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 20:05:55
智通財經網騰訊(00700)業績暴增、聯通(00762)混改推進、天鴿互動(01980)被懟,進入業績密集期的港股TMT板塊,似乎格外熱鬧。
與科網股相對,醫藥板塊近期「平靜」不少。除鮮有的幾家醫藥仙股披露了財報外,絕大部分都還處於按兵不動的狀態。當然,「該出手時就出手」,近日,市值近24億港元(單位下同)的億勝生物科技(01061)便充當了生物醫藥板塊中先鋒,對外提交了自己2017年中期成績單。
智通財經APP觀察,億勝生物科技2017年上半年,營業額達4.38億元,同比增加20.2%;毛利約3.58億元,同比增加21.1%。公司擁有人應佔淨利7712萬元,同比增加24.41%;每股基本盈利13.72港仙,擬派中期股息每股0.025元。
營收、淨利潤均實現增長,並宣布派息。原本以為會激活億勝生物科技二級市場的成交量(2017年1月3日至今的155個交易區間,該股交易總額2694.28萬,涉及金額1.08億元),未曾想,股價大陰線不斷,外流資金變多。
兩款產品讓公司期期盈利
期期盈利的億勝生物科技,在2017年中報考試中,仍舊保持著一貫的作風,營收高漲20.2%、淨利潤增加24.41%。其中,該公司生物藥品貢獻約3.49億元,銷售第三方產品所得約為7870萬元,較2016年同期分別增加18.1%及57.4%。
智通財經APP發現,生物藥品中,外科產品與眼科產品的貢獻不相伯仲。期內,外科產品錄得收益約2.13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28.5%,主要是因貝復濟與貝復新系列及第三方產品的銷售分別增加26.7%及58.1%所致。
眼科產品整體則為億勝生物科技貢獻收益約2.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4%,增幅是由於貝復舒系列及第三方產品的銷售分別增加8.4%及57.2%所致。
兩個產品的營收總額幾乎等同億勝生物科技總收入。貝復濟、貝復舒究竟有何來頭?1996年,珠海東大集團全資設立了東大生物製藥有限公司,隨著運營的深化以及重視研發,該公司投入了近3000萬人民幣去做貝復濟、貝復舒兩大新藥的研究。
要知道,1996年,在「萬元戶」屈指可數的情況下,拿3000萬真金白銀去做新藥研發,可想該公司高層對這兩大藥物是有多看好。
可是,3000萬元人民幣畢竟小數目,於是珠海東大集團引進新加坡商人嚴名熾家族控股的IPC(私人)投資有限公司的2800萬美元投資,讓IPC持股50.42%。由此,珠海東大集團變成了「中外合資」。
發展了2年多,嚴名熾家族在香港成立億勝生物製藥,並通過股權變更的方式一步步把珠海東大集團併入億勝生物製藥,最終以70%的控股權將東大改為珠海億勝生物,貝復濟、貝復舒自然成為了億勝生物製藥的重要資產。
而經過多年的市場推廣,外科創傷修復產品的貝復濟早已邁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同樣,因億勝生物科技首創了眼科創傷修復這一概念,順利打開了國內眼科修復市場,使得貝復舒眼科系列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銷售額佔全國眼科處方藥銷售額的前五名,在生長因子類眼科藥物市場的佔有率接近70%。換句話說,100個有需要用到眼科修復產品患者,有70人將會使用到貝復舒,把這一比例擴大,你是否聽到錢「響」了!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貝復濟、貝復舒無疑是該公司最重要的營收點。另外,期內,億勝生物科技的旗艦生物藥品銷售較去年同期整體增加18.1%,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期間的第三方產品銷售則較去年同期增加57.4%。
或許因收入過度依賴上述兩款產品,在業績發布後,億勝生物科技股價並未改變近期整體下跌的趨勢。截至8月17日的近4個交易日,該股僅漲0.48%,成交量90.5萬股,涉及金額381.63萬元。
行情截圖來源:富途證券
銷售費用因政策走高
營收增長的同時,智通財經APP還發現,億勝生物科技的銷售開支有較大增幅。
期內,該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約為2.47億元,而去年同期約為2.02億元,同比增加22.3%。按財報中解釋,分銷及銷售開支增加主要由於擴充銷售及市場推廣隊伍產生較高成本,並跟隨支持藥品業務拓展所擴充的營運而增長。
據智通財經APP分析,該公司銷售開支增大,或與當前的國內的整個醫藥環境有關。尤其是「兩票制」執行後,大部分藥企都面臨渠道費用走高的壓力。由於在兩票制要求下,所有產品必須實現高開,這就會額外增加公司稅費。
與此同時,在藥品招標降價的壓迫下,要佔據更多零售市場,公司必須加大對銷售渠道的建設,搞「學術推廣」,屆時也將導致整體費用上升。因為處方藥必須由醫生出具處方才能銷售到患者手中,而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及交流會則有利於醫生準確了解藥品適應性和作用機理等,使醫生在臨床上使用起來更有針對性。故誰能得到手握處方權的醫生群體認可,誰就能在處方藥市場站穩腳跟。
不過,既然是「學術會議」,那就得邀請的如醫生、經銷商等客戶單位,銷售員中間的相關差旅費自然是低不了的。期內,該公司眼科銷售團隊及外科銷售團隊分別有約560名及720名代表,在全國各大省市舉辦或參與了超過210場研討會及780場市場推廣活動。
說完銷售開支,再來看看行政開支。期內,該公司行政開支約為1740萬元,而去年同期約為2070萬元。具體來講,行政開支減少主要是由於回顧期間換算以功能貨幣以外的貨幣計值的結餘,產生匯兌收益約210萬元。一句話,「貨幣匯率變化」的結果,這也是諸多港股企業行政開支減少的原因之一。
產品儲備進程加快
收入全靠貝復濟、貝復舒顯然不是最佳選擇,億勝生物科技近年來也將加快了新品研發,畢竟自己當初就因研發成果而發家的。
期內,該公司取得CFDA批准,將無防腐劑單劑量妥布黴素滴眼液商品化,預計2017年年底推出市場;憑藉bFGF的專有技術優勢,該公司計劃發展一系列優質產品,奠定自己在創傷修復生物藥品市場領導地位(透過有關納米抗體平臺研究新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納米抗體,以供製作癌症及老年性黃斑病變的治療產品);
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Abpro訂立合作及特許協議、股份認購協議及認股權證認購協議。將憑藉Abpro的若干候選抗體開發眼科及外科新治療產品系列,以及為腫瘤治療業務為該公司開發新藥;
該公司建立「吹灌封」平臺,現可以在研發一系列無防腐劑單劑量藥品,如治療眼部損傷、眼部細菌感染、眼睛疲勞、乾眼症及呼吸系統疾病等用藥,預期將相關產品將在未來3年內取得批准;
除此以外,該公司投資500萬美元參股的ACimmune,該公司專注於治療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病(AD),其中抗體藥物處於國際前沿水平,目前研發的一個抗體品種已經進入三期臨床階段,是目前治療AD最有前景的藥物。其他新產品引進的計劃還在持續。
產品儲備進程加快,明顯會加大研發投入。事實上,2017年中期,億勝生物科技確認的研發成本為335萬元,在行業對比中,這一數字並不多,甚至少之又少。
別看現在投入的錢不多,但億勝生物科技手中還握有一筆「規定」的研發投入資金。2016年7月6日,該公司與國際金融公司訂立可換股貸款協議。據此,國際金融公司同意借出而本公司同意借入本金總額為1.5億元的可換股債券,並按年利率1.9%計息。可換股貸款的所得款項淨額約為 1.45億元,擬用於該公司策略性投資及發展生物藥品業務,以及應付一般營運資金需要。
截至期內,億勝生物科技已經用掉了1.06億元。其中,8000萬元用作了償還主銀行借貸,2610萬元用作了營運資金,而剩餘的約3890萬元將會投到研發中去。若不變更款項用途,預計該公司下半年的投入會增加,最終增強產品儲備能量。
綜合億勝生物科技持續5年快速增長的業績,現有產品貝復濟、貝復舒的強勢表現以及良好的產品儲備,預計該公司在未來3年總體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投資者不妨積極關注。(田宇軒/文)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