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微信 ID :globalpeople2006
微博、微信名稱搜索:環球人物雜誌
——————下面是正文——————
人們記憶中的新疆,有遼闊的土地和美麗的景色,也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但現在,讓人揪心的暴力恐怖事件,使新疆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印象蒙上陰影。該如何治理新疆?怎樣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以史為鑑,人們回想起新中國成立初期王震治疆的往事。那時候,對叛匪和分裂勢力,他是霹靂手段; 對各民族百姓,他是菩薩心腸。
請纓入疆
1942年,朱德(右三)、賀龍(右四)在王震(右二)的陪同下,視察南泥灣
1949年初,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只是時間的問題。3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議主要討論的就是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問題。會議期間,王震根據西北戰場的形勢和日後發展趨勢,主動向毛澤東請纓:「我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一切需要去的邊疆去,到新疆去!那裡需要解放,那裡需要開發,那裡更需要發展經濟。」
王震是毛澤東非常信任的戰將,擁有很強的開拓能力、凝聚能力和大局觀,總能在關鍵時刻爭挑重擔。他1908年出生於湖南瀏陽的佃農家庭,早年參加了湘贛蘇區的創建工作。1930年9月,毛澤東誇讚王震寫的傳單、布告很有功底,王震回答說:「報告毛委員,我原名叫王餘開,也叫過王正林,我們遊擊隊的秀才們說用『王震』的名字響亮,用這個名字出布告,震動大,能鎮得住地主、老財和民團,便建議我改成這個名字。我是個大老粗,沒喝過幾瓶墨水,你看到的那些傳單、布告都是我們的那些秀才寫的!」毛澤東說:「你們的傳單、布告不像完全出自纖纖秀才手,倒像經過你這位『大老粗』的刀砍斧劈,有一種氣勢!你這位『大老粗』能把那些『小嫩細』組織起來,並把你的意圖寫出來,就是不『粗』了!這方面我要好好向你學習!」
在湘贛蘇區的鬥爭中,王震英勇善戰,多次粉碎敵人「圍剿」,曾獲三等紅星獎章。抗戰時期,駐守陝甘寧邊區的王震率領三五九旅自力更生,開發南泥灣。南泥灣大生產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表揚,他為王震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並讚譽三五九旅是「發展經濟的前鋒」。1944年11月,王震又率三五九旅主力南下,執行中央建立以五嶺山脈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的任務,後因時局變化北返,於1946年9月返回延安,行程2.7萬餘裡,被毛澤東稱為「第二次長徵」。
進軍新疆需要的就是這樣一支部隊。新疆遠離內地,入疆不僅要長途跋涉,想要在那兒站穩腳跟也得靠自己。尤其是糧食問題,從內地大規模運糧過去顯然不現實,只能靠部隊自己解決。而王震率領的部隊能長途奔襲,又能打硬仗,還能耕地種田,顯然很合適。
就在王震請纓出徵新疆後的一天晚上,西柏坡一個小劇場裡演出京劇《紅娘》,大家都去看戲了,王震卻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看文件。不久,毛澤東走過來,問他為什麼沒去看戲,還說:「《紅娘》這齣戲很好,那位紅娘總是全心全意給人家做好事,很可愛。這齣戲裡紅娘是主角,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紅娘,唱主角,為那裡的各族人民去做好事。」這表明,毛澤東同意了王震去新疆的請求。
凱歌進新疆
1947年6月,王震在陝甘寧邊去指揮戰鬥
得到中央批准後,王震率部在西北野戰軍司令部的指揮下,一路向西攻城克地。1949年5月參加解放西安的戰役,8月下旬佔領蘭州,9月5日解放西寧。9月10日,受毛澤東委託,國民黨起義將領張治中以和談首席代表的身份向新疆發電報,勸導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國民黨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走和平起義的道路。他還特別強調:「毛澤東對新疆各族人民、全體官兵、軍政幹部非常關心,新疆問題必有妥善與滿意之處理。」接到電報後,陶峙嶽、包爾漢均主張和平談判。但蔣介石、馬步芳在新疆的嫡系勢力葉成、馬呈祥主張對抗解放軍。隨著王震在蘭州、西寧相繼告捷,一路西進,在新疆國民黨官員內部,起義與反起義的鬥爭日益激烈。
此時,蔣介石、白崇禧給新疆的親信發去電令,要他們「各方設法,保住新疆」,聲稱「和平運動,萬萬不可做」。於是,葉成等人開始進行最後的掙扎。9月20日深夜,葉成來找陶峙嶽,想脅迫陶峙嶽去南疆。結果,陶峙嶽曉以利害,勸說葉成離開,並承諾可以給予重金,保證他們的安全。葉成等人自知大勢已去,又見物質欲望得到滿足,且人身性命有陶峙嶽擔保,就聽從了安排,離開了迪化(1954年改稱烏魯木齊),向印度出走。9月25日,陶峙嶽率國民黨駐新疆部隊通電起義。26日,包爾漢率國民黨新疆政府宣布脫離國民黨政權。至此,新疆和平解放。
在新疆風雲變幻之際,9月15日,時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的王震正率領部隊翻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其間遭遇狂風、雨雪和冰雹的襲擊,行動異常困難,但官兵們仍然冒著嚴寒奮勇前進。王震到達山頂後,轉過頭看到漫山遍野的戰士,心中感慨萬分:「烏雲把祁連山都遮住了,遙遠的草原無邊無際,我們翻過這座風雪祁連山,就可以勝利地向新疆前進了!」這句話被站在他身旁的第一兵團宣傳部副部長馬寒冰記在了心裡,他就此整理出一首詩,「白雪罩祁連,烏雲蓋山巔,草原秋風狂,凱歌進新疆」,並且送給軍旅音樂家王洛賓,請他譜曲。當王洛賓看到歌詞時,眼前立即浮現出戰士們頂風冒雪在祁連山上前進的雄壯場面,心中激情澎湃。他把歌詞反覆吟誦了七八遍,曲譜已隨口而出。戰歌《凱歌進新疆》由此誕生。
10月10日,根據中央的要求,王震命令第一兵團第二軍、第六軍共計8.9萬人開始進疆。部隊在《凱歌進新疆》的戰歌聲中兵分兩路,第二軍乘汽車到南疆焉耆,第六軍由蘇聯支持的2個航空團40架裡爾飛機和汽車運送到迪化。
1949年11月7日,王震率兵團進駐迪化。第二天,迪化軍政各界舉行盛大歡迎會,王震在會上宣布,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已正式成立。在包爾漢的陪同下,王震到新疆臨時政府向各機關負責人說明中共中央當前工作方針和解放軍進疆後的接管原則。他還同陶峙嶽商定了改編起義部隊的整編原則。12月1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新疆省(1955年10月1日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組成人員名單,包爾漢為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和新疆軍區正式成立。彭德懷為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為第一副司令(後任代司令)、陶峙嶽為第二副司令。
在新疆省政府和新疆軍區成立的同時,部隊繼續分為兩路,向全疆進駐。其中第二軍抵達焉耆後,大部分運輸汽車損壞嚴重,於是部隊以步代車,徒步到達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第六軍抵達迪化後,又完成了沿鎮西(今巴裡坤)、伊吾、奇臺、木壘、阜康、昌吉、綏來(今瑪納斯)、伊寧一帶的布防任務。
部隊在入疆過程中克服了諸多困難。11月28日,部隊在阿克蘇獲悉國民黨特務計劃在和田發起叛亂,第二軍第五師師長徐國賢、政委李銓立即下令第十五團進軍和田。由於汽車少,一部分士兵乘車沿公路快速向和田進軍,穩住局勢。而主力部隊放棄了有水、有人家但路程較遠的行軍路線,選擇近路,徒步橫穿荒無人煙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行程750多公裡,歷時18天,終於抵達和田,粉碎了敵人叛亂的陰謀。彭德懷等致電嘉獎了這一壯舉,稱讚他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
此後,王震在迪化與陶峙嶽接觸較多。陶峙嶽在談話中流露了兩種心態,一是「軍人守土有責」,新疆不能讓美國、英國,也不能讓蘇聯拿去;二是「袍澤情深」,起義的士兵將來怎麼安置呢?他的想法是把士兵遣散回家,發點錢,給點路費。王震聽了之後不同意,他提出了更大的構想:起義部隊立了功,守了土,以後可以和我們一起轉向生產,紮根新疆嘛!王震的想法對陶峙嶽觸動很大,兩人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新疆的工作得到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