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
本 集 講 座 文 字 內 容
四、「明行足」。「明」有多解。㈠《大論》曰:「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會疏》與《淨影疏》同之,均謂「明」即三明也。㈡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是說較深。蓋《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若於行法顯了明證,如是方為明也。㈢《涅槃經十八》曰:「明者,名得無量善果。……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說最深,蓋以得無上正等正覺為明也。今釋本經,以《涅槃》之說為妥。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也。」《淨影疏》同之。疏曰:「龍樹說,戒空慧等,名之為行。此二(指戒與空慧)圓具,故名為足。」又《會疏》稍異。疏曰:「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
五、「善逝」。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故又名好去。《大論》曰:「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即正定)無量諸大智慧中去。如偈說:『佛一切智為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又《合贊》曰:「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是均以入涅槃為善逝。又《會疏》曰:「善逝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能趣佛果故。」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至於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淨影疏》曰:「佛德圓滿,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故得雲去。」如需以下服務,回復以下數字代碼:
回復:{1}--《淨土聖賢錄》 有聲書
回復:{2}--法師講經內容
回復:{3}--其它有聲書直播時間:
晚上:20:00-21:00 《無量壽經》科注 星期五下午《學佛答問》時間暫不定,一般都在群裡通知大家!長按並識別圖中二維碼
進入六和敬講堂(直播)
↓
長按並識別圖中小程序碼
進入六和敬講堂小程序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
進入小程序
更多內容: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1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2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3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4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5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6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29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30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