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王文湛痛批教育機構泛濫,就是浪費家長錢,為難孩子

2020-12-11 一月愛八月

01.小學數學題真的那麼難嗎?

我有一個同學是小學老師,有一天我和他聊天,他對我說:我有一個做航天研究的同學,他是個碩士畢業生,有天他拿著他9歲孩子數學的作業來問我,問我那道數學題怎麼做?

聽到同學說這樣的話,我驚訝了,現在小學生的數學真的有這麼難嗎?

本來我不相信,但是當我看這個帖子「清華大學教授做不出10歲孫子的數學題」時,我深信不疑。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在一個家庭教育講座上吐槽說:沒有必要幾千萬中小學生參加奧數,我那十歲孫子也參加奧數啊,他的數學題啊,有的我都做不出來啊,我在清華大學給學生上數學課,他不是數學問題是技巧,跟變戲法一樣,一個文盲的變戲法可以騙過一個教授,這些課外培訓機構基本上超綱授課,強化應試,幹擾教育教學秩序,增加學生負擔,增加家長經濟負擔。

聽到清華大學教授的這番話,我明白了,有些奧數題就是為了為難學生,難倒家長。一些培訓機構就是抓住了這個心理,瘋狂的鼓吹奧數的好處,想方設法來考倒家長,為難學生。

王教授指出這些解數學題的技巧,就跟變戲法一樣,對於小學生來說根本聽不懂,老師也講不明白,最後就像變戲法一樣,告訴孩子解題方式,讓孩子死記硬背,然後做題時就照葫蘆畫瓢。

聽了王教授的解釋,我相信我同學說的話了,一個做航天研究的碩士畢業生不懂小學生數學題,是多么正常呀!就連教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都不會做,我們普通家長更不懂。

02、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課外有很多興趣班,可是有多少興趣班,是學生們真正喜歡的興趣呢?

就如王教授說:這些課外培訓機構基本上是超綱教學,強化應試,幹擾教育教學秩序,增加學生負擔。本來孩子挺喜歡數學的,也挺喜歡思考的,但是一道道難題擺在孩子面前,就是為了難倒孩子而設計,那麼孩子還會對數學感興趣嗎?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孩子討厭數學的原因。

都說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都不喜歡數學,討厭數學,他還能學好數學嗎?

我曾經和一個從事多年的數學老師聊天,他告訴我:

以數字「1」為例子,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認為是「1」。但是對於一年級及以下的普通學生未必認為那就是「1」,可能會想為什麼是「1」,「1」是什麼破玩意,能吃還是能玩,「1個」又是什麼鬼?哪裡冒出來的?怎麼畫一下就是「1」,再劃拉一下又變成別的了?什麼叫一划呀,劃了就是「1」嗎?我剛才到底劃沒劃呀?為什麼「1」怎麼變成手指頭了,手指頭怎麼又成「1」了呢?

總之,一年級一下的學生,在他得世界裡根本不知道「1」送啥玩意,所以孩子問的大部分都是哲學問題,這個哲學問題都是根源性問題,比如:「鳥為什麼會飛」「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雲是白色的」………這些哲理性的問題,孩子長大後再也不會問為什麼?

所以數字「1」是什麼?低齡孩子根本不同,他們也不知道1+1為什麼等於2,但是他們知道,我有一個蘋果,你再給我一個,我就有兩個蘋果。

數學是什麼?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

如果就像奧數那樣,死記硬背,硬套公式,真的能學好數學嗎?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鬼使神差的問題,就是數學的抽象化和邏輯推理。數學學的是一種思維,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是對物體和運動的思考和觀察。

所以要想讓孩子學好數學,首先得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03.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感興趣?

先給大家看一組動圖:

01.如何計算圓的面積

02.多邊形外角和等於360°

03.多邊形外角和等於360°

04.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曾經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只讓我們背公式,數學公式難背難記,說實話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看完這組動圖,大家是不是驚呆了,這就是數學中的抽象想像力,這也正是孩子問我們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時,腦子浮現的樣子。請不要隨意扼殺孩子的想像力,他6歲不懂1+1=2是很正常的,因為他腦子裡裝著無限可能。

如何從小就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那就是滿足孩子有趣的好奇心。

01.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生活中藏著很多有關於數學的事情,比如:

一個家庭有多少個人?吃飯的時候會拿多少個碗,多少根筷子?媽媽今天做了幾個菜?少一個人吃飯,就會少拿一個碗和2根筷子。

在餐桌上,碗是圓形,勺子底部是橢圓形,筷子是長方體等。

大家發現沒有,就是單單的吃一餐飯,裡面充滿了各種和數學有關係的數字和圖形,對於孩子而言,你只要稍微點化他一下,他就像那句俗語一樣,「啞巴吃湯,圓心中有數」。

數學就藏在我們身邊,不管是我們走路、上下樓梯、馬路、建築物,還是去超市,到處都是有趣的數學。

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不要告訴孩子1+1=2,而是選擇生活中的事物,告訴孩子一個棒棒糖加一個棒棒糖等於兩個棒棒糖,以這種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

02.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當孩子連續不斷的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思考,找到解決的辦法。大多數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孩子的想像力比我們要豐富得多,利用有效的方法,發散孩子的思維能力。

03.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

相對於抽象性的數字,孩子們更喜歡用圖形(實物)示意,在孩子接觸數學的時候,儘量選擇用一些圖形或者實物來講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和變化,讓枯燥的數學和文字「活」起來。

綜合以上三點,民國時期的一位數學家叫做劉薰宇,他曾說:孩子的天性是擁有好奇心的,而在這個階段,給予的知識養分是有趣的還是無趣的,這決定著能否將孩子的好奇心轉換為興趣和熱情!我一直在找尋一種方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裡面存在的邏輯。

最終他把自己寫的數學科普文章,集結出版了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結果大受歡迎,不止孩子們很喜歡,連豐子愷,楊振宇和谷超豪等這樣的大人物也讚嘆不已。

劉燻宇是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橫跨民國和新中國兩個時期,他曾擔任多所大學和中學數學教師和校長,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教材

豐子愷曾經說過:

要是小時候他能夠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文章,那麼一定不會荒廢掉這麼重要的科目。

這套書一共分為三冊:

第一冊是《馬先生談算學》,大師劉薰宇以馬先生的口吻,講述圖解的模式和一些簡單的算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不一樣的數學題,簡單有趣易懂,還可以當故事書讀。只要識字量多的孩子,都可以自主閱讀。

第二冊是《數學趣味》,劉薰宇以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從萬事萬物來講數學。這樣的方式能讓數學融入生活中,引導孩子從實際生活理解數學,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數學啟蒙引導。

第三冊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算是進階版,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基本原理,涉及到初中、高中的基礎知識。

這三本書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學生學習,作為孩子的數學啟蒙再好不過了。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79,一頓飯錢即可入手,還包郵到家,點下面的橫條即可拿下,有需要的趕快入手吧~

相關焦點

  • 清華數學系教授因10歲孫子的作業批奧數是文盲戲法,獲網友大讚
    別說普通家長了,就連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教授都這麼認為,你一定覺得很誇張吧,清華的,還是數學系的教授,怎麼可能? 可事實就是這樣,在某個講座中,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痛批奧數,他說:「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可偏偏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卻選擇相信這種教育。」
  • 清華教授做不出10歲孫子的作業,怒批奧數是文盲戲法,獲網友大讚
    別說普通家長了,就連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教授都這麼認為,你一定覺得很誇張吧,清華的,還是數學系的教授,怎麼可能?可事實就是這樣,在某個講座中,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痛批奧數,他說:「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可偏偏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卻選擇相信這種教育。」
  • 緊急預警|清華大學教授培訓班騙局來襲,各位家長注意防範!
    緊急預警|清華大學教授培訓班騙局來襲,各位家長注意防範!澎湃號·政務 近日,QQ上冒充子女慌稱報名清華大學教授培訓班
  •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孩子最應該學好的是體育課!
    6月17日-7月16日,僑外海外生活規劃服務展將在全國11個城市和地區火熱巡展,本次活動邀請了經濟、投資、置業、教育、法律、稅務等領域的數十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其中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專家之一。
  • 作為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線上美術教育機構?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啟蒙教育,讓孩子參加培訓班,從而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 當面對五花八門的線上美術廣告時,家長們總是一頭霧水,很容易被超低的價格吸引,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陷阱。不僅浪費了錢,還浪費了孩子們寶貴的時間,而且也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教育競爭激烈,接受孩子只是個普通人
    前幾天,清華大學教授劉瑜在一場關於教育的分享中提到:現在孩子、家長在教育上都面臨著很大的「軍備競賽」壓力。在一個媽媽群,她和其他媽媽聊到「一位文科媽媽為了陪孩子做功課、升學,把自己修煉成了理科學霸」的消息,感慨家長和孩子的壓力,她便說:以後我家女兒,就去開家奶茶店算了。結果不少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家孩子也去開家奶茶店好了。
  • 一年級孩子期末考試數學100分,語文99分被家長痛批
    但是對於中國家長,你想這樣可能嗎?他們強烈要求知道孩子成績怎樣,可以私信,可以單獨面談。二、這個家長不僅注重分數,而且還痛批孩子,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對的。體罰孩子,這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是給孩子指導好幫助孩子,特別是針對錯的題目,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解決辦法,避免下次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但是我也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優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
  • 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培訓機構,是家長、學生的福分?還是浪費人才
    因此有人就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就是我國教育發展最大的梗,不是一流人才搞教學,怎能有一流的教育教學?因此,國家提出」讓最優秀的人做老師「,當然這個要變成現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培訓機構後,學生受益面就完全不一樣了。培訓機構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限制招生,只要願意付錢有名額,都能接受他們的教育。在這全民補課的時代,各種培訓機構遍地叢生、魚目混珠,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很關心也很著急,但有幾個家長能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參加補課?絕大部分家長都有一種跟風的習氣。
  • 「公益,讓教育更美好」2020環球網教育盛典在京隆重舉行
    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資深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王文湛;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創新人才研究雜誌社社編審郭永福;教育學家、經濟學家、金融投資專家、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之一溫元凱;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盧耀如;中關村智酷總經理趙強;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原副書記、西北林業大學原校長陳存根;浙江工業大學創業學院院長王衛紅等人及眾多教育機構參與了此次盛典
  • 孩子該幾歲開始認字?李玫瑾教授:「超前教育」是浪費時間
    「笨鳥先飛」很多人都認同的道理,為了能讓孩子早早地走在前面,很多家長都選擇遵循這個「道理」,讓孩子提前起跑接受各種超前教育,各種早教機構也應運而生。但很少有家長考慮,超前教育到底適不適合孩子。現在的家長都太著急、太焦慮了,看到別人家3歲識千字的孩子,就認為自家孩子也應該如此,想著讓自己家孩子也儘早識字。
  • 又有家長被培訓機構坑?你的孩子卻全權交給別人,結局早定了
    但是,中招成績出來的時候,周女士看到孩子只有220分,並且物理只有2分,瞬間炸了,覺得自己給了教育機構23萬,結果孩子就考出了這樣糟糕的成績,就是因為教育機構的不負責任,因此,希望教育機構給自己一個理由,並且對此進行負責。但是,教育機構認為,周女士只是將孩子託付給了他們,並且從一開始到結束,他們都只見過孩子一次。
  • 清華大學教授坦言:四種教育「毒雞湯」家長要提防
    隨著時代的逐步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父母雖然重視教育,但也不再要求孩子死讀書,而是更加關注娃的天性發展。但有些教育方法本身就是好的,一旦用得過多,反而會引起人們對它的誤解,甚至耽誤孩子一生的發展。
  • 清華教授演講戳中無數家長的痛 有種普通人出生在羅馬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最近在講座中說:「我的教育觀是什麼?說起來就是兩句話: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們更輕鬆,我相信這種因勢利導的教育,對教育本身的產出,對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以及千家萬戶的和平穩定來說,都利大於弊。只有每個人都各美其美,一個社會才會生機勃勃。」
  • 家長什麼時候該給孩子錢?心理學教授: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偷
    你什麼時候給你家孩子現金了呢?在很多大人的意識裡面,孩子是不需要錢的。自己已經安排好了他的衣食住行,孩子還要錢幹什麼?甚至認為他們有錢也是亂花,不知道金錢如何管理,這就是在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鄰居家的姐姐最近非常崩潰,她發現自己的孩子竟然偷錢。
  • 湖南出遊安全世紀明德國內比較有名的教育機構
    湖南出遊安全世紀明德國內比較有名的教育機構世紀明德研學之聲:2019年11月9日10日,兩天國家會議中心的集中論壇,直接感受到李巖的創業初衷,彭凱平的學術風採,陳如平的亦官亦研,王文湛的殷切期望,竇桂梅的激情賦能,康震的閱讀成長,陳麗的信息意識,李奕的教育展望,金一南的透徹分析,李鎮西的蘇氏情結,劉希婭的花樣學校,王殿軍的務實行動,張泉靈的職業轉型,周海宏的音樂人生
  • 教育市場持續擴張,為什麼家長都送孩子去培訓機構?
    一說到將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去補課,很多家長都直呼:「不行,在學校都學不好,在培訓機構一樣」「讀書本來壓力就大,還要把娃兒送去培訓,壓力豈不更大」「機構這麼多,質量參差不齊的,選來選去回看孩子升學這一漫長的路程,為了將孩子送進「名校」,讓其從小就贏在起跑線,會發現從幼兒園起,家長們激烈的戰鬥就開始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成績,且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未來能考上一個好大學,能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寧願自己少花點錢,也要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學習!
  • 鄭強教授怒批超綱超前教育|造成當下現狀,家長也要負一半責任
    文/百變爸媽在高等教育研究會議上,網紅教授鄭強怒批超綱、超前教育:"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 浙大教授反對過度學習英語,被人痛批:譁眾取寵,刺痛了誰的神經
    對於學習英語,小編有很多說不出的痛,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小編是非常討厭英語這門課程的,即便到了大學,很多英語課題都需要用上「猜」字訣。近幾年來,網絡上有很多關於「是否需要學習英語」的話題,小編的答案是:是,有很多就有疑問了,既然你這麼討厭學習英語,為什麼還認為需要學習英語呢?
  • 家長眾籌給老師買車庫,被校長痛批引眾怒,最後無奈給孩子轉學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都希望和孩子的任課老師搞好關係,以便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關注孩子學習,多和老師溝通,本來是一種很好的行為,但是某些家長卻經常藉此給老師送禮、拍老師馬屁,給學校和其他家長都造成了不良影響,這種行為是令人唾棄的。從古至今,尊師重道一直都被提倡和發揚,老師們的辛苦付出也值得學生和家長尊敬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