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網際網路+端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2020-12-22 環京津網

□文/李群圖/謝銘慧

端午臨近,大江南北粽葉飄香,水鄉澤國龍舟競渡。

端午節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無論是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還是紀念孝女曹娥說、古越民族圖騰祭等等,端午節無不閃爍著中華文化的光芒。網絡時代,當端午節遇上網際網路,沉潛不語的傳統文化,立刻煥發出時代的張力。

當下,網絡直播風生水起,也讓端午文化有了新的傳播渠道。曬出粽子、面扇等端午美食,不同的民間傳統習俗映入眼帘;直播朗誦端午節的千古佳作,中華傳統文化如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隨著古人的詩歌韻味從指間流淌;龍舟競渡,鏡頭裡百舸爭流的場面讓人為之加油鼓勁;琴棋書畫、崑曲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們在直播中聽到文化之聲、看見文化之美、領悟文化之韻,在心意相通裡讓文脈永續流淌,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覺,關鍵是文化創新。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傳統文化既要傳,也要承,就需要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特徵的新興載體來做好傳統文化發展的引擎,如此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播更加快捷,傳播範圍更加廣闊,文化情感體驗效果更佳。比如,端午節起源、風俗、文化、詩詞欣賞、漫畫、圖解不斷被推送,各種關於端午習俗的H5、小遊戲刷屏,「網絡中國節·端午」等主題活動被熱議,實則就是通過網際網路,挖掘和運用端午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傳統文化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讓傳統文化之花永開不敗,更讓文化自信挺立不倒。

把握住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隨著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文化也一步步地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網絡連線、視頻上雲,網際網路讓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各國人民都看到我們多姿多彩的端午習俗。事實上,傳統節日的文化味映射的是國家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滿足,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嚮往,越來越煥發出時代的「味道」。傳統節日並不只是一個古老的文化符號,還擁有它的當下性。不論過端午節方式怎麼變化,只要傳統文化的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會不斷接續傳承。文化鑄魂,網絡聚力,「網際網路+」,「+」出了傳統節日的新活力,也「+」出了炎黃兒女的文化自信,推動著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創新和發展。

相關焦點

  • 傳揚優秀潮文化 煥發時代新活力
    事實上在湘橋,大愛如潮湧,以公益慈善、孝親敬祖為典型的潮文化特質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點點滴滴中展現。湘橋區在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習中傳播,在傳播中傳承,繼而擴大文明實踐影響力。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是「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傳統龍舟之鄉)」,現存有全國最老的龍舟——鹽步老龍。每年端午期間,大瀝的錦龍盛會在城鄉水道此起彼伏。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東省暫緩組織龍舟賽事。為傳播龍舟文化,大瀝鎮將陣地由線下轉到線上,創新思路舉辦線上錦龍盛會,這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吸引了約41.3萬人次參與。首屆線上錦龍盛會大瀝鎮地處廣州和佛山交界處,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歷史文化底蘊,又受到珠三角地區現代都市文化的影響,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全鎮已成功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2個、市級4個、區級6個。
  • 廣州龍鳳倉黨建煥發老倉古巷新活力
    近年來,該街引導業主和企業對舊倉庫、廠房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成各類創意園區,現有16個園區,上百家創新創意企業,街道黨工委結合轄區老倉改造的創意園區多,創新創意產業日漸增加的特色,創立了「龍鳳倉」黨建品牌,並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老倉古巷煥發新活力。
  • 傳統土家體育項目竹鈴球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石柱縣將竹鈴球傳承與康養文旅產業融合,以竹鈴球手工技藝基地和旅遊景區為依託,以農民增收致富為重點,推行「公司+農戶+文化+景區」融合發展模式,推進竹鈴球系列文旅產品景區全覆蓋,輻射帶動全縣發展竹木種植基地,形成竹鈴球系列竹木加工產業。同時開展竹鈴球運動進學生體育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推動土家竹鈴球活態傳承,讓這一傳統土家體育項目煥發新活力。
  • 魔獸世界新版本IGN評8分:令經典再度煥發活力
    魔獸世界新版本IGN評8分:令經典再度煥發活力 來源:www.18183.com作者:小胖時間:2020-12-13 分享到:
  • 「專家漫評」丁元竹解讀如何繼續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對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技術不能很好接近的老年人,應該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第一,開發適合他們年齡和能力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讓他們有條件、有能力使用這些技術。第二,對他們加強培訓,不斷提高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技術的能力。第三,一些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適當保留適應適合老年人需要的傳統服務方式,給他們生活提供便利。
  • 武漢蔡甸非遺: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蔡甸區非遺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站在這裡,猶如置身傳統文化的海洋。「伯牙子期傳說」是蔡甸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武漢市中法友誼小學是位於「伯牙子期傳說」發生地馬鞍山下的一所小學。2012年,蔡甸區文體局授予該校「知音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稱號,並捐贈了10臺古琴。如今這10臺古琴成為該校進行知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孩子們通過學習古琴知道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和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地評線】紫金e評:在端午粽香中涵養家國情懷
    (漫畫作者:陸萱)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傳承千百年,今天仍有著濃鬱的傳統意、文化味。在江蘇蘇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準備就緒,通過預約參加;在河南,漯河實驗中學舉行迎端午經典誦讀活動,孩子們在閱讀經典中尋找端午節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日更豐厚的內涵。「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
  • 光明網與騰訊聯合舉辦「網際網路如何助力傳統文化C位出道」線上研討會
    原標題:借力網際網路,講好傳統文化新故事  光明網訊(記者 張義文)「傳統文化表達方式創新轉型有何意義」「如何助力傳統文化線上線下組團出擊」「傳統文化借力網際網路有什麼陷阱」……6月23日,光明網和騰訊聯合舉辦「網際網路如何助力傳統文化C位出道」線上研討會,中央黨校
  • 防城港丨「新旅遊」煥發新活力
    防城港丨「新旅遊」煥發新活力 2020-09-09 11: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閻志:觸網讓老市場煥發新活力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閻 志  傳統批發市場走到了十字路口,是乘著電商之勢而上,還是被衝擊而倒下?市場的機會是永遠存在的,只是我們需要適應市場新信號轉型升級  網際網路浪潮的影響無處不在,傳統消費品銷售渠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在此背景之下,傳統批發市場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是乘著電商之勢而上,還是被衝擊而倒下?  市場的機會是永遠存在的,只是我們需要適應市場新信號轉型升級。有的人採取的是外觀上的改造升級,在建築規模上升級;有的人則是在概念上大做文章,搞噱頭。
  • 烯旺石墨烯遠紅外能量房,讓傳統養生煥發嶄新時代活力
    新技術的誕生在逐漸重塑人類的生活方式,而被譽為「顛覆21世紀的新材料」——石墨烯,就是這種新技術之一。事實上,石墨烯在學術界和業界一直被炒得火熱,科研者們更是廢寢投入。石墨烯在它超出現有材料的特徵和獨一無二的新特徵上都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技術的呼之欲出。人們堅信科技,也信仰傳統,尤其是中國人。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代,卻愈加推崇傳統的養生方式。
  • 面試熱點:傳統體育項目展現新活力
    【熱點背景】 中國式摔跤、跳繩、拔河等傳統體育項目,曾給國人留下許多難忘的記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煥發新的活力,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與此同時,部分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走出國門,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傳統體育的魅力。
  • 擁抱網際網路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煥發運動員保障工作新活力
    擁抱網際網路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煥發運動員保障工作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0-08-05 來源: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字體:
  • 廣州文化之「魂」煥發新魅力
    從城市整體文明程度提升,到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再到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交流發展,文化正成為支撐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老城市迸發新活力的文化引擎。  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廣州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交出優異答卷。在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範例的道路上昂首向前,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
  • 老劇場文化公園片區改造方案出爐 帶動片區煥發活力
    鷺江劇場變身老劇場文化公園,吉治百貨老房子修舊如舊,在大元路經營20多年的同安封肉店也自主改造……傳統與現代結合,一點一滴的變化深深地滲透到鷺江街道老城區。  【以點帶面】  通過特色「點」改造  帶動片區煥發活力  鷺江街道營平片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是目前歷史保留最完整的街區之一,以大同路、開元路、大元路為代表的老街區,成為廈門歷史文化的縮影。
  • 視頻|鄒城:傳承創新 釋放傳統文化新活力
    【導語】 鄒城市用數字經濟嫁接傳統文化,讓歷史文化名城釋放新活力。  【同期聲】 《禮門義路》演出現場  【正文】 9月2日晚,禮樂文化音樂劇《禮門義路》在瀋陽盛京大劇院上演,給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 秉承端午傳統,食育中華文化 | 永和鎮中心幼兒園慶端午活動豐富多彩
    我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傳統節日都有著詩一般的特色飲食和故事。同時,食育也是幼兒園「活教育」健康課程的重要內容,食育課程意在向廣大幼兒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發揚優秀傳統飲食文化,讓孩子們從小愛上天然食物,並學會均衡營養、合理膳食。當端午節遇到了食育課程,又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 讓愛國衛生運動煥發新活力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對愛國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更加有效的社會動員方式,讓這個具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傳統」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活力,為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營造良好環境、夯實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