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百年,滄海橫流。如果說有什麼理想能夠始終將億萬中國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設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近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奮進的旋律》正是這樣一部凝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速度」「中國夢」的電視劇。該劇以2012—2019年七年光陰作為故事背景,描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過程中的科學成就,以及製造業的轉型與發展,著力展現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貌和精神氣象,呈現一部匯涓流、戰風浪、納百川的奮鬥史。
中國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古代沿海地區一直注重「行舟楫之便」「興漁鹽之利」。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奮進的旋律》就是緊緊圍繞以「潮流能發電」為代表的中國創造,以及以「軸承、盾構機」等企業為代表的中國製造展開,講述新時代奮鬥者為實現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砥礪奮進,一批有理想、有韌勁的年輕科學家和有文化、有擔當的新型企業家,堅持自主研發,走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企業發展和科技發展之路,兩代人同奏一曲奮進旋律的故事。
在內容主旨、題材選擇和人物刻畫上,無論將鏡頭聚焦以林傑為代表的青年科學家,還是以林橋棟、孫茂盛為主的民營企業家,以李建國為代表的國企領導,《奮進的旋律》始終用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紮實的生活參照上進行再創造,輻射新時代嶄新的人文風貌和當代人不屈不撓的時代精神,由點及面地詮釋和謳歌了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的奮鬥者,謳歌矢志不移的家國情懷;彰顯民族脊梁堅守心無旁騖、嚴謹務實的初心和迎難而上、攜手攻關的腳步。這部劇禮讚民族脊梁,激發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胸懷報國富民之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勇攀科技高峰。
《奮進的旋律》將劇中兩代追夢人的不同目標交織組合;將民族情懷和創新精神有機融為一體,將企業效益和個人價值巧妙編織,讓觀眾深切體悟到奮鬥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美妙憧憬變為現實,嶄新圖景映入眼帘。每個奮鬥者都有足夠底氣和理由為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就驕傲自豪。追夢人彰顯出作為科學創新的偉大成就創造者的意氣風發,也展示出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自豪自信。
在人物設置上,《奮進的旋律》塑造了一批與新時代同行,拼搏奮進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父輩的人物群像,重點刻畫了以林傑、孫雲茹、李濱、葉豆豆為代表的新時代具有家國情懷和個人夢想的年輕科技人才。這群有為的年輕人相聚在一起,懷著高遠的夢想,不畏困難,不畏艱辛,頂住壓力,自主研發能夠持續發電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軸承等重大科學技術,創造了世界矚目的奇蹟。同時,作品也描寫了以林橋棟、孫茂盛為代表的父輩形象,他們始終懷揣著中國製造情結和工業強國夢,在嚴酷的競爭環境下,通過轉型升級完成鳳凰涅槃,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實踐證明,創新決勝未來,只有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在這一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猶如逆水行舟、滾石上山,新時代奮鬥者洞察變革於端倪,把握先機於初始,引領方向於「無人區」,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奮進的旋律》正是這樣一部講好科學精神、講好科技工作者故事,讓那些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奮鬥者成為時代偶像的力作,引領當代社會形成崇尚知識、熱愛科學、尊重人才的氛圍。(作者:敖柏,系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東北亞影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