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學數學題真的那麼難嗎?
我有一個同學是小學老師,有一天我和他聊天,他對我說:我有一個做航天研究的同學,他是個碩士畢業生,有天他拿著他9歲孩子數學的作業來問我,問我那道數學題怎麼做?
聽到同學說這樣的話,我驚訝了,現在小學生的數學真的有這麼難嗎?
本來我不相信,但是當我看這個帖子「清華大學教授做不出10歲孫子的數學題」時,我深信不疑。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在一個家庭教育講座上吐槽說:沒有必要幾千萬中小學生參加奧數,我那十歲孫子也參加奧數啊,他的數學題啊,有的我都做不出來啊,我在清華大學給學生上數學課,他不是數學問題是技巧,跟變戲法一樣,一個文盲的變戲法可以騙過一個教授,這些課外培訓機構基本上超綱授課,強化應試,幹擾教育教學秩序,增加學生負擔,增加家長經濟負擔。
聽到清華大學教授的這番話,我明白了,有些奧數題就是為了為難學生,難倒家長。一些培訓機構就是抓住了這個心理,瘋狂的鼓吹奧數的好處,想方設法來考倒家長,為難學生。
王教授指出這些解數學題的技巧,就跟變戲法一樣,對於小學生來說根本聽不懂,老師也講不明白,最後就像變戲法一樣,告訴孩子解題方式,讓孩子死記硬背,然後做題時就照葫蘆畫瓢。
聽了王教授的解釋,我相信我同學說的話了,一個做航天研究的碩士畢業生不懂小學生數學題,是多么正常呀!就連教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都不會做,我們普通家長更不懂。
02、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課外有很多興趣班,可是有多少興趣班,是學生們真正喜歡的興趣呢?
就如王教授說:這些課外培訓機構基本上是超綱教學,強化應試,幹擾教育教學秩序,增加學生負擔。本來孩子挺喜歡數學的,也挺喜歡思考的,但是一道道難題擺在孩子面前,就是為了難倒孩子而設計,那麼孩子還會對數學感興趣嗎?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孩子討厭數學的原因。
都說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都不喜歡數學,討厭數學,他還能學好數學嗎?
我曾經和一個從事多年的數學老師聊天,他告訴我:
以數字「1」為例子,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認為是「1」。但是對於一年級及以下的普通學生未必認為那就是「1」,可能會想為什麼是「1」,「1」是什麼破玩意,能吃還是能玩,「1個」又是什麼鬼?哪裡冒出來的?怎麼畫一下就是「1」,再劃拉一下又變成別的了?什麼叫一划呀,劃了就是「1」嗎?我剛才到底劃沒劃呀?為什麼「1」怎麼變成手指頭了,手指頭怎麼又成「1」了呢?
總之,一年級一下的學生,在他得世界裡根本不知道「1」送啥玩意,所以孩子問的大部分都是哲學問題,這個哲學問題都是根源性問題,比如:「鳥為什麼會飛」「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雲是白色的」………這些哲理性的問題,孩子長大後再也不會問為什麼?
所以數字「1」是什麼?低齡孩子根本不同,他們也不知道1+1為什麼等於2,但是他們知道,我有一個蘋果,你再給我一個,我就有兩個蘋果。
數學是什麼?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
如果就像奧數那樣,死記硬背,硬套公式,真的能學好數學嗎?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鬼使神差的問題,就是數學的抽象化和邏輯推理。數學學的是一種思維,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是對物體和運動的思考和觀察。
所以要想讓孩子學好數學,首先得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03.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感興趣?
先給大家看一組動圖:
01.如何計算圓的面積
02.多邊形外角和等於360°
03.多邊形外角和等於360°
04.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曾經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只讓我們背公式,數學公式難背難記,說實話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看完這組動圖,大家是不是驚呆了,這就是數學中的抽象想像力,這也正是孩子問我們那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時,腦子浮現的樣子。請不要隨意扼殺孩子的想像力,他6歲不懂1+1=2是很正常的,因為他腦子裡裝著無限可能。
如何從小就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那就是滿足孩子有趣的好奇心。
01.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生活中藏著很多有關於數學的事情,比如:
一個家庭有多少個人?吃飯的時候會拿多少個碗,多少根筷子?媽媽今天做了幾個菜?少一個人吃飯,就會少拿一個碗和2根筷子。
在餐桌上,碗是圓形,勺子底部是橢圓形,筷子是長方體等。
大家發現沒有,就是單單的吃一餐飯,裡面充滿了各種和數學有關係的數字和圖形,對於孩子而言,你只要稍微點化他一下,他就像那句俗語一樣,「啞巴吃湯,圓心中有數」。
數學就藏在我們身邊,不管是我們走路、上下樓梯、馬路、建築物,還是去超市,到處都是有趣的數學。
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不要告訴孩子1+1=2,而是選擇生活中的事物,告訴孩子一個棒棒糖加一個棒棒糖等於兩個棒棒糖,以這種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
02.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當孩子連續不斷的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思考,找到解決的辦法。大多數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孩子的想像力比我們要豐富得多,利用有效的方法,發散孩子的思維能力。
03.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
相對於抽象性的數字,孩子們更喜歡用圖形(實物)示意,在孩子接觸數學的時候,儘量選擇用一些圖形或者實物來講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和變化,讓枯燥的數學和文字「活」起來。
綜合以上三點,民國時期的一位數學家叫做劉薰宇,他曾說:孩子的天性是擁有好奇心的,而在這個階段,給予的知識養分是有趣的還是無趣的,這決定著能否將孩子的好奇心轉換為興趣和熱情!我一直在找尋一種方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裡面存在的邏輯。
最終他把自己寫的數學科普文章,集結出版了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結果大受歡迎,不止孩子們很喜歡,連豐子愷,楊振宇和谷超豪等這樣的大人物也讚嘆不已。
劉燻宇是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橫跨民國和新中國兩個時期,他曾擔任多所大學和中學數學教師和校長,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教材。
豐子愷曾經說過:
要是小時候他能夠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文章,那麼一定不會荒廢掉這麼重要的科目。
這套書一共分為三冊:
第一冊是《馬先生談算學》,大師劉薰宇以馬先生的口吻,講述圖解的模式和一些簡單的算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不一樣的數學題,簡單有趣易懂,還可以當故事書讀。只要識字量多的孩子,都可以自主閱讀。
第二冊是《數學趣味》,劉薰宇以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從萬事萬物來講數學。這樣的方式能讓數學融入生活中,引導孩子從實際生活理解數學,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數學啟蒙引導。
第三冊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算是進階版,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基本原理,涉及到初中、高中的基礎知識。
這三本書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學生學習,作為孩子的數學啟蒙再好不過了。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79,一頓飯錢即可入手,還包郵到家,點下面的橫條即可拿下,有需要的趕快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