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孤獨的人並不孤單

2020-12-23 叫我葉老師

我相信,每個人身邊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獨來獨往,孤孤單單,鮮少有朋友,甚至是沒有朋友。

我不是一個很孤僻的人,但卻是一個不太願意主動和別人交朋友的人,再加上脾氣略微有點暴躁,所以我的朋友極少,屈指可數。

我想,我人生中最可憐的應該是上大三那年的中秋節,舍友們一半以上是和自己的男朋友一起過,而剩下的,有的是和老鄉,有的是和朋友,而我呢,孤單一人,所以宿舍的一個朋友出於關心,強烈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去吃火鍋,雖是好意,但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她再三邀請,我也拒絕了,我知道,她是害怕我孤單,更多的是擔心我失落,她的出發點是一種愛護以及對我的關照。

只是當時的我真的不需要,我不是一個喜歡熱熱鬧鬧的人,我並不覺得一定要和其他人走相同的路,做相同的事情,獲得大同小異的開心才是生活的意義。

所以,我獨自享受了首個只有一人的中秋,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以前我看別人獨來獨往的時候,會對那個人產生憐憫與同情,我發現,那些憐憫與同情是多麼的多餘。

現實社會認可的是會交際是一種出色的能力,而我則認為,獨處也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才華。

所以,那些看似孤獨的人並不孤單,他能很好地自己的靈魂、影子作伴。

相關焦點

  • 孤獨,是只有自己;而孤單,是只有一個人
    孤獨,是只有自己;而孤單,是只有一個人。如今這個世界太吵了,太多人走進了一個迷離的怪圈,這個圈子裡,你以為有很多人,實際上卻只有一個人,而你以為是你自己。這裡的獨,我認為便是」孤獨「的獨。而陳果,卻將「孤獨」和「寂寞」並在一起做了解釋。陳果認為,孤獨≠寂寞。「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談孤獨對於孤獨,陳果說了一句話我認為很好:「悲傷的人備感孤獨,而孤獨讓悲傷者更悲傷。」
  • 那些適合一個人聽的歌曲:原來孤獨才是生命的常態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每個人都要經歷無數孤獨的時刻:一個人留在公司加班的時候,一個人走在漆黑夜路上的時候,一個人去看電影沒人分享劇情的時候,一個人回到家裡對著手機的時候……我們獨自品味著孤獨的各種滋味,再在孤寂中一路向前。
  • 書摘文案‖孤獨之前是迷茫 孤獨之後是成長
    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後極其努力。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 ◎ 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
  • 心理測試:孤單狀態是一種境界,將人帶入到更高的思想層面
    所以孤獨可以使人理智,把人帶到更高的思想層次。孤單是我們的出廠設定。心理動機這個詞經常被用來指「心理動機」,它是個體能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能促使行為發生,促使人產生某種行為。簡單地說,你的內心到底喜歡和你身邊的什麼樣的人交流,你是想和他們親密接觸,還是想和他們平平淡淡相處。
  • 孤單的人,都說一個人挺好
    「他自己的公司慢慢走上正軌,越來越有錢,可他依然還是一個人,我們都希望能有一個人幫他分擔一二。」20多歲的年紀,心裡裝著遠方,腦海裡全是夢想,似乎都會面臨一種境況:明明很孤單,卻說一個人習慣了就好。我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每天除了單位就是家,離開了群居生活的學生時代,越來越懂得照顧自己,但對於工作卻不知所措,越來越知道錢意味著什麼。
  • 劉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孤獨的人,並不可恥
    雖然那些當時讀過的書,經過歲月的侵蝕和風化,如今想來我已經不記得書裡面寫的是什麼。但是讀書可能就是一個厚積薄發、不斷積累的過程。那些讀過的書,像日常吃飯一樣,隨著歲月積澱,揉進骨血裡。03.這本《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算起來是我大二那年讀的。
  • 優秀的人,通常都享受孤獨!
    對阿永而言,他與其抱怨孤獨,不如享受孤獨,在獨處中改變自己,把這些胡思亂想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孤獨的人,並不可笑,對優秀的人而言,孤獨就是一種常態,這是他們最正常的狀態。對那些優秀的人而言,因為他們享受孤獨,所以他們只會越來越強大,和普通的差距越來越大。在現實中,我們總是能聽到不少人抱怨:「人一出生其實就註定了命運,天賦也是天生註定的,努力沒有用,根本就追不上那些「天選之子」,還不如放棄。
  • 關於孤獨的經典說說配圖,送給深夜失眠的人!
    當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情緒不能用語言說出來,而寧願讓自己漸漸消失在深夜亮著華麗街燈的街道上,這就是孤獨。2. 你在人群中侃侃而談,有誰能懂你的孤獨。你讓自己置身於喧囂之中,以為可以擺脫孤獨。可是,無論你在人群中笑得多麼開心,孤獨依然如影隨形,揮散不去。你越逃避,它越糾纏。你擁有孤獨的靈魂,所以無論周遭多麼熱鬧,你依舊是孤獨的你。3.
  • 抖音上的孤單探戈是怎麼火爆的?
    這個短視頻在抖音上的tag是#孤獨探戈#,就像野狼Disco 一樣,孤單探戈在抖音上也掀起了一陣模仿秀。孤獨探戈到目前的總播放次數超過了17億次,什麼概念?超過了中國人口總數。那麼孤單探戈是怎麼火起來的?
  • 一個人的孤單,兩個人的孤獨,其實失去永遠比擁有踏實
    人都是這樣吧,一種習慣養成了便很難去改變,在遇到那個他之前的生活,你不都是一個人嗎?你或許也曾經看到人群裡兩個人的熱情而感到過孤單,或許那一刻你也曾在心裡默默地期盼,你的他會在哪天的哪個時間和自己相遇,直到有一天,你們真的遇上了,你也變成了這熱絡人群中的一份子,你品嘗著愛情帶來的特別的溫暖,感受到來自一個異性的欣賞的眼神,你完全陶醉其中,幾乎是忘乎所以,從此再也不會承受一個人的孤單,只有兩個人的快樂。
  • 重溫詹青雲《奇葩說》的神級立論:在歷史時間軸上,我們並不孤單
    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詹青雲的那句:在歷史時間軸上,我們並不孤單。 藝術和生命的討論,說到底是對比同理心和格局的高低。不可否認傅首爾最擅長家長裡短的話題,但對比傅首爾的一辯,緊接其後的詹青雲就顯得格外有文化素養。
  • 獨木舟《孤單星球》
    本書為LOST 7潛心創作3年之久的晚安系列插畫作品,夢幻的光影編織出那個住在每個人心底的孤單星球,我們有愛不孤單。推薦語:治癒系唯美晚安繪本,獻給城市森林裡寂寞又美好的人。不唱聲嘶力竭的情歌,不在人群裡笑得大聲,一個人、一個房間、一張沙發、一盞燈、一本書,一陣細細的感動,夾雜著寂寞還有溫暖輕輕吹來,陪你度過漫長的歲月,沉沉睡去。
  • 孤單造句和解釋_孤單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孤單(gū dān),形容詞。近義詞有:孤立,伶仃,孤獨。孤獨;單身無依靠。[呂劇《李二嫂改嫁》:「一無親二無故多麼孤單。」]4、從不喜歡孤單一個,可惜偏偏孤獨一個。5、等你長大了自然就能夠接受孤單這個事實了。6、只要有相見的人,就再不是孤單一人了。7、我姓顧;卻不曾想過孤單。8、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後來就很孤單。
  • 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那麼,你其實並不孤獨
    引言世上有多少朝聖路既有多少個朝聖者,每一條朝聖路都是每一個不同的我們走出來的,不可能相同,我們都是依靠著自己的孤獨從而加入這個世界的精神聚集地,我們只要始終行走在屬於自己的那一條朝聖路上,那麼,你,其實真的並不孤獨!
  • 大學宿舍裡那些形單影隻的人,真的孤獨嗎?聽聽他們怎麼說
    我們在大學裡不免會遇到一些總是單獨行動的人,他們看起來好像身邊總是沒有朋友相伴,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這時人們的好奇心不免去猜測,這個人是不是不合群,是不是很難相處,或者想到是受舍友排擠了嗎? 但是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表面上看起來融入不進去的人,可能在另一個圈子裡怡然自得。
  • 青春不散就算孤獨也不孤單是什麼歌 青春不散完整歌詞介紹
    青春不散就算孤獨也不孤單是什麼歌 青春不散完整歌詞介紹  歌詞 「青春不散就算孤獨也不孤單」是什麼歌?據悉,這是由柴碧雲演唱的《青春不散》。  一找就是這麼多年  當時貪玩懶得翻  那本書從頭再看  結局會不會換  當時考題那麼難  現在終於有答案  原來生活更加不簡單  我為你洗的白襯衫  當時一直捨不得穿  情書藏在口袋你沒有翻  就被回憶染了藍  青春不散  就算孤獨也不孤單
  • 《命運與共》:連線德國影人 柏林電影節並不孤單
    「他們能來到這兒,並不容易。」中國影人之於柏林的過往輝煌與持續支持,都讓編劇、製片人約翰·霍恩施邁爾念念不忘。連同同胞製片人約瑟夫·布蘭德梅爾一道,「雲」做客《今日影評·命運與共》的他們,講述著他們親歷的柏林電影節及德國電影工業;中德合作的傳統與延續,令暫時「隔離中」的這一切並不孤單。
  • 人這一生,越往後走,越是孤獨
    成長的路上,總會付出一些代價,可能是傷痛,可能是落寞,也可能是孤獨。人生本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與其說是成長的代價,倒不如說是人生必然的經歷。經歷過孤獨,才知道擁有時多麼可貴。人這一生,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路上會遇見很多人。起初是父母,後來是朋友、愛人,最後是子女。曾經以為,這些人可以一直陪在身邊,一輩子都不離不棄。
  • 《孤獨的美食家》第8季熱播 用食物治癒孤單
    觀眾在跟著五郎叔「吃遍」大街小巷的同時,也從美食中找到慰藉孤單得治癒感,就像網友在彈幕中說的那樣「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敬」。相關美食話題登上微博熱榜,豆瓣評分高達9.3,網友還在知乎討論了第八季中的美食哲學,感嘆道:「這部美食劇讓人從心底感受到了溫暖治癒」。觀眾不僅在bilibili追劇,還在各平臺高口碑安利劇集。不少追劇多年的鐵粉,依然孜孜不倦在飯點刷劇,也有新粉絲趁著假期在bilibili一口氣刷完了全系列,看著滿屏的彈幕就知道《孤獨的美食家》第八季成為了五一期間的熱播劇。
  • 陳卓璇:清醒的人往往都孤獨網友: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孤獨了
    她表示人總會遭受質疑、不被理解,但這樣才是活著自己的人生呀。她還說清醒的人往往都孤獨,但是清醒的人也在享受這份孤獨!她的原話是這樣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讓我們為了保護自己戴上面具,當我們尋找能為自己點燈的人時,會發現那人其實是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