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生命語文有你同行
為生活和學習增添色彩
導語:
《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中國人喜歡龍、熱愛龍,也尊敬龍、保護龍,都為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而自豪。龍在中華文化中分量很重。書法中有各種各樣的龍體,繪畫中有各種各樣的龍形,象徵皇權的建築物都有龍的雕飾。具體的,請看泰和三中七年級二班劉良駒老師指導學生寫作的龍文化系列作文第二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傳承根植在我們心間,我們是龍的傳人。
中國龍文化上下5000年,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姿多彩。
在炎黃時候人們就開始以龍為圖騰,對神異動物龍的崇拜,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龍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時期,先人們就雕刻各種「C」形玉龍、玉豬龍等作為禮器,拜祭天地山川。
龍雖然神秘莫測,變化多端,難得一見,但自古以來人們對龍的形象描述得很清楚,龍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長度都相等;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降雨;龍還能顯能藏,能巨能細,能長能短。春分時飛上天,秋分時潛於淵。龍的出現,也是天下太平的徵兆,因此,龍被人們視為天上人間最大的吉祥物。
龍為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稱為真龍天子,也是勝利的象徵。
但龍並不是永遠的勝利者,龍也會沉睡,也會下墜。但是,中國的真龍永遠不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天邊的驚雷閃電、漫天的暴雨狂風會讓它再次甦醒以致騰飛。
我們有過燦爛的文明,強漢、盛唐、富宋……我們也曾有過讓世界矚目的壯舉,萬裡長城,絲綢之路,七下西洋……我們也曾有過無數的痛苦和屈辱,虎門銷煙的一聲長嘆,馬關條約的無盡唏噓,殖民地裡的卑躬屈膝,日寇鐵蹄下的無畏抗爭……
但植根於我們民族血液裡的龍魂在沉淪與逆境中不斷發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等等不屈的、悲壯的聲音!在一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中國巨龍漸漸被喚醒,東方巨龍的吼聲響徹於大地。
「龍」,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珍寶,也是世界的文化珍寶。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我國古代動物形象中等級最高的是龍。「龍」,是我們從古至今仍然為此驕傲的一個寶物。
龍,在古代是權利與地位的最高象徵,一般只有皇帝才能夠用在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至今也遺留了很多歷史瑰寶以供後人瞻仰,例如九龍壁,它是我國古代的傑出作品,九條龍刻得栩栩如生,並且這是由我國特製的琉璃瓦構成。做工精細,幾乎沒有任何瑕疵。每天都有數以萬人的遊客來一睹它的風騷,其中就有許多的外國人。龍到現在仍有富貴、權勢和地位的象徵。
龍,在我國眾多的文學電影、歌曲中也有出現,如,《龍的傳人》、《東方的一條龍》等。而這些都象徵著樂觀進取、堅持向上的精神。
龍,到現在已成為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文化。如「China」是中國的意思,也有中國陶瓷的名字。而中國陶瓷是一個世界皆知的國際品牌,在超市、在家中,在電視機上都能夠看見各種各樣的瓷器會印有龍的圖案,龍是中國獨有的,我沒看過沒有其他國家印中國「龍」的圖案。在各式各樣的古董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龍文化的存在,如:園明園的龍首,九龍杯,九龍鼎等,這個涉及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龍就是被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發現,龍也使我國的經濟貿易得到了發展。
龍,是中國的,是我們獨有的。
說起龍,大家便會想到中國;說起中國,大家便會想到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說起文化,大家便可以想到龍文化。所以,在中國的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王力宏在歌中唱到:「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叫中國」,也代表了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龍是古代人們的文化象徵、思想像徵。但是需要提及的是,龍只是人們的幻想,是一個虛物,不是實物,沒有人親眼見過他。
在中國,帶龍的成語數不勝數:「臥虎藏龍」「葉公好龍」「畫龍點睛」「龍騰虎躍」……同樣,帶龍的詩句也有很多:如韓翃的《送僧歸日本》中「水月通祥寂,魚龍聽梵聲」,岑參的《逢入京使》中「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這些便足以代表中國人對龍的熱愛和尊敬,連海外的華僑也對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在華夏民族中,先祖炎帝、黃帝,也和龍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此中國人自稱自己為「龍的傳人」。
其實,在今日,龍的文化也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端午節時,有賽龍舟;元旦時,有舞龍;春節時,窗紙上會出現作為祥瑞的龍……
龍,並沒有被我們中國人所忘記,為什麼?因為,龍文化是我們的傳承之一,也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之一!
龍,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有著極強的凝聚力與團結統一的優良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消亡了,其中不乏有為人類作過傑出貢獻的民族。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雖然經歷了和自然及敵人的嚴酷鬥爭,但仍沒有解體,並日益繁榮,就是因為她有一個光輝的整體形象,有一個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龍。龍起著維繫和向心的作用。龍文化已成為東方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辭海》雲,「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喚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傳說中,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此中國人自稱自己為「龍的傳人」。
在之後的封建社會時期,龍更是成為了皇權的象徵,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的器物也以龍為裝飾。明代時期,更是有飛魚服和龍袍的存在。時至今日,屬於龍的文化也時常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常見的,每年一次的端午賽龍舟,每到元旦時就會有的舞龍,春節窗紙上作為祥瑞出現的龍……
它是神靈的象徵,掌管了五湖四海,它是權力的象徵,坐擁著九州華夏,它是福氣的象徵,帶來了團圓歡喜。
不必去刻意的尋找,其實只需要匆匆一看,你就會發現它的存在。
它,並沒有被忘記,因為,他是我們的傳承之一,他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之一。龍文化的內涵實質上是中國的龍以東方神秘主義的特有形式,透過複雜多變的藝術造型,蘊涵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觀念。
龍是中國人的一種觀念,從中國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
龍是一種理念,在中國,龍的形象、龍的觀念後邊,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係時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追求天人關係的和諧,多元文化關係的和諧。
龍的精神多元一體,綜合創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這是中國龍形象。龍文化的最深層文化底蘊,我們發掘中國龍文化的深層內涵,有助於解決當代世界的一些衝突。
希望我們每個中國人成為一條中國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承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於宇宙之相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而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也可以彰顯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的魅力與實力,我們也要為未來而努力。
「龍」是中華民族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奇動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龍」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沒有一個中國人是不知道它的,它源於我們中華文化之中,成為了我們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存在的神異動物。它能行雲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太空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它代表著積極向上、奮勇前進、不屈不撓、永不言敗,同時龍也象徵著自由歡騰和完美。
在中國古代,人們以龍為圖騰,他們把龍的形象雕刻在玉器和青銅器上。並且,我們隨處可以見到龍的身影,例如建築上的雙龍屋頂;龍也是帝王至高無上的象徵,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還有龍椅、龍袍等。成語中,關於龍的成語也數不勝數:龍飛鳳舞、二龍戲珠、龍潭虎穴……
時至今日,關於龍的文化也時常在我們的身邊出現。比如,每年一次的端午賽龍舟;每到元旦就會舉行舞龍;春節時的窗紙上作為祥瑞的意義出現的龍……而說到元宵節,每家每戶總會一起出去進行「穿龍燈」這項活動,一群人高舉著「大龍」,人們從下面穿過之後,再去龍頭那裡取一些「龍鬚」,系在手臂上幾天,這樣以後人們都認為這年就會吉祥如意。
不管是雕刻文化,節日文化還是成語文化,在現在,都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龍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
讀後感悟:
龍的文化是深厚的,龍的精神是偉大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寄託著中華民族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是中華龍文化流傳數千年至今的時代凝鍊、傳承和升華。龍的傳人,就要把這一傳承龍的文化、弘揚龍的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念發揚光大。
往期精彩連結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一)
你就在我身邊(一)
美麗的顏色
時間
最美的笑容
感恩
幸福就在身邊
我的初中生活
有你,一路繁花相伴
分享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彈奏生命中最美好的音符,
一個為學生、家長、老師服務的平臺。
因為有你,我們更加美好。
歡迎轉發朋友圈,分享生命語文。
此外,真誠地歡迎各位師生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楊老師:519949624@qq.com
龔老師:qiyanfeibi@163.com
餘老師:2402623689@qq.com
編輯:龔玉蓉 審編:楊菊秀
公眾號名稱:生命語文有你同行
一個小程序的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