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指南者留學20fall的學員Winnie,目前就讀於華威大學e-Business Management(以下簡稱e-BM)專業。回想去年這個時候,我也和很多同學一樣,正焦急地等待著offer;而如今,我在華威的第一個學期已經不知不覺落下了帷幕。
短短一年間,我感受過被offer雨砸中的喜悅,也遭受過疫情帶來的考驗。最終,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踏上這片土地,開啟我的求學之路。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目前就讀的e-BM專業和我根據個人經驗總結的一些選導師tips,希望對大家的留學之路也有所幫助。
一、課程設置
二、e-BM專業隸屬於華威大學製造學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WMG),今年共招收了約290名同學。在正式開學後,我們需要在e-Commerce,Digital and Data Science,Digital marketing,Digital Consultancy and Entrepreneurship這4個方向中選擇一個自己心儀的方向,之後的課程設置也會依據所選擇的方向來進行,並且不需要再額外選擇選修課程了。
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各個方向都需要完成8門專業課程,不同方向之間的課程設置差異還是很大的,只有e-Business Fundamentals這門課程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大家在選擇專業方向的時候一定要先認真研究下課程設置,謹慎選擇!每門專業課程最後的分數都會由上課期間的小組作業(IMA)和課後的單人小論文(PMA)構成,佔比為IMA30%+PMA70%,不需要進行考試。
就我個人而言,我選擇了Digital marketing方向,這學期總共進行了3門課程的學習:e-Business Fundamentals和The Digital workplace這2門專業課程以及今年WMG新增的課程「手把手教你如何寫PMA以及畢業論文的SPA課程」(整個學院都需要上)。接下來我就具體給大家介紹一下這2門專業課程。
e-Business Fundamentals:
這門課是最基礎的入門課程,所有專業方向的內容都會涉及到,所以三周都是Lecture形式的課程,會由e-BM的老師們輪番上陣講述。在課程的前兩周,老師會發布一個Wiki製作的小組作業並公布第一篇PMA的題目,第三周開始進入分專業上lecture的模式,其中還需要穿插著完成一個小組匯報的任務。
雖然說是入門課程,但課程的壓力卻一點都不輕,這三周幾乎讓我有了回到高中每天徹夜苦讀的感覺:任務一浪接著一浪,每天下課之後就是和組員在Teams上開小組會議,幾乎沒有出門的可能。
The Digital workplace:
這門課程依然歷時三周,第一周主要是Lecture以及介紹之後seminar的要點,第二周不上課,主要進行第一篇PMA的寫作。到了第三周就正式開啟魔鬼seminar,每個小組需要在三天之內完成一項IMA+500字的Personal Reelection+Presentation。課程期間幾乎忙到沒有時間好好吃飯,但因為對課程的興趣和充實的安排反而不怎麼覺得疲憊。
在課程深入的過程中,我對e-BM專業的了解也逐漸加深,我也越發意識到課堂上所講述的內容其實就是關於當下最急切要解決和面對的問題,比如遠距離辦公環境下如何進行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和工作協同。
曾經,我們以為這些問題是要到遙遠的未來才需要去考慮去解決的事情,但因為疫情,這一切都提前到了現在。面對處在不同地區的小組成員,如何克服時差、網絡的阻礙進行交流成為了我們當下就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們比以往更需要懂得利用各種工具去交流和分享,也越發懂得e-BM專業存在的意義。
二、選導師tips
在WMG,除了專業課老師外,大家還會和2位導師有深入的接觸,一位是Personal tutor(主要負責生活和日常學習上的答疑),另一位則是Project supervisor(畢業論文導師)。
PT是大家在入學後學校隨機分配的,並不一定是本專業的導師,因此通常無法在專業課程上給出更到大家切實的建議;當然也有運氣好的同學會被分到專業課導師,那真是生活學習兩不誤了。但不管分配到哪個老師,建議大家都主動去和他們建立比較友好的關係,生活和學習上有疑問也可以主動去尋求他們的幫助,導師都會盡其所能地去提供幫助。
而PS,則是需要通過一場場面試和溝通雙向選擇的,這個過程像極了畢業找工作時面試——碰壁——面試——最終拿到offer的過程。
進入10月份,學校系統會先開放20天左右的論文題目瀏覽期,目的是讓你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去了解每個導師負責的項目內容以及今年開放的論文選題(這期間是無法進行任何選擇和操作的)。之後,學校會正式開放選擇期,大家可以在系統中選擇感興趣的老師或者題目,填寫500字左右的「真心告白」,發起面試邀請,如果老師覺得你還不錯就會通知你面試時間,當然能收到面試邀請也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收穫導師最終的青睞。
以下是我根據切身經歷總結的血淚經驗,請查收:
1. 一般project會分為自定義選題和命題項目,不管哪一個題目都要先了解導師的背景和喜好,如果你選擇的題目是他特別感興趣的方向,那面試成功的機率會更高!導師的背景可以從領英、導師個人介紹裡面去發掘。
2. 如果Personal tutor不是本專業的老師,建議Project supervisor可以選擇專業課程的老師,一來他更了解你平常的課程安排,二來也可以在專業課程上幫助答疑解惑。
3. 時機很重要,剛剛開放系統的時候競爭還沒有那麼激烈,項目也是採用先到先得的機制,所以越早準備好,擁有的選擇權就會越多。
4. 面試會聊到的內容一般是你為什麼對這個題目感興趣以及你打算如何開展這個項目。大家在介紹項目的時候需要先準備好大概的框架和想要深入探索的問題,方便老師看到你的思考能力;而如果這個項目能夠對你未來的工作有所幫助,導師們會更樂意接納你作為他們的學生。
5. 作為一個互選的過程,老師也會介紹他的處事風格,和選公司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導師覺得你不錯,會當場和你發起口頭邀請。(如果讓你回去等消息的話,那大概率就是沒戲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了,雖然說因為疫情第一學期的課程都是線上課的形式,日常出行也多少受到一些影響,但無論是不斷完善的網課、即將恢復線下課的通知、還是我自己越發精進的廚藝,都讓我知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進行。
最後,祝大家都能收穫心儀的offer,坦然踏上自己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