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基建」,青島高新區這家企業持續加碼智能製造

2020-12-12 網易新聞

「正月初八很多同事還無法到崗,但我們的產線已經復工了。」機器快速運轉,轟鳴聲此起彼伏,在2.3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裡,全自動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著,這是位於新疆的全國最大氣流紡生產基地中的一景。這家日常用工達2000餘人的大型企業,通過使用青島高新區中譯語通科技(青島)有限公司研發的AthenaPlat紡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了無接觸式車間管理,「車間大屏上還有實時產量、故障分類統計、備件需求信息等數據不斷更新,方便我們了解產線情況。」工廠工作人員說道,「在特殊時期,這樣無接觸式的生產方式可以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和生產效率。」

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經濟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在「新基建」中是發展智能製造業態的關鍵支撐。在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開啟「新開工模式」,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升生產效率和緩解用工難題。中譯語通青島公司緊抓「新基建」機遇,從2017年開始涉足工業網際網路,研發定製化解決方案,助力傳統企業無人化生產和降本增效,並通過不斷加深融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和行業資源,打造出更多針對垂直行業的場景應用平臺。

工業網際網路重要作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現在,越來越多的製造類企業為解決用工和運營的難題,開始轉向數位化。」中譯語通副總裁、中譯語通青島公司總經理王曉東說道,AthenaPlat紡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中譯語通為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專門研發的一款解決方案,旨在打造覆蓋紡織全產業鏈的「智造生態」,以設備遠程運維、核心部件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設備智能化為應用核心,構建設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數據管控,並通過數據採集分析、生產數據檢測、產線優化、工業智能手錶等組件,幫助紡紗、織造、染整、服裝等企業打造智慧工廠,提質提效。目前,AthenaPlat紡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接入數百家紡織企業,直連紡織設備近百萬臺,在最近3個月的時間裡平均幫助客戶企業增加產量近兩成,降低能耗逾20%,節省人工成本超60%。據了解,該平臺還同時入選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9年度紡織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試點項目」和「山東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除紡織產業以外,中譯語通還針對能源化工、軌道交通、環保等細分行業研發大數據平臺解決行業痛點,「我們石油化工設備大數據綜合管控平臺、工業核心部件AI監測與分析平臺、倉儲智能化作業平臺、環保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軌道交通設備運行檢測大數據平臺等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王曉東說道。石油化工設備大數據綜合管控平臺已經幫助山東一家石化企業實現了關鍵裝置設備的關鍵指標信息的集成、融合和綜合分析,為各級設備管理人員建立了一體化、多終端、全天候的信息支撐平臺。「有了這個平臺,石化企業可以在高度信息化基礎上完成機泵管理、軸承管理、設備工程結算管理和設備健康管理等任務,提升裝置設備運行綜合管控能力。」截止目前,石化管控平臺已積累算法模型200餘個,直連採集設備20餘萬臺。

工業網際網路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是新工業體系的「作業系統」。

為助力更多企業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中譯語通青島公司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轉型時資金、技術、人才的難點,在核心算法和產品定製組件兩個方面進行了優化。「我們對平臺的核心算法技術作出大量創新,進一步壓低了企業數位化轉型改造的門檻,讓更多中小企業可以轉型升級。」王曉東說道。

中譯語通青島公司針對市場現狀提出了「131N」智能製造生態戰略,即以一個工業大腦為感知賦能中樞,洞察產業全局,依託於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三大技術支撐中心,建立起可定製化服務不同行業的一個場景化套件工廠和N個高價值應用平臺。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將技術功能組件和場景應用平臺自由組合調用,並可持續借力生態中的優質行業資源,高度定製化和靈活性的服務模式提高了企業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中表現出強大推進力的「新基建」,如今啟動了快進模式,而工業網際網路的加快發展,亦是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的重要支撐,青島高新區也將進一步搶抓「新基建」的機遇,在5G、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方面,補齊現有短板,推進創新,形成產業合力,發揮產業優勢,持續創新智能製造業務生態,為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通訊員:李青健)

相關焦點

  • 成都高新區發布首批34個新基建項目 騰訊、新華三等企業這樣說
    按照國家新基建項目分類,包括智慧無線政務專網、智慧大腦基礎設施、物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6個,項目總投資近35億元;智慧政務服務中心、「智慧應急」平臺、"5G+AI"智能物聯健康服務管理平臺、智慧地下環廊、汽車充電樁、成都5G智慧城智能駕駛、成都高新數智綜保區、智慧社區等融合基礎設施13個,項目總投資27億餘元;5G互聯科創園、智慧醫療醫學中心、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速器
  • 青島智谷智行中心落戶高新區
    會上,青島智谷智行中心落戶青島高新區,60多家智行相關頭部企業成立中國(青島)智能出行共同體,智能出行「五個一」產業體系發布,同時青島市工信局發布《青島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攜手推動青島持續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步伐,助力青島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產業之都。
  • 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攀升電纜製造巨頭耐克森加碼投資 「新基建...
    面對中國市場,耐克森正在從「線纜生產商」逐步轉型升級為「專業線纜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這背後,一方面是中國製造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是耐克森深入本土化經營,助力中國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等新興領域發展使然。加碼中國市場 引進高端技術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耐克森正式進入中國。
  • 張中一:外貿「新基建」助力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提升附加價值
    2020年9月20日,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詢盤雲創始人兼CEO張中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數字貿易時代的外貿「新基建」》的主題演講,向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專家展示了賦能製造業進行數字貿易轉型升級的創新思路。
  • 智能製造如何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百家製造業企業共謀數位化轉型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為推進濟南市製造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打造「智造濟南」,12月5日下午,由濟南市工信局、濟南市民營經濟局指導,濟南高新區智能裝備產業發展中心支持,山東山大華天軟體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智能製造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交流會
  • 3分鐘速覽高新區:青島高新區召開「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主題...
    2、獎補582萬元助力科技戰「疫」 青島高新區打響2020年激勵科技創新「第一槍」科技有為,共克時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青島高新區眾多企業匯聚科技之能,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醫療醫藥等新技術的創新研發與應用,為武漢一線乃至全國的疫情防控貢獻著科技力量,展現了國家級高新區的使命與擔當。
  • 新基建5G發展論壇|董明楷:5G+MEC+AI 使能三一重工智能製造
    2020年伊始,「新基建」的重要性被決策層頻頻提及,各地也在集中加碼「新基建」項目,產業鏈企業亦紛紛投身其中。「三一重工積極響應國家『新基建』政策,依託5G+MEC+AI,打造5G全聯接智能工廠,使能工業網際網路應用,並聯合5G確定性網絡產業聯盟等產業組織,持續構築5G工業互聯生態,打造工業級新型基礎設施數字底座,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三一重工智能製造研究院院長董明楷在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主辦,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5G確定性網絡產業聯盟協辦的「新基建5G行業應用論壇」上表示。
  •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青島實驗室成立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是為適應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的需要,圍繞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農業、智能製造、智能建築與家居等項目,為產業園區、地產企業、家居建材等製造業企業提供項目落地以及與新基建關聯企業合作對接服務
  • 2020青島高企上市潛力10強榜單公布,高新區企業佔一半!
    10月29日,半島科創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發布了2020青島高企上市潛力10強榜單。其中,青島高新區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科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家企業順利上榜,青島高新招商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有屋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業也榜上有名。
  •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企業形成四大智能製造模式
    駛上智能製造「快車道」(園來如此)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企業形成四大智能製造模式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廣軍 通訊員 廖沛 在長沙北站,一列列中歐班列滿載著貨櫃疾馳,而這些貨櫃及時、高效的裝卸,則離不開由湖南中鐵五新重工有限公司生產的軌道式貨櫃門式起重機
  • 海信:建設慧灣新基建產業創新基地 打造青島新基建橋頭堡
    6月22日,海信集團發展規劃工作專題座談會上,海信提出了搶抓「新基建」重大機遇,圍繞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將青島打造成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全球「智慧新生活之城」,首要著眼的就是創新生態體系的建設——建設「一基地兩中心」,打造智慧創新生態新高度。
  • 全球水泵龍頭威樂落子常州高新區,助力鍛造智能製造國際「新名片」
    12月15日下午,威樂集團常州生產基地項目籤約儀式在常州市行政中心舉行,宣布在常州國家高新區投資1億美元設立新項目。籤約儀式在常州設立主會場,德國、俄羅斯和法國等地設立分會場。威樂常州高新區項目將集聚研發、生產、配送等多個功能,使用最先進生產設施,運用威樂德國總部新落成的超現代化智能工廠的運營方式與數位化標準流程,將以「工業4.0」的標準,建設成為一座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工廠。
  • 青島新松機器人:助力產業無人化、智能化
    近日,青島高新區新松機器人的裝配車間十幾名工程師正忙著裝配給新加坡港定做的新一代港口無軌導航載重移動機器人。「對比上一代它進行了全方位的重新設計與升級。」青島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長勇介紹到。
  •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製造專業群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二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製造的新發展 (一)智能製造技術轉型升級 每一次技術的革命都會引發工業革命。 (三)智能製造崗位需求迭代更新 融合新基建的智能製造企業,其組織形態、人員結構和崗位任務發生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是人才結構扁平化。「金字塔形」人才結構將逐步演變為「橄欖形」人才結構,藉助機器換人和智能決策,簡單重複的一線操作工和高端管理人才將有所減少,設計、維護和項目管理中堅人才將有所增加。二是崗位工作複雜化。
  • 歐洲一流科技園區(青島中心)揭牌 青島高新區國際「朋友圈」再擴容
    、德國智能製造管理園區、芬蘭薩洛市物聯網園區、德國慕尼黑技術中心、立陶宛日出谷科技園、法國蒙彼利埃歐洲醫學園區等10家歐洲一流科技園區的嘉賓與中方代表在線交流,分享歐洲先進科技園區發展及管理經驗,解析產業發展趨勢、產業園運營機制,探討各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為項目落地生根出謀劃策,助力中方激發園區創新活力。
  • 工博會上訪臺企:「尋機」新基建 發力數位化
    為助力大陸臺企應對疫情挑戰,今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部門聯合出臺「11條措施」,明確提出「支持臺資企業發揮自身優勢,以多種形式參與大陸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研發、生產和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餘曉暉表示,預計2020年至2025年大陸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巨大。
  • 每小時抓取1800次 青島這家「跨界」機器人企業不一般
    【編者按】企業是產業的主體,企業強,則產業強。作為工業門類齊全的中國製造業名城,青島正發起「高端製造業+人工智慧」攻勢,在高端裝備領域奮力奔跑,實現從「青島製造」到「青島智造」的跨越。近日,為了解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成果,青島新聞網記者聚焦我市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實地走訪多家製造企業,陸續推出系列報導,看青企如何向高端邁進,持續擦亮島城「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的城市名片。
  • 高新區簡報:廣州高新區三年內完成66個舊改拆遷
    伴隨著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新經濟、新基建,引領智能化」行動開展,千億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千億級正在加速集聚。據了解,2020年,自動駕駛示範區全域測試第二批道路開放,最終形成近400公裡的開放測試道路。
  • 綠色生產、智能操控 青島這家企業PVC年產可達80萬噸
    原標題:【青島智造】PVC年產可達80萬噸 它正打造綠色智能化工的「青島樣本」氯乙烯純度達到99.99%、聚氯乙烯(即PVC)二期項目年產可達80萬噸、智能巡檢按時巡檢率基本達100%……近日,記者在走訪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時看到,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這家青島製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也是這家「新金花」企業後勁十足的見證。
  • 青島平度:南村高端製造企業 專與世界名企結緣
    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製造業強國,匯聚了大批先進機械製造企業,而位於平度市南村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青島銀菲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就是依靠自主智慧財產權,能給這些國家的世界知名企業提供高端產品和技術服務支持,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訂單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