次的端午賽龍舟,每到元旦時就會有的舞龍,春節窗紙上作為祥瑞出現的龍……

它是神靈的象徵,掌管了五湖四海,它是權力的象徵,坐擁著九州華夏,它是福氣的象徵,帶來了團圓歡喜。

不必去刻意的尋找,其實只需要匆匆一看,你就會發現它的存在。

它,並沒有被忘記,因為,他是我們的傳承之一,他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之一。龍文化的內涵實質上是中國的龍以東方神秘主義的特有形式,透過複雜多變的藝術造型,蘊涵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觀念。

龍是中國人的一種觀念,從中國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

龍是一種理念,在中國,龍的形象、龍的觀念後邊,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係時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追求天人關係的和諧,多元文化關係的和諧。

龍的精神多元一體,綜合創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這是中國龍形象。龍文化的最深層文化底蘊,我們發掘中國龍文化的深層內涵,有助於解決當代世界的一些衝突。

希望我們每個中國人成為一條中國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承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於宇宙之相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而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也可以彰顯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魅力與實力,我們也要為未來而努力。

「龍」是中華民族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奇動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龍」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沒有一個中國人是不知道它的,它源於我們中華文化之中,成為了我們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存在的神異動物。它能行雲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太空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它代表著積極向上、奮勇前進、不屈不撓、永不言敗,同時龍也象徵著自由歡騰和完美。

在中國古代,人們以龍為圖騰,他們把龍的形象雕刻在玉器和青銅器上。並且,我們隨處可以見到龍的身影,例如建築上的雙龍屋頂;龍也是帝王至高無上的象徵,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還有龍椅、龍袍等。成語中,關於龍的成語也數不勝數:龍飛鳳舞、二龍戲珠、龍潭虎穴……

時至今日,關於龍的文化也時常在我們的身邊出現。比如,每年一次的端午賽龍舟;每到元旦就會舉行舞龍;春節時的窗紙上作為祥瑞的意義出現的龍……而說到元宵節,每家每戶總會一起出去進行「穿龍燈」這項活動,一群人高舉著「大龍」,人們從下面穿過之後,再去龍頭那裡取一些「龍鬚」,系在手臂上幾天,這樣以後人們都認為這年就會吉祥如意。

不管是雕刻文化,節日文化還是成語文化,在現在,都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龍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

讀後感悟:

龍的文化是深厚的,龍的精神是偉大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寄託著中華民族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是中華龍文化流傳數千年至今的時代凝鍊、傳承和升華。龍的傳人,就要把這一傳承龍的文化、弘揚龍的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念發揚光大。

往期精彩連結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一)

你就在我身邊(一)

美麗的顏色

時間

最美的笑容

感恩

幸福就在身邊

我的初中生活

有你,一路繁花相伴

分享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彈奏生命中最美好的音符,

一個為學生、家長、老師服務的平臺。

因為有你,我們更加美好。

歡迎轉發朋友圈,分享生命語文。

此外,真誠地歡迎各位師生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楊老師:519949624@qq.com

                龔老師:qiyanfeibi@163.com

                餘老師:2402623689@qq.com

編輯:龔玉蓉      審編:楊菊秀

公眾號名稱:生命語文有你同行

一個小程序的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的龍文化了解一下時間:2020-02-24 13:31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二月二身邊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俗語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 中國龍,印度龍,歐洲龍,美洲龍,為何全球都有龍文化?
    王力宏所唱《龍的傳人》,為世人大致講述了歷史悠久的中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對於世界各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國被稱為東方古龍,而中國人又被稱為龍的傳人。從古至今,我國一直流傳著關於龍的傳說。儘管我們未曾見過龍的真容,但龍始終活在我們心中。
  • 二月二龍是幾月幾日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 身邊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俗語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農曆二月初二也被稱為龍頭節、春龍節、春耕節等,寓意著大地復甦,百蟲甦醒,一年的農事活動將要開始。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 關於中國的龍文化
    什麼是中國的龍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中華民族,號稱龍的傳人,龍是我們民族文化符號。
  • 中國龍文化
    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  然而,龍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源的?幾千年來有怎樣的發展過程?我們簡要梳理一下。
  • 龍與天道人道孔子荀子對龍文化的拓展-姚海濤
    關鍵詞:孔子;荀子;龍;天道;人道引言龍在中國人看來真乃「天生神物」。我們也一直以「龍的子孫」「龍的傳人」為榮。作為華夏圖騰、文化符號與精神信仰,龍早已內化為民族基因,流淌在華族血液之中。可見,龍之於中華民族有著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
  • 中國圖騰 - 龍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人類產生之初,只會追逐自然生長的蔬果等食物。
  • 二月二龍抬頭,指的究竟是什麼「龍」?
    看來,二月二吃太陽糕是自清代以來便有的習俗了。但或許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當時明確的時間節點是二月初一,而非二月初二。話及此,我們就不得不說起早年間北方的另外一個重要節日了,也就是後被併入到二月二當中的中和節。
  • 傳統文化:為什麼是「二十四節氣」?「龍抬頭」是什麼龍?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中華曆法既然是用天幹、地支來計算,當然是陰陽同歷,這個曆法中的每一天都對應著天文的位置,每個重要節點都有標明。
  •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和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和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千家萬戶忙春耕。在遠古的農耕時代,春耕是國家大事,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春天的播種,誤了農時,收不了糧食,這一年都可能挨餓受凍,所以有「一年之計在於春」諺語代代流傳。
  • 少年國學院線上課堂|燦爛的龍文化——說龍
    龍文化總序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徵。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龍成了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 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是哪一條「龍」在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是哪一條「龍」在抬頭?是「東方蒼龍」。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通過觀測天象確定時間和方位。「角」宿代表龍角,「角」宿升空意味著龍頭抬起,所以此時被稱為「龍抬頭」時節。「龍抬頭」作為時令和農耕文化,歷史久遠,但將其作為一種節日定在農曆二月初二,還是在元代之後。元朝熊夢祥在其所著的《析津志》中寫道:「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是最早將二月二與龍抬頭聯繫起來文獻。
  • 「龍抬頭」為啥是二月二?
    而「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形象的基礎上想像出來的,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 中國龍文化,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進入狩獵時代,可以說「龍」的產生溫床也就想成了。狩獵活動經驗的積累,讓人們對動物認知夾雜著幻想,人類文化此時也進入了「萬物有靈」的時代---龍就是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的展現。動物們翱翔於天空、潛遊於水底,可以無足而行,可以蟄伏而屆等等的奇異能力,讓人們開始崇拜與嚮往。 據說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龍文化也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
  • 中國傳統節日之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相信經常看我的文章的寶寶們都會知道,我是經常說的,我們中國一開始就是農耕社會文化演變過來的。因此龍抬頭呢,在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也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就是有這麼一個文化所在,因此呢,農民呢是非常注重這個傳統節日的,因為這證明春雨要來了,也是向天祈雨,讓老天的保佑土地豐收。這個願望的初衷是好的,因此這個傳統節日也流傳至今。
  • 《二月二,龍抬頭》| 有聲閱讀
    有資料介紹,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中華全國風俗志》中寫道:「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所以人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千百年以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秘色彩的吉祥物。
  • 我們是龍的傳人,你了解這條龍嗎?
    經考古專家鑑定,確認屬於紅山文化,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三星塔拉玉龍發現以後,大批紅山文化玉龍被發掘出土,全國許多遺址也相繼發現了以龍命名的遺蹟和遺物,從而引發了學術界對龍的起源以及龍文化問題的討論。
  • 二月二龍抬頭是幾月幾號-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時間是2020年2月24日,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什麼節日都過得很平淡,十天前的情人節,小編差點就給忘了,如今疫情向好,很多省市已經連續幾天零增長,大家的心情似乎也隨著這些好消息,有了春天的感覺,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好日子,廣東中公教育在這裡還是借用央視新聞主持人歐陽夏丹姐姐的話溫馨提醒大家
  • 青龍縣的龍文化究竟是什麼?
    青龍河是青龍的母親河,它由北向南蜿蜒貫穿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境,沉積了厚重的流域文化和燦爛的歷史文化。《史記》中記載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青龍河,是青龍河孕育了商族和成就了商湯大業。青龍河流域發現殷商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多處;這裡的遼金歷史文化更加厚重,出土的遼金時期的文物最多。明代,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戎邊,打敗了在青龍河流域的蒙古人,並下令,長城以北200華裡為中立地區,不許有人居住,使這裡荒蕪300餘年,山青水美的青龍河流域成了「野水無人渡,山花寂寞紅」的人跡罕至的境地,成了野獸山禽的生存樂園。
  •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 爸媽可以孩子講講老祖宗的習俗,增長見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 爸媽可以孩子講講老祖宗的習俗,增長見聞 這兩天天氣晴好,微風和煦,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太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覺春姑娘已經在我們身邊了。 明天就是二月初二了,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