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鍛鍊孩子,還是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2020-12-16 盛夏書香

孩子需要被傾聽和理解,而不僅僅是鍛鍊。

每當孩子來尋求幫忙的時候,我通常的反應就是「自己想辦法搞定,自己的事自己做。」

直到上次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說話是不是太狠了。

上周他們參加自理能力比賽,另外一個小朋友,當他拉不上拉鏈的時候,立馬就起身找人幫忙去了。

而我孩子的拉鏈拉不上去時,在原地說了兩次「我不會」,沒人理他,接著又低頭繼續弄,當然,比賽的時候是沒人來幫助你的。

事後,我想了很久。

1、為什麼我們總想著鍛鍊孩子?

我平時那樣子說,不過是想鍛鍊他,希望他更獨立,遇上事情了能自己主動想辦法應付,而不是依賴於他人。

可是,當他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又給他推回去了,不知不覺中,孩子的安全感就這樣被我們一點點破壞了。

回想一下,孩子走路要人教了嗎?學站立的時候,我怕他摔倒了,他分明是鼓足了勁兒把我推開了呀,我至今還記得他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後那種喜悅的表情。

我想說什麼呢?孩子會本能的做成一些事兒,當他開口求助的時候,他必定是需要幫助的,這種幫助是行動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

而我們還打著鍛鍊孩子的幌子,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需要孩子爸爸幫忙的時候,孩子爸爸甩給我們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結果會怎樣?我想,我心裡肯定很不爽,並且開始學著自己搞定一些事。

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心裡會想:「我需要幫助,可是爸爸媽媽不幫助我。」慢慢的,他會開始藏事兒,因為他知道,他的父母會怎樣回應他。說真的,這一點在我孩子身上表現的特別明顯。

2、如何重建安全感?

造成安全感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覺得得不到足夠的幫助,而安全感的建立就體現在每一次和孩子的互動之中。

01、辨識孩子的需求

我們家孩子周日晚上總是不睡覺,如果我們就著他不願意睡覺的事情來討論,也許越說越沒趣,甚至最後還會發脾氣。

但是,如果我們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因為周一不想上學,所以才不願意睡覺的話,也許心裡就不會覺得孩子那麼煩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明明會做的事情也說不會,這個時候我們就不用再鍛鍊他了,孩子的這種行為不過是尋求心理安慰罷了。

就像孩子小的時候,你給他放在床上,他睡不著,要是給他抱起來了,他就很會睡,因為孩子在確認他自己是安全的。

02、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尋求幫忙的時候,我們要積極回應,並不是說立馬就動手去幫他完成,而是回應他的話,讓他覺得我們已經知曉他碰到的難題,我們也很重視他的感受。

把「自己的事自己做」換成「好的,我們可以一起試一下」,或者用遊戲的語言說「開動你智慧的小腦筋,再想一想」,然後陪著他一起完成。

《遊戲力》裡有這樣一句話:人的專注能力、合作能力、友誼滿足、學業成功、工作成功等各方面,都與安全依戀關係息息相關。

如上圖所示,當我們回應了孩子的需求的時候,他內心得到了滿足,持續回應-持續滿足,安全感就是這樣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如果我們忽略了或者攻擊了孩子的需求,持續的忽略會讓孩子變得焦慮,久而久之,安全感就會被我們破壞掉。

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的辨識孩子的需求,在TA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心理上或者行動上的幫助,讓他感知到他是安全的,這樣,孩子才會放心大膽地朝前走。

一個孩子的生存競爭力,不取決於他自己能夠獨自做多少事,而取決於他能夠獲得多少他人的幫助。(這裡所謂的他人,主要就是指父母等成人養育者。)

—路易斯·科佐利諾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

相關焦點

  • NEW IFA國際日託—對待孩子,不要輕易說出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實,在大多數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能聽到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家長出於擔心孩子被寵壞,失去獨立的能力,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以鞭策孩子,但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並非適用於所有小朋友!鍛鍊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不過分依賴別人,這一點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強調「要自己做」,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為你忽略了懂得求助的重要性。
  • NEW IFA國際日託—對待孩子,不要輕易說出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實,在大多數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能聽到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家長出於擔心孩子被寵壞,失去獨立的能力,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以鞭策孩子,但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並非適用於所有小朋友!鍛鍊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不過分依賴別人,這一點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強調「要自己做」,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為你忽略了懂得求助的重要性。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與能力?
    一天的植樹勞動他就滿地裡跑來跑去、跳上跳下,最終他的10棵樹的任務是同學們替他完成的,他實在缺乏勞動鍛鍊。現在不少的孩子都不太會幹活,很多孩子在家裡所有的事情包括整理書包都是大人幫著做,所以生活能力很差。我見過不少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每到下午放學的時候,很多家長來到學校,幫助孩子做值日打掃教室衛生。
  • 家長要牢記:遇到下面的情況,千萬別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是,她家孩子並沒有照做,還告訴她:「媽媽,你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每天接我放學,我的書包再重,你都從來不幫忙,還告訴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怎麼輪到自己身上,就說話不算話了呢......」這位媽媽聽完孩子的話,一時語塞,便沒再說什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常被我們拿來教育孩子,要獨立,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麻煩別人。
  • 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太依賴別人
    家長總喜歡對孩子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教育,無論大事小事都讓孩子嘗試自己處理,家長從來不會插手,也不會幫孩子的忙。或者這樣的方式會漸漸地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同時還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持有一種冷漠的態度,因為在獨立的過程中家長並沒有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與家長之間會欠缺一份親子交流的情感。我有一個閨蜜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是讓我們都很認同,她從來不會為孩子做什麼事情,當然只是小事,大事還是除外的。
  • 安全感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講,安全感就是讓他擁有自信滿滿的笑容
    一派是小寶爸爸的強硬,認為小寶應該出去鍛鍊。理由是別人家孩子能出去,咱們家孩子就也能接受考驗、經受鍛鍊。而且,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小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是這樣一次一次、逐漸鍛鍊出來的。後來,還是小寶自己拍板:「媽媽,我去參加吧!老師都說了『流血流汗不流淚,我是勇敢的小寶貝!』我還要做個勇敢的小寶貝,做你的驕傲呢!」
  • 幫自己的孩子去學校值日沒有問題?我覺得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小時候,家長和老師經常和我們講的一句話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也覺得確實該如此。但是我們卻發現,很多事情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或者是學校本身可以做好的事情,卻交給了家長。昨天,一個朋友和我聊天說自己的孩子現在上小學一年級,但是班級群裡卻讓家長去執勤。
  • 培養孩子信心需要讚賞,而盲目表揚,會讓孩子愈加偏離自己的期望
    自從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曹女士就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因此從小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曹女士毫不吝惜自己的表揚。然而,孩子確實是不自卑了,但是卻過於自信,而且還特別要強。有一回就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從此孩子竟然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自暴自棄不說,家人更是不能對孩子的學習提一點建議,一點就著。曹女士看到孩子這樣,也非常的頭疼。
  • 讓孩子做留守兒童,還是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漂泊,你會選哪一個
    有好吃的,小女孩也會拿到監控下面說:「給爸爸媽媽吃。」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字。吉林一位31歲的單親爸爸帶著兩歲的女兒跑貨車,女孩乖巧懂事,不哭不鬧,還幫著爸爸幹活,女孩的爸爸說再幹一個月,賺一個月的錢,就把孩子帶回老家,找一個可以陪伴孩子的工作,陪孩子慢慢長大。
  • 很疼孩子但他和你還是不親,這類父母,自己吃虧孩子不幸
    冬天起來你想去洗頭,她會說:「這種天氣洗頭,凍死你活該」,其實是那天很冷擔心你著涼;你給她買衣服孝順她,她會吐槽你:「花這麼多錢,買的這是什麼啊,還不如我幾十塊錢買的衣服呢」,然後她每天穿著並開心地向鄰居炫耀;在家給他們做一桌菜時,會陰陽怪氣地說:「呦,你也會做飯呀,以前怎麼不幫我多做點,天天在家懶到死。」其實那天菜很鹹還有她不愛吃菜,但每個菜都吃了很多。
  • 妻子說自己上班才有安全感,老公:你只管生孩子,安全感我會給你
    一、前言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一來是經濟問題,沒有什麼積蓄不敢要孩子;二來是一旦生了孩子,女人會失去工作沒有了賺錢的能力,這時候的她們處於弱勢,在別人看來就是沒有工作還亂花錢的人,會讓家庭矛盾激化。
  • 慢慢的你會發現,全職媽媽根本沒有朋友,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安全感終究是自己給自己的。就像《我的前半生》裡的這句話:沒有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可能很多寶媽跟李大姐有著同樣的焦慮,每當哄完孩子睡覺時,那種沒有安全感的擔憂非常明顯,沒有辦法賺錢的恐慌,伸手去向老公要生活費的時候的那種無奈,原本覺得根本就不會去看的東西,突然就會想著,不然試試呢?說不定還能掙點小錢貼補家用呢,曾經年薪300萬的職場人,如今卻為了錢而開始憂慮,是自己之前怎麼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 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一有錯,就想揍他,怎麼辦?
    又或者孩子愛撒謊,脾氣比較爆愛打人,那這種情況下,第一次就要懲罰下,讓他知道這件事不可取,不能做,讓他知道怕,知道原來我做這樣類似的事是會被懲罰的,這樣才會杜絕長大後出現類似的情況。把這種壞行為扼殺在搖籃裡。事後,我們要和孩子怎麼溝通呢。
  • 孩子總有這些動作,父母先不要訓斥,其實是孩子沒有安全感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需要「安全感」,這個詞是非常抽象的,但是所有人對他都是非常熟悉的。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到安全感,但是如果想要具象化它又是非常難的。從某種程度來說,安全感就是人們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的過程,我們所知道的信息越穩定越多,我們就會有更強的安定感。
  • 接孩子放學時儘量別做3件事,不僅老師反感,還破壞孩子安全感
    因此,為避免讓幼兒園和老師不舒服,家長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儘量別做三件事,因為不僅會讓老師反感,還會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哪三件事不能做?
  • 孩子膽子小,媽媽們絞盡腦汁尋找鍛鍊孩子膽量的方法
    在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大人們會發現,在同一個物體上或同一件事情上,孩子們的反應喜好都不盡相同。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因為成長環境,性格,陪伴人,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表現。其中就有過於調皮的、老實安靜的、活潑可愛的,膽大冒險的,還有膽小怕事的等等。這麼多表現當中,媽媽比較頭疼的是,膽小的寶貝們。
  • 如何鍛鍊孩子表達能力?讓孩子學會講故事,父母做孩子忠實的聽眾
    而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表達能力,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個人的成長、學習的好壞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鍛鍊表達能力先學會「講故事」很多人會覺得,講故事是一件太小兒科的事情了,可你真的能夠講好故事嗎?孩子通過這樣的鍛鍊,會逐步將自己的理解、想像加入故事之中,這不僅充分鍛鍊了孩子的各項能力,還能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創作的魅力,和講述的暢快感受。相信我,每一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欲望,他們僅僅需要的是你的傾聽和鼓勵。
  • 「別人的孩子會背詩認字」 那些人生開掛的孩子,都做對了什麼?
    這位媽媽看了看她,最終說道:「自己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陪孩子。我想讓孩子多鍛鍊身體,也鍛鍊孩子的大腦,我不想讓孩子過早就變成書呆子。」可瓦娃心裡還是特別難過,如果不是這條江,阻隔了他的上學夢。他也不會失去姐姐,也不會上不了學。但是他很堅強,常常鼓勵自己度江,走進心儀已久的那所學校。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男生說,這樣既可以洗襪子,又可以鍛鍊身體,感覺挺好的,自己要想辦法學會自理。這位男生讓網友笑翻了,被稱為"清潔鬼才",不得不說他的想法還是很棒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不過,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可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如何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讓孩子不再亂發脾氣的5個步驟
    但不管做什麼,你一定不要有情緒,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可以做3~5次深呼吸,讓自己變得平靜下來,然後再和孩子說話。我能理解當我們面對孩子激烈情緒的時候,很難做到這一點,但不管如何這一點是必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