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人之一生是非功過,最終都將留給歷史和後人評說。英勇者永垂不朽,平凡者淹沒凡塵,而作為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科馬羅夫將被永遠刻在歷史中,為所有人銘記。
青年科馬羅夫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科馬羅夫出生於1927年3月16日,他的一生短暫而又富有傳奇。雖然今時今日蘇聯已解體,但關於他的傳說,並未停止。他是蘇聯的航天員,亦是蘇聯的英雄。
科馬羅夫的原生家庭並不富有,其父僅是一位普通工人,進行一些簡單的體力活賺取微薄的收入,用以維持家庭。
他們一家的生活,簡陋卻溫馨,家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科馬羅夫的父母總是盡力為他提供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生活,一家人經常圍坐在火堆旁閒話家常。這樣的家庭氛圍,讓科馬羅夫成長為一位堅毅且正直的男子。
科馬羅夫對於飛行的天賦很小便展露出來,他經常用自己親手製作的螺旋槳、模型飛機獲得校級獎勵。原本,他會繼續讀書深造,在將來的某日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安然一生。但意外總是悄然而至,二戰的爆發令科馬羅夫寧靜的生活徹底被粉碎。
科馬羅夫的父親被派往前線後再未回來,而他本人也被迫中斷了學業,被派往集體農場工作。可日夜的勞作並沒能阻止科馬羅夫對於飛行的執著,他得空便會鼓弄農場的機器設備,然後研究關於飛行部件的問題。
後來,科馬羅夫的飛行天分被挖掘,他特招進入莫斯科特種飛行學院,並於1945年參軍,但戰爭在當年9月2日徹底結束。隨後他被派往高加索地區戰場,後先後於軍事飛行員學校、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深造。
在此時,科馬羅夫是一位優秀的飛行上尉,他馳騁在藍天中,通過操控飛機來感受飛行的快感,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滿足,於他而言,飛行員並非終點,僅是為了實現夢想的起點。他渴望的,是地球之外的世界,是那片浩瀚未知的宇宙。
當蘇聯開始選拔太空人之時,科馬羅夫深刻的知曉,他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要降臨在他身上了。
航天之夢
1960年,科馬羅夫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憑藉第三名的成績在眾多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蘇聯首批太空人。付出得到了回報,科馬羅夫自然是欣喜的,但是他的夢想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先是訓練中受傷進行了手術,後又因為心臟異常淪為替補,接連的打擊並沒有令科馬羅夫沮喪,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航天是他畢生之夢,無論多少困難,都不會輕易低頭。於是,他將自己"改造"成了一位蘇聯航天方面的專家,這中間的堅持不懈和刻苦專研,並非常人可想像。
知識方面的儲備豐富之餘,科馬羅夫亦不忘強身健體,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並未白費,最終在各項指標優秀的情況下,他再次得到了進入太空的機會。失而復得的美妙,並未曾讓科馬羅夫沉迷,他深知夢想與危機隨性,對於太空,人類是如此的陌生,他作為第一批太空人,是真正的實踐者和實驗者。
科馬羅夫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未曾因危險而卻步,1964年10月12日,他首次乘上升1號飛船參加了航天飛行。
當然,此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他去感受宇宙的浩瀚,科馬羅夫需要完成三項任務:考察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能力和互相配合情況,進行實現安排好的醫學生物實驗,以及研究太空因素對人體有何種影響。
當然,科馬羅夫順利完成了一切,隨後安全返航。科馬羅夫邁出了人類歷史上對於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他的成就居功至偉。蘇聯方面待首批他安全回歸以後,授予了他蘇聯英雄勳章,這樣的榮譽,在當時是至高無上的。
首次的太空探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蘇聯上下舉國歡騰,專業人士迅速投入到了第二次的太空探索計劃當中。
二次圓夢,再無歸期
科馬羅夫對於太空依舊滿懷期待,所以當1966年蘇聯方面邀請他與加加林完成太空對接任務之時,他是欣然應允。只是,科馬羅夫如何也無法預料到,此次對接,將埋葬他的生命,令他幾乎粉身碎骨。
在演習時和計劃中,都是加加林駕駛聯盟一號飛船,科馬羅夫駕駛聯盟二號飛船,但因為一些意外,他要求更換飛船。最終,在1967年4月23日,科馬羅夫駕駛一號飛船進入太空軌道。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但是飛船太陽能電池板無法展開,導致飛船能源不足,科馬羅夫失去了和蘇聯航天方面的聯繫。迫於無奈,他只得放棄原本計劃,於次日返回地球。
然而,意外發生得猝不及防,科馬羅夫在返回地面途中,因為降落傘纏繞的故障導致了飛船墜毀,成為了第一個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當人們找到飛船殘骸的時候,科馬羅夫已經被燒成焦炭,只留下一截腿骨。
蘇聯授予了科馬羅夫"蘇聯金星英雄"稱號,並且為他舉行了國葬,將他的骨灰擺放在了克林姆林宮牆之上。
科馬羅夫從出生到死亡,不過活了四十歲,但他的四十年光陰未曾虛度。他一直堅持所愛,不懈努力,縱然最後為此犧牲,亦被世人銘記。作為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死的地球人,他被寫入歷史,接受著眾人的敬仰。
荊棘在前,退縮者並不可恥,但滿身傷痕依舊無怨無尤者,方成大果也。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輩,阿波羅11號飛船帶著科馬羅夫的紀念品登上了月球,既然他無法親至,那邊讓代表他的物件見證那片神秘的空間吧。
今日抬頭看,或許眾人還能夠看到閃閃發光的「科馬羅夫星」,那是1971年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小行星。
科馬羅夫已故,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他的光輝不會被時間淹沒。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只會愈發深入,那麼,又能有誰忘卻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死的科馬羅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