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國家長對國外教育趨之若鶩,海外留學大潮也愈加低齡化。在這之中,英國和美國是當之無愧的種子選手。海外留學課程如何設置,英美大學報考的注意點,以及如何為國際教育做好準備,這些是家長和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今天留學君請到了Ivy Tang為各位家長淺談國際教育,主要講解英美初高中課程部分。
中英美三國學制的對接和區別
英美高中學制為四年制,相當於國內的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其中美國高中四年分別由9、10、11、12這四個數字表達。
英美初高中課程設置
英國的高中分別由第一、第二年的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課程和第三、第四年的A-Level課程組成。部分高中會在最後兩年開設AP、IB等大學預備課程。家長送孩子出國留學比較常見的時間節點就是在初二、初三或高一畢業以後,到海外留學修讀最後2-3年的高中課程。這時候正值英美高中後兩年選課制階段,選課的方向同孩子將來的大學科系選擇及就業的方向直接掛鈎
About IB
IB課程共有六組課程,分別是兩門語言,人文科學,實驗科學,數學以及藝術選修。學生要在每組課程中選擇一門,一共研讀六門學科。
部分家長可能認為IB的課程是比較難的,其實IB課程的難易度和文理科側重是可以調節的。比如在語言選擇中,用中文教英語比用英文教法語簡單。在數學方面,建議理科生選高階,文科生選低階。在文理科調節上,比如喜歡建築設計的學生,在人文科學中可以選擇歷史,實驗科學中選擇物理,數學選擇高階,藝術選修選擇美術設計。又如偏文的學生在人文科學裡可以選擇商業管理或經濟學,實驗科學可以選擇社會學,規避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
IB課程還有三個額外的核心課程,這也正是國際上很多世界名校喜歡IB學生的原因。
這三門核心課程包含了:
第一:CAS(creativity,action and service),孩子必須完成150個小時的課外活動,而且不單單是參與活動,更要求組織創建一個俱樂部,領導一場活動;
第二:TOK(theory of knowledge),即寫一篇小論文並作公眾演講,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公眾演講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第三:寫一篇4000字的英文論文。
國外大學非常看重以上能力,所以這三點至關重要
About AP
AP課程也是大學預備課程,共有三十四門課程可以選擇,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在大學期間獲得學分的減免。
About A-level英國的A-level課程,不同於IB、AP的打分制,它是由ABCDEU等級評分,其中40分即E是及格分。如果孩子獲得D到C的成績,就有資格進入一般的大學,B就可以申請到科研水平還不錯的大學, A或A+的成績才有資格申請牛津、劍橋一類最頂尖的大學。
AP和IB的區別
1、AP課程只有單門課程,完成學業後,學生獲得單門的AP證書。而IB課程設有專門的IB文憑,只有學完六門單課並且拿到三個附加分才能獲得。
簡而言之,IB的課程大於等於AP;
2、AP課程只看老師本身的資質,而IB課程除此之外也非常注重學校的資質,每三到五年IB學校會被重新審核。所以目前國內有近200所AP學校,而IB學校數量遠低於AP學校數量,並且很多IB學校只針對擁有外國護照的學生。
3、AP只在美國當地被認可,而IB課程受到全世界各地大學的認可,包含澳洲、加拿大、歐洲、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大學;
A-Level和IB的區別
1、A-Level最終只考核三至四門學科,學生可以深入學習單門學科,而IB一共要學六門學科;
2、A-Level評分主要取決於孩子的最終考試結果,而IB除此之外還要看孩子的綜合能力;
3、A-Level主要是被英國和歐洲其他大學所推崇,而IB是全球認可的大學錄取準則。
總而言之,A-Level適合偏科的,希望往英國或歐洲其他國家方向發展的學生,IB課程適合綜合能力比較強,對大學要求較高的學生,而AP適合學有所長,主攻美國方向的學生。
美國大學報考準備
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主要分為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這兩塊各佔50%。
定量標準
需要孩子出具前3到4年的GPA(Grade-Point Average),即績點。不單單包括大考分數,也包含了作業、課後測試、課堂實驗等一系列課程的平均分。由此可見美國更看重孩子的一貫綜合表現,而不單單是臨時抱佛腳的大考分數。
另外,SAT1和2或者是ACT也可以稱作是美國的高考,部分美國學校也承認雅思。
定性標準
第一:個人陳述。大學除了看分數,更想了解學生的個人能力。有沒有什麼特色?碰到過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情商、領導力如何?有沒有合作精神?動手能力怎麼樣?為什麼要選這所大學、這個科系?這些內容都需要通過個人陳述傳達給對方大學。由此可見個人自述非常關鍵。
第二:推薦信。給美國大學的推薦信一般需要三份,往往是從文理科老師和生活輔導老師處獲得。但報考諸如哈佛、耶魯等頂尖名校時,如果其中一封推薦信是從所報考學校的校友、前招生官、某個政界要員或是某個大公司的高管處獲得,申請成功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因為美國學校同時要考察學生的家庭背景和能給學校帶來的益處。
第三:課外活動和實習,往往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課內活動和校際比賽。
第二類是志願者活動。海外大學非常看重孩子做了哪些事情回饋社會。第三類是實習,一部分科系非常看重實習。
最後是面試。這對想考名校的學生至關重要。
英國大學報考準備
英國報考大學更看重孩子的預估分,高中學校會根據孩子以往兩三年的綜合表現預估他的A-Level分,根據預估分遞交大學申請。英國大學發的是有條件錄取通知書,如果實際考分低於預估分,則大學有權收回offer。而美國大學給的是無條件錄取通知書,一般不會收回。
給英國大學的推薦信只要一份,所以內容必須更加精簡,要把申請人所有的性格特色、學習及活動表現在一份推薦信中描述清楚
如何為國際教育做好準備
能力培養
英語學習非常關鍵。首先要有良好的聽說能力,語言環境尤為重要,這就是海外遊學兩周勝過國內兩個月的理由。
孩子要著重培養泛讀能力,即快速閱讀能力,因為國外的學習要求大量的閱讀,所以孩子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並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寫作能力。要培養孩子的辯證思維,學會怎樣從網上收集素材,如何寫真正的論文。國外的孩子經常寫可行性研究報告,自己把控整個流程,需要實地調查,這跟國內的套用公式模板的寫作完全不一樣。
素質培養
首先,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海外教學旨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鼓勵孩子參加公益組織,做海外志願者。
其次,不片面追求高分。情緒受考試成績影響大的孩子極可能不適應海外學習。
行萬裡路益處多多。如果有條件的,建議通過遊學感受不同國家文化,多走多聽。孩子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英國或者美國或者澳洲的教學方式,哪個國家更加適合他?在後續的擇校中不會走彎路。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遊學是鍛鍊孩子的自控、自理、自學能力的絕佳機會。一個參加過多次遊學的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會大大高出同齡人。做家務、時間管理、行前準備、理財,這些在國內有父母幫襯的事,到了海外留學孩子們都要學會自己做。
關於EF英孚海外遊學留學
●逾50年的經驗和品質:51年前,一位名叫伯提·霍特的瑞典青年人,帶著第一批瑞典中學生來到英國學習英語,由此誕生了EF英孚海外遊學。50多年來,EF穩步壯大、逐漸完善:現在全球100多個地區擁有自己的學校和辦公室,海外遊學目的地超40個。
●安全的零中介一站式體驗:EF英孚海外遊學項目全球直營,從教師編制、校區/營地管理、課程/活動安排,到寄宿家庭選擇等,免除中介參與,高標準、高效率把控遊學細節。
●為海外遊學量身設計的教學方法:EF英孚研發了適合短期海外學習的教材與課程,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母語環境裡,培養學習語言的興趣,建立開口說外語的自信。
●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專屬課程:EF海外遊學留學擁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遊學項目:適合7-17歲中小學生的冬/夏令營;適合16-24歲學生和成人的個人海外遊學;適合25歲及以上成人和職場人士的個人海外遊學;以及海外國際學年課程、海外大學橋梁課程。
12種語言,22個國家,52個海外遊學目的地,與你一起遇見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