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群圖/謝銘慧
端午臨近,大江南北粽葉飄香,水鄉澤國龍舟競渡。
端午節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無論是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還是紀念孝女曹娥說、古越民族圖騰祭等等,端午節無不閃爍著中華文化的光芒。網絡時代,當端午節遇上網際網路,沉潛不語的傳統文化,立刻煥發出時代的張力。
當下,網絡直播風生水起,也讓端午文化有了新的傳播渠道。曬出粽子、面扇等端午美食,不同的民間傳統習俗映入眼帘;直播朗誦端午節的千古佳作,中華傳統文化如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隨著古人的詩歌韻味從指間流淌;龍舟競渡,鏡頭裡百舸爭流的場面讓人為之加油鼓勁;琴棋書畫、崑曲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們在直播中聽到文化之聲、看見文化之美、領悟文化之韻,在心意相通裡讓文脈永續流淌,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覺,關鍵是文化創新。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傳統文化既要傳,也要承,就需要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特徵的新興載體來做好傳統文化發展的引擎,如此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播更加快捷,傳播範圍更加廣闊,文化情感體驗效果更佳。比如,端午節起源、風俗、文化、詩詞欣賞、漫畫、圖解不斷被推送,各種關於端午習俗的H5、小遊戲刷屏,「網絡中國節·端午」等主題活動被熱議,實則就是通過網際網路,挖掘和運用端午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傳統文化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讓傳統文化之花永開不敗,更讓文化自信挺立不倒。
把握住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隨著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文化也一步步地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網絡連線、視頻上雲,網際網路讓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各國人民都看到我們多姿多彩的端午習俗。事實上,傳統節日的文化味映射的是國家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滿足,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嚮往,越來越煥發出時代的「味道」。傳統節日並不只是一個古老的文化符號,還擁有它的當下性。不論過端午節方式怎麼變化,只要傳統文化的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會不斷接續傳承。文化鑄魂,網絡聚力,「網際網路+」,「+」出了傳統節日的新活力,也「+」出了炎黃兒女的文化自信,推動著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