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報名在即,一年級太可怕!還沒開始就慫了?幼小銜接請這樣做

2021-01-13 依依媽媽說育兒

馬上就四月份了,表姐表現的越來越焦慮,因為下半年孩子就要去上小學了。

每每想到孩子要去上學,她就各種擔憂,不停地問我怎麼辦?

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不知道能不能適應?會不會被同學欺負?孩子做事總是慢慢吞吞的,作業做不完該怎麼辦呢?要是被老師批評了,他要是哭鬧起來會不會被老師討厭啊?坐不到10分鐘就會來回跑動的孩子,到了小學,一堂課40分鐘,他能堅持得住嗎?不得不說,這些不是表姐自己的問題,而是大眾的共性問題,可要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並不現實。而家長們的過度焦慮還可能會在行為上,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為什麼家長會這麼焦慮呢?那是因為他們在幼小銜接這件事上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

所謂幼小銜接,指的就是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這個過程。在這個階段,適應要比學習知識重要的多。

01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會面臨哪些難題?

鄰居夫妻倆對孩子一直採取的是「靜待花開」式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不能讓孩子在愛玩愛鬧的年紀留下遺憾,所以從沒有給兒子教過拼音、生字、算術等知識性內容。

等孩子上學後,他們被現實狠狠地打臉,三天兩頭就被班主任叫去談話,談話的主要內容不是兒子上課不專心,在教室來回跑動,就是寫字太慢,總完不成作業。

回到家後,夫妻倆對孩子再也沒了靜待花開的耐心,只會憤怒地嘶吼:「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字都不會寫!太粗心了,怎麼老改不了這個毛病?」

結果呢?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每次去上學都痛苦不堪,甚至一到周一就開始感冒、發燒,可見就連孩子的身體都在拒絕上學這件事。

趙石屏教授說:這些讓家長陷入的困境,大多都與家長缺乏幼小銜接階段的心理準備有關。

那麼,新生家長要做好哪些準備,才能擺脫困境呢?

1、「小學生家長」與「小朋友家長」角色的職責、壓力完全不同

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家長們大多的想法都是孩子還小,應該以玩樂為主,哪怕沒學到知識,只要身體健康就成。甚至有的時候,家長工作忙碌沒辦法接送孩子,還會讓孩子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幾天不上學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並不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

可到了小學就不同了,家長們每天至少要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陪孩子讀書寫作業,除此之外,家長還有工作、家務要做,所以上小學的壓力和上幼兒園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家長,首先要認識到這點,從心理上打好預防針,減少預期所產生的落差。

2、孩子上學,家長要失去更多的自由時間

比起幼兒園來,上了小學後的孩子們,需要家長擔心的地方就更多了。

家長每天都要問孩子在學校都做了哪些事情,需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學習上有哪些問題等等,這些繁雜的事情經常讓家長煩躁不已,很難再對孩子耐下心來。

因此,家長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犧牲一些刷劇打遊戲的時間,和另一半協商好如何共同參與孩子晚上的學習任務。

3、對學校的制度化,規則化、複雜化認識不足

小學的生活、學習與幼兒園大不同。小學不僅增加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孩子還需要獨立面對很多問題,能不能自己吃飯、上廁所,收拾書包,能不能順利融入班集體,跟同學友好相處,接受新知識,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等。

家長們要是在這些方面沒有提早對孩子進行講解和訓練,孩子就會因為做的不好而慢慢厭學。

所以,家長要利用還未開學的這前幾個月,有意識的從這些方面對孩子進行訓練。

4、與老師達成教育共識,重新建立適應孩子上學的家庭生活秩序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學校規矩太多,抹殺孩子的個性,譬如學校午飯後,就應該給孩子增加一些益智活動或者休息時間,這些可以讓孩子自己來選擇,不能一刀切讓所有孩子都做一件事情。

還有的家長認為老師歧視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不公正」,家長理解不了,孩子個子小視力不好,老師給安排的座位不在前邊。

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就不同。不管怎樣,家長和老師看法如果不一致,孩子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繫、換位思考,達成共識,才會加強家校合一,更好的幫助孩子學習成長。孩子身上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家長們要從起床、穿衣、洗漱、吃飯等多方面,重新建立能夠適應孩子上學的家庭生活秩序。

家長只有做好認識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準備,才有足夠的耐心和能力幫助孩子完成真正的幼小銜接。

02一年級新生有哪些學習特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經歷很多個關鍵階段,而關鍵節點不同孩子們身上所呈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就不同。作為家長,了解一年級新生的具體學習特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譬如,孩子寫作業磨蹭耍賴怎麼辦?怎樣才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哪些行為需要家長約束,哪些行為家長則不必擔心?

多數家長在孩子上一年級前後產生的焦慮,主要來自於家長對一年級孩子學習特點的無知所致。

其實,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兩個「不可能」,三個「容易」。

1、兩個「不可能」

兩個「不可能」指的是一年級的孩子考慮問題不可能太全面,也不可能長時間專注地去思考問題。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六七歲的兒童思維發展階段,腦存量還不足以讓他自己全面,多角度的考慮問題會不周全。他們詞彙量掌握的還不太豐富,想法也大多簡單,還不會將抽象事物發生聯繫,對於概念性東西的理解也經常是孤立的。

譬如,老師說讓作業寫完的同學看繪本、畫畫,可是好多作業沒做完的同學也開始看繪本、畫畫了。其實,這些孩子壓根就沒聽到「作業寫完」這幾個字關鍵字,他們以為老師說現在就可以看繪本了,於是也就這樣做了。

上課鈴聲響了,孩子才想起來要去廁所,老師難道還讓孩子不去嗎?並不是孩子故意磨蹭浪費時間,而是孩子們對於時間就沒有概念,他根本不知道課間十分鐘具體能做多少事。

你看!並不是孩子和你唱對臺戲,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的腦存量還存儲不了太多的信息。所以家長們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話說明白具體了,要不你對孩子的行為生氣,可是孩子壓根還不知道你為什麼會生氣呢。

孩子的專注力不可能持續穩定也是一樣,一年級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最多為15到2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不耐煩,左顧右盼,自顧自地玩耍,不專心聽課和寫作業。所以一年級的課堂時間設置,一般都是由二十分鐘左右的知識講授加上二十分鐘的互動遊戲構成的。

作為家長,一旦你發現孩子把原來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三個小時了還沒有完成,那就應該考慮給孩子布置作業時,將具體的時間換成具體的題目來試試了。

譬如,把「寫上半小時的作業」,改成「具體的加減法運算二十道題」。這樣子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提高,否則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半天都完成不了作業,還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

2、三個「容易」

三個「容易」指的是他們容易忘記任務、容易受幹擾、容易缺乏自信。

首先,我們來說說「孩子們容易忘記任務」這件事。

一年級孩子的「任務意識」發展的還不是很充分,大多數孩子壓根記不住老師的要求。很多孩子一學期了,還不知道自己站隊的位置在哪裡。每當早操、吃飯排隊時,你都能看到小孩子們擠成一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孩子們開始進入一年級很多都不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去上廁所,什麼時間又要寫作業,什麼時間還可以看繪本塗色。

這時候家長們就要多點耐心了,我們要常常在心裡告誡自己,孩子還小,記不住事情是正常的,還要刻意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所謂「任務意識」,就是孩子們懂得自己要完成一件任務的想法。

怎樣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呢?有三個方法可供家長參考:

第一種,把最簡單、最容易做的事情交給孩子去做。你可以讓孩子認領家裡的一盆花,定時給花兒澆水;或者讓孩子給家裡的寵物餵食,清掃糞便。按時按點去做,孩子們就漸漸地有了任務意識,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第二種,讓孩子記住一件事,或者一句話,到時候提醒家長。譬如,讓孩子每天提醒爺爺按時吃藥。孩子沒記住也沒關係,多重複練習幾次,孩子就知道了自己每天有任務要完成。第三種,當孩子會認字寫字後,可以簡單地去設計一張計劃表,按照計劃表上的內容每天完成任務。這樣長此以往,孩子就有了任務意識,也不會輕易忘記事情了。

然後,我們來說說「孩子容易受幹擾」這件事。

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心性不沉穩,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特別是現在身處觸屏時代,手機消息的推送聲會奪取孩子的注意力。而寫作業時,書桌上擺放太多東西,也會成為孩子的玩具,容易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家長也是幹擾孩子的一個幹擾因素。每個家長都想監控孩子的實時動態,當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一會送點水果,一會送杯牛奶,其實這些都會打斷孩子的思維。思維被打斷,要重新聚焦,又得需要幾分鐘時間。

我們需要給孩子創建一個積極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家庭環境,保持家裡安靜,電子設備放得遠些,或者直接斷網,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學習思考的環境。

最後,我們來說說孩子也特別「容易不自信」這件事。

從快樂熟悉的幼兒園生活中,突然進入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剛開始孩子們容易緊張,不知道怎麼應對,也會不自信。

當沒有按照老師要求來的時候,孩子們還會害怕、恐懼、焦慮。還有一些新入學的小朋友,經常會因為老師、同學的一句話就淚流不止,哭個不停。

這些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溫暖鼓勵和耐心指導。孩子一道乘法口訣,背了好多遍還不會,家長在旁邊忍不住冒火三丈。本來你要是溫柔地給孩子指出他錯在哪裡,孩子還會認真思考,可當家長狂吼孩子一頓時,孩子的腦袋早已經成了漿糊,他會更驚恐,更緊張,根本沒有辦法動腦思考問題。

孩子的自我發展速度很快,剛開始可能會因為拼音不好,遭到媽媽斥責,就變得沒有自信,那麼他的自我發展就不好。

在這個起步階段,家長對孩子要以鼓勵為主,打消孩子的自卑,不要總說孩子「笨」這些話。家長要告訴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今天肯定會比昨天做的好。現在孩子們還小,很多事情做得不完美是正常的。但是只要孩子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已經很棒了。

綜上所述,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兩個「不可能」,三個「容易」。家長要有針對性的對孩子要求低一些,耐心一些,同時必須要明白,哪怕孩子微小的進步都是成長。

03了解孩子們面臨的困難,找到破解之法

幼小銜接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中小學幾個銜接階段中最重要,難度最大的一個銜接。

這裡所說的難度最大,指的並不是學習內容上的難度大,而是指孩子的適應難度比較大。

幼兒園是以寬鬆的遊戲、智力開發、身體鍛鍊為主的教育階段,可進入小學後,孩子的重心任務就發生了偏移。作息時間、學習要求、班級紀律、學校規則、老師要求和家長態度上,都與之前有著極大的不同。孩子們年齡小,心理發展不成熟,想要一下子完全適應,難度很大。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幫孩子破解這些適應難度呢?

上小學的最低門檻就是孩子要能夠自理,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兩方面,這是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孩子能夠獨立穿衣、洗漱、吃飯、上衛生間等。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很多想法表述不清,有時可能因為中午在學校吃不飽飯,或者來不及上廁所尿褲子等,羞於告訴同學和老師,導致一整天都挨餓或者裹著溼噠噠的衣服,這就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現。

學習習慣上,學習用品的收納,書包的整理,課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等等,都屬於入學準備。

「入學準備不足」不是說孩子的識字量,知識積累要達到什麼程度,而是指孩子要準備好上學的基本能力還不夠。

入學準備主要有三個方面:認知,言語的準備;動作準備;情緒管理和同伴交往的準備。如果一方面跟不上,孩子的入學準備就會不足,適應能力也會打折扣。

1、認知、言語的準備

提到認知方面的準備就得談談「知覺細化能力準備」這個概念了,什麼是知覺細化呢?

一年級孩子比較粗心,經常分辨不清漢字「大」和「太」;拼音「b」和「d」的不同之處;數字「68」和「86」有啥不一樣。這些分辨圖畫、字詞席位差別的能力就叫做知覺細化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馬虎,經常區分不清兩幅圖的,那你就可以對他們進行專項訓練。有個網路遊戲叫「找茬遊戲」,就是通過兩幅圖中幾點不同之處,讓我們來尋找差別,這個遊戲你也不妨讓孩子試試看。

2、動作方面的準備

動作準備首先要按時作息,簡單的說,就是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就幹什麼。

每天早晨鬧鐘一響,孩子就及時起床,不賴床不拖拉。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學會守時,睡覺前不進行激烈興奮的活動,以及可以進行安靜的閱讀。

動作準備還需要會有序整理,從整理書包做起,而整理書包的過程就是梳理大腦的過程。還要讓孩子學會分類,培養孩子的條理性,讓孩子自己整理書桌書架和小衣櫥,每天睡覺前自己整理脫下的衣服。

3、情緒、同伴交往方面的準備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社交需求的,在集體生活中,孩子要學會和他人友好相處,這是最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

孩子們在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要感知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是開心、激動、憤怒還是傷心,做到情緒感知,並能恰當地表達。家長們可以通過指導孩子進行情緒調控,來進行情緒管理。

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引導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緒,請孩子說說此刻的感覺怎樣,幫他們分析自己的情緒體驗,產生原因,以及何改變。當孩子有意識的控制自己,情緒調控的方法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

同伴交往準備不足,其實也就是欠缺人際交往能力的表現。主要表現就是對於班級的規則、制度很難適應,不知道如何和同伴交往。和同學一起玩時,一言不合就哭泣,或者一言不合,就打人。這就需要家長們在優化孩子這些品質培養方面下功夫了。

從現在起,就有意識的帶孩子去和不同性格的孩子接觸,而不是窩在自己熟悉的小集體裡,可以在到淘氣堡、遊樂場尋找新的小夥伴,嘗試一起玩,讓他見識各種各樣的小朋友,了解不同性格的小夥伴。回家後與他談論這些新朋友,幫助他明白什麼樣的朋友如何對待會更好些。

真正體現早期教育價值,能促進人的一生全面、和諧發展的,一定是素養、習慣、態度和品性。因此,入學準備,孩子需要的不是在起跑線上搶跑,而是家長們要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態度和品性,讓孩子能在最初入校時,擁有溫暖和安全感。

04小結:

我來總結一下今天所說的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講到了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們面臨的哪些難題?從「小朋友家長」和「小學生家長」角色轉換中,你可以了解到,家長只有做好認識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準備,才有足夠的耐心和能力幫助孩子完成真正的幼小銜接。

第二個問題我們講述了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三個「容易」。孩子們受思維發展階段影響,做事不可能考慮的周全,也不可能長時間專心做一件事。孩子們還特別容易忘記任務,容易受幹擾,容易缺乏自信。針對這些,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對孩子要求低一些,耐心一些。

第三個問題是充分了解孩子們面臨的困難,找到破解之法。我們明確了幼小銜接階段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所以做好幼小銜接的入學準備工作顯得非常重要。而入學準備可以從認知言語準備、動作心理準備、情緒同伴準備這三個方面來完成。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習慣成就好未來,而養成習慣最關鍵的是幼小銜接階段和一年級,孩子們需要在家長的配合下,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增加孩子的主動性。

教育是一個「慢活」,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牽著這隻蝸牛慢慢地去散步,散步途中不能因為孩子走得慢就嫌棄。

欲速則不達!任何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教育都不會成功。家長們要始終堅持溫和的鼓勵式的教育方式徐徐圖之,讓孩子慢慢適應,慢慢成長。

又是一年開學季,家長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幼小銜接,她們這樣做!
    為幫助寶貝們提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模式,洋縣幼兒園、洋州中心幼兒園、城南幼兒園、磨子橋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們帶領幼兒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幼小銜接活動。 縣幼兒園
  • 做好幼小銜接,先從認字開始,一年級語文上冊生字筆畫表來了
    一年級語文上冊,生字筆順組詞注音表,家長:太需要它了!本學期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基本上沒上什麼課,下個學期就是一年級了,做好幼小銜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年級開始進入正式小學階段的學習了,老師不會像幼兒園那樣對學生要求很鬆了,該做的作業都要按時完成。不過家長朋友們不用緊張,做好幼小銜接就不怕。那麼幼兒園大班小朋友應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
  • 一年級入學3個月,回頭看幼小銜接時的焦慮,終究是錯付了
    因為聽了太多「過來人」的經驗,「入學前一定要學會拼音,一定要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一定要把一年級的課文讀會」……這些「一定」我家娃都沒做到:拼音學了一半,複韻母基本沒學,加減法10以內的能算對就不錯了,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長啥樣都不知道。
  • 詳細解讀一年級語文學習大綱,備戰幼小銜接才能有重點
    本文經暖暖媽愛分享授權轉載,原標題《解讀完教育部的一年級語文大綱,我總結了這些備戰幼小銜接的重點》作者:暖暖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暖暖前段時間剛結束了一年級期末考試。從去年9月1日她正式成為一年級小學生那天開始,我從未想過時間過的這麼快。
  • 暑期「幼小銜接」線上實驗班明日報名!您準備好了嗎?
    暑期「幼小銜接」線上實驗班明日報名!您準備好了嗎? 「幼小銜接」是學前幼兒向一名小學生的重要過渡期。贈送幼小銜接適應課程資源包(經典誦讀4節、入學準備好習慣打卡2節、趣味漢字2節、創意美術2節、科學小實驗2節、健康與自我保護活動2節、體育運動1節)。報名須知本期實驗班於8月1日上午9:00正式上線報名。請家長點擊「閱讀原文」至中國兒童中心官網或點擊下方微信小程序報名。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
    #教育優選計劃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小朋友進入一年級進行正式的學習,相信很多家長比孩子還擔心,怕孩子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其實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
  • 提前報名!楓葉小學2021年秋季一年級新生正式開始招錄!
    2021年 春季 幼小直升班 開始報名啦 1 由於我校現有教室資源用盡,2021年我校小學部六年級僅6個班級畢業離校,所以秋季新生一年級僅能開設6個班(每班限35人,對比前兩年同期縮減4個班級)。
  • 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數學嗎?錯!幼小銜接還要提高這些能力
    一轉眼,就進入7月底了,離一年級小學生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你家娃幼小銜接做好了嗎?一提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學拼音,學數學,學認字。實際上,這只是幼小銜接的其中一部分。對於馬上要上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即將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全新的老師和同學,開始一段和幼兒園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管從學習上,還是從生活上,孩子都要經歷完全徹底的改變,所以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這幾點,家長要注意提前幫助孩子提前養成。
  • 幼小銜接書單:方向沒找對,刷再多也沒用
    關於幼小銜接,米粒媽之前寫過: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讓他零起點入學幼升小也要過獨木橋,7‰的錄取率你想怎麼過?香港幼升小有多拼?為了贏在 起跑線,在子宮裡就要做準備了!看完是不是立刻就有了緊迫感。進入小學,大家看似在同一起跑線上,但上了幼小銜接就等於給孩子配了輛車,再不濟也是雙跑鞋。不上?你甘心讓孩子光腳上跑道!
  • 上了幼小銜接班,到三年級後成績還是掉?早教專家教你這樣科學做...
    「為了學內容去私立幼兒園」、「大班去上幼小銜接班」並不能提高孩子的入學準備水平,剛開始成績好也只是暫時的假象,遲早會暴露出問題的…… 到底怎麼樣才能實打實地提高孩子的入學準備呢?為此,早期教育專家研究了幾十年,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現象…… 入學準備 = 幼小銜接?
  •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聰明的父母不教拼音和算術,更注重這三樣能力
    幼兒園遲遲還沒有開學,孩子讀大班的萌萌媽媽最近有點焦慮。對於幼兒園開學,萌萌媽媽又擔心又期待,擔心就是疫情沒解除怕孩子去了有風險,期待就是孩子宅家太久了馬上就要上小學害怕到時候入學跟不上。萌萌讀的是個公辦幼兒園,本身班上的幼兒園老師就沒有教多少拼音和算數。
  • 幼兒園不開學,別忘了準備幼小銜接,語文、數學、英語準備更充分
    關於幼小銜接,總結起來,媽媽們的焦慮大概分成這幾種:如果不上幼小銜接,是不是跟不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習進度?如果上了幼小銜接,一年級學的那些知識都會了,是不是就失去學習興趣了?首先我想解釋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到底能不能跟得上一年級的進度?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幼小銜接的核心並不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小學階段將要接觸的學科的理解和思維方式。幼小銜接班接受到的知識,一年級的時候都會重複學到。
  • 幼小銜接學會漢字、拼音就夠了?恰恰相反!在家這樣學才對
    邦主有話說:今天繼續來講幼小銜接。上周《幼升小別焦慮!要不要上幼小銜接?該怎麼選?跑遍鄭州大小機構,終於總結出這份經驗!》聊到了幼小銜接為什麼這麼重要,也寫了鄭州目前幼小銜接有哪些,怎麼選。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報,一定要根據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別因為聽了「不需要提前學」,就頭腦一熱,讓孩子在家放羊了,結果自己也沒時間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和銜接小學的習慣。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班,我們應該怎麼在家給孩子做語文銜接。
  • 「幼小銜接」知識儲備和習慣培養
    【幼小銜接】知識儲備和習慣培養轉眼間,學前大班的小豆包們也即將邁入一年級的課堂,從幼兒園到小學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寶貝該如何適應即將到來的一年級課程呢?為了幫助寶貝和家長們更平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樂播TV新東方學堂準備了幼小銜接系列課程,陪伴寶貝一起,輕鬆入學!
  •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
    二、幼小銜接有何意義?幼兒從幼兒園教育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就是幼小銜接。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於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必然要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幼兒要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建立一套新的行為方式,以滿足適應性情況的需要。如果幼小銜接做的好,適應過程就會比較順利,能夠使幼兒入學後,在身體、情感、社會性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
  • 幼小銜接④丨孩子寫字顛倒?分不清bdpq?這是你沒發現視知覺能力的...
    不要著急,教育君的【幼小銜接小課堂】又上新了,快跟我們一起為孩子入學做準備~閱讀會串行、拼音字母分不清,形近字易混淆,數學運算易錯……如果孩子有這種表現,那就一定要鎖定教育君本期帶來的內容—— 「視知覺能力」的答疑~教育君邀請到高級教師、昆明市第一幼兒園園長李婭,和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關於視知覺能力培養的經驗~回顧往期幼小銜接小課堂內容
  • 年糕上小學了,來說說我眼中的幼小銜接
    上次說到年糕上小學了,我也開始陪作業的事,評論區裡好多人點名讓我說說幼小銜接。大家的問題我都看了,大概分為三類:1.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2.到底要怎麼選這種班、怎麼學?因為最開始的知識孩子學過了,他覺得自己都會,老師上課就不好好聽了。且因為這種「搶跑」,在一年級能輕鬆得到表揚的孩子,學習心態上容易有問題。超前學習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 和小學老師聊了一下午,終於搞清幼小銜接究竟要準備啥?
    總有孩子上課了還找不到課本、作業本;布置的作業第二天問做了沒,他反問你做什麼?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爭取早做準備,不拖後腿,少給老師添麻煩哈~Part.02 幼小銜接的本質,是解決「幼小差異」孩子有這些「不成熟表現」,問題主要出在,他們還沒有完成從「孩子」到「學生」的心理轉變,而周圍的環境全變了。
  • 小學是孩子成長關鍵期,一年級是幼小銜接關鍵期,您準備好了嗎
    佳寶已經告別幼兒園兩個月,即將步入小學,剛步入小學一年級三個月的時候,開啟了佳寶人生中第一次月考,這個期間,在其他地區的期中考試都已經接近尾聲了,而我們對於孩子的學習方面都有了部分的了解。但是還有一些學生卻比較遲緩,適應能力並不是那麼好,遲遲找不到方向,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跟不上學習節奏,生活自理能力也沒辦法自己掌握,讓部分家長感到心力交瘁。
  • 幼小銜接語文培訓多少錢_北京謙益匯教育價格適中
    幼小銜接語文培訓多少錢,北京謙益匯教育價格適中,      快樂教育:引導孩子的學習意願,激發學習興趣,使孩子熱愛學習、主動學習,有創造性的學習。語文培訓多少錢, 實際上,相比於知識的銜接,「兒童連續的、不間斷的社會性、心理和身體發展上的銜接」才是「幼小銜接」的本質,對於孩子入學後的成長也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