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 聚焦新發展」系列漫評之八:
丁元竹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成就斐然,人民群眾福祉達到新的水平。同時,我國民生保障還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十四五」時期必須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讓全體社會成員都有機會接近移動互聯、消除數字鴻溝。「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對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技術不能很好接近的老年人,應該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第一,開發適合他們年齡和能力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讓他們有條件、有能力使用這些技術。第二,對他們加強培訓,不斷提高老年人使用網際網路技術的能力。第三,一些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適當保留適應適合老年人需要的傳統服務方式,給他們生活提供便利。
把宏觀「新基建」和微觀「新基建」有機結合起來。「十四五」時期,要把高質量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而要實現高水平的社會建設,就要把老城區改造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在社區改造過程中,要讓社區居民參與、討論,使他們把自己與社區的建設融為一體,把小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社會建設的水平,提升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有機結合,使社會建設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探索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共同布局。要把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在「十四五」時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文化水平使社會治理達到一個新的階段。在「十四五」時期要考慮,怎麼把基層人民的這種綜合性的生活通過設施的建設統一起來。同時,還要考慮社區的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文化活動、社區活動、社會治理活動都能夠綜合起來,通過綜合的服務中心建設,讓大家能夠既便利、又舒適、又可及的享受到各種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和各種服務。
延伸閱讀:
【專家漫評】黃文藝解讀如何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專家漫評】朱光耀解讀如何實現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戰略目標
【專家漫評】朱光耀解讀如何有效應對八方面挑戰
【專家漫評】陶文昭解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表述
【專家漫評】劉俏解讀五年規劃的「變」與「不變」
【專家漫評】張立群解讀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
【專家漫評】張立群解讀五中全會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