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觴,大唐宗室的蘭亭陰謀,盡在【蘭亭序密碼】

2021-02-19 youRadio都市之聲
古時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恰逢「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季節,按照舊時的習俗,古人都要到水邊嬉遊,並且雅致地稱其為「上巳修禊」。「

  一千六百多年前,也就是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謝安、謝萬、孫綽等名士及親友41人,到會稽(今紹興)之蘭亭踏青。

  就在蘭溪岸邊,盡情地享受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自然風光,大家放眼遠望,「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大自然是何等樣的圓滿美麗,活潑自在,生生不息。名士們雅集在此,目睹秀水青山,耳聞微瀾輕風,心情莫不怡然快適。

  他們圍坐在曲水之畔,將盛有酒的觴(酒杯)置於水中,任其順水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便要飲酒賦詩。做不出者罰酒三杯。

  正是這樣的一次雅集,造就了一幅絕佳的圖景:一群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列坐茂林修竹掩映的蘭溪之側,流觴飲酒,好不快哉!

  因為這樣特別的形式而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曲水流觴。

  黃昏時分,聚會還在繼續,但是大家雅興不減,沉浸在詩酒的浪漫回味中,不忍歸去。也不知是誰提議,把當日所作的37首詩歌,彙編成集,詩集名曰《蘭亭集》。

  這樣一部佳好詩集,又怎能不寫一篇序文呢?眾人共推王羲之撰序並書,羲之微醉乘興,即席揮毫,,一氣呵成,寫下了名噪天下的《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王羲之觸景生情,聯想起人生短暫,不禁感慨萬千,故而此序不獨文筆優美委婉感人,而且書法超逸絕麈,兩者可謂珠聯壁合,相交輝映,成為千古絕唱。

唐太宗是否偽造?

王羲之是否為原作者?

大唐宗室為何力推此作?

《蘭亭序》背後藏了什麼?

  《蘭亭序》原名《臨河序》,在東晉時期史無記載。直到南朝劉孝標所注的《世說新語》中才提到此文,全文共153字。到了唐代,《臨河序》改稱《蘭亭序》,在序文中增加了167字,全文共324字,此版本最終流傳後世。

  1965年,郭沫若曾發文指出《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所作,引發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學術大辯論。而在唐代,拉開懸案大幕的卻是一樁自古未有的刺殺案。

【點播聽故事】-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長安街頭,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隨身衛隊的燈籠突然被箭射滅,數十名殺手從黑暗中湧出,帶頭者手起刀落,砍斷武元衡脖子,拎走頭顱。

  次日,女神探裴玄靜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臨摹的半部《蘭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詩。原來,武元衡對自己的死早有預感,留下一道連環謎題,解謎者必須步步踏對,倘若棋錯一著,真相就將永遠湮滅。

  裴玄靜接受使命,開始了機關密布、阻力深重的解密之旅。此後,名動天下的女刺客聶隱娘、被後世尊為「八仙」之一的韓愈之侄韓湘子、「鬼才詩人」李賀等紛紛牽扯入局;藩鎮勢力奇計連連;朝廷權臣各懷心機;甚至皇室深宮中也是人影閃動,鬼胎暗結,試圖遙控局勢。

  但真相終于越來越近,終極答案指向的竟是一個最不可能而且至高無上的人。

相關焦點

  • 曲水流觴三月三
    2020年3月26日 庚子年三月初三 今天是 上巳節 祓禊日上巳節 俗稱三月三 中國傳統節日是日 古人會去水邊沐浴 稱為祓禊還會有祭祀宴飲 郊外遊春等內容尤其是文人 創造出曲水流觴的遊戲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 悟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 《蘭亭序》中的流觴曲水,為何到今天失傳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裡面為我們展現出了一種古老而有趣的娛樂方式,那就是「流觴曲水」。先秦時期的「流觴曲水」更多的是被賦予了上巳節的神秘色彩。到了漢朝時期,流觴曲水日漸世俗歡娛化。據東漢杜篤《祓禊賦》的描繪:「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洛,帷幔玄黃。於是旨酒嘉餚,方丈盈前,浮棗絳水,酹酒醲川。
  • 煙花三月,曲水流觴
    明日三月三,上巳節,也叫「重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
  • 每日成語|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 【成語】:曲水流觴
  • 「曲水流觴」與《鄭風溱洧》
    「曲水流觴」非常風雅,大家一般都是通過《蘭亭序》了解到「曲水流觴」。《蘭亭序》的研究一般側重於書法方面,畢竟王羲之在書法界的名氣太大了,今天我們要研究一下《蘭亭序》與「曲水流觴」的背景。「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蘭亭序》一開始就提到了這次活動的起因和重點是「修禊事」,而後來的「曲水流觴」只不過是完成「修禊事」後的娛樂環節,到最後寫《蘭亭序》是總結這次活動的作文,順帶展示了一下王羲之的書法功底。
  • 新作美容院設計/蘭亭之上,流觴曲水,修短隨化.
    項目地點:元氏項目名聲:蘭亭舒雅高端美容養生會所【本墨·顏】設計機構出品設計師:沈亮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大家熟知的曲水流觴是啥意思?其實古人遠比你想像的更有情趣喲~
    王羲之《蘭亭序》記載了一段與友人「曲水流觴」的雅事。
  • 曲水流觴遊樂文化發祥地——重慶開州
    中國古代民俗曲水流觴的故事,這個典故最早是民間拔除災禍的巫文化活動,後來演變成中國最早的情人節活動,後來又成為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娛樂活動。 曲水流觴典故在開州的文化遺存是盛山十二景中的流杯渠。
  • 絕代風流話蘭亭
    他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召集孫綽、謝安、王獻之等四十一人,於山陰(今紹興)之蘭亭祓稧,飲酒賦詩,王羲之為詩集作序,這就是名震青史的《蘭亭序》。蘭亭、蘭亭序、蘭亭詩、蘭亭流觴曲水圖、蘭亭志、蘭亭考及王羲之、孫綽、謝安、王獻之等等,構成了今日博大精深的「蘭亭學」、「蘭亭文化」的核心。
  • 蘭亭序全文及解釋
    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 佩蘭祓禊,曲水流觴.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位全國軍政高官,在蘭亭修禊。 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為千古佳話。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遊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
  • 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真跡高清字帖欣賞
    ,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
  • 《蘭亭序》背後的故事——參加蘭亭雅集的都有誰,《蘭亭集》裡到底都寫的啥?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當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孫統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稧,曲水流觴,飲酒作詩。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現址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啟重建,幾經反覆,於1980年全面修復如初。 蘭亭布局以曲水流觴為中心,四周環繞著鵝池、鵝池亭、流觴亭、小蘭亭、玉碑亭、墨華亭、右軍祠等。鵝池用地規劃優美而富變化,四周綠意盎然,池內常見鵝只成群,悠遊自在。
  • 手機字帖 | 王羲之《蘭亭序》高清版、分頁版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
  • 上巳丨曲水流觴,極盡文人風雅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 極高清的《蘭亭序》,毫髮畢現,絲絲入扣!
    文徵明《蘭亭雅集》永和九年的,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組織了一場風雅集會。清幽的山水、秀麗的風景吸引了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等社會名流的捧場。當然,羲之家的幾個孩子獻之、凝之、渙之、玄之也跟隨父親出來了。
  • 文化|杭州亞運會圖標發布:取「曲水流觴」之意宴亞洲賓朋
    靈感來源於「曲水流觴」曲水流觴原是中國古代民間的傳統習俗,每逢三月上巳(夏曆三月第一個巳日我國東晉時期大書法家、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就曾在浙江蘭亭用「曲水流觴」的方式宴請八方賓客: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遊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王羲之因此還留下流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五大摹本
    一、《蘭亭序》簡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
  • 上巳節:曲水流觴,祓禊祈福
    《蘭亭序》到了魏晉時代,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即禊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的修禊之會。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諸多世家大族的文人雅士,共赴「會稽山陰之蘭亭」,曲水流觴,行酒賦詩。詩最後被彙編成集,並由王羲之作序,也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堪稱千古佳話。到了唐代,上巳節成為當時隆重的節日之一。節日的內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遊踏青、臨水宴飲。
  • 因茶,遇見 臺北串門子茶館之曲水流觴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