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馬羅夫:第一個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死後享受蘇聯國葬

2020-12-14 南宮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人之一生是非功過,最終都將留給歷史和後人評說。英勇者永垂不朽,平凡者淹沒凡塵,而作為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科馬羅夫將被永遠刻在歷史中,為所有人銘記。

青年科馬羅夫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科馬羅夫出生於1927年3月16日,他的一生短暫而又富有傳奇。雖然今時今日蘇聯已解體,但關於他的傳說,並未停止。他是蘇聯的航天員,亦是蘇聯的英雄。

科馬羅夫的原生家庭並不富有,其父僅是一位普通工人,進行一些簡單的體力活賺取微薄的收入,用以維持家庭。

他們一家的生活,簡陋卻溫馨,家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科馬羅夫的父母總是盡力為他提供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生活,一家人經常圍坐在火堆旁閒話家常。這樣的家庭氛圍,讓科馬羅夫成長為一位堅毅且正直的男子。

科馬羅夫對於飛行的天賦很小便展露出來,他經常用自己親手製作的螺旋槳、模型飛機獲得校級獎勵。原本,他會繼續讀書深造,在將來的某日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安然一生。但意外總是悄然而至,二戰的爆發令科馬羅夫寧靜的生活徹底被粉碎

科馬羅夫的父親被派往前線後再未回來,而他本人也被迫中斷了學業,被派往集體農場工作。可日夜的勞作並沒能阻止科馬羅夫對於飛行的執著,他得空便會鼓弄農場的機器設備,然後研究關於飛行部件的問題。

後來,科馬羅夫的飛行天分被挖掘,他特招進入莫斯科特種飛行學院,並於1945年參軍,但戰爭在當年9月2日徹底結束。隨後他被派往高加索地區戰場,後先後於軍事飛行員學校、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深造。

在此時,科馬羅夫是一位優秀的飛行上尉,他馳騁在藍天中,通過操控飛機來感受飛行的快感,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滿足,於他而言,飛行員並非終點,僅是為了實現夢想的起點。他渴望的,是地球之外的世界,是那片浩瀚未知的宇宙。

當蘇聯開始選拔太空人之時,科馬羅夫深刻的知曉,他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要降臨在他身上了。

航天之夢

1960年,科馬羅夫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憑藉第三名的成績在眾多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蘇聯首批太空人。付出得到了回報,科馬羅夫自然是欣喜的,但是他的夢想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先是訓練中受傷進行了手術,後又因為心臟異常淪為替補,接連的打擊並沒有令科馬羅夫沮喪,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航天是他畢生之夢,無論多少困難,都不會輕易低頭。於是,他將自己"改造"成了一位蘇聯航天方面的專家,這中間的堅持不懈和刻苦專研,並非常人可想像。

知識方面的儲備豐富之餘,科馬羅夫亦不忘強身健體,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並未白費,最終在各項指標優秀的情況下,他再次得到了進入太空的機會。失而復得的美妙,並未曾讓科馬羅夫沉迷,他深知夢想與危機隨性,對於太空,人類是如此的陌生,他作為第一批太空人,是真正的實踐者和實驗者。

科馬羅夫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未曾因危險而卻步,1964年10月12日,他首次乘上升1號飛船參加了航天飛行。

當然,此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他去感受宇宙的浩瀚,科馬羅夫需要完成三項任務:考察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能力和互相配合情況,進行實現安排好的醫學生物實驗,以及研究太空因素對人體有何種影響。

當然,科馬羅夫順利完成了一切,隨後安全返航。科馬羅夫邁出了人類歷史上對於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他的成就居功至偉。蘇聯方面待首批他安全回歸以後,授予了他蘇聯英雄勳章,這樣的榮譽,在當時是至高無上的。

首次的太空探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蘇聯上下舉國歡騰,專業人士迅速投入到了第二次的太空探索計劃當中。

二次圓夢,再無歸期

科馬羅夫對於太空依舊滿懷期待,所以當1966年蘇聯方面邀請他與加加林完成太空對接任務之時,他是欣然應允。只是,科馬羅夫如何也無法預料到,此次對接,將埋葬他的生命,令他幾乎粉身碎骨。

在演習時和計劃中,都是加加林駕駛聯盟一號飛船,科馬羅夫駕駛聯盟二號飛船,但因為一些意外,他要求更換飛船。最終,在1967年4月23日,科馬羅夫駕駛一號飛船進入太空軌道。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但是飛船太陽能電池板無法展開,導致飛船能源不足,科馬羅夫失去了和蘇聯航天方面的聯繫。迫於無奈,他只得放棄原本計劃,於次日返回地球。

然而,意外發生得猝不及防,科馬羅夫在返回地面途中,因為降落傘纏繞的故障導致了飛船墜毀,成為了第一個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當人們找到飛船殘骸的時候,科馬羅夫已經被燒成焦炭,只留下一截腿骨。

蘇聯授予了科馬羅夫"蘇聯金星英雄"稱號,並且為他舉行了國葬,將他的骨灰擺放在了克林姆林宮牆之上。

科馬羅夫從出生到死亡,不過活了四十歲,但他的四十年光陰未曾虛度。他一直堅持所愛,不懈努力,縱然最後為此犧牲,亦被世人銘記。作為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他被寫入歷史,接受著眾人的敬仰。

荊棘在前,退縮者並不可恥,但滿身傷痕依舊無怨無尤者,方成大果也。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輩,阿波羅11號飛船帶著科馬羅夫的紀念品登上了月球,既然他無法親至,那邊讓代表他的物件見證那片神秘的空間吧。

今日抬頭看,或許眾人還能夠看到閃閃發光的「科馬羅夫星」,那是1971年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小行星。

科馬羅夫已故,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他的光輝不會被時間淹沒。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只會愈發深入,那麼,又能有誰忘卻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死的科馬羅夫呢。

相關焦點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可以有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意味著蘇聯彈道飛彈首先實現覆蓋美國全境的能力,深深地震撼了美國。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108分鐘後返回地面完成了首次載人太空飛行,同樣領先了美國一步。
  • 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前幾年大火的一部電影《讓子彈飛》,是由姜文導演兼主演的一部經典神作。裡邊講述了民國時期的一個土匪「張麻子」和當地的豪紳黃四郎的恩怨故事。對影片中,由姜文飾演的土匪「張麻子」大家可謂是印象深刻。這個人智謀過人,而且本事還特別大,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豪傑。看到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大家不禁要探尋他的出身。
  • 升空前就知道回不來,蘇聯航天員科馬洛夫,為何還毅然赴死?
    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一串串璀璨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個上太空的人加加林;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人列昂諾夫;世界上第一個登月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他們的名字將成為航天歷史中的星辰,永遠閃耀著光芒,名垂青史。
  • 航天史上最悲壯的一具骸骨,他升空前就知道回不來,曾掩面痛哭
    這完全得益於目前人類的載人航天技術已經取得的長足的發展,至少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有了大幅的提升; 相信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能回答出來,而如果我問第一個在航天事故中失去生命的太空人是誰?估計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他的名字叫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他是航天史上最悲壯的一具骸骨,明知道自己只要登上發射倉就再也回不來了,但他無法拒絕這次任務,想起自己的年幼孩子掩面痛哭。
  • 航天深度報導二:非載人航天——發表在SpaceX的載人航天之後(下)
    遺憾,看了SpaceX和龍飛船,載人航天與火星移民可能是個偽命題…(由於採訪內容的碎片化,因此本文暫為討論整理版本,僅供於參考)經過上篇《航天深度報導一:非載人航天解讀——發表在SpaceX的載人航天之後》的介紹,航天君學習到不少航天業知識,更是感覺到我們身處在一個好時代
  • 他是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更多人知道他和一位風塵女子的愛情故事,卻未必知道,他是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蔡鍔,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人。從小聰慧的蔡鍔,12歲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在那裡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梁啓超。很多人知道蔡鍔是一名軍人,卻未必知道他是梁啓超的弟子。
  • 航天深度報導一:非載人航天——發表在SpaceX的載人航天之後(上)
    業界確實貢獻出不少探索航天思路,呈現百花齊放的航天路線,各家也基本確定了自己的航天探索方案,呈現不可小覷的前景。選材的範圍非常多,但從今天的主題看航天君確實是整理到一家以不載人實現航天探索的路線。非載人航天追蹤實現整體登月的方案,經過工程師的幾番論證而完善。起始的步履慢些,但最終也是能實現像SpaceX或者藍色起源那樣著手太空探索。做為高成本和高風險的航天事業,在現有技術前提下實施出適合商業航天發展的卻並不著眼「載人」的航天方案,因為他們認為「生命成本」其實也十分昂貴。
  • 三名太空人全身血管破裂而死,用生命警醒了世界各國
    從古到今,人類就一直對浩渺無邊的太空充滿了好奇與嚮往,而隨著人類腳步不斷向前,嚮往成為了現實,而實踐者便是堪稱勇士的太空人,最為我們熟悉的太空人便是楊利偉,他是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是國人心中的大英雄。為什麼稱太空人是大英雄、大勇士?
  • 他是香港最受尊敬的億萬富豪,地位無人能及,死後享受國葬待遇!
    他是香港最受尊敬的億萬富豪,地位無人能及,死後享受國葬待遇!推薦語:說到香港的富豪,你第一印象會想到誰呢?霍英東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企業家,下葬時各界大佬扶靈,靈柩蓋國旗,享受至高無上的「國葬」待遇,香港和澳門同時降半旗為他默哀。那麼大家知道,霍英東為什麼能得到如此的禮遇嗎?霍英東,1923年5月生。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1985年任香港特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 中國航天技術還不如當年的蘇聯嗎?
    經過40多年的發展,難道如今中國航天技術還不如當年的蘇聯嗎?當然不是這樣。仔細對比就知道,嫦娥五號的探月步驟,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的步驟是一樣。換句話說,嫦娥五號的這次任務,同時也在為將來的載人登月進行可行性探索。如果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未來的嫦娥探測器將依託這些得到驗證的技術,探索人類尚未踏足的月球南極地區,並探索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 美國沉寂數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SpaceX將迎來裡程碑時刻
    在進入到20世紀以後,隨著人類研究開發出了火箭這型首先用於軍事領域的裝備,這大大加快了宇宙探索的腳步,並使載人航天成為了可能。在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宇宙的人類。在此後的幾十年中,人類不斷向宇宙進發,取得了一系列的偉大成就。
  • 一個是神一個是王,喬丹去世後會享受馬拉度納那樣的國葬嗎
    後來星散而去,但卻時常在一起打籃球,因籃球結下了友誼。作東的朋友不僅是要打籃球,也踢足球。而我們受邀的兩人,是兩個只打籃球而不踢足球但要看世界盃的偽足球迷。——大約中國足球一直搞不上去,就是因為我倆這類人太多,從籃球引發了看足球比賽的愛好但平時又不踢!
  • 載人航天:只有頭部玩家才有資格玩
    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隨著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載人航天邁入「空間站時代」。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並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 蘇聯最悲壯的航天英雄,為兄弟甘心送死,燃燒生命變為「流星」
    不過,因為他的年紀和身體素質欠佳,他幾次因為身體原因而被排除在太空人的候選範圍之外,但因為他擁有超乎常人的工程領域造詣,他仍然被留在蘇聯的宇航計劃之中。除此之外,他還用他的性格和態度贏得了幾乎所有蘇聯宇航計劃工作人員的尊重——蘇聯太空人帕維爾·波波維奇(Pavel Popovich)指出,科馬洛夫非常謙遜,而且很有飛行經驗,這讓所有人都尊重他。
  • 科羅廖夫之死與蘇聯的衰亡
    1929年,他在卡盧加見到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後,研究興趣由飛機製造轉向了航天火箭。1930年,蘇聯政府批准建立了若干火箭武器科研小組,蘇聯宇航之父,著名的科羅廖夫等一大批科學家因為對火箭的共同興趣而聚在一起。
  •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飛天」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夢想,明朝萬戶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雖然失敗,但是這種夢想一直存在。美蘇在「冷戰」期間,蘇聯率先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了太空,從此太空這一未知領域被打開,美國為了趕超蘇聯,在1969年率先完成載人登月的世界壯舉,那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我們應該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 左權:新中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烈士,曾在家書裡讓妻子放棄女兒!
    黃埔畢業後,因為在東徵中表現優異,左權得以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行學習。這所學校是蘇聯培養諸兵種合成軍隊軍官的高等軍事學校,也是研究諸兵種合同戰鬥和集團軍戰役問題的科研中心。在這裡,左權如海綿吸水一樣拼命學習軍事理論知識,每次上課,他的課本上總是密密麻麻記滿了筆記。每次考試,他都非常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