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前兩天,有家長朋友問到我一個問題:下學期孩子就要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一年級了,現在擔心的是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入學?
這位家長朋友所提到的就是入學適應的問題,這其實也是不少家長所關注的問題。所謂入學適應,是指孩子在剛入學後的一段時間內能否較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必然面臨很多方面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從以遊戲中學習為主的方式轉為正規課堂的學習方式,家長需要關注孩子在這一轉折期的適應新環境、新變化的能力,儘快讓孩子適應入學。
01 揭開一年級孩子的6個成長規律
孩子在入學前有以下六個成長規律,家長了解這些規律,有助於幫助孩子更快適應入學。
成長規律1:良好的入學適應並非只是學習上的適應,還包括情緒、行為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適應
前面已經提到了,孩子升入小學,不再是幼兒園那種以遊戲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是以課堂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而且這種學習方式將一直延續下去。因此,孩子在一年級入學適應情況發展如何,將對後續的學習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擺脫那種入學適應只有學習上的適應的狹隘觀念,持有這種觀念的家長並不在少數,不少家長以為孩子在學校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因而他們把主要關注點都放在孩子的學習適應上卻忽視了其他方面的適應情況。殊不知,學習適應只是屬於孩子入學適應的其中一個範疇。
一般說來,孩子的入學適應包括這5個方面,分別是:學習適應;行為適應;情緒適應;人際關係適應;對學校的態度。對小學生來說,入學時應包含如下的指標:
1.學習適應:表現在孩子在學校能做到安心學習,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能獨立、按時、按要求成作業,對和學習有關的活動感興趣,能主動掌握知識。2.行為適應:孩子在學校表現出一些積極的社會行為,如合作、助人、分享,沒有或極少出現問題行為,如不遵守紀律等。3.情緒適應:表現在孩子對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情緒體驗是積極向上的。4.人際關係適應:表現在孩子能主動和老師、同學進行互動,喜歡老師,能和同學友好相處。5.學校態度適應:表現在認為上學好玩有趣,喜歡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對家長而言,除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適應之外,還應該要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後面四個方面的入學適應。這裡舉一個簡單例子就很容易幫助我們理解了:比如一個行為適應不良的孩子,容易在課堂上違反紀律,一方面自己不認真聽課,影響到了課堂學習;另一方面,由於紀律不好影響到課堂正常秩序,自然要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出現情緒適應不良的症狀,從而導致無心學習。可見,行為適應等是和學習適應同屬於入學適應的範疇。
成長規律2:受到認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一年級孩子在學習適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
對剛剛跨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由於受到自身認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管是在注意力,還是在記憶容量等方面,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在學習適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
比如,一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往往坐不住,注意力分配也不理想,再加上記憶容量不大,經常要靠死記硬背才能記得住。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適應。
成長規律3:一年級孩子難以做到「自律」,需要大人監督和提醒
一年級孩子由於缺乏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識,往往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如父母和老師的監督和提醒。因此,在剛入學的時候,父母要扮演好提醒和監督的角色,等到孩子越來越能夠管好自己的時候,父母可以逐步放手對孩子的監督,改成引導孩子自我監督。
成長規律4:一年級孩子情緒容易起伏不定,容易受到外界幹擾和影響,需要大人的引導和關注
和中高年級孩子相比,一年級孩子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幹擾和影響,因此也更容易在情緒上表現出起伏不定的狀態。此時,父母和老師的及時引導和關注就很關鍵,能夠迅速縮短入學適應期。
成長規律5:一年級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完全擺脫幼兒園的那股「奶味」,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和同學一有點小矛盾,就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說明孩子的人際關係適應方面還需要引導。
成長規律6:一年級孩子特別崇拜老師,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對一年級孩子而言,老師是他們崇拜的偶像,是絕對的權威,沒有之一。他們的口頭禪之一肯定少不了這麼一句:「爸爸(或媽媽),我們老師說了……」
02 給出6種幫孩子儘快適應入學的養育策略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六個成長規律之後,接下來就是要對孩子採取有效的養育策略,以便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入學。下面為大家介紹六種養育策略。
養育策略1:入學前要多給孩子講上學的好處,少給孩子說一些帶有「恐嚇性」的話
有不少孩子不願上學或很難在短期內適應入學,或多或少都和父母平時的說話方式有關。父母要儘量以鼓勵為主,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比如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你已經長大了,要上學了,到一年級就要開始學很多的本領了,多能幹啊!」「在小學就和幼兒園一樣,你會認識很多很多的朋友。」「小學的校園要比幼兒園更大更漂亮,有機會認識更多的字,讀到更多的書,學到更多的東西。」……父母切忌對孩子說一些諸如「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就要被老師批評」、「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如果不聽話,就要被老師懲罰」、「等你上學後,如果不好好表現,那就等著老師來收拾你吧「等帶有「恐嚇性」的話。
養育策略2:不宜對一年級孩子提出過多和過高的要求
對於剛入學的孩子,父母就不宜對孩子提出過多和過高的要求,而是要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出發,提出合理的要求。總的來說,就是要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身上的優點,多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少對孩子批評和責罵。
養育策略3:不把學業成績當作孩子成長的唯一,要多關注孩子其它方面的適應情況
父母若只盯著孩子的學業成績不放,孩子的成長將是不完善的。孩子在學校的成長不僅僅只有學習知識,還有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學習,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孩子快速適應入學。
養育策略4:在孩子入學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在孩子正式入學前,父母可帶孩子去購買一些必要的學習用品,比如書包、文具、作業本等等。除了書包文具等之外,父母還可以在家中為孩子準備好一套合體的書桌椅和一盞符合用眼衛生的檯燈,其中椅子的高度以孩子端坐後雙腳能平放在地上為宜;書桌高度以孩子端坐後,上身微微前傾時眼睛到桌面的距離1尺為宜。
此外,為了讓孩子熟悉學校,減少第一天上學報到的陌生感,父母還可帶孩子提前參觀學校,熟悉校園新環境,給孩子介紹學校的各種教學設施,如操場、教學樓等,讓孩子提前熟悉一下學校,有助於幫助孩子減少第一天上學時的各種焦慮和緊張感。
養育策略5:通過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來了解和評估孩子的在校表現和入學適應情況
在孩子剛入學的一段時間裡,需要父母經常和老師聯繫,以便及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及入學適應情況等等,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說出來,並通過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去了解和評估孩子的入學適應情況。如果孩子喜歡學校和老師同學,往往表明孩子已經適應了新的學習生活和校園環境等。
當然,父母也可從老師那裡電話溝通或當面溝通,深入了解孩子的入學適應情況。
養育策略6:讓孩子分享學校生活的開心事,幫助孩子找到喜歡上學的原因和結交更多的朋友,
在入學前,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分享學校生活的開心事,這是培養孩子喜歡上學的「加分項」;想讓孩子安下心來上學,廣交朋友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父母在平時要多鼓勵孩子表達,敢於和同學進行交流,通過有益的交流結交更多的朋友等等,這樣有助於促使孩子越來越喜歡上學。
結語:
對以上六種養育策略,父母只要做到位了,相信孩子很快就能適應入學了。
經過一個學期的入學適應,如果孩子的表現大致符合以下所描述的8種情況,那就表明孩子在入學適應方面做得比較理想;反之,如果有某一項或某幾項條件未能符合,那就表明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適應入學的問題,父母要深入了解其中原因,並和孩子一起量身定製出更加合理的解決辦法。
1.喜歡上學;2.喜歡老師;3.喜歡班裡的大部分同學;4.在學校感到很開心;5.上課能認真聽講;6.在課堂上能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7.明白學習和作業的要求;8.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