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上智能製造「快車道」(園來如此)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企業形成四大智能製造模式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廣軍 通訊員 廖沛
在長沙北站,一列列中歐班列滿載著貨櫃疾馳,而這些貨櫃及時、高效的裝卸,則離不開由湖南中鐵五新重工有限公司生產的軌道式貨櫃門式起重機。目前,這樣的設備在長沙北站有兩臺。
湖南中鐵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是位於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一家企業。據了解,企業主要為港口碼頭、高鐵建設、物流運輸等行業提供大中型智能物流裝卸設備及服務,目前產品已佔據湖南90%的市場,同時還銷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黃河流域等地。
擁有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以健康產業、再製造為特色產業的「三主兩特」產業格局,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為智能化改造升級、智能製造模式推廣提供了最廣闊的應用場景。
在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金屬基底壓敏晶片生產線上,一根小拇指粗、看似不鏽鋼的金屬條,放進高精密數控工具機中,幾十秒鐘後就成了一顆顆光滑鋥亮的「小紐扣」——這就是晶片的基底。
經過研磨、拋光等預處理之後,這些基底會被送到樓上的「超淨車間」,經過自動分揀、清洗、沉積、光刻、測試等諸多流程,再封裝成傳感器。
一樓的輔助設施間均無人值守,二樓2000平方米的「超淨車間」也僅有幾名工程師在監測數據。該生產線有40多個環節,絕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
如今,啟泰的技術100%自主研發,工藝100%自主研發,光刻機等核心設備與國內廠家聯合研製,基材、靶材和光刻膠等輔材均是與國內廠家聯合研發。啟泰幾乎建立了一個產業生態圈。
致力智能化轉型的九典製藥,通過引進行業內先進的全自動化智能燈檢機,一批次可實現自動檢測26.4萬支口服液體製劑。據了解,以前進行大批次燈檢時大概需要20名工人,而現在整個燈檢環節只需兩人在輸入和輸出兩側進行維護即可。
在車間的全自動包裝生產線上,貼標、吹塑裝盤、小盒包裝、打包成型在這裡一次性完成。「現在6人就可以完成原來16人的工作量,日均包裝12萬支。」九典製藥車間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瀏陽經開區(高新區)智能製造試點創建、智能化上雲改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記者了解,目前園區已獲批市級智能製造試點企業182家,數量位居長沙市園區第一;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或車間13家。同時,以智能製造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園區先後制定《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通過政策與資金加持,推動園區企業駛上智能製造升級的「快車道」,已經形成了九典製藥等生物醫藥企業流程型智能製造模式,鹽津鋪子等食品企業集成型智能製造模式,方銳達為代表的園區化工企業遠程型智能製造模式,藍思智慧機器人(長沙)有限公司、華恆機器人智能設備製造模式。